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张黎鸿 《国防》2016,(5):66-67
军队的基础在士兵,士兵的源头在征兵.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着眼征兵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持军地齐抓共管、综合施策用力,有力有序推进征集主体由社会青年向大学生转变,征兵工作由完成任务向提高质量转变,为有效破解"当兵冷、征兵难"问题积累了有益做法、探索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
邹庚壬 《国防》2004,(12):4-6
士兵是军队的基础。加强军队质量建设,提高我军信息化水平,必须从增强士兵素质做起。而增强士兵素质的首要环节,是抓好征集新兵这个“源头”工程。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和兵役机关必须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自觉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要求,着眼提高新兵质量,深化征兵工作改革。一、提高新兵质量,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做工作,围绕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下功夫征兵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个领域、方方面面。深化征兵工作改革,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做工作,围绕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下功夫。首先,要把握好关键环节。征兵…  相似文献   

3.
军队的基础在士兵,士兵的来源在征集。没有高质量的征集,就没有高素质的军队。去年,许多地区不同程度出现征兵难问题,应引起各级高度关注,必须下大力谋求征集对策、畅通征集渠道、化解征兵难题。  相似文献   

4.
征兵工作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军队的基础在士兵,士兵的基础在新兵,新兵的源头在征兵。近年来,天津市塘沽区强化思想认识,把征兵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抓;强化全民国防观念,营造共同关心、支持征兵工作的良好氛围;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协调部署。针对塘沽区征兵工作的特点,确立了“一争三保”的征兵工作思路,为保质保量完成年度征兵任务,提供了有力指导。  相似文献   

5.
林恺俊 《国防》2010,(12):59-60
军队的基础在士兵。征兵工作是加强部队质量建设的基础工程,做好征兵工作是建设强大信息化军队的重要环节。兵役机关要以前瞻的眼光、创新的思路,把握关键环节,突出改革重点,狠抓工作落实,实现兵员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征兵工作是军队建设的基础,征集高素质兵员是从源头上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军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征兵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求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调整改革,推进征兵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全面提高新兵整体质量,为提高履行我军历史使命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王晓军 《国防》2006,(11):59-61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新世纪新阶段国家全面建设的理论基础。军人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第一要素,军队的主体是士兵,士兵的来源靠征兵。在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自觉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着眼打赢信息化战争,改革士兵征集制度,全面提高新兵的科技文化含量和综合素质,推动军队战斗力持续增长和履行新使命的能力不断增强。一、更新思想观念,奠定征兵改革的思想基础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战争要求,改革士兵征集制度,必须加强全民…  相似文献   

8.
朱毅  魏化勇 《国防》2007,(8):59-61
征兵工作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源头工程,与"打得赢"、"不变质"密切相关.随着军队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征兵工作出现了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增强征兵工作活力,提高兵员征集质量.  相似文献   

9.
军队的基础在士兵,士兵的源头在征兵。征兵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强军兴军的根基。位于鲁东南的临沐县是一个仅有67万人口的小县城,自1961年恢复建县至今,累计向部队输送兵员2.3万人。  相似文献   

10.
来稿摘编     
在我军义务兵构成中,历来农业户口青年占大多数,而且在城镇居民户口明显上升的近几年,情况仍然没有多大变化.这对缓解城镇退伍兵安置压力无疑是有利的,但对提高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而言,似不是最佳选择.因为,军队的基础在士兵,士兵的基础在征兵,能否征集具有较高素质特别是较高文化素质的青年,直接关系着军队建设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杨永海 《国防》2003,(6):45-46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形势下,随着地方高校的不断扩招和国家户籍制度的改革,我国征兵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给征集高文化素质兵员带来了严重挑战。军队的基础在士兵,士兵的基础在征兵。征集高文化素质兵员,是保证部队战斗力生成的组织基础,是提升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举措,是关系到部队现代化建设和未来能否“打得赢”的重大问题,应当引起党、政、军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围绕如何征集高文化素质兵员,确保兵员质量的提高,我们约请了部分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发表见解。  相似文献   

12.
蔡斌 《国防》2006,(9):66-69
部队的基础在士兵,士兵的基础在新兵。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新兵征集工作,是部队全面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战斗力建设的源头工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新军事变革的严峻挑战,世界各主要军事强国对兵员招募工作都极为重视,纷纷通过立法手段或经济因素的刺激,吸纳志愿者,优选、精选高素质兵员,从源头上提高军队建设的起点。我国政府对征兵工作历来都很重视,广大青年踊跃参军的热情和传统也是由来已久。抗日战争时期,妻子送郎上战场,父母送儿打东洋;新中国刚刚成立后,数以万计的热血青年义无反顾地应征入伍,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多少年…  相似文献   

13.
兰永明 《国防》2010,(3):38-39
2009年冬季征兵,是大规模征集各级各类院校毕业生人伍的第一年。士兵是军队的基础,义务兵是士兵的重要成分。如果每年都征集十多万大学生入伍,几年后,大学生士兵将占义务兵的绝大多数。在这一政策实施初期,既分析把握其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产生的积极影响,又分析预测其可能带来的冲击与挑战,将有助于权衡得失,不断完善,规避风险,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4.
当笔者看到一个个大学生取消准备签约的就业协议,踊跃报名应征入伍的场景时,不禁感慨良多。征兵工作是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基础工程、源头工程和造血工程。征集高素质兵员进入军营,只是兵员征集工作最开始的环节,解决的是“入口”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焕才 《国防》2005,(10):56-56
军队的基础在士兵,士兵的基础在征兵。新兵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和决定军队现代化进程。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调整重点征集对象,大量征集高等院校毕业生和在校大学生,使我军士兵队伍逐步形成以高中生为基础、大学生为主体的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群体。为达此目的,需要做的工作很多。首先要取消高等院校在校生可以“缓征”的规定。过去,我国一直把高中毕业生作为主要征集对象,而新时期地方高等院校不断扩招以及社会多渠道办学,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高中毕业生规模日益扩大,使可征的高中毕业生基数越来越小,每年所征新兵大量是初中毕业文化…  相似文献   

16.
张树民 《国防》2004,(10):46-47
军队的基础在士兵,士兵的基础在征兵。新兵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部队战斗力的强弱。因此,适应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着眼提高部队战斗力,改革征兵工作,提高新兵质量,势在必行。一、转移重点征集对象,提高兵员文化技术层次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把中学生作为主要征集对象。而新时期地方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以及社会多渠道办学,使可征的中学生基数越来越小,从而影响了兵员质量。因此,今后应调整转移重点征集对象。一是要扩大征集高等院校在校生。全日制高等院校在校生,都是经过高考严格选拔上来的,文化素质高,能力潜质好。因此,应把高等院校在校生…  相似文献   

17.
征兵工作是贯彻强军目标的基础工程,必须从健全征兵领导机制、调整优化征集主体、完善征兵配套政策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兵员征集质量,切实为建设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信息化军队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8.
军队的基础是士兵。只有征集到高素质兵员到部队,才能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需要,谋求部队跨越式发展,保证“双重历史任务”的完成。为此,在今冬征兵工作中,省军区系统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优质兵员征集率,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不乏一些很好的措施,值得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9.
李树程 《国防》2004,(10):51-51
在我军义务兵构成中,历来农业户口青年占大多数,而且在城镇居民户口明显上升的近几年,情况仍然没有多大变化。这对缓解城镇退伍兵安置压力无疑是有利的,但对提高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而言,似不是最佳选择。因为,军队的基础在士兵,士兵的基础在征兵,能否征集具有较高素质特别是较高文化素质的青年,直接关系着军队建设的质量。城镇青年接受学校教育的程度和综合素质普遍高于农村青年,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多征集城镇青年就等于提高了新兵的整体质量,适应了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此外,义务兵退伍后转服一类士兵预备役和预备役军官,是国防后…  相似文献   

20.
程宝根 《国防》2016,(1):67-69
征兵工作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源头工程、造血工程、希望工程”,做好征兵工作是省军区系统践行强军目标的应有之义。本文从加强征兵工作组织领导、宣传发动、程序规范、末端落实和征兵安全等五个方面,介绍了整体推进新形势下征兵工作的有益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