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新式武器的不断涌现,美军在对外军事干预中愈来愈倚重于空袭作战,空袭作战已从战场配角逐步上升为主角。纵观美军作战历史,其空袭作战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空袭作战比重逐步加大 美军认为,空袭作战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空军力量优势,是其打赢高技术战争的基本方法。二战以来,美军在较大规模的局部战争中都实施了不同程度、不同规模的空袭作战。朝鲜战争期间,为孤立战场和切断中、朝军队后方补给钱,美军出动大批飞机,以空袭方式进行了“空中绞杀战”;越南战争期间,美军为挽回败局,对越南北方进行了长时间的战略空袭;1986年,美国为了惩罚卡扎菲政府,又使用空中力量对利比亚进行了作战史上最短的“外科手术”式空袭作战;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中美军也都进行了大规模高强度的空袭作战。空袭作战的比重已从  相似文献   

2.
杨浩锋 《国防科技》2020,41(5):24-29
在地面作战中,面对敌方设置的障碍如何组织破障力量实施开辟通路行动一直是各国军队面临的难题。美军作为信息化部队,在破障力量的作战实际应用上经验丰富。研究美军破障力量的组织编成以及战法运用,能够对军队以战领训,研透作战任务、作战对手及作战环境,加强使命课题专攻精练并有效管控危机,甚至可为军队未来遏制战争、打赢战争提供宝贵经验,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研究美军2015条令战略及美军合成兵种营野战手册等文件,对美军破障力量的组织编成和战法运用进行了剖析解读。研究表明,美军在破障行动中主要遵循情报处理、破障行动基本点、破障行动组织、关键性集中及战场控制等五大原则,在战斗编组上主要是以支援队、破障队和突击队三个基本编组进行针对性组织,模块化程度非常高。  相似文献   

3.
美军近期提出以小型低成本无人蜂群形成高效费比的不间断侦察能力,并进一步提高战场打击精度的装备发展构想.本文以积极应对强敌新装备、新战法为出发点,研究了美军发展小型低成本无人蜂群的思维导向以及该新装备的作战优势,并分析了其中所采用的先进技术.针对美军此次提出的应用大量小型低成本无人蜂群实施协同侦察的作战运用模式,论述了其...  相似文献   

4.
吴刚 《政工学刊》2011,(1):73-73
为适应美军战略任务和作战部署的不断调整,继2003年版之后,美军适时出台2010年版《联合心理战条令》,从中透视出美军心理战的发展方向是:作战样式信息化、作战行动协同化、作战任务多样化、作战力量软实力化。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后半期,美军在对外军事行动中开始有计划地实施心理战。作为执行战场心理战任务的直接力量,美军心理战部队逐渐为世人所知晓。半个世纪以来,这支富有神秘色彩的部队频繁出没于世界各个角落,为美军达成战略目的,赢得战场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美军特种作战部队中的一个亮点。随着心理战战略地位的上升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新世纪的美军心理战部队将展现出全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6.
美军的空中突击作战,不但十分依赖高技术空袭兵器,而且也十分重视突击方式的研究与运用。从近期几场局部战争来看,美军空中突击作战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合成突击合成突击,就是将隶属于不同军(兵)种的不同型号、不同功能的空袭兵器,在统一指挥下合理编组,形成功能齐全的空中作战系统,以整体力量协调一致地完成空袭作战任务。这是美军空中突击作战的基本突击方式。  相似文献   

7.
训练是美军太空力量战斗力生成的重要途径之一,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机制。针对美军太空力量的训练目标、领导机构、训练内容3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采用系统分析法,在分析美军太空力量训练现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其陆、海、空所属太空力量训练的内容和方法,研究了美军太空力量训练的理论和方法,归纳提炼了美军太空力量作战训练的特点。美军以实战能力为目标,通过专业性演习、作战试验、联合训练等形式,对单个人员和太空力量进行全面施训,并通过实战锤炼完善了太空作战理论,加速了太空力量建设。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美军在作战方式上由传统地域作战转向全空间同时作战,为适应战争的这种发展变化,需要建立新的战斗勤务支援体制,提高各种保障能力。为此,美军把"聚焦式后勤"作为新的联合作战原则之一列入构想。从其作战原则、演习和训练看,美军聚焦式后勤理论呈现出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美军在作战方式上由传统地域作战转向全空间同时作战,为适应战争的这种发展变化,需要建立新的战斗勤务支援体制,提高各种保障能力。为此,美军把"聚焦式后勤"作为新的联合作战原则之一列入构想。从其作战原则、演习和训练看,美军聚焦式后勤理论呈现出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在高技术条件下,美军作战后勤保障出现了新特点。首先,建立了与“空地海天作战理论”相适应的后勤指挥体系;第二,作战行动主要依靠以本土为基地的强大的战略后勤支援,第三,十分重视战场环境调查;第四,强调具有“自给自足”的后勤保障能力;第五,充分利用后备役力量和民间资源。  相似文献   

11.
天基信息支援是当前联合作战的主要样式之一,指挥控制体系是天基信息支援联合作战的核心和神经中枢,构建天基信息支援指挥控制体系运行机制和网络结构模型有助于提升天基信息支援乃至联合作战体系效能。探讨了天基信息支援云作战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点、天基信息支援云作战体系的构成和运行机制、以及天基信息支援云作战指挥控制体系的构成和流程,勾画了天基信息支援云作战指挥控制的理论框架,并结合示例构建了天基信息支援云作战指挥控制体系结构的复杂网络模型,并进行了主要参量分析,对开展天基信息支援指挥控制体系建设,指导天基信息支援以及联合作战体系需求论证、结构设计、评估优化等具有积极而现实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数字化战场和数字化部队的描述,分析了数字化作战对炮兵作战指挥、作战方式、部队编成、生存能力及后勤保障的影响,探讨了IC4ISR系统协调下炮兵营(连)的作战过程(监视与侦察、决策与指挥、机动与打击、评估与反馈、重组与恢复),进一步阐明了IC4ISR(一体化的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与侦察)系统在炮兵数字化中的核心作用,结合信息传递数字化、指挥体系扁平化、火力控制自动化、情报侦察网络化、发射平台机动化、装备建设配套化,提出了数字化作战对炮兵武器系统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3.
云重心理论在防空兵作战能力评估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防空兵作战能力评估是一个复杂的多指标综合体系,不仅与作战编组、部署、地形和敌我战场情况的处置等因素有关,而且还包含许多随机和模糊因素。在建模分析中各指标基本评定值确定比较困难。结合防空兵作战能力评估模型,运用“云重心”理论确定了评估模型中各指标基本评定值,增强了模型的可信度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作战任务规划是战场指挥和决策的关键一环。随着多军兵种联合作战思想的发展与成熟,作战任务规划领域正成为传统作战指挥方法与各类新兴技术相结合的集中点,该领域也不断成为智能化指挥和决策指导未来作战的核心点。本文主要阐述了作战任务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智能化需求,并结合战区级联合任务规划系统对智能化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几种具体技术实现架构,并对未来研究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作战实践表明,作战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牢牢把握控制权。随着新制权理论的不断涌现,制权的重心从制海权、制空权、制信息权、制交通权等拓展至战场综合控制权。分析了夺取战场综合控制权指挥活动的特点和可能遇到问题,论述了战场维度、社会形态和科技发展对夺取战场综合控制权指挥活动带来的影响,并对夺取战场综合控制权军队指挥活动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夺取战场综合控制权应实施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形成军地联合指挥控制机制、建设完善夺取战场综合控制权的物质条件等对策性措施,对夺取战场综合控制权军队指挥活动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陆战场空域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作战资源,对其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十分必要。分析了陆战场空域管理的特点,总结了陆战场空域管理的职能,从条令条例建设、空域管制方法和指挥体系结构等方面对美军陆战场空域管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地理信息系统和军事测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的内涵.地理空间情报已成为美军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的运作基础.高精度的地理空间数据成为美军实现精确打击的重要保证.军事测绘保障为战场指挥、武器使用以及作战行动提供精确、实时的战场地理空间情报.  相似文献   

18.
HAN Dangsheng 《国防科技》2018,39(1):086-089,094
"作战云"的作战理念将引发装甲装备保障领域的深刻变革。文章剖析了"作战云"理论视阈下装甲兵装备保障问题的基本内涵,从装备保障力量部署、指挥控制方式、协同方式、防护手段四个方面分析了"作战云"视阈下装甲兵装备保障的主要特点,提出"探测——决策——保障——评估"的装备保障行动流程。  相似文献   

19.
借助影子价格的概念建立了含有炮兵指挥自动化系统的作战模型,从资源最优配置的角度研究指挥系统这类软伤杀性武器的作战效能,开拓了评定软杀伤性武器效能的新途径,为战场资源的最佳组合使用提供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协同性联合作战向一体化联合作战转变对作战指挥产生的影响,在正确定位指挥信息流通体系的基础上,从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本质特征及对指挥信息流通体系的影响出发,设计了基本作战单元指挥信息输入、输出模型,并通过将作战体系区分为四类模块,得出了指挥信息流通体系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