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笑点 《当代海军》2001,(1):45-46
1 1901年,威廉·麦金莱总统遇刺身亡,西奥多·罗斯福出任美国总统。谁能想到,13年前他还是个海军中校,在海军部任次长。他在海军部当次长时,常常超越他的职权行事:提前一年就预测到了美西战争爆发,并积极筹划了这场战争;越过海军部长,擅自下令进攻菲律宾群岛,夺取西班牙在菲  相似文献   

2.
太平洋战争,是美、英、荷、澳等国与日本在广阔的太平洋上进行的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程度最烈的一场海上争夺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场战争中。日本进行了长期的战前准备,而美英等国则是在战争准备相对不足。面临德日法西斯两线威胁的情况下被迫卷入战争的,作为这场战争中与日本进行对抗的主要国家美国,由于其战前战略筹划并不完善,以致在太平洋战争之初遭到惨败,但是美军在战争爆发后能够面对现实。制定并执行了正确的战略指导,  相似文献   

3.
太平洋战争,是美、英、荷、澳等国与日本在广阔的太平洋上进行的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程度最烈的一场海上争夺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场战争中,日本进行了长期的战前准备,而美英等国则是在战争准备相对不足,面临德日法西斯两线威胁的情况下被迫卷入战争的,作为这场战争中与日本进行对抗的主要国家美国,由于其战前战略筹划并不完善,以致在太平洋战争之初遭到惨败,但是美军在战争爆发后能够面对现实,制定并执行了正确的战略指导,结果较快地扭转了战争初期的被动局面,最终赢得了太平洋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4.
1980年爆发、持续8年之久的两伊战争,至今已有20余年了,但至今却少有出版物对这场牵涉到全球最大石油量输出的战争进行详细地叙述,其中一些精彩的战争场面也无报道。当时的全球两个超级大国苏、美都在强烈地关注着这场战争,却没有能力制止,任其打了8年。其实,苏、美两国在暗中支持这两个深陷战争泥潭的国家。因此,在战场上所使用的武器主要是苏、美两国的。其中“母鹿”大战“眼镜蛇”的直升机空中格斗,是这场战争中较为精彩的的片断之一。  相似文献   

5.
李龙  李欣 《军事历史》2007,(2):36-39
1812至1815年的第二次美英战争,是19世纪初期新兴的美国为维护海上中立权益和攫取北美地缘利益与英国进行的一场战争,又称1812年战争.这场战争被美国人视为第二次独立战争.在1815年1月的新奥尔良之战中,美军重创英军,为这场战争的结局贴上了"胜利"的标签.但美国在这场战争中的军事策略长期以来却遭到军事史学家的批评.  相似文献   

6.
美《纽约时报》文章题:《错误的时机,错误的战争》。文章说:12日发生在巴厘岛的暴行是一个警示:我们处于一场长期战争中。一年前,布什总统称这场战争为“反恐战争”,并表示美国坚决要将这场战争进行到底。今天,美国以外的许多人认为,华盛顿已经失去了对这场战争的兴趣,我们寻求打一场我们能够打赢的战争,而不是将注意力集中于我们必须打赢的战争。  相似文献   

7.
4月26日,法国的《情报界》杂志披露了一个天大的秘密: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为了能把苏联和越南人吓上谈判桌,精心导演了一场美国即将对越南发动核战争、准备把原子弹投掷到河内的“大戏”。不曾想到,一向嗅觉超灵敏的苏联这次居然出奇地“愚钝”,以至于这场独角戏悻悻收场。尼克松和他当年的核心决策层迄今都不明白,这  相似文献   

8.
1956年7月26日,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为了重占运河,英、法、以发动了侵埃战争。这场战争被称为。苏伊土运河战争”,又称“第二次中东战争”。这场战争持续了九天,具有“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特点。英法以在战场上取得了胜利,却又被迫停战,无功而返。那么,这其中蕴含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因素呢?  相似文献   

9.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这是埃及、叙利亚为了收复被以色列占领的阿拉伯国家领土而向以色列发起的一场战争,因为10月6日是穆斯林的斋月节,所以这场战争又称为“斋月战争”。这场战争虽然历时仅21天,但却是一场具有现代作战特点的较大规模的局部立体战争。我们今天在这里并不讲述这场战争,而  相似文献   

10.
说到“老”,人们会想到风烛残年、步履蹒跚的老人。而我这里所说的“老”是一种称谓,在部队内部使用频率极高,并已形成一种传统观念为大多数官兵所接受。日常生活中,因为“老”的称谓而闹出许多笑话、误会,甚至升级为“战争”,不仅损害了同志间的感情,而且给部队的...  相似文献   

11.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立国之初所进行的一场大规模国际性局部战争。从国际关系史的角度看,这场战争既是冷战兴起阶段国际格局变动的产物,也是塑造整个冷战时代国际格局的驱动因素。复杂而激烈的国际政治与外交斗争贯穿于这场战争的全程,对战争本身的规模、样式和进程,尤其是战争双方的战略指导均产生了深刻影响。正是在这场史诗般的战争中,新中国第一次全方位地施展了其国际战略,通过政治、外交和军事等手段的交互运用取得了来之不易的胜利。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抗美援朝的出兵决策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波及地区最广、席卷三大洲四大洋61个国家参加的全球性的世界战争。拉丁美洲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虽然远离王要战场,但大多数拉美国家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13.
邝家旺 《国防》2006,(6):73-73
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联军挥兵50余万突袭以色列,企图收复第三次中东战争失去的土地并一举消灭以色列。当时以色列只有兵力11万人,武器装备也远远少于阿拉伯联军,但由张皇失措到仓促应战再到控制战争局面,以色列只用了18天时间,便迫使阿拉伯联军签署了停火协议。由于当天是犹太教的赎罪日,所以这次战争被称为“阿以赎罪日之战”。从这场战争可以看出,以色列虽然是个袖珍小国,却蕴含巨大的作战能力,能够以小制大。这里面除了有美国的帮助,更重要的是以色列国民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国防上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皆兵”…  相似文献   

14.
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在中国近代军事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清军在此战争中取得了一些胜利,然而战争的最终结局却是清廷屈辱议和,故历来史著教材皆称这场中法战争,是中国“不败而败”与法国“不胜而胜。”笔者认为,综合当时双方的战场的军事形势和战略目的进行客观辨证地认真研究分析,那么得出的结论就并非如此了。  相似文献   

15.
论马岛之战     
1982年4月南大西洋爆发了一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规模最大的海空战——英阿马岛之战。这场现代化的局部战争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外国军界人士、军事评论家和我国军事研究人员纷纷著书立说,就马岛战争的历史背景、战略指导、作战思想、海陆空三军作战、武器装备、战争动员、情报侦察、军事训练、战备措施、后勤保障、先进武器的使用、人与武器的关系等诸问题提出各种看法,探讨这场局部战争的经验教训。尽管战争结束已有多年,但马岛争端至今未得到解决。因此,重新回顾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探讨马岛之争的由来及战争给人们的启示不是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德国插手清末军事改革述评方19世纪90年代中期,清朝军队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全面失败。惨痛的战争教训使清王朝统治集团不得不正视其军事力量衰弱的现实。为巩固统治,清廷亟待整饬军队,强化国家机器。由此开始了清末的军事改革运动。这场运动是中国军事近代化的一个...  相似文献   

17.
1979年12月24日,苏军入侵阿富汗。在这场战争历时近10年的战争中,至少有100万阿富汗人和超过1.4万名苏联士兵丧命。令人感到吃惊的是,俄有关方面经过调查发现,在30年前被派往阿富汗的苏军中,一些士兵根本没有接受过任何军事训练!这一秘密近日被媒体曝光出来。  相似文献   

18.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肆虐,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控制疫情的国家。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和部署了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取得了令世人震撼的辉煌战绩,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回望这场世界性大考,以战争思维透析战“疫”力量的本质,不难发现“战争的伟力最深厚之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习近平3月24日晚同波兰总统杜达通电话说,“战胜这次疫情,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战“疫”力量是人民力量的对象化,是多层次合力的作用,此次战“疫”力量从五方面凸显出彻底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19.
伊拉克战争爆发至今,面对强大的美英联军进攻,伊军进行顽强抵抗,今世人惊叹。虽然最终难免失败,但就这场战争初期的表现,伊军扬长避短的“非对称作战”还是可圈可点的。  相似文献   

20.
足球运动是当今世界体坛最激烈、最富有魅力和拥有众多观众的体育项目。足球与战争似乎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的话题。然而,1969年7月14日,南美洲的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却因足球比赛爆发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被称为“足球战争”而载入战争史册。 1969年6月,世界杯足球预选赛中美洲小组比赛时,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机遇,在萨尔瓦多大体育场进行比赛。比赛一开始,中美洲足球那种飘逸的风格、细腻的技术、绝妙的传切荡然无存。在双方数万名观众狂热的呐喊甚至叫骂声中,队员们大打出手。他们不是在踢球,而是在踢人,在集体斗殴。数万名观众和球迷也纷纷参战,造成了严重的流血冲突,使比赛无法进行。 6月26日,萨尔瓦多与洪都拉斯宣布断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