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悠悠恋武梦     
我一直做着一个梦。那是60年代末的一天,尚未取得入学资格的我,在奶奶的“监护”下,尽情地在门前撒尿做泥碗。此时,来了一位挑馒头过路的解放军。他息下担,用纸包了一个馒头,微笑着摸摸我的头说:“给,小朋友。”这突如其来的恩赐,我受宠若惊,我怯生生地看着眼前这位和蔼可亲的解  相似文献   

2.
提起江西省广丰县人武部武器保管员杨石友,人们都说这是个“值得夸奖的‘怪人’”。“怪人”之说源于“怪事”。杨石友,高挑个、墨瘦、胡子拉茬,年近半百,爱喝酒,爱发牢骚。可他喝酒有一定之规,就是值班时馋死也不喝一口。喝了酒常会骂人,骂搞不正之风的人,骂吊儿啷当的人,管他是领导,还是同事!有人戏谑他:“当心人家说你对共产党不满!”他怒道:“胡  相似文献   

3.
3月 15日 ,朱钅容基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时 ,法新社记者问道 :无论下一届总理是谁 ,你觉得他在哪个方面应该向你学习 ?朱总理谦虚地说 :“我不希望别人学习我 ,特别是某家香港报纸说我的本事就是拍桌子、捶板凳、瞪眼睛 ,那就更不要学习我。”随后幽默地说 :“但是这家报纸说得不对 ,桌子是拍过 ,眼睛也瞪过 ,不瞪眼睛不就是植物人了嘛 ,板凳绝对没有捶过 ,那捶起来是很疼的。”在全场中外记者的笑声中 ,朱总理严肃地说 :“至于说我这样做是为了吓唬老百姓 ,我想没有一个人相信他这种说法。我从来不吓唬老百姓 ,只吓唬那些贪官污吏。”听到此…  相似文献   

4.
走进郝恩玉董事长的办公室.墙上那幅“立足黑土地,共创大丰收”的条幅格外引人注目。这位率先把中国玉米种子推广到东南亚的“泥腿子”企业家.正在和他的“郝育种业”一起响誉松辽平原。谈起20多年的创业经历,郝恩玉深有感触地说:“是部队这座大熔炉锻造了我。没有那段当兵的历史,就不会有我的今天。”  相似文献   

5.
《政工学刊》2005,(7):64-64
有位登山运动员一次参加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当他奋力爬到海拔6400米的高度时,因为体力不支,便停下来了。许多朋友知道他这一经历后,都替他惋惜。不少人说,如果他能咬紧牙关挺住,坚持一下,再攀登一点高度,就上去了。没想到这位运动员却不以为然,他平静地说:“不!我自己最清楚,6400米的海拔高度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都不遗憾。”  相似文献   

6.
朱瑞 《政工学刊》2004,(10):47-47
一位单位主官提升到其他部门任职,单位的工作出现了滑坡。上级领导无奈地说:“没办法,他走后这个单位没有能人了。”听起来,这位主官似乎很有能力,但细琢磨起来,他的能力要大打折扣:起码他识才用才的能力不强,没有把手下的人才培养起来。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笔者采访了一位廉政典型。在交谈中,这位领导同志一句感慨之言听来很受教益。他说:“我的信条很简单,自己不贪、不给人送、对别人非分的要求不理。这是一名党员干部应该做到的,并不值得特别称道。”  相似文献   

8.
韩兵 《政工学刊》2007,(8):16-16
《墨子》里记载这样一个故事,墨子有一个非常得意的门生叫耕柱子,他在求学问道的过程中老是挨墨子的批评,觉得自己很委屈。因为在众多门生之中他是公认最优秀的,老师的批评让他感到面子上很难看。有一次,墨子又批评他,耕柱子就问墨子:“老师,难道在您这么多学生当中我是最差劲的吗?”墨子听后丝毫不动肝火地对耕柱子说:“假如我要上太行山,你认为我应该用良马来拉车,还是用耕牛来拉车。”耕柱子答道:“再笨的人也知道要用良马来拉车。”  相似文献   

9.
栾世强 《政工学刊》2009,(11):80-80
最近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学者到北欧某国做访问,周末到当地教授家中做客。进屋看到教授五岁的小女儿,满头金发,漂亮的眼睛如同清澈纯蓝的一潭湖水。简直惊为天人。收下学者带去的中国礼物,小女孩奶声奶气地微笑道谢,学者禁不住夸奖说:“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教授当时并没有说什么,但是女儿离开后,她的脸色严肃了起来:“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学者大惊:“我一番好意夸奖她,伤害二字从何谈起?”教授摇摇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而漂亮这件事,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但孩子还很小。不会分辨,你的夸奖就会让她认为这是她的本领。  相似文献   

10.
厨子偷了自家肉栾世强有一则笑话,说有个厨子无论给谁家办酒席,总要偷些东西带回家去。日久天长,便成为一种习惯。有一次,他在自己家里切肉,也拣了几块好肉,一把揣在怀里。他的妻子看见了,便骂到:“这是自家的肉,你偷去给谁?”厨于仿佛从梦中醒来说:“要不是你...  相似文献   

11.
幽默点滴     
开一张证明给我一个男子献血后问道:“请问我的血是温热的吗?”护士点头称是。那男子说:“开一张证明给我好吗?”护士疑惑地望着他,说:“为什么?”“我老婆常骂我是冷血动物,我要向她证明,我不是!”(刘井录田墨林)  相似文献   

12.
“起在学生前边.睡在学生后边,跟在学生身边”,这“三边”是秦自生给军训带队老师们定的规矩,而他自己则要比“三边”老师起得更早、睡得更晚。作为中国传媒大学武装部部长,秦自生说:“学生军训,别看只有20天,却足我一年中最累最紧张的。”  相似文献   

13.
“我向来认为,‘软弱’绝非美国的最佳选择。我觉得软弱让人想入非非,它会诱使别人做出本来不想或不敢做的事情。” 这是7月24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Donald H.Rumsfeld)在五角大楼接受《华盛顿时报》记者就中美关系等问题进行采访时说的招牌式“名言”。它正是这位共和党“四朝元老”一贯强硬作风的深刻表现。但是,仅仅用“强硬”、“保守”等字眼来给布什麾下这位鹰派要员下定义还是不够确切的。对于自己,拉姆斯菲尔德开玩笑地说:“我是‘老派’的现实主义者。” 而从他再次入主五角大楼后至今的种种举动来看,以“冷战遗老”来对其“论定”实不为过。  相似文献   

14.
精神贿赂是指所赠的不是财物,而是阿谀奉承之言,吹喇叭、抬轿子。古时有位学生出去做官前,到老师处辞行请训。老师问:“上任前何准备?”他道:“什么都没有,就是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老师说:“年轻人怎么搞这一套?”他答:“世上人人都喜欢戴‘高帽子’,哪...  相似文献   

15.
造句     
“梨树就是梨树。”这是儿子用“就是”造的句子。老师用红笔大大地打了一个“×”。这使我想起了鲁迅的名句:“我家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相似文献   

16.
“约定”     
在我的记忆中,和燕儿从相识、相知到彼此相爱,我们都十分小心地呵护着我们曾经拥有的“约定”。一次次的“约定”使我们彼此的心贴得越来越紧。高中毕业那年,燕儿考取了北方一所著名大学,而我却因几分之差与大学无缘。由于家庭条件不允许,我没有重新复习,不得已回到村里跟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父亲和哥哥们务农。白天下地干活我总是无精打采,晚上,当我拖着浑身疼痛的身体躺在土炕上时,高考落榜的惆怅油然而生。我无数次地骂自己无能,也不甘心如此沉沦下去。终于有一天,一向憨厚的父亲再也看不惯我这吊儿郎当的样子,冲我发了一大通火儿。当…  相似文献   

17.
“四块糖果”说的是教育家陶行知在当育才小学校长时发生的一件事。一天,他发现一个学生用泥块砸同学,当即予以制止,并令这个学生放学后到办公室来。刚一放学,这位同学就等在办公室门口,陶行知立即掏出一块糖果奖励他按时来到这里;接着又掏出一块糖果,奖励他在不让他打人时能立即住手;第三块糖果则奖励他正直,不让同学欺负女同学,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这时,这位同学哭了,说:“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陶先生满意地笑了,随即又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奖励他能正确认识错误。  相似文献   

18.
话说老实人     
这年头,“老实”一词很难说是褒义或贬义了。说某人“太老实”,无异于说他是个“大笨蛋”;说某人“不老实”,又无异于骂他是个“大坏蛋”。因而既没有人想让人家说自己“不老实”,也没有人想让人家说自己“太老实”,那么,实行中庸之道,便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了。实际上,老实总是与“木讷”、“吃亏”、“无能”联系在一起的,在崇尚个性、意气张扬、激烈竞争的今天,老实便是“傻”的一种委婉说法。老实人总是安分守己,从不随便得罪人,即使别人得罪了自己,也不会记恨在心,更不会以牙还牙;对于别人的点滴之恩,总是牢记在心,若有机会,便以涌泉相报…  相似文献   

19.
公事莫私谢     
公事莫私谢杨德山,刘西海一干部得到提升,当晚便带着礼品跑到领导家,激动地说:“多亏领导给上面说了不少好话,做了不少工作,您对我的恩精真是太大了,我一辈子也忘不了。”这位领导听后心上很不是滋味,严肃他说:“你能得到提升是组织研究决定的,决不能把党组织的...  相似文献   

20.
基层干部是单位的火车头,其言行不仅关系自身形象,而且会对官兵产生示范引导作用。比如一些干部用“语言的暴力”来显示自己的权威,体现自己的魄力。其实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想法,基层干部动辄骂人、训人,不仅不能显示自己的权威,相反只能破坏自己在战士心目中的形象,显现自己的粗俗和无知。有人“舌吐莲花”,赢得战士的钦佩;有人“出口成脏”,“毒”了战士的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