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持续增加和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深化,近几年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Et益突出。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就业能力的高低成为影响师范生就业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分析了师范类本科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师范生培养模式、师范生就业观念、教育实习等方面分析影响师范生就业能力的因素。基于实证数据,建议从优化课程设置,制定大学生活规划,完善就业指导体系等几方面提升师范类本科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1897-1922)是我国师范生培养模式的初创和发展阶段.本文以时间为序,将此期间的师范生培养模式划分为早期萌芽、正式确立和稳步发展三个阶段.通过考察每个阶段的培养机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制度保障得出以下结论:设置独立的师范生培养机构,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开展高质量的教育实习和建立稳定的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关系,是保证师范生培养质量和确保其从事教师职业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开展师范生实习支教是推动当前教师教育改革的有效措施,实习支教的开展受到了当地中小学校的普遍欢迎,对推动当地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对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就少数民族地区(如新疆)而言,由于语言、文化、习俗等差异的存在,使得师范生实习支教面临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目前新疆地区师范生实习支教实际,就实习支教对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影响作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受重智轻德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目前师范教育只注重师范生学科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对师范生职业道德的训练和教师职业信仰的培养,导致绝大多数的师范生“师范性”不强,且对教师职业的认可程度低.文章针对问卷调查中关于师范生对教育学公共课学习态度的调查结果,反思当前师范生培养中的教师信仰问题,并试图从课程与教学的角度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能够缓解师范生的教师职业信仰危机.  相似文献   

5.
公共教育学是师范院校基础课程,是教师教育的必修课。然而高校师范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状况并不乐观,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师范生中,问题更为明显。本文在对少数民族师范生学习状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教师、学生和教材三方面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原因。建议从改革教学,提高公共教育学的教学质量;加强对师范生的教育和引导,消除学生的认知偏差;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6.
专业技能是教师教育专业性的突出体现,它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高低、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强弱。地方综合性大学中的师范教育普遍存在着"学术性"与"师范性"的失衡,在师范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上较为薄弱。本文对此类高校在师范生专业技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构建师范生专业技能训练模式的基本原则,并对训练模式的实施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师范生具有大学生和准教师的双重身份,因此对于他们教育自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师范生的教育自传中对于教师具象的描写,提供了评价教师的依据.研究旨在分析师范生的教育自传,了解他们眼中的好老师形象.使得师范生能够理解好老师的评价标准,从而为从事教师职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高校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是师范教育新一轮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本文以石河子大学师范生为研究对象,以《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为依托,总结并分析当前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从公共课的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的课时分配、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技能训练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出系统设计,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创新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视域下,社会对教师质量的要求已从一般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与此同时,教师的职业道德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即从一般型的职业道德向教师专业道德的升华.在现代教育发展中,培养师范生的教师专业道德,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我国师范生教师专业道德的培养现状不尽人意,积极探索师范生教师专业道德的发展已成为高师院校紧急而重要的任务.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师范生教师专业道德面临的现实困境,探究师范生教师道德专业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质量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学生选择和从事教师职业的意愿,而且也将直接影响师范学生毕业后的教学实践效果.为了准确掌握少数民族师范生公共教育学课程的学习情况,促进少数民族师范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本研究以新疆某高校非教育专业少数民族师范生为对象,对其学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存在自身因素、教师方面和教材资源使用方面等问题,建议从少数民族师范生自身特点出发,增强教学实效,拓展教育知识,综合评价自我.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禅宗思想巧妙地实现了中国本土的儒道思想和西土印度的佛教思想的完美结合,同时也对我国古代语文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禅宗是真正中国化的佛教,它在审美主体意识、审美心理历程、审美修养途径、审美境界等方面突破与超越了我国古代的诗教审美文化,为我国当前的语文教育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后设认知本为一种学习策略,但其中有关学习调节、学习监督与自我评价等内容,却与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息息相关,可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基于后设认知理论,将学生获取相关网络学习资源的课余任务纳入课堂教学体系,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认知能力,更有益于我们有效地开展大学古诗词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3.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 ,具有独特的文学表现形式。俄文诗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有自己独有的、别具一格的格律和韵律。格律即指诗句中的抑扬顿挫 ,韵律指诗句与诗句之间的合辙押韵。通过格律和韵律这两种外在的形式 ,可以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了解俄文诗中的格律与韵律 ,对于更好地理解诗文所蕴含的诗人所寄予的各种感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对历代诗歌进行了多层面的批评,而对元代诗歌的批评更具有兼容性、不平衡性的特点。本文仅以《总目》对金元诗歌批评为主,对诗歌批评内容、特点和所体现的诗学观进行简要论述,并简析其中所反映出来的儒家诗学观。  相似文献   

15.
新边塞诗歌曾是1980年代新疆文学创作的主要成绩,在国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因其在诗歌创作手法和精神内质上未能秉持初期设想中的事项夯实诗歌的创作,在历史法则的淘洗下,处在了当代诗歌教学中的尴尬位置。对于新疆高校文学教学而言,有必要审视新边塞诗歌创作的历史情景,以梳理文学现象的方式切入,重返1980年代新疆诗人创作的原点。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宋代元右时期的几位代表诗人的创作风格和处世心态两方面入手,阐述了元右诗坛和熙宁变法之间具有统一性与分离性的特点,统一性在于二者之间的变革精神,分离性表现为两点:一是,多元诗风对一元学术风气的背离;二是,以佛老为主导的处世思想对一元主导的荆公新儒学的背离.诗坛与政坛在新变上的统一性为元右诗坛的繁荣提供了宝贵的契机,而二者之间的分离性则让这种繁荣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17.
从1917年胡适的《白话诗八首》开始,新诗已走过近百年的历程,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中,一代代诗人的努力使新诗形成了迥异于旧体诗的独特形式和创新品格,并在探索中形成了散文化倾向、扩充新意象、不断创新探索等特色。  相似文献   

18.
优秀的作品要反映典型的社会生活和典型的情感,毛泽东在诗词中用有着特殊光彩与感染力的语言,创造了超越时空的抒情境界。除思想意义之外,艺术上的特点也极其鲜明,用典型之景表现浓郁之情,注意意境的创造与翻新,借助奇特的比喻及幻想竭力寻求和创造新的表现技巧,竭力创造新的抒情境界。  相似文献   

19.
鲁迅以魏晋诗人的人格理想对诗性精神的影响为思考脉络,来考察这一时期的文化风貌之于诗歌的意义,并用“魏晋风度”来概括。在精神文化传承上,鲁迅和魏晋诗人都对酒情有独钟,借助于酒文化获得精神上的超越。在艺术创作上,鲁迅诗歌与魏晋南北朝诗歌都有着沉郁、苍劲的特点,也都呈现出率真自然的风格。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受地域、民族、文化、宗教等因素的影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特殊性,表现出民族特性鲜明、深受伊斯兰教影响、民族意识强烈、思想单纯、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等特点。新疆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课程组织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僵化、手段单一等问题。只有充分挖掘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德育资源,贴近生活、深入浅出,完善考核机制、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研究性教学,增进各民族大学生沟通交流,才能切实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内心认同、真心信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