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初,为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政府确立了“打赢两场几乎同时发生的大规模地区性冲突”的作战指标;克林顿政府继承了这一指标,并于1997年将其调整为“打赢几乎同时发生的两场大规模战区战争”。美军“打赢两场战争”的作战指标是指导冷战后美国军队建设的基本依据,但是,随着美国内局势的变化和世界形势的发展,美军的作战指标面临着调整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军旅作家徐贵祥方面大耳、浓眉大眼、军人气十足。他以《弹道无痕》、《决战》、《历史的天空》等一系列“独树一帜而又异常醒目”的作品,被人称为军事题材小说创作领域的“正面强攻派”。身为作家的徐贵祥对于战争片的研究有着学者般的执著。据闻,为写抗日题材小说他能精细到列表研究日军驻屯联队的编制和装备、“下士官”、“干部候补生”的晋升步骤与职责范围,至于《菊与刀》、《武士道》之类的日本人“认识论”更是案头翻烂。也许,这只有用基因和血液里的某些特质才能解释。徐贵  相似文献   

3.
王斌党  徐孝娟 《国防》2010,(10):77-79
进攻和防御是战争运动的基本形式,自有战争以来,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人类作战思维几乎都是沿着进攻和防御而发展起来的。而在21世纪初,粗具雏形的几场信息化战争所展现给我们的,却是另外一种形态:拥有信息优势和信息化武器装备的进攻一方几乎兵不血刃的就取得了胜利;在整个交战过程中,仅有的几次正规交战都表现为双方竭尽所能的实施对攻。防御作战这一战争运动形式在信息化条件下消失了吗?信息化条件下还有防御作战的生存余地吗?防御作战的出路究竟在那里?追寻战争发展的历史轨迹,或许我们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4.
近期发生的阿富汗战争及伊拉克战争,美军几乎都采取了“打首脑人物”、“打要害节点”等方式,基本上实现了速战速决的目的。是美军运用了新的作战理论吗?答案现在来看是肯定的! 快速决定性作战理论出笼 2001年,美军联合作战实验室根据国防部《2020年联合构想》,提出了“快速决定性作战”新概念,作为未来作战的“发展之路”。这一概念被美国防部选定为实现“2020联合构想”的主要作战样式,作为美军军事转型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军随着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以及海湾、科索沃、阿富汗等战争的实践,军事理论研究十分活跃,不断提出一些新的作战思想。如在战争形态上,美军先后提出了“行动中心战”、“网络中心战”等。在作战指导和作战方式上,美军先后提出了“全维作战”、“全频谱行动”以及“非对称”、“非接触”和“非线式”等理论。有些理论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取得了理想的作战效果;有的还将进一步接受战争的检验,以指导未来军队建设。因此,正在进行的伊拉克战争将是美军进一步实践和检验这些新的作战理论的一个极好机会,也将是在新的军事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一场战争。  相似文献   

6.
马亚西(以下简称马):首先.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中接受我的采访。在信息战研究中,有信息战争和信息战两种不同的提法,请您谈谈这两者的区别和联系。王普丰(以下简称王):这两种不同的称谓,反映着两种不同的事物。信息战争是一种战争和战争形态,信息战是一种作战和作战形式。战争与作战不同,战争包含了作战,信息战争当然包含了信息战。战争形态与作战形式也不同,战争  相似文献   

7.
浅析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空袭作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拉克战争是迄今为止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次战争。在这次战争中,空中力量在新的作战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了长时间、大规模的空袭作战,对美英联军取得战争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表现出一些新特点:第一,通过“斩首”突击,打击伊拉克军政首脑人物,迅速摧毁伊拉克军民的抵抗意志;第二,空中作战与地面作战几乎同时开始,两种行动互相支援、并行实施;第三,战略空袭、夺取制空权、战场准备和支援地面作战同步进行;第四,依靠信息优势监视、发现、定位、跟踪和摧毁敌方目标,实施精确作战。  相似文献   

8.
宋利伟 《环球军事》2008,(22):26-27
随着全球信息化浪潮的蓬勃发展,对技术最为敏感的军事领域也在发生着蚕蛹般的蜕变——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正在被信息时代的信息化战争所取代。种种迹象表明,非接触作战就是信息化战争的基本样式之一,而非接触作战区别于接触作战的本质因素之一就是实现战争的“零伤亡”。目前,美军追求“零伤亡”的手段主要是推进战场的“两无化”。  相似文献   

9.
在我看来,对战争的文学体验终始是对历史的体验。这不仅在于,过去和现在的任何战争文学作品,都是作家在战后对业经成为历史的~定战争的追述和回顾;而且在于,对战争作照相式的现场文学描写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于是,当文学把自己的视角投向战争史这一富有就力又深不可测的题材领域,它也就陷入了痛苦的二难境地。~方面,文学是形象化的语言艺术,它需要对具体战争内容作出逼真的细节描摹,另一方面,战争现实又已经过去,而过去的一切又难以再现。但战争文学的困窘从根本上说还是源于作家在战争史研究方向的缺乏耐心或顾些失彼。诚然,…  相似文献   

10.
杨健  张天宇 《当代海军》2005,(11):36-37
非对称作战这一概念萌发于1988年美国国际关系学者卡尔·多依奇在《国际关系分析》一书中对新老恐怖主义的分析,他指出,恐怖分子的行动虽不符合传统的战争定义,但却成为一种新的战争形式。直至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之后,美国军事专家才真正提出了“非对称作战”的概念,使得非对称战争这一特殊的战争形式开始受到注意。何为非对称作战从学术上理解非对称作战可以这样认  相似文献   

11.
姚健  王翼 《国防》2005,(3):74-74
纵观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无论是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还是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几乎无一例外地成了美国版的战争“剧本”。虽然都由美国亲自“执导”,但每场战争“剧本”的故事情节、表现手法、中心主旨却各不相同。人们不禁猜测:美国下一场战争将会怎么打,“剧本”将会怎么演。客观地讲,尽管美国作为参战的主体没有变,但每场战争作战的地域、时空、天候等自然条件,作战对手的兵力、装备、综合国力等客观因素都不尽相同,客观上要求美国必须采取不同的作战样式,以适应战场形势的变化。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任何事物的…  相似文献   

12.
刘丽群 《环球军事》2012,(23):65-67
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当数越南战争了,从1961年至1973年,是美国侵越时期。亨利·基辛格在美军撤离越南的前几天,给美国总统福特写了一封关于“越南教训”的信,他写道:“或许越南的真正挫败是战争几乎造成了全球性的影响,但却没有给出一个全球性的解答。”而今,越南战争过去了近40年,  相似文献   

13.
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战争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战争正在从工业时代的“人力密集型”向信息时代的“技术密集型”转变。从战争的可控性角度讲,“精确化战争”是大势所趋。所谓“精确化战争”,就是通过精确的目标侦测定位、精确的兵力使用、精确的火力和信息打击系统、精确的战斗保障,以最低的风险和代价,达成最佳的作战效果。而“灵巧特种战”就是在作战方式上对“精确化战争”的诠释。“灵巧特种战”的灵活运用,一方面可以节约兵力并有助于提高作战效益;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打击精度和震撼力。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灵巧特种战将是打击敌方要害目标、且一击致胜的重要作战手段。  相似文献   

14.
非接触性作战、非线式作战、非对称性作战,简称“三非”作战。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所爆发的几场局部战争中,已经初现“三非”作战的端倪。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新军事革命的不断深入,一些发达国家的战争理论和作战思想也在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战争形势需要。加强“三非”作战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蒲实 《环球军事》2014,(10):18-21
1967年出版的《百年孤独》,被认为是拉丁美洲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从此不再是香蕉或者橡胶,而是小说和文学。它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毫无疑义地获得了“拉美最伟大的作家”称号。然而马尔克斯自己却说:“《百年孤独》出版之后,每个人都是我的朋友,但没有人知道我付出什么代价才走到那里。”以魔幻现实主义闻名于世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他的背后,是拉丁美洲这百年以来既动荡又孤寂的不被关注的历史——这期间在这里发生的历次战争,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在影响着历史进程的同时也影响着马尔克斯走向伟大文学作品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军提出了“非对称作战”理论。之后不久,一些美国战略家又提出美国应考虑应对。不对等战争”。1999年,中国的两位军官提出了“超限战’理论。这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人们对战争和战法提出的三个新概念。“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美军对塔利班武装的“阿富汗战争”是上述战争新概念的推演。一时间,由高技术战争演绎出的种种花样令世人眼花缭乱……  相似文献   

17.
吴强 《军事文摘》2023,(7):7-11
<正>随着军兵种、作战领域以及作战方法的不断发展,战争整体上正朝着复杂化方向发展,在各种战争形态中,最复杂的就是大国之间的对称战争。1991年以来的大国战争几乎都是“非对称战争”,是强国对弱国或非政府武装组织。不对称战争可以使战争简单化,就像伊拉克战争和科索沃战争,虽然看起来复杂,但却进行得有条不紊。而现代大国对称战争,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不同的民族、国家会形成不同的战争观、有着不同的战争行为、战略战术思想呢?这些都是战争文化的研究范畴。从战争文化的视角剖析美军的“基于效果作战”理论, 或许可以看到一些从其他角度难以触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近期几场局部战争不难看出,主要参战国在战争中除投入了精锐的现役部队外,几乎都动员了大量的后备兵员特别是后备专业技术兵员,或补充作战部队或直接参加作战。这说明,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后备并不等于后用”。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这一特点,要求在兵员动员建设中,必须将平时现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在人类千百年来的武装暴力斗争中,由于进攻之敌多是以“夺疆占地”为目的,而要达成这一目的,受限于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只能遵循一失一得的“零和效应”,通过最大化地“杀伤对方的有生力量”来实现的。与此相对应,防御战斗也只能是以“耗敌守地”为基本着眼点,来进行排兵布阵最大化地杀伤消耗敌人,以实现“守疆守地”的根本目的。随着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转型,进攻之敌“夺疆占地”的目的呈弱化之势,争夺能源、抢占市场等有限政治目的趋增强之势,作战力量经由信息的“融合”,形成一个“无缝隙”的一体化作战体系,在使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