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64年10月16日,西部戈壁上空腾起巨大蘑菇云,新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这声东方巨响的背后是当时一大批科技工作者隐姓埋名、呕心沥血的坚守与奋斗,其中就有一个传奇的名字——程开甲。是他第一个计算出原子弹爆炸时弹心的温度和压力,是他攻克了原子弹起爆冲击聚焦设计的关键理论难题,并创立了我国自己的系统核爆炸及其效应理论。  相似文献   

2.
熊杏林 《国防科技》2005,(12):92-96
第五章十年教授生涯15、就在那个晚上,他的眼中燃烧起了明亮的火花,看到了中国的希望。程开甲在英国留学的4年,是国内政治形势急剧变化的时期,从电视新闻和同学的来信中,他得知国内共产党和国民党两股势力斗争得非常激烈。当时程开甲还是一个无党派人士,没有什么党派之见,但他十分关心祖国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中华民族积贫积弱得太久太久,弱国无外交,弱国之民在海外低人一等,程开甲对此的感受太深太深,积淤在心中的悲愤和苦闷也太多太多……刚到英国租房子时,就因为他是中国人,明明有空房子,房东太太就是不肯租给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愿…  相似文献   

3.
第六章秘密使命18、以往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唱着的是"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的豪迈凯歌,可在核怪物悄悄来临的时代,这一切都变了1960年3月,古朴秀美的金陵城已是一片葱郁。但程开甲却无暇观赏窗外的景致,半蹲在地上,全神贯注地摆弄着实验室里的仪器和设备。“程先生,校长要你去他的办公室。”门外传来了同事的叫喊声。“哦。”他漫不经心地在嘴上答道。继续摆弄着他的设备。“程开甲同志,校领导在办公室里已等你好久了,有重要的事情同你谈,快去吧。”这次是一位系领导的声音。音量也提高了不少。程开甲猛醒过来,赶紧丢下手中的…  相似文献   

4.
潜心科研为党增光——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十五大代表苏君红□劳模风采提起中国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内行的人们一定会想到一个人的名字,他就是荣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称号的昆明物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级高工、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云南省科协主席苏君红同志。热...  相似文献   

5.
熊杏林 《国防科技》2005,(10):94-96
第三章传统婚姻7、高中一年级时,由大妈做主,他与高家的一位姑娘定下了亲事。据说,大妈提出的惟一条件是“不要小老婆生的”。1941年,程开甲在束星北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他的毕业论文《相对论的STA RK效应》,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大学学业,毕业了,并被留在浙大物理系,成了束星北教授的助教。此时,他23岁。中国有句古语叫做“成家立业”,而且是先成家,后立业。程开甲的人生轨迹同样没有脱离中国人生活的模式。7月的一天,天气异常的闷热,他独自一人踏上了回家的路程。如果是在平常,从遵义到吴江,只需坐船走长江,是用不了几天时间的。但当时,中…  相似文献   

6.
第二章“东方剑桥”的高才生4、由束星北和王淦昌引路,他步履轻盈,一步一步地进入了物理学的殿堂。1937年7月,盛夏酷暑炎炎。正当程开甲和他的同学们带着对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渴求和强烈的学习愿望认真地准备着大学考试的时候,卢沟桥上隆隆的炮声打破了年轻学子们心灵的宁静, 一些同学放弃了考大学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正杜祥琬先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他是中国应用物理与强激光技术和能源研究专家,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院)研究员,也是俄联邦工程院外籍院士。2018年,中国核武器研制事业走过六十年,杜祥琬院士也步入杖朝之年。在八十华诞之际,我们采访了杜院士,他回顾自己54年的科学生涯,在思考事业的基础上,也展望核武器和高技术发展,对青年人成长寄予殷切期望。以下内容根据杜院士口述整理。  相似文献   

8.
(续)25、看着他每天迎来送往忙碌的身影,胡若嘏形象地为其命名:“各地厂所轮番轰炸西直门。”从《国家第一种试验性产品试验技术方案》被批准的那一刻开始,核试验准备工作就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刀真枪地干起来了。一切工作都进入倒计时状态!很快,围绕第一颗原子弹1964年爆响的既定目标,围绕着已经确定的45个研究项目,96个科研课题,一场规模空前的科研、试验、技术和生产的大会战,在中华大地上悄然展开。西直门大街134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的一个招待所。程开甲和他的骨干队伍就住在所内一座二层青砖小楼里。在这里,程开甲和他的助…  相似文献   

9.
21、听着“十七号工地”上隆隆的炮声,他仿佛听到了中国核武器事业光明的乐章。 原子弹是由炸药爆炸产生的爆轰使原子弹中的核裂变材料受到强烈压缩,由次临界状态变为超临界状态,从而放出巨大的裂变能量。从原子弹爆炸的情况可以得知,如何获取爆轰条件,是研制原子弹的关键步骤之一。程开甲负责组织炸药爆轰聚焦的原子弹内爆机理的理论研究。他率领科技人员根据原理进行运算。经过反复计算,终于在理论上摸清了原子弹内爆过程的物理规律。  相似文献   

10.
(续)28、从罗布泊回来以后,他就充满了激动,因为他知道距离那个伟大的历史性时刻已经为时不远了。一切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从罗布泊回来以后,程开甲的内心充满了激动,他知道距离那个伟大的历史性时刻已经为时不远了。为了对测试设施进行全面考核,1963年秋,程开甲集合核武器试验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和研制设备,利用工程兵在北京西郊的大型化爆试验场,进行了一次模拟联试试验。这次试验,张爱萍将军非常重视,亲自督阵,张震寰副秘书长也来到了试验现场。试验的结果让在场的每一个同志都感到由衷的欣慰。它不但检验了各种仪器的性能,取得了各种…  相似文献   

11.
他是大海的骄子,也是大海的骄傲;他是人民海军新生代的领头雁,也是人民海军通向未来的铺路石。在高科技知识风靡军事领域的时代,人民海军的军史里将会永远记录他的名字——第一位博士舰长范进发。  相似文献   

12.
近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在绵阳组织召开了z箍缩聚变一裂变混合堆总体概念设计研究项目启动会。国家能源局科技司相关领导、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孙玉发院士、总装21所邱爱慈院士,北京科技大学葛昌纯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党委书记张克俭,院科技委副主任汪小琳、彭先觉院士、傅依备院士,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所长彭述明、所党委书记谢平以及院内相关合作单位代表60余人参加了启动会。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所长彭述明在介绍项目背景和来源、研究目标及研究能力和条件时表示,作为项目承担单位,一定充分利用现有研究条件,严格遵守国家和院所相关规定,全力保障项目的实施,并与院内外单位广泛合作,同时也希望通过该项目研究工作的开展为下一步的聚变一裂变混合堆可行性研究和实验堆工程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为我国能源战略提供一种可行的技术备选方案,更好地服务人类的能源可持续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13.
梁守槃院士是导弹总体和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早年从事航空工程教育。50年代起从事导弹研制工作,在发动机和导弹总体技术上颇有建树。他是中国第一枚液体近程弹道导弹、"海鹰"导弹、"中国飞鱼"和超音速系列反舰导弹总设计师和火箭技术专家,被尊称为"中国海防导弹之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梁守槃院士领导研制成功多种海防导弹,其中某型导弹武器系统被评为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4年荣获"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 梁守槃院士是福建福州人。1937年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1939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同年毅然放弃在美国深造的机会和优厚的待遇,回国参加抗日救国的工作和斗争。1940年任西南联大讲师、副教授。1942年任航空发动机制造厂技士、课长,1945年任浙江大学教授、系主任。1952年,调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教授,1956年后历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所长、分院副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研究院副院长,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高级技术顾问。他是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长,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航  相似文献   

14.
在东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刘喆算是个“传奇式的人物”,因为他放弃留在大都市的机会携妻带子到海岛,因为他是支队的首位博士舰长,因为他用5年的时间完成了通常需要8~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舰长培养之路……这些都不是记者此次采访的主题,我们关注的是这位博士舰长如何指挥他的信息化战舰驶向未来信息化海战场。  相似文献   

15.
孙家栋,我国著名的火箭和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29年4月孙家栋出生于辽宁省复县。1948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1951年被空军选派到苏联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飞机、设计维修及管理,1958年毕业时荣获斯大林金质奖章。回国后,他是中国第一个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总体主任设计师,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技术总负责人和总设计师。1999年,他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3年,他出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作为我国自己选拔培养的航天专家,已逾古稀之年的孙家栋,依然在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竭尽全力。他的办公桌上摆满了各种书籍、文件和技术资料。接受采访也不时地被电话铃声打断,但这丝毫不影响这位老科学家缜密而连贯的思维。他的言谈铿锵有力而语重心长,他思考更多的是我国航天未来发展的问题。因为,他的目光在浩瀚苍穹,他的事业在万里星空。  相似文献   

16.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皇家爱尔兰科学院院士、中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之一,“两弹”元勋彭桓武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2月28日21时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彭桓武先生1915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县。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1947年底,彭桓武先生回国,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二机部九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第一届所长。彭桓武先生是世界著名理论物理学家。1948年被选为皇家爱尔兰科学院院士。彭桓武先生领导并参加了核潜艇、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工作。他是我国核物理理论、中子物理理论以及核爆炸等理论的奠基人。他领导了中国科学院凝聚态物理组发展凝聚态物理和理论研究。同时他为了加强我国固体和统计物理、原子和分子物理、加速器等原理,做了大量的组织和研究工作。彭桓武先生被授予198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度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5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999年国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殊荣。2006年6月13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将我国科学家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第48798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彭桓武星”。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地位的一个科学界定,也是我们党第一次以“世纪”为尺度命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一)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以其真理的力量跨越地理边界和时代隔阂,传遍五洲四海并不断与时俱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总体进程,深度参与了世界历史的理性塑造,深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罗贤华  陈其忠 《国防》2008,(10):47-47
江西省玉山县,历来崇文尚武,人才辈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县里因出了6名院士,310名博士,1200多名硕士,拥有"一村一博三硕"而声名鹊起,被誉为"中国博士县"。前些年,由于受市场经济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由于高校持续扩招、高考升学率连续攀升,就业门路拓宽、社会多渠道办学等情况,致使选送高素质兵员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19.
(续)21、听着“十七号工地”上隆隆的炮声,他仿佛听到了中国核武器事业光明的乐章。原子弹是由炸药爆炸产生的爆轰使原子弹中的核裂变材料受到强烈压缩,由次临界状态变为超临界状态,从而放出巨大的裂变能量。从原子弹爆炸的情况可以得知,如何获取爆轰条件,是研制原子弹的关键步骤之一。程开甲负责组织炸药爆轰聚焦的原子弹内爆机理的理论研究。他率领科技人员根据原理进行运算。经过反复计算,终于在理论上摸清了原子弹内爆过程的物理规律。要解开原子弹起爆之谜,必先进行炸药爆轰实验,为有核材料的热试验提供可靠的依据,掌握原子弹的内爆规…  相似文献   

20.
《坦克装甲车辆》2022,(13):58-60
<正>2022年5月31日晚上10时,我国著名坦克车辆设计专家、第三代主战坦克副总设计师、中国兵器工业功勋奖获得者王哲荣院士永远离开了我们。闻此噩耗,我们十分悲恸和伤心,为我们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谆谆教诲的人生导师,终生崇敬学习的榜样,而感到无穷无尽的哀思,无不回想着有关他的往事!王哲荣院士是我国坦克装甲车辆领域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是我国第三代主战坦克自主创新的开拓实践者。他胸怀强军报国的理想追求,发扬矢志创新的科学精神,坚守淡泊名利的道德风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