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6年4月27日,红军二、六军团北渡金沙江,进入云南中甸藏区,历时19天,是红军二、六军团长征途中停留时间最长的一站。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专访了现已古稀之年的藏族老阿爸,回忆当年红军在中甸藏区留下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农红军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凯歌。长征的胜利,锻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今天,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中,我们在缅怀红军伟业的同时,更要弘扬先辈们不怕艰难万险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3.
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长征,是震惊中外的伟大事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于1934年10月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纵横十一个省份、攻占七百多座县城,进行了三百余次战斗,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两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穿越荒无人烟的地区,终于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胜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是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  相似文献   

4.
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已经离开我们整整30周年了。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遵义会议前后一段时期,周恩来身处党和红军的重要领导岗位,其军事实践直接与党和红军的前途命运密切相关。在红军渡过湘江、局势仍然十分险恶的关键时刻,他客观分析形势,迅速从红军遭受的重大挫折中汲取教训,果敢支持、采纳毛泽东等人的正确意见,铸造了符合中国革命战争实际的科学战争观念和杰出战略素养;在遵义会议上,他主动承担军事领导上的责任,坚决推举毛泽东出来领导和指挥红军,为实现党和红军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立下了不朽功勋;在率师转战中,他协助毛泽东运筹帷幄,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练就精湛指挥艺术和顽强战斗作风;他始终以确保对敌作战的胜利为最高原则,眼光远大,意志坚定,坚持北上,同张国焘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捍卫了党和红军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我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四十周年。渡江战役是解放全国大陆决定性的一次大的战役。其战役之所以迅速取得胜利,这与我军在战役中正确的战略决策和杰出的指挥艺术分不开的。本文拟就我军渡江作战指挥艺术,谈一些我们学习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姚成 《国防》2008,(12):36-36
云南省丽江军分区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驻地教育资源优势,运用生动形象的教育形式,促进了教育的不断深化。他们组织官兵到红军长征渡口和红军纪念馆,听当年帮助红军渡江的老船工讲红军英勇战  相似文献   

7.
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长征及其胜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党领导红军自觉用奋斗与牺牲担当民族道义和正义,点燃和照亮民族复兴的希望;党领导红军长征及其胜利使中华民族赶上民族解放的时代潮流,开启了民族复兴的新征程;党领导红军长征及其胜利铸就了中华民族复兴新的精神支点。  相似文献   

8.
张军贤  董佩林 《国防》2006,(6):79-81
长征开始前,刘伯承被错误地撤销了红军总参谋长职务,降为红五军团参谋长。1934年10月,刘伯承随同红五军团踏上了万里征程。12月15日,红军攻占黎平,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上,不顾李德的反对,刘伯承被重新任命为红军总参谋长,并兼任中央纵队司令员。这样,刘伯承就为长征的胜利担负起了更大的责任。智取遵义黎平会议之后,红军准备北渡乌江,向遵义前进。刘伯承亲自到江边侦察情况,并指挥工兵连利用竹、石搭建了浮桥,使中央纵队和红五军团得以顺利通过。毛泽东走在浮桥上,连声赞叹:“真了不起,我们工兵就地取材,用竹排架起了这样的桥。”红军渡…  相似文献   

9.
长征中的三支主力红军都到过哈达铺并开展重要活动,突显了哈达铺在长征中的地位和作用.1935年9月,红一方面主力先行北上在哈达铺进行了整编和为期一周的休整.哈达铺给处于艰难困厄之中的红军带来了胜利的希望,极大地鼓舞了红军将士夺取长征最后胜利的信心;哈达铺使艰难曲折的长征加快了进程,减少了无谓牺牲,为党和红军保存革命骨干和有生力量发挥了积极作用;哈达铺整编强化了党对红军的领导,大大提高了部队战斗力,为长征取得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哈达铺整编宣传了党的政策主张,扩大了红军在陇南的影响,为红二、红四方面军再过哈达铺创造了有利条件.哈达铺是红军长征中的"希望之地""胜利之地".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也是红军长征、西征胜利76周年.在"八一"建军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召开"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和弘扬先进文化"座谈会,这对于继承革命优良传统,弘扬先进文化,全面推动宁夏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要充分认识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这段光荣历史及其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 在革命战争年代,宁夏是我们党开展革命活动较早的地区,是红军长征走向胜利的地方,是红军西征的主战场.在红军长征、西征期间,红25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都曾先后途经、转战宁夏.数万红军将士在此浴血奋战,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彭德怀、贺龙、任弼时、刘伯承、邓小平等党和军队的重要领导人以及著名国际友人埃德加·斯诺、马海德,都在宁夏留下了光辉的足迹.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红军西征的胜利,实现了巩固和扩大陕甘根据地,打击坚持反共的地方军事势力,发展壮大红军力量;向南打通与红二、红四方面军的联系,接援其北上,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积极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争取团结东北军、西北军及一切抗日武装,发动少数民族起来革命,建立少数民族自治政权,促使西北抗日力量大联合,进而形成全国抗战新局面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1.
公元1274年(元世祖至元11年),元丞相伯颜与平章政事阿术等人率领二十万兵马攻打宋朝,到复州后,积极进行渡江准备。有一天,阿术派行书右丞阿里海牙询问伯颜过江的日期,伯颜不回答。第二天,阿里海牙又奉命来问,伯颜还是不回答。阿术即亲自问伯颜不告诉渡江日期的理由。伯颜说:“什么时间渡江,是至关重要的大事,目前只能我们两人知道,怎么能向第三人说呢?”这才把渡江的打算悄悄地给阿术讲了。由于伯颜保密工作做得好,结果出敌不意地取得了渡江的胜利。  相似文献   

12.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当时,由于党和红军处于极其艰难的战争环境,其资料档案很难保存,年长月久,当时人对其中一些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及地点等的回忆,难免产生矛盾,甚至有较大出入。笔者结合教学,本着“存真  相似文献   

13.
褚银 《国防》2006,(10):1-5
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长征英雄们以不怕任何困难、不惧任何牺牲的英雄气概,在革命理想的鼓舞下,以其坚定、忠勇创造了彪炳千秋的光辉业绩,其所铸就的长征精神已经融入我们的党魂、军魂、国魂,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辉象征,鼓舞着一代又一代革命志士克服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今天,我们回首那一次壮怀激烈的伟大历史进军,缅怀红军创建的宏伟业绩,追思和弘扬长征精神,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长征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气壮山河的伟大历史壮举,是中国革命史上生死…  相似文献   

14.
长征的胜利,向世界昭示:红色,是最有生命力的色彩!红军,是一支拖不垮,打不烂的人民军队,红军是不可战胜的!岁月总是由于一些特殊的日子而难忘。1934年的那年秋天,在中国的东南部,一支藏着红五星,穿着草鞋,吃着野菜,啃着树皮的英勇军队,在敌人的围迫堵截下,在枪林弹雨中,从江西瑞金出发,爬雪山,过草地,渡江河,一路战斗,一路从容;一路逶迤,一路歌唱;一路疲惫,一路顽强。征服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经过二万五千里的跋涉,胜利地到达陕北的吴起镇,完成了中国革命史上的英勇壮举。从那时起,长征永远定格在历史的天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程中,前有敌重兵堵截,后有敌精师追击,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红军战士风餐露宿,忍饥挨饿,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曾任渡江战役总前委书记、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全面主持华东地区党政军工作。他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军委渡江作战的战略构想,全面完成"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历史使命;适应党的工作重心战略转移,组织拟定江南首套城市接管政策,科学处理城市与农村工作的关系;按照"慎重、缓进"的工作方针,组织赢得上海解放初期经济斗争的初步胜利,为实现进军上海军政双胜利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时代呼唤红军长征艰苦创业的精神陈明红军长征的胜利,是本世纪的重大事件。红军指战员在长征中充分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和崇高的革命精神。其中,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体现得尤为突出。当前,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下,我们正面临着比红军长征更为艰巨和...  相似文献   

17.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父亲刘伯承先后参加过红一、红四、红二方面军的长征,在同李德、张国焘的错误路线斗争中,曾两次被撤销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职务,但他大义当先,荣辱不惊,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作为红军总部的主要领导人,始终坚持战斗在第一线:他在强渡湘江中的殿后血战;在遵义会议前后的善战与智取;在巧渡金沙江中扮演主角的重复诈敌;在彝海结盟中与小叶丹的民族礼赞;在大渡河畔昭示“我们不会成为石达开”的必胜信心;在与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斗争中的大义凛然……这一幕幕历史的活剧,在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史上留下了千古的绝唱。今年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也是父亲逝世20祭年。追忆历史,缅怀父亲,我尽我的所知,把父亲在长征途中的尘封往事,告诉读者,留给历史的后来人。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正是因为长征的胜利,我党我军不但使自身免于生死存亡的危难,更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免于继续在屈辱中呻吟,在黑夜中彷徨。所以,我们今天才会怀着感恩的心情,虔诚地加以纪念,年复一年,代代相传。遥想70年前,前有伏兵,后有追兵,内部又有不同的主义路线的纷争,加之沿途山高水险,群众蒙昧,情况可谓万分危急。但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他们以大无畏的气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最终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9.
西北红军虽然没有直接参加长征,但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牵制和消灭大量国民党军,建立了比较巩固的陕甘根据地。创建西北根据地,为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开展军事行动,为红军长征提供了策应支援;建立群众基础,为壮大红军提供了力量源泉;培养干部骨干,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大批人才,西北红军为长征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对红军长征的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坚决同“左”倾错误作斗争,促成召开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军事路线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指挥红军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战胜党内错误路线的干扰破坏,领导红军坚持北上抗日,胜利到达陕北;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把陕北根据地变成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和进行抗日战争的前进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