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得承认,"迅海"这个专题做得比较冒险,因为有关"迅海"公开的资料非常稀少,之所以做起来,一则因为有专业人士帮助我们进行了详细的性能推测,再则,"迅海"的出现提醒我们去关注一个以往经常被轻视的力量——台湾的轻型攻击舰艇。在海峡攻守态势转换的大背景下,不管台湾军方是否愿意,他们的轻型攻击舰艇都将扮演比以往更重要的角色,台湾海军已经难以争取海峡制海权,接下来,唯一合理的做法就是向上世纪50-60年代的解放军学习——执行海上拒止,进行海上游击战,这种战术下,轻型攻击舰艇无疑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相似文献   

2.
喜爱海军的朋友,您参观过水面舰艇吗?当您穿过狭窄的通道、进入面积有限的舱室时,住惯陆上高楼大厦、宽敞房屋的您一定会顿生感慨,原来向往已久的水兵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个狭小的方寸之间啊! 也许,您参观的可能是在海军博物馆里展出的旧式舰艇,舰员的居住空间不尽人意。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舰艇设计观念上的变化,现代舰艇的设计也越来越注重人性化,新型舰艇在适居性方面已经有了很大改善。目前,大型舰艇普遍设有大型休息室、舰员休息  相似文献   

3.
"实力逐渐增长的印度海军如果不注重加大设计与建造力度,将可能成为建在沙滩上的大厦!"不久前,一位著名军事评论员的这段深刻评论,不仅引起了印度军方乃至海军高层的强烈反响,也引起了印度海军官兵及基层民众的极度疑惑:印度海军舰艇发展究竟怎么了?是设计环节出了问题,还是建造方面达不到要求?抑或拨给海军舰艇的经费不足和不到位?  相似文献   

4.
<正>"天安"号爆炸沉没,使人们认识到了韩国海军的另一面:作为东亚新崛起的海军贵族,韩国海军除了高大壮观的"独岛"号两栖攻击舰、KDX-3"宙斯盾"驱逐舰之外,还有着一支庞大的轻型护卫舰编队。远洋作战的大型舰艇与近海作战的轻型舰艇,是韩国海军舰艇序列中风格截然不同的两个"门派"。从某种角度上说,这些数量众多的一两千吨的护卫舰才是韩国海军的"中场发动机"。30年来,它们劳苦功高,一直保持着比大中型水面舰艇高得多的出勤率,担负着繁重的日常巡逻警戒工作,是保卫韩国海防的第一功臣。  相似文献   

5.
针对水面舰艇装备使用研究及作战效能评估等方面需求,提出了采用高层次体系结构(HLA)技术构建虚拟舰艇(Virtual Ship,VS)进行研究的方法。阐述了虚拟舰艇的概念、设计目标、设计内容和结构,重点探讨了其结构的特点。该虚拟舰艇结构,仿真模型的复用性和互操作性强,能够较好地满足海军水面舰艇装备应用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2010年4月12日,台湾"国防部"在台北军事博物馆举行的"海上长城——海军司令部特展"中,展出了此前一直处于保密状态的新型轻护舰的电脑合成图片。新型轻护舰采用双体船型,被称为"台湾海岸巡逻舰",研发代号为"迅海",因其外形酷似022型导弹艇而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一体化试验内涵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舰艇装备性能试验与作战试验一体化设计的总体思路和重要项目试验方案,研究总结了一体化试验8个方面的技术特征。试验方法在某型舰艇定型工作中得到了验证,可为改革装备试验定型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60年代开始美国逐步形成了武器装备“共用化”的设计思想。到目前为止,以这种思想为指导所研制的武器装备已大量装备美国海军。这种武器可以大大节省舰艇空间,使海军舰艇对作战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得到大幅度提高。本文从“共用化”武器装备的发展历程入手,重点介绍了这一设计思想对于改善舰艇设计和提高舰艇作战能力方面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舰艇,这一与时俱进、技术密集的大系统,其研制牵涉到数百厂家协作,数万设计、建造人员的集体劳作,虽然有各层次管理人员的指挥和军方检查人员的监控,出现一些可弥补、可修复的质量事故,在所难免。尤以在舰艇服役部署之前,在所谓的"早期故障"期内发生故障,从某种意义上说,倒是值得庆幸。就像"独立"、"自由"号濒海战斗舰在试航阶段发生了问题。即希望所有的设计、制造隐患而导致的故障、事故能在这早期阶段暴露、解决为好,以保证新造舰艇服役后能可靠使用。但是,从公布的美国舰艇质量事故来看,其大多数是由于设计、制造、  相似文献   

10.
一种交互式舰艇不沉性概率评估与设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舰艇在武器攻击后的不沉能力,在舰艇设计阶段就必须对不沉性进行概率评估。为此,介绍了一套完整的舰艇不沉性概率评估与设计系统,着重对其所需要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首先,使用"子剖面"法,解决了复杂水密区域和船体外形的标准建模问题;然后,分析了武器炸点的三维分布规律和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在判断水密区域是否破损研究时,提出了"三维微元"算法,避免了求解复杂的非线性方程组;最后,在进行沉没逻辑定义时,引入了稳度储备系数的概念,以描述大角稳性对舰艇沉没的影响情况。该系统为设计人员提供了一个进行不沉性概率计算的平台,使用非常方便。  相似文献   

11.
两栖舰艇作为海军的主战舰艇之一,受到各国尤其是海军强国的高度重视。2008年,两栖舰依然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除了各国新的两栖舰艇竞相下水外,澳大利亚皇家海军还提出了采办可搭载垂直起降飞机的两栖攻击舰“秘密”需求。此外,在两栖舰艇的设计理念和设备技术应用方面也有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舰艇指控系统的研究设计方法发展、特点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发展我国水面舰艇指控系统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3.
2009年4月23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纪念日。中国邀请世界29个国家的海军代表团团长、14个国家的21艘舰艇来访青岛,参加以"和谐海洋"为主题的多国海军活动。各国海军代表团和来访舰艇官兵举行了高层  相似文献   

14.
赵宇 《当代海军》2003,(10):14-15
1996年11月18日,日本海军战后最大的自称为“坦克登陆舰”的“大隅”号缓缓下水。该舰的建成,创下了战后日本海军舰艇史上数个第一:舰体长度第一;作战舰艇中标准排水量第一;在两栖舰船中,第一次采用隐形设计。  相似文献   

15.
一、导言西欧各主要海军国都十分重视反水雷装备的发展,且各有特色。其中德国在反水雷舰艇建造及遥控扫雷系统开发方面比较先进,并在世界上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德国反水雷舰艇有两个主要特色,一是采用低磁钢建造船体,二是采用模块化通用平台的设计理念(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6.
大多数海军评论家也许还没有注意到,一场来势凶猛的造舰竞赛正在亚洲地区上演。目前,亚洲共有5个国家和地区在实施雄心勃勃的舰艇发展计划,倾力打造本国新一代防空驱逐舰。而且,当一种新的小级别、数量较少的现代化舰艇建成服役后,一种排水量增大、技术更先进的舰艇便紧接着开工建造。无论是在军事技术方面,还是在政治及战略影响方面,当前亚洲地区的这一形势与20世纪头10年席卷欧、美国家的"无畏舰竞赛"非常类似,而与目前西方国家的情况形成较大的反差。在西方国家,从上一级舰艇的最后一艘正式服役到下一级舰艇的第一艘交付使用的间隔时间平均至少10到12年。下面让我们看一看这场亚洲驱逐舰造舰大赛的"参赛"项目吧  相似文献   

17.
基于指数法的舰艇火控系统效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舰艇防空、反潜、对海、对陆4方面作战任务进行分析,引入逻辑门"与"、"或"、"乘",建立了舰艇火控系统效能模型。根据各武器火控系统的战技指标,采用效能指数法及AHP法,对其效能自下而上进行聚合,得到舰艇火控系统的效能值。最后以防空火控系统为例进行仿真,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周边地区新一代隐身性舰艇的引进发展,我国水面舰艇隐身性问题越来越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为澄清隐身性的一些认识和理解问题,本刊专程请教了我国两代主战舰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潘镜芙院士就此做答。问:隐身性是否已成为舰艇设计中的首要指标? 答:我认为对舰艇的评价要考虑生存能力也要考虑攻击能力。隐身性好,舰艇的生存能力亦强,但设计上应进行各方面的综合平衡,追求综合性能兼优。一艘舰艇如果隐身性好,但攻击能力不足,也没  相似文献   

19.
舰艇编队协同防空作战是未来海战的重要形式,运用排队论对舰艇编队协同防空的作战效能进行了研究。以排队理论为基础建立了舰艇编队协同防空的排队模型,运用理论分析得到了以整个编队毁伤目标概率为指标的防空效能。通过对防空效能的计算与仿真,分析了几个重要参数对防空效能的影响,为多层舰艇防空系统的设计与运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海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和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需求,立足新型水面舰艇设计定型试验实践,系统分析了我国海军舰艇装备研制程序、试验类型、特点和发展需求,从总体性能、综合特性、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等方面规划了新型水面舰艇设计定型试验的项目体系,探讨了试验组织实施的阶段划分、模式方法、管理要素和节点流程,提出了基于装备性能、作战能力和作战效能的评估方法和流程,为海军新型水面舰艇设计定型试验的顶层设计和创新实践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