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3月13日,日本海上自卫队“筑后”级护卫舰最后一艘“能代”号退役,至此日本海上自卫队在20世纪70年代建造的11艘“筑后”级护卫舰全部退出了历史舞台。“筑后”级护卫舰曾是日本海上自卫队地方舰队的核心力量,但只重视反潜作战,忽视了反舰能力,具有一定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2.
2004年3月到访青岛的法国海军“比罗司令官”号是“德斯蒂安·多尔韦”级导弹护卫舰的第15艘,1981年3月开始建造,1982年5月下水,1983年3月服役。“德斯蒂安·多尔韦”级导弹护卫舰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持续建造,最后共建成17艘,是二战后法国建造数量最多的一级护卫舰。该级舰的主要使命是近海反潜和护航巡逻,再有就是派往法属岛屿作为军事实力的存在。该级舰  相似文献   

3.
英国从二战时期到战后十分重视对护卫舰的发展。英国在60年代设计建造了一批“利安德”级护卫舰,用以替代40、50年代的旧舰,并不断对该级舰进行改进,最后发现该级舰不适于当时对护卫舰作战的需求。于是英国政府于60年代末期决定建造一级更先进的新型护卫舰,替代老舰,并接替“利安德”级作为主力护卫舰。新一级舰命名为“女将”级,型号为21型,共建造6艘,首舰于1969年动工,最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苏联潜艇对日本北部海域的威胁程度日益提高,针对苏联的反潜作战显得尤其重要。日本海上自卫队在1973年和1974年建成了2艘“榛名”级直升机驱逐舰,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其反潜能力。然而,该级舰的建造数量太少,根据4个护卫舰队中每个舰队至少配备一艘直升机驱逐舰的要求,必须再建2艘类似的舰艇。于是在1972-1976年日本《第四次防卫力量发展计划》中,确定了再建造2艘改进型“榛名”级直升机驱逐舰的计划,“白根”级驱逐舰由此进入实质性建造阶段。“白根”级直升机驱逐舰的设计思想是为“八·八”  相似文献   

5.
法国在50、60年代建造了大批的驱逐舰。随着新型武器装备上舰,军舰造价越来越昂贵。到70年代,法国驱逐舰的建造数量开始下降,70年代初建造了3艘“图尔维尔”级反潜驱逐舰。在制定新造舰计划时,法国军方认为“图尔维尔”级吨位偏大,造价高,提出建造小型的“乔治·莱格”级反潜护卫舰(法国国内称法),满载排水量由“图尔维尔”级的5950吨降至4490吨,使单舰造价降低,最终“乔治·莱格”级共造了7艘。各舰的建造情况见下表。  相似文献   

6.
"榛名"级是日本20世纪70年代初期设计建造的以反潜为主要作战任务的直升机驱逐舰,反舰、防空能力有限。该级舰机库比一般驱逐舰的要大,可搭载3架直升机,是日本第一级直升机驱逐舰。该级舰共建造2艘,首舰"榛名"号1970年3月19日开工建造,1973年2月22日服役,2009年3月18日退役;2号舰"比睿"号于1972年3月8日开工建造,1974年11月27日服役,2011年3月16日退役。  相似文献   

7.
每月一舰     
德国“不莱梅”级护卫舰70年代初,原西德海军提出建造新舰计划,以替代“弗莱彻”级和“科隆”级舰。当时原西德海军的主要作战任务是防止前苏联波罗的海舰队从北海入侵,从作战需要看,希望能拥有配备多种武器的战舰,而从条约规定和经费考虑,新型战舰的吨位又不能过大。海军最终于1975年确定了建造一级多用途护卫舰的方案,开始研制“不莱梅”级护卫舰。  相似文献   

8.
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不大,但海洋国土相对较大。日本历来重视海军力量的建设,二战后,随着国内经济的复苏与飞速发展,海上力量进一步增强。如今,日本海上自卫队除拥有强大的“八·八”舰队作为外海作战力量外,5个地方部队的舰艇装备也得到了加强,其中的主力是护卫舰。日本海上自卫队地方部队护卫舰上装备的武器大多以反潜护航为主,受吨位的限制,对舰、防空力量薄弱。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日本研制建造了新一级护卫舰,吨位首次突破2000吨,相应装备  相似文献   

9.
由于欧洲多国合作的 NFR90型护卫舰计划一拖再拖,加之德国海军“汉堡”级驱逐舰的逾龄服役,其维修与保养费用剧增,而且其反潜能力较弱,故原西德海军决定建造一型以反潜为主的多用途护卫舰。1987年6月28日,前西德海军与以布洛姆·福斯船厂为主,包括霍瓦兹·德意志船厂及蒂森公司北海船厂在内  相似文献   

10.
晓强 《现代舰船》2012,(5):61-63
"浦项"级轻型护卫舰是韩国海军建造数量最多的一级护卫舰,该级舰在"东海"级的基础上改进放大而来,是韩国海军最重要的近海防卫力量,主要用于沿海反潜和巡逻,兼具有限的防空能力。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海军根据“战略持久、战术速决、以海制海”的作战方针,以“舰艇武器导弹化、指挥管制自动化、反潜作战立体化”为目标,以反潜、反水雷装备为发展重点,积极开展装备的更新换代。到1999年,台湾自制的7艘“成功”级护卫舰和从法国购买的6艘“康定”级(法称“拉斐特”级)护卫舰已全部服役,加上8艘从美国租借的“济阳”级(美称“诺克斯”级)导弹护卫舰,台湾海军的“二代舰”计划已基本完成。在此  相似文献   

12.
咨询园地     
广西读者邓麦枫询问西班牙的“圣玛丽亚”级护卫舰的情况。该级舰是西班牙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建成服役的一级护卫舰,结构是以美国的“佩里”级护卫舰为基础,舰体较宽,建造厂商为西班牙赫赫有名的巴赞造船公司。“圣玛丽亚”级舰标准排水量3610吨,满载排水量4017吨。舰长137.7米,舰宽14.3米,吃水7.5米。航速29节,续航力为20节航速时4500海里。人员编制有223人,其中只有13名军官。  相似文献   

13.
1997年9月18~22日,由“巴伐利亚”号、“不来梅”号导弹护卫舰,“勒恩”号补油船和“格吕克斯堡”号支援舰组成的德国海军特混舰队对上海进行了友好访问。下面就对“巴伐利亚”号和“不来梅”号这两艘作战舰艇的战技性能作一简要介绍。“巴伐利亚”号是“勃兰登堡”级护卫舰的3号舰。“勃兰登堡”级护卫舰又称123型护卫舰,是德国海军从1995年3月开始服役的以反潜为主的新型护卫舰,共4艘,主要用来取代“汉堡”级驱逐舰。该级舰在吸取德国海军“梅科”级和“不来梅”级护卫舰设计经验的同时采用了诸多新技术,是90年代世界上最先进的护卫舰之一。它的先进之处一是采用  相似文献   

14.
"科顿艾尔"级护卫舰是荷兰海军20世纪70年代发展的反潜型护卫舰,但其防空、反舰能力也不俗,是一型综合性能优秀的多用途护卫舰,也是战后荷兰海军规模最大的舰艇建造项目。该舰是欧洲较早采用通用化设计思想的护卫舰,在设计上有很多独特之处,在欧洲乃至世界护卫舰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首舰"科顿艾尔"号于1975年4月8日开工,1976年12月18日下水,1978年10月26日服役。后续11艘舰以几乎每年2艘的速度在1975-1981年开工,1979-1983年间相继服役。  相似文献   

15.
华征明 《现代舰船》2011,(11):61-63
"高月"级驱逐舰是一级以反潜作战为主、兼顾防空作战的新型驱逐舰,是战后日本建造的首级多用途驱逐舰。该级舰共建造4艘,1964年10月8日,首舰"高月"号在石川岛播磨重工旗下造船厂开工建造,1967年3月15日正式加入日本海上自卫队服役。2号舰"菊月"号于1966年3月15日在三菱重工的长崎造船厂开工建造,1968年3月27日入役。当上述2艘  相似文献   

16.
“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是美国海军70~80年代设计建造的一级大型导弹驱逐舰,首舰于1972年11月开工、1975年9月建成入役,舰名“斯普鲁恩斯”(DDG 963Spruance)源自美国二战英雄雷蒙德·斯普鲁恩斯(Raymond A.Spruance)海军上将。中途岛海战中,斯普鲁恩斯指挥第16航母特混舰队击沉日本航母4艘,从而扭转了太平洋战局,1945年他被晋升为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舰虽然以反潜  相似文献   

17.
英国22型护卫舰最初是一型反潜型护卫舰,主要是追随北约舰队承担反潜任务。随后不断改进,发展成为能携带反舰、防空和反潜武器的通用功能护卫舰。该型舰分3批建造,也形成了3级护卫舰,第一批4艘"大刀"级、第二批6艘"拳师"级和第三批4艘"康沃尔"级。4艘"大刀"级护卫舰已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卖往巴西;"拳师"级有2艘卖往罗马尼亚、1艘卖往智利,其余用作靶标击沉和拆解;第三批4艘"康沃尔"级目前尚在役。  相似文献   

18.
"西北风"级护卫舰是意大利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设计建造的用于对付苏联海军迅速崛起的高性能核潜艇的一型多用途护卫舰,用于监视和保卫北约分派的海区,确保地中海航道的畅通。"西北风"级护卫舰是在"狼"级护卫舰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以反潜作战为主,同时具备一定的反舰、防空能力,舰上武器配制的密度非常大。意大利海军于1976年12月订购了首批6艘舰,1980年10月又订购了2艘,8艘舰在1982-1985年间全部服役。  相似文献   

19.
朝鲜是一个靠自立更生发展的国家。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的影响,朝鲜本来就薄弱的工业遭到严重破坏。朝鲜独立后,开始研制军事装备,但毕竟技术有限,只能建造一些中、小吨位的舰艇。如今,朝鲜海军吨位较大的作战舰艇只有3级护卫舰:3艘“沙里院”级是60年代设计、建造的产品;4艘“纳金”级(又称“罗津”级)是70年代产品;1艘“索后”级护卫舰在80年代建造。目前,“沙里院”级已退役,“索后”级在实际使用中发现设计不成功,只剩“纳金”级作为海军主力作战舰艇。  相似文献   

20.
耕海  牧洋 《当代海军》2006,(7):58-63
“田单”舰是台湾“中华造船公司”与美国合作,仿美海军“佩里”级导弹护卫舰生产的“成功”级导弹护卫舰中的第8艘。“田单”舰原设计为小型“宙斯盾”级,排水量也较前7艘大,后因经费、技术等原因,于1995年取消建造。1998年,台湾当局为提高其海军防御能力,决定在“中船公司”恢复“田单”舰的建造。但受制于经费和其他情况的限制,不得不取消装备“宙斯盾”系统的计划。“田单”舰2001年3月正式开工,2004年3月30日交付台湾海军。“田单”舰现隶属于驱逐第二舰队(146舰队),主要执行护航、侦察、巡逻、反潜和制海等任务。“田单”舰成军1年多来,至今还很神秘,一直没有在大的活动中露面。企图打造“迷你神盾”“宙斯盾”是美国海军为了满足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