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钻地弹:美军又有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关于美军发展钻地弹的两则消息格外引人注目。7月20日美国有线新闻网报道,美国空军要求军火商研制一种质量为13.608吨的打击地下目标的精确制导钻地弹。这种巨型炸弹的质量是享有“掩体粉碎机”之称的GBU-28钻地弹的6倍,将成为美军武器库中最大的精确制导炸弹。今年6月23日美国参议院批准了由布什政府提交的引起广泛争议的“坚固钻地核炸弹”核武器项目。争吵不休的钻地核武器问题终于尘埃落定。 美国在常规型钻地弹的研制和使用方面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能源部核军工管理局于2018年9月宣布,B61-12核航空炸弹的最终设计评审已经完成,确认该航弹能够满足国防部的标准。军工局拟在潘得克斯工厂启动生产认证活动,将在2020年3月启动首枚B61-12的制造。B61-12是美国正在投入巨资打造的兼具战略和战术打击能力的新一代核航弹,未来将成为美国空军配备的主力核航弹,并且可能是唯一的核航弹。因为军工局目前的核武器延寿计划仅涉及4种核弹的延寿,其中仅有B61-12是航弹。发展进程——B61是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研发的  相似文献   

3.
电子设备的克星——电磁脉冲炸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约在对南联盟的空袭中,曾威胁使用一种由美国核武器研究所研制的新型航空电磁脉冲炸弹。这种电磁脉冲炸弹对电子设备的杀伤力介于常规炸弹和核炸弹之间。目前,高能电磁脉冲产生技术的发展已相当成熟,实用的电磁脉冲炸弹已经问世。电磁脉冲炸弹将用于非核对抗中,使信息系统造成严重瘫痪,在电子战、战略性空袭和防空战中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电磁脉冲炸弹的杀伤机理电磁脉冲炸弹爆炸时,会产生一种电磁脉冲效应。电磁脉冲效应是在许多年前进行高空核武器爆炸试验时首次观测到的,核爆炸产生出脉冲宽度极窄(几百纳秒)而又非常强烈的电磁脉冲,由中心源向外传播,强度逐渐衰减。这种高能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核武器摧毁战略指挥防护工程和战略导弹基地等深地下坚固目标的效能,美国正大力发展钻地核武器。特别是近10多年来,钻地核武器的研制已成为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利弗莫尔和圣地亚国家实验室发展新型核武器的重要任务。钻地核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的战场,核武器仍然具有巨大的威胁,除了作为战略威慑力量的战略核武器外,各种可用于实战的微型战术核武器也将陆续研制和装备部队。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有关国家正在研制的3种微型核武器: 10吨当量的钻地核武器 这种核武器的弹头可钻入地下10-15米处爆炸,能够使500帕的压力到达地下25米的深度,即使35米深处也仍有250帕压力。如此强大的压力能摧毁非常坚固的地下工事,而核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对100百米左右的建筑设施仅有轻微损坏。此外,这种核武器还能十分有效地破坏敌方的机场等大型坚固的地面军用设施。 100吨当量的反导弹核武器 携带100吨当量核弹头的反导弹核武器,不仅能在高空准确地拦截来袭导弹,而且其高强度的核辐射可使来袭导弹的化学、生物弹头失效。这种反  相似文献   

6.
从核爆炸效应的不同角度对中子弹核爆效应现象学进行了综合研究,得出了较全面系统的结果;同时,在对中子弹核爆炸效应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取了一系列效应特征量,并推荐使用了优化特征量;利用多层神经网络系统,进行了中子弹核爆炸弹型识别的计算机仿真研究,得到了较理想的识别率;最后给出具有中子弹核爆炸识别、当量确定功能的核爆炸监测系统的原理与工作序列。  相似文献   

7.
1996年,联合国、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际组织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工作,国际军控与裁军谈判取得了重要成果。 1,《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达成,为进一步核裁军奠定了基础。1996年9月10日,第50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所有缔约国承诺不进行任何核武器试验爆炸或其它核爆炸,在其管辖或控制下的任何地方禁止和防止核爆炸,不以任何方式参与任何核武器试验爆炸。条约不仅限制有核国家发展新型核武器,而且将防止更多的国家研制和发展核武器。  相似文献   

8.
从核爆炸效应的不同角度对中子弹核爆炸效应现象学进行了综合研究,得出了较全成系统的结果,同时,在对中子弹核爆炸效应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取了一系列效应特征量,并推荐使用了优化特征量;利用多层神经网络系统,进行了中子弹核爆炸弹型识别的计算机仿真研究,得到了较理想的识别率,最后给出具有中子弹核爆炸识别,当量确定功能的核爆炸监测系统的原理与工作序列。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和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ANL)是美国从事核武器研究发展工作的主要单位。它们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核爆炸、核爆产物在高温和高压下的状态以及为弄清上述机理而需要的广泛物理学知识。与其它国家技术研究基地相比,它们的研究设施是美国最好的,而且是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技术兵器已经广泛应用于战场,并且对战争的成败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未来的战场上,究竟还会出现哪些高技术兵器,人们目前还是知之甚少。不久前,一位前苏联克格勃将军透露出一条令世人震惊的消息:从60年代开始,苏联军方就开始研制一种“地震炸弹”。这种炸弹能在地下爆炸,造成危害极大的地震和海啸,其能量“足以毁灭美国”。这种“地震炸弹”就是地球物理武器。它是采用地上或地下核爆炸等手段,利用地壳下沸腾溶岩中所贮存的巨大能量,人为地诱发或制造地震、海啸、山崩、雪崩等破坏力巨大的自然灾害,从而达到一定军事目的的特种武器。  相似文献   

11.
一、微型钻地核弹 最近,美国国会通过了允许发展爆炸威力相当于5000吨TNT以下的微型核武器的法案。虽然微型核弹对土壤和岩石的穿透力与常规钻地弹相同,但微型核弹头可以释放出巨大能量通过破坏地下目标的整体结构去摧毁目标,而不一定要钻入目标内部。根据美国5027作战方案,一旦朝鲜“八侵”韩国或者美国认为朝鲜“核武器开始有威胁”,美国空军第4联队第336中队将立即担起保护韩国、对朝鲜战略目  相似文献   

12.
美国2002年《核态势审议报告》称,全世界有70多个国京拥有1万多个地下军事设施。其中,有1400多个是用来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弹道导弹,或者是用作高级军事指挥中心的,特别引起美国高层的关注。该报告称,目前美国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对付这些深层地下战略设施。作为一种遏制手段,美国需要研制一种微型的钻地核武器,它没有一般核武器那么大的杀伤力和负面影响,但却可以有效地攻击地下目标,有相当的毁伤能力但核辐射危害较小。该报告还制定了于2012年部署这种“新型能力武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核武器爆炸不但能以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和核电磁脉冲等效应毁伤敌人员或设备,而且还能以地冲击形成的地震波对地下工程内的人员、设备进行杀伤和破坏。因此,各国为了提高军事工程的生存能力,都在大力研究和采取有效措施,加固地下指挥、通信工程,以提高其对核爆地冲击效应的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14.
高层建筑多层地下室内人防结构顶板核爆荷载的合理确定是目前人防结构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文中在对实际工程的调查基础上,研究了双层地下室的试验模型,进行了空气冲击波在地下室模型内传播的爆炸试验,分析了作用在双层地下室底层结构顶板的爆炸压力分布特性,并得出多层地下室的底层顶板核爆荷载一般要小于单层地下室顶板核爆荷载设计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印度于5月11日和13日进行了5次核试验,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不禁要问:印度为什么冒天下之大不韪进行核试验,印度核试验的后果如何。挤进核国家行列,谋求大国地位印度早在1974年就进行过一次核试验,但当时宣布是“和平核爆炸”。印度不承认它在发展核武器,国际社会当然  相似文献   

16.
作战飞机突击先锋——B-2隐身战略轰炸机 B-2轰炸机是美国研制的一种远程全天候隐身战略轰炸机,乘员2~3人,用于取代B-52轰炸机。该型轰炸机最大载弹量18.144吨,带有8枚AGM-129型导弹和8枚B83型炸弹,或8枚AGM-129型导弹和8枚B61型炸弹,一次空中加油的航程为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世界各核国家拥有的核武器主要是依靠核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光辐射,贯穿辐射和放射性沾染四种因素进行杀伤破坏,但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并不止上述四种。随着核技术的不断发展,核爆炸的第五种杀伤破坏因素——核电磁脉冲越来越引起核专家们的重视。国外已经开始了核电磁脉冲弹的研制工作。核电磁脉冲是核爆炸时释放出来的伽码射线与周围空气相互作用产生的。这种核电磁脉冲从  相似文献   

18.
新概念武器     
《国防科技》2003,(4):33-34
据透露,美军打击伊拉克,将使用一种电磁脉冲炸弹,这是一种介于常规武器和核武器之间的新式大规模杀伤性炸弹,在目标上空爆炸后,会辐射出高强度的电磁脉冲,覆盖面积大,能够使半径数十千米内的飞机、雷达、电子计算机、电视机、电话、手机等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甚至造成难以修复的严重损伤,那里的指挥、控制和通讯系统及所有带电子部件的武器系统全部瘫痪,摧毁所有的电子设备,并使电脑存储器失灵。  相似文献   

19.
简介了大当量海面核爆(热核爆炸)感生闪电现象及其主要特征,阐释了该闪电之成因:系由NEMP激励而生,除由普通陆地表面核爆瞬发γ射线之康普顿电流所生NEMP的作用外,热核爆炸中子之感生放射性所生的次级γ射线(主要是热中子俘获辐射γ-先是地面俘获辐射γ,后是空气俘获辐射以及海面弹性反冲中子之空气俘获辐射γ)的康普顿电流和海洋环境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后者主要通过造成有利于闪电形成之微妙的空气电化学特性,其大量^1H核做为良好的中子慢化剂,也通过加速中子慢化成热中子过程增大了中子与环境介质发生俘获辐射反应之概率,从而更凸显了热核爆炸中子的作用)。还简要讨论了该闪电对光电途径探测核爆(包括地基探测和卫星探测近地核爆)的不利影响及其消除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从1996年9月10日联合国第50届大会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算起,到现在已经有4年多时间。除印度等少数国家外,世界上大多数国家(155个以上)已成为条约签署国,承诺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核爆炸。大规模的核爆炸试验在缔约国已经停止进行。但在现今的世界上,核武器仍然是最具威慑力的武器。只要核武器存在一天,对它的研究、维护和管理就要继续进行下去。所以签署 CTBT 后,各有核国家——尤其是美国——并未放弃对核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