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梦非  舒嘉颖 《环球军事》2004,(22):12-14
阿布·穆萨卜·扎卡维是"基地"组织第3号人物、驻伊拉克抵抗美国及其盟友的领军人物、全球通缉的十大恐怖分子之一。2002年12月31日,这名38岁的约旦人曾经企图炸毁安曼洲际饭店。他还是一名阿拉伯毒药和毒品专家,多年来与乌萨马·本·拉登的"基地"组织结成了非正式联盟。但扎卡维并不听命于"基地"组织指挥。他天马行空,单独行动。现在他改弦更张,与"基地"组织越走越近。过去他一直谋求用独特的手法开拓自己通向权力的道路。他是战后  相似文献   

2.
军情快递     
本·拉登拥有23艘秘密商船 美国海军正在执行一项重要任务,从一个港口到另一个港口,搜遍全球的海域,其目标是找到23艘商船。美国和挪威情报部门确认,这些商船属于或受控于本·拉登的基地恐怖组织。这支秘密船队可能会帮助本·拉登和他的助手们逃出美军的包围圈。为了杜绝这种情况发生,美国政府向各船舶公司发出的一份公告中称,美国可能会动用军事设施对可疑船只进行搜查,“任何可察觉的疏忽都有可能对商船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3.
令印度政府官员和执法机构恐惧远胜于"基地"组织本·拉登的"一代枭雄"维拉潘终于被"剿匪特种部队"击毙后在其家乡泰米尔纳德邦"入土为安"。当地时间10月20日清晨6时左右,启明星刚刚隐去,天空灰  相似文献   

4.
据美国媒体1月2日公布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对2005年前景感到担心害怕的美国人的比例比2004年猛增了18个百分点,上升至30%。1月7日,巴基斯坦影响最大的《战斗报》刊登了一份美国政府的广告,标题是《对抓捕最重要通缉犯的悬赏》,共列出14人的悬赏名单。其中,本·拉登和"基地"二号人物扎瓦希里的"人头费"高居榜首,均分别提高到了2500万美元。 看来,不论美国人担忧的理由是什么,相信只要恐怖主义大亨本·拉登还活着,就将是美国人心头永远的阴影。 今年,本·拉登会干些什么?布什最怕  相似文献   

5.
2月11日,美国军方将截获的一封秘密信件公之于众,因此一名叫阿布·穆萨卜·扎卡维的人物走入人们的视野。虽然现在人们已经知道,扎卡维是“基地”组织新一代领导人中的代表性人物,但对于他的身世却知之甚少。扎卡维何许人也? 1月中旬,美国的官方抓到了一个身带密信的人。通过审讯,他终于说出来这封信是由扎卡维——一位以雄辩的口才和残忍著称的恐怖分子头目写给本·拉登的,上面写着:“伊拉克兄弟仍希望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但我们多次告诉他们,安全和胜利不可兼得。”从信的内容可以看出,他正与“基地”  相似文献   

6.
今年2月中旬,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乔治·特尼特向参议院情报委员会提交了一份报告,认为“本·拉登的国际恐怖网是对美国国家安全最急迫、最严重的威胁”。他认为,尽管美国通过与西方盟国的合作,挫败了一系列恐怖活动的阴谋,但是,本·拉登的国际恐怖网络正处于飞速的发展壮大之中,其蔓延的速度远远快于美国及其西方盟国所采取的应对措施。美国高层领导人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以本·拉登为首的国际恐怖活动正在迅速成为美国的头号威胁。 美国成为恐怖袭击的主要目标 美国的这种担心并非是风声鹤唳、草木  相似文献   

7.
一提起恐怖威胁,一说到“基地”组织的核生化能力,美国反恐怖机构和情报部门就会说苏联的“提箱原子弹”如何落入本·拉登手中,世界各国的核废料如何可能被“基  相似文献   

8.
2001年9月11日,以本·拉登为首的基地组织对纽约的非军事目标世界贸易大厦和美国防部五角大楼发动了连续的恐怖攻击。这些令人生畏的自杀式恐怖袭击,使全世界为之震惊。在事件现场和电视直播屏幕前的人们,恍然意识到这不是意外?是战争?美国国土的防御竟如此脆弱?对此,人们情不自禁地联想起那场给人类带来无尽灾难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二战中,无数城镇遭遇恐怖空袭与狂轰滥炸,尤其是伦敦和斯大林格  相似文献   

9.
当黎以冲突再次陷入紧张时,在阿拉伯人眼里,他是一位超级民族英雄,但在以色列人和美国人眼里,他是“另一位本·拉登”。以色列最近连续采取3次“斩首”行动,希望灭他于无形。可是,他3度重新出现在电视上,对以色列的军事打击极尽嘲讽之能事。他的隐身术之高连无孔不入、屡创奇迹的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都在他面前碰得灰头土脸。他就是哈桑·纳斯鲁拉。“斩首”,以军连挥3板斧在过去3周,以色列空军采取了3次秘密“斩首”行动,目标只有一个——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哈桑·纳斯鲁拉。以色列人的制导炸弹将被怀疑是纳斯鲁拉藏身之处的“目标大楼”…  相似文献   

10.
“基地”组织是本·拉登于1988年在阿富汗成立的一个国际性的伊斯兰恐怖集团,总人数约1.3万,主要有阿拉伯人、巴基斯坦人、菲律宾人、车臣人等组成。阿富汗战争打垮了“基地”组织体系,摧毁了其在阿富汗的训练营地,消灭了部分有生力量。同时,国际社会对逃往世界各地的恐怖分子进行严密搜捕。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在美国全力搜捕的22名“基地”组织高层头目中,已有2/3的人以及3000余名“基地”分子被打死或抓捕。这里介绍几个主要头目的被歼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前,美军领导的联军和阿富汗政府军已集中1.1万多人,发动了自2001年以来对塔利班最大规模的军事围剿。驻阿美军战地指挥官弗里克利少将说,此次行动联军和阿富汗政府军将直捣阿南部坎大哈省、赫尔曼德省、查布尔省和乌鲁兹干省的塔利班聚集地,重点清剿塔利班“精英旅”、也就是堪称本·拉登“御林军”的  相似文献   

12.
杜科 《环球军事》2011,(10):6-9
当地时间5月1日23时35分,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丹已在美军当天的军事行动中被击毙。本·拉丹。这位亿万富商之子,恐怖主义的化身.终于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本·拉丹之死对反恐形势有哪些影响?本·拉丹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美军是怎样击毙本.拉丹的?本刊特刊发专题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基地”组织曾对外宣称要让美国死10万人。不久之前,美国也曾作过一个测算:假如一枚带炭疽菌的“飞毛腿”导弹落在华盛顿,则可夺去10万人的生命。而美国的《新闻周刊》透露了本·拉登准备实施生物武器袭击的消息。 世界上一些恐怖组织也逐渐掌握了生物武器技术,并开始尝试使用在恐怖活动中。在“9·11”恐怖袭击事件的阴霾尚未散去之际,生物恐怖主义已经对传统国家安全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人类曾经面对生物恐怖主义纵观历史,在19世纪产生细菌致病理论  相似文献   

14.
阿富汗反恐怖战争之初,美国多次向世人声明,美军进驻中亚完全是临时性的,与中亚各国的军事合作是出于反恐怖战争的需要。目前,支持恐怖分子的塔利班政权业已垮台,阿富汗过渡政府已宣告成立,美国打击恐怖活动的头号目标本·拉登已销声匿迹,“基地”组织成员除少数仍在顽抗外,基本上是“树倒猢狲散”,美国军事行动的目标已经达到,阿富汗的反恐怖战争基本上尘埃落定。按理美国应当“见好就收”,即刻从中亚撤军,可时至今日,进驻中亚的美军却没有丝毫要走的迹象。4月17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发表演讲时说:“我们将在阿富汗继续战斗下去,直到完成我们的使命”。另外,美国的各军政要人也在不同场合多次发表声明,在阿富汗反恐怖战争结束后,美军不打算撤出中亚。人们不禁要问,美国为何在中亚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15.
石京 《宁夏科技》2001,(5):70-73
长期以来,本·拉登一直让美国不得安宁,美国等西方媒体将他描述为一个手段残忍的全球恐怖网络总头目。最近,这位全球“恐怖大亨”又有新动作。由他组织出版和四处散发的一本恐怖分子训练手册再度引起美国情报官员的高度关注。2月5日。美国联邦法院开始审理全美关注的大案——1998年8月美国驻肯尼亚扣坦桑尼亚大使馆被炸案,拉登同党在出庭作证时描述了恐怖帝国鲜为人知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这是战争史上史无前例的事:美军向阿富汗战场首次派出了机器人,并且已经通过了初步的战斗考验。这些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能够替美国大兵执行高度危险的战斗任务,从而减少美军的伤亡,也帮美军探讨未来战争机器人士兵的用途。不过,许多军事分析家们在肯定机器人大兵作用的同时也指出,机器人不能完全取代士兵,比如说要逮住本·拉登更关键的是靠人力,而非美国机器大兵。 打前站的赫尔姆斯替美国大兵担了不少的风险 在阿富汗崇山峻岭的某山洞,美国大兵赫尔姆斯小心翼翼地贴着洞壁向黑乎乎的洞穴深处潜行,脚下是飞扬的尘埃和碎小的石  相似文献   

17.
在“基地”组织头号领导人本·拉丹在巴基斯坦的住所被美军击毙以后,他的继任者究竟是谁成为全球分析家们的关注焦点。然而,究竟谁会接替本·拉丹成为“基地”组织的新掌门人,是许多人关注的焦点问题。下面我们不妨盘点一下,谁会是下一个“本·拉丹”。  相似文献   

18.
“9.11”事件之后,反恐训练和反恐作战理论的研究越来越被各国所重视。近期不断有报道:“本·拉登的追随者正接过他的衣钵,准备实施新一轮的恐怖袭击。”沙特爆炸案和车臣自杀爆炸案均怀疑为基地所为。我们将目光关注在海上,海上反恐成功,将保证蔚蓝海面的和平宁静,它将直接取决于各国王牌海上特种部队——让现代“海盗”闻风丧胆的“海豹”。  相似文献   

19.
徐秉君 《环球军事》2004,(20):16-17
熟悉二战历史的人都公认,"沙漠之狐"--埃尔温·隆美尔无论是在生前还是死后,都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的座右铭是"隆美尔不论到哪儿都要走在最前面"。因此,他被德国非洲军团的士兵尊称为"沙  相似文献   

20.
鼎冲 《国防科技》2002,(5):74-77
“9·11”恐怖事件发生后,美国迅速作出反应,把其定性为战争行为,很快锁定恐怖事件的主谋,确定了“建立反恐统一战线,消灭本·拉登及其基地组织,打击为其提供庇护的塔利班政权”的战争目标,并积极进行战争准备。为了师出有名,美国有意夸大人员伤亡的预测数字,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