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1.他叫王笑,一个工作有点细致、训练有点拼劲、待人有点和气、总体有点阳光的中尉。2.一天,王笑带给同事们一个消息,办公室立刻热闹起来。原来,王笑要参加央视军事频道的军营达人秀节目"咱班有达人"啦。大家纷纷给他出主意,而王笑却笑而不语,最后只对大家说了一句:"肯定不让大家失望!"  相似文献   

2.
尤利乌斯·恺撒 是古罗马杰出的军 事统帅和政治家。他 虽未登上皇位,但却 因为开创了辉煌的 "恺撒时代",被后人以"大帝"相称。他虽不是行伍出身,但却骁勇善战、屡建奇功,被誉为军事天才。他著就了《高卢战记》、《内战记》等军事名篇。他的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为西方许多著名军事统帅,诸如拿破仑所效法。但就是这样一位显赫人物,却因实行独裁统治,最后惨死在政敌的利刃之下。  相似文献   

3.
俞征 《宁夏科技》2002,(10):38-51
有则笑话:英国人、法国人和美国人落到一群强盗手中。强盗头子发善心,允许他们在死前做最后一件事。英国人说他想写份,遗嘱;法国人说他想再和女朋友亲热一番;美国人却站着不动。强盗头子问他的心愿是什么。他说,只想让他在屁股上猛踢一脚。强盗头子被他这奇怪的心愿逗得大笑,就踢了他一脚。  相似文献   

4.
2001年6月4日,一位普通的英国老人走完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历程。然而,他的去世却引起了西方史学界不小的震动。原来这位老人生前曾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立下过赫赫战功,却由于种种原因在战后近60年的时间里始终得不到应有的评价。直到今天,史学家们和媒体才翻开尘封  相似文献   

5.
史放 《环球军事》2009,(10):60-62
每一个身处战争中的人的命运都是变幻莫测的。有人满怀壮志,却始终不得施展;有人身处后方,却因不起眼的小事送命;有人置身危境,却屡屡大难不死。二战期间在太平洋战区对日军作战的美国飞行员理查德·查尔斯·苏尔就属于最后一类。苏尔是一名王牌飞行员,不过就战绩而论,他远远比不上同胞中那些声名显赫的人。可要是从幸运的角度来说,他绝对是个当之无愧的“幸运儿”。战争中,他先后面对各种各样的险境,却都能化险为夷。  相似文献   

6.
老班长不是医生,但他发明的"中西结合疗法"却名扬我们的部队。可不,医生为病人疗伤,老班长吴宝明却用他的这个独门绝技,为指控装备做"主板搭桥手术"。要说老班长的这门绝技还得从十几年前,他还是新兵的那会儿说起。入伍之初,他被安排到传真室工作,一次在送报时他无意发现通信科的一台电脑系统崩溃了,很多人围在电脑前束手无策,最后还是请了上级单位的一名工程师才把问题解决了。当然,那是上个世纪的事,当时电脑还没有普及,因此,会操作的人  相似文献   

7.
在法国,有一位夫人为说服孤注一掷的拿破仑放弃最后一拼,而被巴黎人称作“和平夫人”。她就是欧仁尼。 1815年6月18日,有“战争巨人”之称的拿破仑兵败滑铁卢之后,并没有服输。昔日以少胜多的赫赫战功、巴黎圣母院加冕的超常举动以及一枪未放就二次重返帝国的机遇都使他雄心难灭。极端自负的性格激励着他企图再次反败为胜。为此他寄希望于他的才干和毅力,决心孤注一掷,凭借着跟随身边几百名热血青年和对人民的号召力再作最后一战,与反法联军拼个鱼死网破。然而,历史却使他放弃了这最后一拼。 滑铁卢决战结束。反法联盟乘胜进逼巴黎,并向法国临时政府发出了最后通牒:法军必须停止战斗,拿破仑必须离开法国,否  相似文献   

8.
战争轶闻     
拿破仑的最后一次失误人们普遍认为“滑铁卢之战”是拿破仑一生最后的失误。其实不然,当拿破仑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后,他收到一位亲密朋友赠送来的礼品。这件礼品是用象牙和软玉制成的国际象棋。拿破仑对这副特别精制的象棋爱不释手,几乎每天都与它打交道。可是,他却忽略了好友专门送棋的用意和这棋子中隐藏的秘密。直到拿破仑最后死于孤岛后,才有人发现这棋中一枚棋子底部可以拧下来,里面藏着如何从岛  相似文献   

9.
1918年6月19日,威廉·A·“比利”比斯霍普少校(William A.“Billy”BiShop)又一次驾驶着SE-5A型战斗机冲入蓝天。这是少校最后一次战斗飞行,英国皇家飞行部队已命令他在这天中午取道法国西北港口返回英国。此时距少校接手指挥英国皇家空军第85“飞狐”中队不过1个月;事实上,少校加入皇家飞行部队也不过14个月。然而,就是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比斯霍普少校却以他罕见的勇气和过人的胆识在早期空战时代众多王牌飞行员中脱颖而出。 最后一战 在过去的6个月里,比斯霍普少校已经奇迹般地击落了67架敌机。这一战果使比斯霍普在英国和他的祖国——加拿大声名大震。然而,也正是这个原因,英国皇家空军急于将这位顶级王牌飞行员召回后方。少校对此  相似文献   

10.
1.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是说打三天鱼,得晒两天网,比喻在学习或工作时缺乏恒心,时常中断,不能坚持不懈。某部队小李和小王,同年入伍,入伍时他们有个共同的目标——考学提干。从此,小李为了目标,坚持不懈地学习、训练,别人在玩时他在学,别人在休息时他在练,而小王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总是坚持不长。最后,小李  相似文献   

11.
美国康乃尔大学曾做过一次有趣的青蛙试验:把一只青蛙突然丢进煮沸的油锅,由于极度惊恐和求生的本能,青蛙尽全力跃出油锅,得以逃生.隔半小时以后,用同一只锅放上冷水,并置刚才逃生的青蛙于其中,然后在锅底慢慢加热,青蛙不知圈套,仍然漫游于水中,等它开始感觉到水温难熬却为时已晚,已无力跃出,最后被活活煮死.无独有偶.某单位一名油料助理员,当不法分子将装有两万元人民币的大信封悄悄塞进他办公室的抽屉,想以此作诱饵拉他下水时,他吓坏了.这两万元决不是白给的,他非常清楚将为此而付出多大的代价.慑于法律的威力,他拒绝了贿赂,退还了不义之款.然而,当一些曾是自己非常熟识的同事、同学还有所谓的“哥们”、“姐们”要他给点方便,并且表示  相似文献   

12.
他不是科班出身,却对新闻报道胸怀满腔激情;他不是宣传干部,却是优秀新闻报道骨干;他本职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却坚持利用业余时间笔耕不辍。他在参与维和的近8个月里发表新闻作品232篇(幅),折射出他身处异国他乡.对新闻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祖国、对军队的一片赤诚。他,就是军区首支赴黎巴嫩维和医疗分队副队长、军区总医院政治部干部科科长熊中茂。  相似文献   

13.
笔者认为,华西列夫斯基是苏联卫国战争中最光辉耀目的军事巨星之一.战争期间,他和朱可夫是斯大林的左膀右臂,共同策划了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和白俄罗斯等决定性的重大战役.在战争的最后阶段,他作为远东苏军的总司令,亲自指挥百万大军向日本关东军发起雷霆万钧的进攻.在苏联历史上,只有华西列夫斯基、朱可夫和斯大林三人两次荣获苏联最高军功勋章--胜利勋章.然而,就是这么一位显赫的军事人物,在2 0世纪末俄罗斯官方确定和民众评选俄罗斯(苏联)本世纪十大军事家时,却两度落选,引起我国许多军事爱好者的诧异.  相似文献   

14.
他是一名记者,却以战士的身份牺牲在战场上;他是一个欧洲人,却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以各种方式支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外国人很多,但是穿上八路军的军装、拿起枪来同法西斯战斗而死的欧洲人,他是第一个。他就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人民的亲密战友汉斯·希伯。希伯对中国人民和中国革命有着深厚的感情,曾几次来到中国,曾编辑英文刊物并撰写过大量政论文章。他先后参加过国民革命军、新四军、八路军,直至牺牲在沂蒙山区。反法西斯的优秀共产党员希伯生于克拉科夫(现属波兰),后到德国上大学并加入德国共产党,通晓英、德、…  相似文献   

15.
他是农民的儿子,入伍40年,是党把他培养成共和国的一名将军。他在5年多时间里,先后25次奔赴喀喇昆仑山,30多次参加边防巡逻,10多次穿越高原无人区。他当兵40年来,家中先后有9名亲人去世,都由于部队工作离不开而没能回家见最后一面。他皮肤黝黑却心地善良,任和田军分区司令员时被驻地人民群众称为"爱民司令"。他,就是模范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党员领导干部、南疆军区副司令员万宗林。  相似文献   

16.
他是一名仅有初中文化的士兵,但却拥有"军中兵王"的美誉;他是一名貌不惊人的普通士官,却在训练场上PK倒博士生军官;他没有一项军队科技进步奖,却连续在装备技能比武中夺得第一……他就是全军"爱军精武标兵",新疆军区某坦克修理营车体修理连班长巨广。  相似文献   

17.
他走了,带走了他心爱的军装;他走了,留下了黑龙江省首例现役军人眼角膜捐赠协议书,那是他最后的遗言:"不管你是谁,很高兴为你带去光明。"好一场大雪,片片雪花极尽曼妙地轻舞飘落,装扮出一个圣洁的世界。有一双眼睛如饥似渴地望着这一切,却渐渐被泪水模糊……是他让它们重新闪耀起生命的光。那一年,单位里来了个刚走出军校的壮小伙,超过1.8米的个头,脸庞方正,心肠火热,像一缕阳光投射在岗位上、球场上,和每一个需要他的地方,他就是吴峰。在这个地处边远的阵地上,没有他当初期待的硝烟滚滚、热血沙场,  相似文献   

18.
他走了。他无悔地走过了48个春秋。 这是一个历史的轮回。10年前的今天,是他告别绿色军营,随同人武部建制移交到地方从事武装工作的日子。10年后的今天,当他再度穿上心爱的军服,佩戴上那副熠熠生辉的上校肩章时,却成了他人生轨迹的最后终点。在他那平凡而短暂的生命日历上,留下了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的  相似文献   

19.
他只是位正团职干部,却因治军严格,不少人呼之“汤司令”; 他长了一副娃娃脸,却在海上摔打了20多年,人送“南海虎将”美名; 他是一位军事干部,却已出版两本个人研究文集,有人赞他“文武双全”。他叫汤四明,是南海舰队某海测船大队原大队长。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曾努力劝说罗斯福总统加紧原子弹的研制,却又强烈抵制使用原子弹;他不在乎别人怎样看他,却拒绝接受苏联授予他的和平奖;他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却花了大量时间接待和帮助别人的孩子。更没有人怀疑,他是一位天才,为推动人类科学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但美国联邦调查局解密的档案却让人大跌眼镜,在纳粹德国和FBI的眼中,他却是一个戴着虚假面具的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