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在营造和谐共振的人际氛围中构建和谐连队。和谐共振就是官兵之间能够彼此心理相容,情感沟通,真诚相待,和谐共事。官兵个体在连队处理人际关系的好坏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对自己岗位工作的满意感和成就感,甚至还可能影响和改变官兵个体的整个心境。在一个连队如果同级、上下级之间相互信任与尊重,相互支持与合作,这样不但可减少彼此工作的疲劳感,还可以减少工作中的困倦感,形成“快乐工作,工作快乐”的氛围。构建和谐连队就要积极营造和谐共振的人际氛围。官兵之间要通过谈心交心和落实“五同”、“六到位”等有效载体,加强沟通,拆除隔心墙,增进了解,消除隔阂,以缩短心理距离。官兵自觉做到接受批评有雅量,说话做事有分量,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总是在一定的学校氛围和教学氛围中进行的。课堂教学的开展,能影响原先的学校氛围与教学氛围;而和谐的氛围,也是课堂教学得以正常或是较好开展的支持条件。在和谐氛围的影响下。参与者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就比较积极。鉴于氛围对课堂教学有不可低估的影响,我们应该创造和谐的参与氛围,以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而和谐氛围的建议,不能限于课堂教学之中,而足要把它融人班级生活和学校生活的内在精神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3.
冬日的东北边陲寒意袭人.但在我们踏访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千里边关时.这里军民携手互助共建和谐家园的氛围.让我们时刻感受着春天般的暖意。近年来,延边军分区党委针对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倾心谋求强边稳边之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心理契约本质上是一种情感契约,是形成组织凝聚力和团队氛围的一种无形的手段。员工心理契约的构建,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当前,如何在军工科研院所与员工间构建起和谐的心理契约,是军工科研院所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和谐思维有助于协调和理顺人际交往中的各种需要,营造人际交往的情感氛围,培育人际交往的集体精神,从而促进人际和谐,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2008年春节期间,刑警总部后勤基地注重给予新兵人文关怀,组织新兵开展编写春联、读书演讲、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和向新兵家中邮寄贺卡和慰问信等活动。使新兵切身感受到了部队的和谐氛围和新年的喜庆,为新兵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社会。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总书记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为我们勾画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一个社会,一个单位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好环境,而营造一个好环境,则需要和谐的土壤。可见.和谐的环境是部队和院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基石。结合军队院校、科研机构单位的实际.在新的历史时期,应重点加强“三个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8.
人武部党委班子的团结,两个主官是关键,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但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由于机关干部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上的差异,导致出现诸多矛盾方面,而最终“集交”在两个主官这一主要矛盾体上来。由此来讲,党委班子团结,两个主官负主要责任是应该的,但一味怪罪主官是不公正的。机关干部同样要在营造好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中发挥好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辽宁省军区边防某团党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构建观代化和谐哨所“这一目标.先后为边防值勤点配备了微波炉、电磁炉、洗衣机、饮水机、太阳能洗浴器、隐私柜、消毒柜:并结合官兵需求新建了健身场、网吧、谈心厅、多功能岗亭。阅览室等设施: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并强调“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和谐”反映了社会普适的运行机理 ,其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多有体现 ,如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荀子的“和则多力” ,吏伯的“和生万物”等等观点。当前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 ,我们要注重建设“和谐军营”。一是营造“和谐共振”的人际氛围。“和谐共振”是指同事之间心理相容 ,情感相通 ,真诚相待 ,和谐共事。一般来说 ,个人在工作单位中…  相似文献   

11.
着眼青年官兵学习的需要,建设科学的育人环境。青年官兵普遍思维敏捷,求知欲强。科学育人,就要把握青年官兵的时代特征,坚持用正确的目标引导人、先进的思想培育人、良好的氛围激励人。(一)定准人生目标,端正学习方向。青年官兵是军队的基础,向什么样的人学习、走什么样的道路、成为什么样的人才,不仅关系到自身的进步,而且关系到军队的发展,是部队建设的大问题。当前,一些青年官兵注重物质享受、疏远精神家园,追求时尚现实、忽略深远价值,崇拜明星大款、淡漠英雄伟人,与部队的主导价值观不一致。要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  相似文献   

12.
2010年4月13日,47个国家及联合国等组织聚集在华盛顿.召开了首届核安全峰会。此次会议的召开可以被看作是国际社会为消除核威胁所取得的一项重大进展。通过这次会议.可以看到当前核裁军和维护核安全的国际大趋势,也传递出了很多积极的信号。然而.尽管会议给人们带来了鼓舞.甚至些许乐观氛围,  相似文献   

13.
老与新、正与副、领导与被领导,都构成了矛盾。要使这些矛盾得到圆满解决,须做的工作很多,其中,营造和谐氛围,达到和谐相处十分重要。那么,新正职怎样使用好老副职,使他们成为得力助手呢?一、敬重不敬奉。“老副职”由于工作时间比较长,情况比较熟,经历比较广,有较丰富的领导经验和较广泛的群众基础。新正职要尊重他们的地位,发挥他们的作用。但敬重不是无原则的遵从,不是把他们当神敬起来,不是唯唯诺诺,不是迁就附和。既要正视老副职“老”的现实,在群众中给他们面子,保护老副职的积极性,又要正确把握自己在一个单位的角色,工作中有胆量,实…  相似文献   

14.
在山东临沂这片红色土地上.有一位满腔赤诚关心国防建设.倾心管武、爱武、兴武的带头人,他就是临沂市兰山区区委书记、区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李沂明。自任职以来,他倾心武装工作,尽力解难题、办实事,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营造关心国防事业、支持双拥工作的浓厚氛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七师一二四团党委、纪委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坚持从教育、制度、监督三个方面入手,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为构建和谐活力的一二四团提供了有力保证。优化环境强化服务为了不断加强领导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持续营造争先进位的干事创业浓厚氛围,一二四团立足实际,制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实施方案、责任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领导党员干部行为。团领导干部带头转变作风,变基层干部"上门汇报"为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时,谈起了“和谐”这个话题。季先生说:“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总理说:“《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和谐。”总理与季先生探讨的内心和谐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动力。军事院校是一个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基地,是一个培养和储存军事人才的基地,教员是这个基地发展的动力,建设和谐院校。教员内心和谐至关重要。因为教员内心和谐是一种素质,能够健全认识,完善心理品质.明白事理,知荣明耻,不误人子弟;教员内心和谐是一种能力,能够守护心灵.控制情绪,演好自己的角色;教员内心和谐是一种境界,勇于争先而不计名利,品格高洁而不孤芳自赏,刚正不阿而与人和谐相处;教员内心和谐又是一种力量,难不倒,诱不倒,能始终保持那么一种精神、那么一股干劲,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17.
《国防科技工业》2009,(9):20-22
从1931年官田兵工厂建立至今.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已经走过了78年的辉煌春秋.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及强地形成现代化体系的建设历程:军工人在投身国防科技工业的过程中.不断深入总结、提炼,在国防科技工业独特的氛围中,军工文化应运而生。军工文化的发展经历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战火的洗礼.焕发出蓬勃的生机.蕴含着鲜明的军工特色。  相似文献   

18.
王永军 《华北民兵》2005,(12):50-50
北京市石景山某预备役高炮团始终坚持服务于预编地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预备役部队有组织、成建制、战斗力强的优势.组织部队以“育人、科技、尚武、平安、温暖”五个工程为载体,努力培育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新型公民和爱军习武的优秀预备役军人,  相似文献   

19.
胡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发展需要和谐,和谐促进发展。军队贯彻落实好胡总书记这一指示要求.首要的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创造一个思想健康、机制健全、活力进发、拴心留人、团结和谐的内部关系环境,以此推动部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沐浴着十七大的阵阵暖风,在果香沁人的收获季节里.笔者在吉林省军区政治部了解到一组可喜的数据:3年来,有156名边防基层军官享受了休假疗养,68名大龄青年喜结良缘,469名随军家属得到安置.820名干部子女享受入学优待。这是该省军区党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为基层干部排忧解难的务实之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