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具有冗余操纵机构飞行器的执行机构故障,提出了一种主控制器加补偿控制器的鲁棒容错控制器结构。两个控制器可分开单独设计。系统无故障时,仅主控制器作用,保证被控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系统发生故障后,启用补偿控制器,在保证闭环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补偿故障对系统造成的影响。控制器可以兼顾系统的性能鲁棒性和容错性,可作为自修复飞行控制系统中的应急控制律。采用PID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故障补偿的方法实现了该控制器结构。最后,以飞机方向舵卡死故障为例,验证了该控制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文中给出了一个机械人力反馈依从控制用多微机系统的VME总线控制器的基本结构,给出了采用循环选择(RRS)优先策略裁决器的设计细节,指出了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最后以MSI、SSI给出了总线控制器的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3.
舰载分布式系统总线局网HJ-90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有较强的冗余容错能力,可入网节点数多达256个,它对于海军舰载指挥控制系统及其它一些实时控制系统的连网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本文作者首先对该总线局网的硬件实现方法作了简要介绍,然后,作者着重就接口板调试中遇到的问题,对该总线局网的调试方法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4.
弹上信息处理器是导弹电子系统的关键部件,为满足弹上信息处理器研制过程中的闭环实时模飞需求,基于Vxworks实时操作系统技术,实现了基于PCI总线仪器的实时闭环模飞系统.为有效地提高仪器的集成度,仪器模块采用FPGA作为主控制器,基于可编程片上系统(SOPC)技术,实现了带有DMA控制器的PCI接口、HDLC串行通讯协议以及对输入输出开关量的控制.应用结果表明:该设计实现了高效灵活的闭环实时模飞系统,能满足弹上信息处理器不同研制阶段的测试需求,便于更新和扩展.  相似文献   

5.
卫星固态存储器数据容错设计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卫星数据传输系统的可靠性面临着空间粒子效应、信道干扰等多重威胁。在介绍数据传输系统关键设备星载大容量固态存储器设计与实现的基础上,从管理信息、数据位流、星地链路、文件传输四个方面构建容错机制,综合应用汉明编译码、RS编译码、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编码等数据检纠错技术,增强存储器管理信息、存储数据、信道传输的容错性能。在实际型号任务固态存储器的基础上,结合CCSDS文件传输协议提出基于自动重传机制的文件可靠传输设计,提高数据传输全流程的容错性能。固态存储器使用多级流水写入、总线并行扩展等技术,吞吐率理论上接近900Mbps,容量达到256Gb。  相似文献   

6.
基于网格的分布式仿真系统容错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分布式仿真的需求,在网格的基础上构建了通用的分布式仿真容错系统。该系统由三部分组成:仿真资源状态监控模块、数据保存模块及错误恢复模块。其中仿真资源状态监控基于网格的MDS实现;数据保存(包括进程空间、进程间交互关系的保存)及错误恢复基于检查点机制在用户空间实现。就所增加的容错机制跟仿真系统原有功能模块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网格及上述容错模块设计并实现了一个C/S模式的容错代理,用来实现仿真系统的自动容错。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MIL-STD-1553B总线监控器的实现。总线监控器是研制,调试飞机航空电子综合系统不可缺少的支持设备。它能检测1553B 总线的通讯情况及通讯中的一些指标,它能在总线监控器、总线控制器或远程终端方式下工作。本文详细地介绍了总线监控器的功能及软硬件设计,尽量选择LSI 及VISI 芯片,按照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尽量提高各个模块的独立性,使得系统控制比简较单,同时,方便了调试和使用。  相似文献   

8.
徐畅  毕莉红 《中国军转民》2011,(1):135-135,137
文章利用F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中的Profibus—DP总线在工厂的实际应用,从现场设备、控制器、PLC、上位机以及服务器等方面,介绍FCS对电气设备无扰切换控制及自动化设备管理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9.
现场 CAN 总线即控制器局域网总线,属于总线式串行通信网络,由于其采用了许多新技术和独特的设计,与一般的通信总线相比,CAN 的数据通信具有突出的可靠边性、实时性和灵活性。本文简要的介绍了 CAN 总线的性能特点及 CAN 通信控制器 SJA1000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用单片机AT89C51及 SJA1000总线控制器组成 CAN 总线智能节点的设计方案,给出了节点的硬件电路和节点收发程序的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分析单兵计算机系统的功能、功能特点及其与外部交换信息的类型、性质和规模出发,提出以两级总线互连、分层递阶控制的容错多处理器结构作为单兵计算机系统的体系结构,并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对其结构原理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1.
针对导弹测试系统可靠性差、通信速率低的缺点,在分析测试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Flex Ray总线技术的导弹测试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给出了数字信号处理器与总线控制器的接口硬件电路、软件流程,分析了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1553 B总线在半实物仿真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研究半实物仿真原理及1553 B总线协议,设计了1553B总线控制器与远程终端软件,提出了一种能很好地节省总线资源的消息帧设计方法。通过实例讨论了基于1553 B总线的半实物仿真系统的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使不同的计算机系统方便的接入CAN总线网络,提供了一种基于微机并行接口EPP方式的双CAN接口卡的设计方案.CAN控制器采用SJA1000,逻辑译码采用CPLD完成,接口卡采用光耦隔离驱动方式,微机平台采用TC编程.占用系统地址资源少,编程灵活,性能可靠,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装甲车辆故障在线检测方案,采用C8051F040单片机作为控制单元,通过相应的接口电路对装甲车辆电源系统的各路信号进行实时采集,并将结果通过CAN总线传入上位机,与其它检测子系统构成装甲车辆在线故障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15.
CAN(Controller Area Net)总线技术,是主要用于各种过程检测和控制的一种现场总线。CAN总线采用双线串行通讯方式,具有很强的检错和抗干扰能力,最高通讯速率可达1Mbit/s,最大通讯距离为10000m。CAN具有优先权和仲裁功能,多个具有CAN总线控制器的带有CPU的仪器连接到CAN总线上,可以形成多主机的局部控制网。本文主要介绍CAN总线技术在导弹遥测系统中的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16.
大功率直流发电机高精度恒流调节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消磁船大功率直流发电机恒流调节系统进行了设计 ,考虑磁滞等因素的影响 ,建立了发电机及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了仿真设计 ,并将SIMOREG 6RA70装置成功应用于该系统中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随机Petri网的综合航电系统建模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利用随机Petri网对综合航电系统进行建模和性能分析的方法.首先,建立了综合航电系统数据总线传输系统的随机Petri网系统模型,通过系统模型进行综合航电系统的性能分析;其次,给出了航空电子综合系统数据总线传输基于固定主控端周期指令的总线性能分析结果;最后,通过两种分析结果的比较,得出了基于随机Petri网对航空电子综合系统数据总线传输建模分析是可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一个基于STM32系列微控制器的导航设备模拟板,模拟了导航设备的各种功能。模拟板能够模拟雷达导航接口的如下信号:ARINC 429总线数据输出、数字-自整角机输出(模拟航向信号)、DA数据输出(模拟偏航距)、DO数据输出(模拟主警告和偏航距标志)。板卡采用USB总线接口与上位机通信。详细介绍了模拟板的系统结构,给出了硬件系统的详细设计,并详细讨论了模拟板的STM32微控制器固件程序设计、USB驱动程序设计。硬件调试和真实环境测试表明,设计的模拟板满足了导航设备模拟的需求,便于外场测试。  相似文献   

19.
针对同时具有输出和输入非线性的系统,通过中间虚拟控制量的设置,转化为两个非线性子系统的串联,从而简化系统结构并解决最终控制量不宜直接获取的问题。针对无人水面艇的航迹和横摇控制,设计了基于反演控制的从控制器,实现了输入非线性中虚拟控制量到舵角的映射,通过T-S模型将输出非线性系统,转化为线性时变系统,并考虑舵机的角度与角速度约束,设计了广义预测主控制器。该方法不仅简化了系统结构,同时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主从控制器可以获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航空电子总线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航空电子综合化系统通常建立在M IL-STD-1533B多路传输数据总线通信网络基础之上,总线控制器(BC)和各个远程终端(RT)必须满足M IL-STD-1553B规定的各项协议指标要求,才能正确地联网通讯。讨论了某型航空电子总线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主要探讨了此系统的软、硬件开发,系统组成及其BC和RT有效性测试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在实际应用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