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945年8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华中军区,新四军第1、第2、第4师合并,改编为华中野战军,由粟裕任军区司令员,张鼎丞任副司令员。粟裕考虑到张鼎丞的威望高、工作经验丰富,就向中央发电请求改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电称:“我在华中局阅悉中央以职及张鼎丞同志分任正副司令之电示,不胜惶恐。以职之能力,实不能负此重任。鼎丞同志不论在才德资各方面,均远较职为高超。……为此,  相似文献   

2.
1947年7月29日,在鲁西南重镇菏泽城北一栋简陋民房的院内,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正在散步。他们刚刚指挥完著名的鲁西南战役,难得这么轻松一下。“报告首长,紧急电报!”参谋人员将一份刚刚收到的电报交给刘伯承。刘伯承先粗略看了一眼,脸色立刻凝重起来。邓小平从刘伯承的神色中已看出这份电报绝对不寻常。他连忙接过了电报。果然,这份电报是由毛泽东亲自起草的,上面标着的AAA字样十分醒目。邓小平明白,3个A字是当时中央约定的表示最紧急、最秘密的电报等级。刘邓大军刚刚打了大胜仗,还未及休整,毛泽东为什么又亲自给他…  相似文献   

3.
一位全国劳模的铣床情张红梅怀着对全国劳模的敬佩之情,我前往长安汽车有限责任公司223车间采访正在忙碌工作的刘志荣同志。当这位为兵工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获得无数荣誉的工人技师谈起他的经历时,竟显得谈起而宁静。他向我谈起了他对铣床的深厚感情。那是怎样一份无...  相似文献   

4.
一个高明的领导者不仅要善于用人之长 ,更要学会用人之“短”。美国有位女专家叫波特夫人 ,善用人之“缺点” ,她让线性思维又很热情的人 ,去做技术培训教师 ,因为他乐于教书 ;让线性思维而又爱挑毛病的人 ,去当警察 ,因为他爱管闲事 ;让系统思维而又热情的人当领导、顾问 ,因为他既高瞻远瞩又埋头苦干 ;让系统思维而又爱挑毛病的人去当工头 ,谁干得怎样 ,他会一目了然。这样就做到了各得其所 ,各避所短。在一般人眼里 ,“直来直去”、“吹毛求疵” ,也许都是“缺点”、“短处” ,但在波特夫人眼里 ,这些“缺点”和“毛病”同时也是“长处”…  相似文献   

5.
老作家魏巍的著名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以它恢宏的气势和如鼎的史实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立下了一座历史的丰碑。38年过去,“最可爱的人”的形象仍然镌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可是,您知道吗?这篇散文中所描述的冒火抢救朝鲜儿童的志愿军战士马玉祥同志仍生活在我们中间——马玉祥在科尔沁通辽市默默地生活了30多年,英雄景况鲜为人知。这位被朝鲜政府和人民誉为“立下了辉煌而伟大功勋”的国际主义战士,为我国广大人民爱慕和敬仰的“最可爱的人”,30多年来是怎样战斗和生活的?是怎样以军人的步伐走过他既热烈又平凡的大半生的?  相似文献   

6.
1933年春,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的刘少奇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进入中央苏区,先后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委员长、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等职.他在中央苏区工作期间,为巩固和加强中央苏区的政权建设、发展工人运动和红军力量、领导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领导苏区人民支援前线斗争等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本文以翔实的史料,实录了刘少奇在中央苏区工作中的重要建树.  相似文献   

7.
在新疆军区某部,提起杨莉、董英华、肖鑫三位女干部,那可都是大名鼎鼎、大有来头的人物!她们不仅技术精、业务好,在自己的军旅生涯中留下了一串串美丽的足迹,而且都创下过不少美丽之最。  相似文献   

8.
初冬的南国,万木葱绿,风和日丽。在珠江畔的一栋办公楼里。我们采访了省委书记林若同志,请他谈了广东省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怎样搞好民兵建设的问题。林若同志谈到,按照中央的部署,几年来广东城市经济体制进行了一些改革,特区的步子迈得大一些,非特区的城市也做了不少工作。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使民兵工作遇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比  相似文献   

9.
悬物示廉     
《兵团建设》2012,(8):37
古代官员为政清廉者"悬物示廉"传美名。历史上第一个悬物示廉的是东汉南阳太守羊续。他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的官员。有一次,"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羊续碍于颜面,不好当面谢绝下属(府丞),故"受而悬于庭";下  相似文献   

10.
单木真是一名"老壤塘"了。1982年从四川省警察学校毕业后,他一直在壤塘县工作。因为工作原因,单木真自然与担负维护社会稳定重要任务的县人武部有了较多的联系,近二十多年的交往也使他的武装情结越来越浓。从警员到刑侦队长、公安局长,再到壤塘县副县长、县长,单木真同志始终坚持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予以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1993年8月25日,第三届全国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首都北京召开。 鲜花、彩带、掌声。中央领导同志亲切接见来自江西瑞金叶坪乡黄沙村的民兵营长杨衍香。 然而,当他从首都回到省城,从南昌返回瑞金后,却完全没料到面临的是——  相似文献   

12.
仝仲璞 《华北民兵》2010,(10):46-46
时下对怎样当好人武部副职有一种调侃:"叫你干啥你干啥,别问还干啥。"言下之意,就是你干多、管多了,就有"争权"的嫌疑。而本文的主人公张强却不顾这些,成为一个见工作就争、见困难就上的人,被部里的同志称为"爱争‘工'的人"。  相似文献   

13.
李兆中 《政工学刊》2005,(10):49-49
一位小儿麻痹症患者,克服重重困难,锲而不舍,刻苦求学,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外语人才。当记者前来采访提到命运不济时,这位青年却说,他感谢命运的安排,要不是自己残疾,理应早早下田干活或上山劳动。是命运给了他比常人更多的学习时间,是困境给了他更多的思考人生的机会。这种对待人生对待生活的心理状态值得我们回味。生活中,一些同志遇到挫折时,在心理和认知上总习惯从别人身上找原因,得出的结论是别人和自己过不去,于是垂头丧气。有些同志遇到失误时,在心理认知上总习惯从客观条件上找根源,得出的结论是环境在处处与自己作对,总有被埋没的感…  相似文献   

14.
管理与垂钓     
在老兵退伍名单宣布后,我在蹲点的连队与即将离队的同志进行了一次心理“不设防”的座谈,请他们为部队建设谈谈自己的看法、意见和建议。关于管理方面有个同志讲道:“管理如钓鱼,当线松的时候要拉一拉,线紧的时候要放一放,不能硬较劲。”实际上他是含蓄指出了当前部队管理中存在僵硬、呆板、过  相似文献   

15.
山绿了,水清了,人富了,他却消瘦了。 1984年,陈立友从陕西省安康市农职中学毕业后,放弃当合同制干部机会,选择了荒山综合开发之路。17年搏击荒塬,成效卓著;17年风雨人生,铸就辉煌。他成为“陕西省杰出青年农民”、安康市“劳动模范”、汉宾区”人大代表”。可是,在陈立友心目中,对自己最高的奖赏莫过于营造在凤凰山上那绵亘数十里的“绿色银行”。  相似文献   

16.
孔繁森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西藏,但他的人生之路却始于军营。曾经当了4年兵的孔繁森认为,是军营这所大学校教他怎样做人,为谁活着,从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国防部长迟浩田称赞孔繁森:“我为从我们军队里走出这样的好干部感到骄傲。”该文从五十不同的侧面再现了这位中国退伍兵楷模之风采。  相似文献   

17.
1945年9月2日,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当时担任中共山东分局书记、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同时又是八路军第115师政委和代理师长)的罗荣桓同志,于9月11日接到党中央关于决定从山东抽调四个师十二个团共二万五千至三万人,分散经海道进入东北,并由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肖华前去统一指挥的电报指示。接着,9月19日,中央发出《关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的指示。同时,决定华中局北移山东,和山东分局组成华东局,调罗荣桓同志到东北、陈毅同志到山东工作。10月28日,中央又电示:山东第二期向东北出  相似文献   

18.
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周恩来同志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的英明决策,为祖国统一、边防巩固、民族团结和新疆经济的繁荣发展找到了一条长治久安的道路。在兵团组建之初及成长发展时期,周恩来同志牵挂着兵团,关心着兵团屯垦戍边事业,并对兵团的工作作出了许多明确具体的指示。在周恩来同志逝世23周年的今天,兵团党委党史研究室撰写了这篇特稿,表达兵团人的深情怀念,读来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19.
郑培民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 ,他和常人一样 ,也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郑培民深爱着自己的家 ,但从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家人谋利益 ,他教育孩子们说 :“我与其留给你们财富 ,不如给你们留下创造财富的能力。读书 ,就是创造财富的能力 !”家人都理解他、支持他 ,坚决为他守住“后院”。这个美满幸福的家庭是建立在良好的家风之上的。郑培民的家风就是在顾及亲情时不放弃原则 ,在坚持原则时又有情有义 ,“情浓钱淡 ,永葆清白”。作为领导干部 ,应该自觉地向郑培民同志学习 ,努力树立好的家风。  树立好的家风首先自身要有正气。“自身…  相似文献   

20.
有位领导同志下部队搞调研 ,在召开座谈会时 ,发现大部分来座谈的人员都似曾见过。一问 ,原来前几次调研也都是他们参加座谈的。座谈也有“专业户” ,据了解 ,这种现象并不鲜见。有些部队专门召集一些能说会道的“人才” ,培养打造成座谈“精英” ,以应付上级的各种汇报、谈话、座谈、调研等活动之需。他们深谙汇报之道 ,通晓座谈之规 ,招之即来 ,来之能“谈” ,以不变应万变。他们说出来的东西 ,都是事先准备周全又是恰倒好处的 ,从思路到内容 ,从语言到措词 ,无不精雕细琢、反复推敲 ,几近滴水不漏、无懈可击。每次上面来了人 ,“专业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