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各位同学,你们一定听说过“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吧!那你们了解为什么各国要提出这样的目标吗?有人说是为了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有人说是为了保护地球家园,还有人说是为了绿色发展,大家说的都有一些道理!  相似文献   

2.
2000年4月,我们迎来又一个“世界地球日”(4月22日)。地球,茫茫宇宙里转动的一颗蓝色星球,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我们只有一个。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工农业的发展,让人痛心的是,我们的水资源在减少,地球不再那么蓝了;我们的森林在锐减,地球不再那么绿了;野生动物的种群在消匿,地球生物不再那么丰富多采了……保护环境,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保护环境,保护自然,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为配合“世界地球日”的到来,本期特刊登《“野人密林”里的民兵哨》长篇通讯。 在林海茫茫的鄂西北神农架国家自然保护区,没有繁华的街市,没有舒适的生活,没有依偎的情侣……但是,这里有三代6名优秀民兵儿女,在一年有9个月是冰霜期,长年大雾迷漫,狂风呼啸,飞雪满天,气温最低达零下40度,氧气不及山下70%,而且随时会遭到不法分子和野兽袭击的情况下,用青春年华肩负着原始森林防火、生物资源保护等神圣职责。他们没有用青春换取个人的东西,没用青春赌明天,而是为了保护自然默默奉献。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都知道,地球的公转运动反映在星空上,会看到每天天上的恒星(包括星座)都在向西移动(一年360度,每天约移1度)。如图1所示,当地球公转在1位置时会看到一颗五角星在视线东边,当地球公转到2位置时会看到同一颗五角星在视线南边,当地球公转到3位置时会看到同一颗五角星就在视线西边啦。  相似文献   

4.
人类只有一个可以生息的家园——地球,可是地球正在被人类制造出来的各种环境灾难所威胁:水污染、空气污染、植被萎缩、物种濒危、江河断流、垃圾围城、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我们不能仅仅担忧和抱怨,而必须采取行动。因为我们既是环境公害的制造者,也是环境公害的受害者,更应该是环境公害的治理者。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举手之劳来参加环保,我们倡仪,一切愿意善待地球的人们,参加“绿色志愿行动”。绿色志愿者是环保执法的监督员和环境意识的传播人;绿色志愿者有权利监督、举报那些违法的污  相似文献   

5.
大气的呵护     
霍菲菲 《军事文摘》2023,(10):44-47
<正>大气层又称大气圈,是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也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正是因为大气层的存在与保护,地球上的生命才能免于宇宙射线的辐射和太空物质的伤害。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大气层,人类将会身处什么样的环境?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聊聊大气层的作用吧!  相似文献   

6.
齐莉 《军事文摘》2023,(20):54-57
<正>“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主席的著名诗句描绘了由于地球在宇宙中运行,就算我们坐地不动也能日行八万里,欣赏无数星系的壮美浪漫景象。自从16世纪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人类首次知道了地球自转的存在。现在,地球自转已经成为了人人皆知的基本常识。那么,如何能够证明地球在自转呢?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在巴黎先贤祠的最高穹顶下悬挂了一条67米长的绳索,绳索的下端是一个重达28千克的摆锤。  相似文献   

7.
全区科技信息工作会议部分经验交流材料集锦长庆石油勘探局地球物理勘探处情报室:增强情报超前意识搞好专题调研与服务为了改变情报工作的被动局面,我们加紧收集国内外石油物探发展的动向资料、制订情报调研和眼务计划,着眼于超前情报,变情报服务被动为主动,使情报工...  相似文献   

8.
李正阳 《军事文摘》2022,(24):20-23
<正>踏着没过膝盖的积雪去“上班”,因为我们的工作是维护建在南极的望远镜。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在南极建望远镜?向“人类不可接近之极”接近人迹罕至的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南边的大陆,冰盖像一只帽子盖住了南极的大陆江海,平均冰厚2千米,已探测到的极低气温接近-100℃。虽然自然环境恶劣,然而南极的内陆高原却是地球上最好的观星地,尤其是被誉为“人类不可接近之极”的内陆最高点冰穹A。  相似文献   

9.
自从人类打开“潘多拉盒子”,放出战争这个怪物,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便产生了兵役。当历史的车轮将跨入新世纪的“门槛”,剑拔弩张的世界性大搏杀正逐渐被各国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的趋势所取代,地球上也就透出了一缕和平的阳光。 然而,历史清晰的记录和警示,使人们深谙一个道理:居安思危乃强国之本。于是人们倍加重视营造新世纪共和国坚不可摧的“绿色长城”。为了保证人民军队这一巍峨、挺拔的“绿色长  相似文献   

10.
数字地球是美国副总统戈尔1998年1月31日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的演讲中提出的概念:“是一种可以嵌入海量数据的、多分辨率的和三维地球的表示”;确切地说,它是一种能输入大量的地理信息,并对其进行多种分辨率处理的动态描述系统。从广义上讲,数字地球是指信息化的地球,是一个完整的地球信息模型。它把有关地球上每一点的所有信息,按地球的地理坐标加以整理,然后构成一个全球的信息模型。通过它可以快速地、形象地、完整地了解地球上的任何一点、任何方面的信息,从而实现“信息就在我们指尖上”的理想。从数字地球所包含的主要内涵来看,它是一个扩展了的、全方位的、高  相似文献   

11.
<正>在人类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走进现代工业社会并走向后现代的信息社会或智能社会,人类社会能否可持续全面发展成为国际性的最重大的战略问题.国际社会上有“类”责任感和全球自觉意识的思想家相继提出了新的社会发展观和社会发展战略,为人类文明的可持续进步制定了种种模式和蓝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已成为我国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远景目标的重大战略决策.如何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全面发展,如何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文明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当今的人们在呼吁: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不是继承父辈的地球,而是借用了儿孙的  相似文献   

12.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她的名字叫黄河;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叫中国。 在不停旋转的地球上,我们可以看到在亚洲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有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这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她象巨人一样昂首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相似文献   

13.
陈元兴 《国防科技》1995,16(3):30-45
只是在人类进入宇宙空间时代的若干年之后,我们才开始认识和重视人造地球卫星在考察地球上的农业收成、森林的状况以及在研究地球的其它自然资源方面的作用。对这些作用的认识开始于1960年,当时人们藉助那些称为“泰洛斯”的气象卫星。获得了处在云层覆盖下的地球表面状态的详细地形图。  相似文献   

14.
宇宙中的其它星球上是否也有象我们一样或者类似于我们的人类存在,这还是一个未被证实的谜。按科学幻想影片和小说的虚构,那是有的。不过这仅仅是地球人对设定中的太空人的想象——他们的相貌、他们的穿着、他们的举止、他们的思想……其实,想象来想象去,这些方面还是同我们地球人差不多。看来,科学幻想也是摆脱不开人类自身的影子。电影中那些外  相似文献   

15.
认识植物     
《军事文摘》2023,(8):28-29
<正>在地球上,大面积的区域都被森林所覆盖,森林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木材和农林副业产品,而且还在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你知道吗?PS:藻类、灌木、藤类和树木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几类绿色植物。  相似文献   

16.
《政工学刊》2014,(11):93-93
自大航海时代以来,人类文明史的本质其实就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史。西方列强凭借其一时的科技领先为地球上的其他文明打造了三重劫难。第一重是屠杀,第二重是殖民,第三重是洗脑。1840-1950,面对屠杀,我们的先辈都在为了一个让子孙后代不再任人宰割的梦想而奋斗。从17世纪开始,西方列强就依仗船坚炮利开始了对世界其他文明的屠杀和掠夺。  相似文献   

17.
“应该把地球的某一部分的居住权授予我们,其面积足以满足一个民族的正常需要,其余的事将由我们自己来做。”匈牙利犹太律师赫茨尔可能没有想到,他1896年的这一慷慨陈词不仅成了以色列国的独立宣言,而且变为地球上的现实。但他可能同样没有想到的是,当犹太民族如愿以偿后,“其余的事”并没有都做好。 对有关巴以的新闻,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不是爆炸就是围困,不是口舌之争就是流血之战。来自非洲的报道也总带有刺  相似文献   

18.
红地球葡萄的整形修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地球引入我国已有十多年,因其粒大穗大,色泽鲜红,极耐贮运,一举成为葡萄市场一枝独秀。近几年,红地球的种植面积有了较大发展,但是与其配套的相关技术措施仍需完善补充。自我们引入红地球几年来,对其生物学特性及其技术措施进行了不懈研究,并对整形修剪作了专项试验与观察,以期更好地为广大种植户服务。1 与整形修剪相关的生长结果特性1.1 一般栽后第一年树势中等,主梢生长量1.5—2米;第二年树势明显增强,主要粗度可达2厘米以上,长度达3米;第三年生长势更强。1.2 幼龄树易徒长,秋季易徒长。1.3 红地球根系抗寒能力较弱。1.4 顶端优势极强。1.5 适宜的结果母枝粗度为0.8-1厘米。1.6 叶片较黄,叶面积较小,叶片较薄,上裂刻深,下裂刻浅。1.7 栽后当年不易成花,花序座果率极高,果粒发育整齐,易超载。1.8 果实易着色,易发生日烧。  相似文献   

19.
张怡萱 《军事文摘》2023,(22):62-63
<正>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开着宇宙飞船,去探索那拥有星团、星云、粒子和太空射线的神秘太空。我要当一名地球守护者,带上臭氧制造机,飞上天空,把臭氧层的空洞填补起来,不让紫外线直接照射地球,破坏地球的生态平衡。我还要带上清洁空气的工具,把地球上被污染的空气“清洁”干净,把天空洗得更蓝、更亮。  相似文献   

20.
赵焕 《军事文摘》2023,(16):50-53
<正>在中国科技馆四层“守护地球家园”展厅的最内侧,有一个“镇馆之宝”——高达2.1米的岩心。岩心柱静静地伫立着,仿佛带领大家穿越到2.3亿年前的地球深处。展厅板块“岩心的奥秘”,就是围绕这根珍贵的岩心实物设计研发的。这段岩心来自哪里?岩心来自“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该工程是中国大地上首次实施的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CCSD-1),即该工程的第一口钻井,位于江苏省东海县,于2001年8月4日开钻,2005年3月8日完钻,主孔钻探到5158米,是当时亚洲最深的科钻井。科钻一井是中国入地计划的先驱,也是中国在地球内部设立的第一架“望远镜”。凭借它,我们可以突破时空局限,探索2.3亿年前的板块汇聚和山脉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