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保证,是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迫切需要。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人才是最重要的战斗力、抓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必须先抓人才的观念,切实把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作为我军建设与发展的根本大计和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以对党、对国家、对未来战争极端负责的精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建立和完善具有我军特色…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报告对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其中强调指出要“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这一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江主席的一贯治军思想,深刻阐明了高素质军事人才对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首先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标准加强高素质军事人才苗子的选拔。选拔人才必须着眼于军事人才队伍的素质  相似文献   

3.
国家因人才而兴旺发达 ,军队因人才而克敌制胜。伴随着世界军事变革的迅猛发展和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 ,未来的高技术战争正朝着“战争力量的白领化”方向发展。江主席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指出 :“迎接世界军事变革的挑战 ,打赢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 ,关键是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因此 ,做好军事斗争后勤准备 ,方方面面的工作千头万绪 ,人才准备是最根本、最关键的准备。围绕“保障打赢”目标的实现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中的人才准备 ,努力培养和造就…  相似文献   

4.
中央军委在《关于加强军队党组织能力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军队党组织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推进部队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本领,要加快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培养造就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认真落实《意见》精神,抓紧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队伍是加强军队党组织能力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王相坤  陈文君  张琦 《国防》2004,(6):61-61
“坚持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人才”和“军队院校要更好地担负起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历史使命”,“充分发挥院校在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中的主渠道和基地作用”,提高军事人才的培训水平,是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担负预备役师、团领导干部培训任务的预备役军官训练团,贯彻江泽民这一重要思想,就是要改变“关门培养”的模式,充分利用军地教育资源,提高预备役军官训练团的教学水平,努力培养高素质的预备役军事人才。一是建立“客座教授”制度。即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协调军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领率机关,有重点地…  相似文献   

6.
透视信息化条件下的美军人才队伍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一场空前广泛、深刻的世界性新军事变革正在向纵深发展,而此次变革的核心和本质就是信息化。在信息时代,信息将成为战争力量的主导要素,知识在战争中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拥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信息化知识的知识型军事人才无疑是赢得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胜利之本。正因如此,美国在制定国防和军队发展规划时,非常强调和重视人的因素,始终把招募、培养和保留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置于军队信息化建设突出的地位。随着世界各国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入,美军目前正在加紧改革和完善军事人才生成机制,努力培养和造就不同于工业时代的新型军事…  相似文献   

7.
选拔培养大批新型军事人才是贯彻落实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 ,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前提和保证 ,是事关军队现代化建设和质量建设的根本性大事。军委江主席指出 ,迎接新的军事发展的挑战 ,关键在人才 ,没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 ,就无法掌握新的武器装备 ,无法创造和运用新的战法 ,也不可能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这就充分说明了选拔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极端重要性。新型军事人才的选拔培养既要遵循人才选用的一般规律 ,又要着眼其特殊性要求。各级党委要运用科学的、辩证的方法 ,切实把选拔培养新型军事人才这个事关军队现代化建设和质…  相似文献   

8.
赵强  陈琳 《政工学刊》2023,(4):40-42
<正>习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人才是兴国之本、筑梦之源,也是强军之本、打仗之要。军队院校应主动肩负起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时代重任,为党、为国家、为军队培养更多堪当强军重任的栋梁之材,为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一、提升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认识站位人才是建军治军之本,也是制胜未来之本。军事人才培养在军队建设中始终处于基础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军委江主席在参加第十届全国人大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深刻指出:“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这一变革的重要保证”。这一论述,深刻地阐明了人才建设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贯彻这—指示精神,就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先行,来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跨越式发展。笔者以为,加强新形势下军事人才队伍建设应确立这样一个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军委江主席在参加第十届全国人大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深刻指出:“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这一变革的重要保证”。这一论述,深刻地阐明了人才建设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贯彻这一指示精神,就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先行,来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跨越式发展。笔者以为,加强新形势下军事人才队伍建设应确立这样一个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林荣华 《华北民兵》2005,(12):41-41
江泽民同志指出:“迎接新军事变革,提高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关键是要努力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我们迎接新军事变革的挑战,不断加快人才建设的步伐,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关键是要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2005年5月12日上午,国防科技大学隆重举行研究生院成立20周年庆典暨高层次军事人才培养报告会。国防科技大学是我军第一所设立研究生院的军事高等学府。20年来,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积极适应科技强军的时代要求,不断推进教育创新,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主、军事高技术特色鲜明的综合学科体系,覆盖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关键技术的主要领域。研究生教育肩负着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重任。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要求,应对信息化战争的严峻挑战,江泽民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反复强调“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这一变革的重要保证”。同时,明确要求在实施人才战略工程时,要“重点抓好指挥军官队伍、参谋队伍、科学家队伍、技术专家队伍和士官队伍”。认真贯彻军委的人才建设思想,采取超常措施培养好这“五支队伍”,是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我军跨越式发展的治本之举。一、对指挥人才,要突出“复合型”要求,军政兼通、指技合一。未来战争的政治目的日渐凸显,除受一般…  相似文献   

14.
论军事院校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队院校在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负有重要的历史责任和使命。为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院校在军事理论创新方面要发挥排头兵作用 ;在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方面 ,要发挥主渠道作用 ;在建构信息化作战环境方面 ,要发挥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才是兴国之本,人才是兴军之本。“迎接新的军事发展的挑战关键在人才。”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要“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江泽民同志关于人才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断,科学预测了未来军事发展的关键所在,提出了人才建设的标准和目标,为我军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人才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必须树立全新的人才培养观。江主席说:“未来的仗能不能打赢,军队会不会变质,关键是人。没有高素质的人才,一切都是空话。”现在,我们肩负着建设机械化和信息化部队的双重历史重任,只有树立全新的人才培养观,才能占领信息化战争的制高点。一是要确立信息制胜的观念。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已成为战斗力的核心资源和决定战争胜负的主导因素,信息  相似文献   

17.
军队政治工作要"服务于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这是军队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军队政治工作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服务,必须铸牢军魂,确保这一变革的正确方向;必须改革创新,为这一变革提供根本动力;必须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为这一变革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必须结合开展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的演练与研究,充分发挥政治工作的作战功能.  相似文献   

18.
当今的国际军事斗争和战争形态为我军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迫使我军建设要与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相适应。如何把握好新形势下治军的特点和规律、如何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战略决策,将是军队建设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要培养出一批高素质复合型军事人才,而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类院校的共同努力。作为专业技术院校,要落实好“一个服务、两个适应”的教育指导思想,就必须把人才培养的着眼点放在高素质、复合型军事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加大军队专业技术院校的军事教育改革的力度,以求尽快适应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关键因素。当前做好部队人才培养工作,核心是要坚持以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统领,在工作指导上需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三军之势,莫重于将。”古往今来,战争说到底是打指挥的。因此,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军事指挥人才,是我军人才战略工程的重中之重。世界新军事变革之风正扑面而来,军队领导指挥体制必须由纵长形“树”状向扁平形“网”状转变,旅团一级的独立性、合成性和作战能力将显著增强,成为未来作战的主体力量。旅团指挥军官队伍素质能力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