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万国柱  王志成  李伟明  冯海龙  石宇 《国防》2010,(10):F0002-F0002
近日,黑龙江省军区以打牢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基础为主题,组织省政府、省军区、各军分区和预备役部队有关人员,在齐齐哈尔市开展了民兵预备役部队深入贯彻落实新大纲集训。集训着眼打基础、抓制度、建思路,重点围绕研究解决民兵预备役部队按纲施训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新形势下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组织实施、标准要求、制度规定、方法手段进行了规范。  相似文献   

2.
1994年底,黑龙江省军区根据省委确定的经济发展总体思路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在总结全省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建(治)”经验的基础上,作出在全省民兵、预备役人员中广泛开展“六个五”活动,为实现国民经济翻二番做贡献的决定。一是发动城市民兵、预备役人员广泛开展民兵号机台、民兵号班组、民兵号生产线、民兵号机车、民兵号工程的“五项民兵号”活动;二是积极组织农村民兵、预备役人员带头兴办乡镇企业、带头科技致富、带头扶贫帮困、带头承租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黑龙江省军区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积极参加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安保任务。累计出动民兵预备役人员442人5200余人次,动用各种车辆14台,使用专业装备器材180多部(件、套),先后完成了管内巡测、定点检测、应急处突以及开(闭)幕式排练和演出保障等  相似文献   

4.
洪水刚退,黑龙江省军区所属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就从抗洪一线转入救灾一线,采取一兵帮一户,一连帮一村,一团帮一乡办法,任务“承包”,责任到人,全力搞好救灾和自救。 今年,嫩江、松花江发生百年不遇特大洪水。黑龙江省有52个市、县(区)受灾。面对百年洪灾,黑龙江省军区一面带领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抗洪抢险,一面发动民兵带领群众恢复生  相似文献   

5.
记者:于政委,我们在基层采访中得知,黑龙江省军区近年来在组织民兵、预备役部队参加经济建设中,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六个五”活动。请您谈谈其具体内容。 于政委:组织民兵、预备役部队开展“六个五”活动,是我们省军区党委在总结全省多年来组织民兵、预备役部队参加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6.
今年1月以来,四川省19个市(州)、107个县(市区)先后遭受了50年不遇的雨雪冰冻灾害。四川省军区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决策指示,视灾情为命令,把灾区当战场,迅速组织预备役人员和民兵投入到第一线.出色地完成了抗雪救灾任务。此次抗灾救灾不仅检验和锤炼了预备役人员和民兵的战斗力,而且为今后做好抗灾救灾中预备役人员和民兵政治工作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主席关于主题主线的重大战略思想,全面检验民兵预备役部队实战化训练水平和遂行任务能力,前不久,黑龙江省军区先后组织所属民兵预备役炮兵、高炮部(分)队进行了首长机关带部分实兵的实弹战术演练考核。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军区在深入调查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在年度民兵、预备役部队整组点验中,推出一着独具特色的“扩、保、分、定”四字法,较好地解决了“交叉编兵、重复编兵”这一困扰民兵、预备役部队组织落实的难题。 “扩”——就是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军区坚持把做好年度民兵、预备役部队组织整顿工作作为巩固组织、提高战斗力的基础性工程来抓,紧贴后备力量担负的新使命新任务,深化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筹划,严密组织,突出应急,带动应战,有效推进了年度组织整顿工作落实,为提高后备力量遂行多样化任务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检验民兵预备役部队组织整顿成果,全面提升应急出动能力,5月26日~6月16日,黑龙江省军区首长带工作组,采取提前收集花名册、临机抽查、成建制全要素拉动、逐人核实身份信息等方式,对全省民兵预备役部队组织整顿情况进行检查验收。这次点验共拉动10余支省级民兵应急分队、4支预备役部队建制分队,到点率为95.68%。通过整组点验,后备力量组织整顿秩序更加规范,战斗力建设基础更加牢固。  相似文献   

11.
2003年12月23日,重庆市开县一矿井突发天然气"井喷"事故,重庆警备区获知险情后,迅速组织2000余名驻渝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投入到抢险一线,使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被国务院工作组称为一支过硬的队伍。可以说抢险救灾的胜利,既检验了各级指挥人员快速动员的应急作战能力,也为新时期做好民兵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梁社会 《中国民兵》2008,(11):50-50
在民兵预备役中开展主题教育,有利于增强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激发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信心和热情。为使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就必须创新教育方式方法,积极探索主题教育的新思路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张文伟  高树宝 《国防》2011,(2):65-66
2010年12月,沈阳军区组织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军区民兵预备役部队进行了"四会"教练员素质考核认证和优秀教练员会操,为促进按纲施训落实、提高训练质量效益奠定了重要的人才基础。其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4.
广安市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要不断深化民兵预备役组织调整改革,扎实做好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推进全市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创新发展。一、忠实履行新使命,大力加强部队、民兵预备役思想政治建设。始终坚持把部队、民兵预备役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强化生命线地位,保证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建设的正确方向。要认真贯彻全国、全省民兵预备役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全而建设小康社会和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丰富工作内容,改进工作手段和方法,健全法规制度,不断增强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我市民兵预备役履行新使命、完成新任务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体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的头脑,并结合军事训练、民兵整组和遂行各项任务,突出抓好爱国奉献、职能使命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打  相似文献   

15.
徐海峰  赖红林 《国防》2012,(11):72-73
浙江省是遭受台风袭击频发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浙江省军区始终把组织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防抗台风作为重要职能和任务,积极组织发动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抗台救灾,夺取了一个又一个抗台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特别是在今年第11号强台风"海葵"在宁波市象山县登陆,全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紧急关头,省军区迅速组织全省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10万余人投入到抗台救灾中,帮助转移疏散群众30.2万人、解救被困群众629人、转移各类船舶2366艘、抢运物资2680吨,为降低灾情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防抗台风的实践,对提高民兵预备役队伍应急能力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万国柱 《国防》2010,(7):67-68
兵种专业骨干作为民兵预备役部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训练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部队作战能力的强弱。黑龙江省军区围绕贯彻新一代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坚持以使命任务为牵引,紧密结合后备力量建设特点规律,着眼解决民兵预备役部队兵种专业骨干训练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积极研究,勇于实践,总结摸索了一条高效、集约的跨区联合集中训练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杨博  郑好嘉  王亚强 《国防》2012,(9):51-52
《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明确,省军区、军分区、人武部要在协调驻军和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抢险救灾工作中,发挥好"参谋部"、"指挥部"和"协调部"的作用,做好地方政府与执行抢险救灾任务部队之间的协调工作.这就要求省军区系统必须强化职责意识,积极发挥军地之间的桥梁纽带和主导作用,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协调驻地部队扎实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18.
董贵山 《国防》2004,(12):18-20
军事斗争准备的主要内涵是“打得赢”和“不变质”,这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时代要求,也是民兵预备役工作的方向和根本目标。为此,必须紧贴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坚持战斗力标准,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努力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一、下大力抓好民兵、预备役部队组织建设组织建设是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城乡生产、行政组织和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变化。目前,民兵预备役人员外出务工、经商的较多,人员流动性大,组织落实比较困难,在一些地区出现了有组织无兵或有兵无组织的现象。如何解…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军分区及人武部门应充分认清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切实发挥民兵、预备役部队的积极作用,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立足当地经济实际,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担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作为身处农村生产第一线的民兵预备役人员,应发挥有组织、有活力和突击力强的优势,争做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要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带头干事创业。我们把民兵预备役人员作为农村群体的骨干和中坚力量,积极发动民兵预备役人员开展"民兵科技示范园"、民兵产业结构调整示范点、民兵规模化经营典型村建设活动,为培养致富能手和乡村新型科技人才闯出新路子。为"乡风文明"带头联系群众,为民排忧解难。我们组织民兵预备役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山东省微山县人武部着眼军事斗争准备需要,紧贴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特点,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开展实兵实战演练,锤炼了民兵预备役部队的战斗作风,培育了战斗精神,提高了民兵预备役人员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