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80年代初期德国海军潜艇大部分已超期服役,故使用和维修费颇高。尽管这些潜艇进行了大修,但仍陈旧不堪,不适合目前作战要求。为取代上述这些老艇,德国海军决定建造一批现代化的新型潜艇。80年代末,德海军便提出建造U-212级潜艇计划。 1994年7月6日,德国BWB公司和包括HDW公司、蒂森北海船厂等在内的德国潜艇建造集团  相似文献   

2.
德国海军经历了兴盛与衰败的过程。二战结束后,根据“波茨坦协定”德国实际上没有了自己的海军,1955年德国加入北约组织,在盟国的帮助下才开始复兴海军。随着造船工业能力的增强,德国开始自己建造舰艇,这些舰艇为保卫本国安全和根据北约战略需求而在波罗的海和大西洋执行各种战斗任务。在此后  相似文献   

3.
虽然德国 K130级轻型护卫舰的研制工作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但该型护卫舰设计思想超前,是德国海军今后处理危机事务的主要力量。根据计划,2007年至2008年间,将有5艘 K130级轻型护卫舰正式服役。实际上,德国海军直到2001年才最终确定 K130级轻型护卫舰的总体设计。2001年12月12日,德国议会预算委员会通过了 K130级的建造计划。由于国际安全环境的改变,轻型护卫舰这个在巨舰大  相似文献   

4.
"柯尼斯堡"级轻巡洋舰是一战结束后,德国在《几尔赛和约》限定之下设计建造的一型轻巡洋舰。按照《凡尔赛条约》的规定,德国不能拥有主力舰、潜艇,新建军舰只能替换现役的旧舰,且要在旧舰舰龄满20年后才开始替换。到上世纪20年代中期,按照条约精神,德国海军有4艘旧巡洋舰即将退役,可以建造新的巡洋舰替换之。最后德国决定,建造3艘新的6000吨级轻巡洋舰,该级舰首舰为"柯尼斯堡"号,因此又称"柯尼斯堡"级,代号为"K"。"柯尼斯堡"级轻巡洋舰总长  相似文献   

5.
124级是德国海军目前在建的最新一型导弹护卫舰,计划建造4艘。首舰“萨克森”号1999年2月开工建造,1999年11月下水,目前已进入试航阶段,预计可按时于2002年11月交付使用。建造概况20世纪90年代初,为达到降低建造成本、缩短造舰周期、提高造舰技术水平的目的,西方国家掀起了一个联合研制和发展作战舰艇的热潮。在欧洲有2个  相似文献   

6.
德国海军“弗兰肯塔尔”级扫雷艇332型由德国阿贝金·拉斯姆森公司与吕尔森船厂协力为德国海军建造,历时6年,1998年完成,该系列构成了德国海军扫雷艇第一大队,其总部设在德国海港城市奥班尼兹。与“哈默尔恩”级猎雷艇(M 343)一样,“弗兰肯塔尔”级扫雷艇合同由以鲁尔系统技术公司为首的工业联合体获得并负责建造,而且这两种类型的扫雷舰拥有相同的船体结构,并且采用了非磁钢作为船体的主要材料。德国ATLAS海事电子公司为“弗兰肯塔尔”级扫雷艇研发了“磁性武器传感80-  相似文献   

7.
建造背景冷战结束后,德国海军经费不断减少,现有的“虎”级和“信天翁”级导弹快艇已不能满足新的作战需求。为此,德国需要建造一型能力更全面的舰艇.不仅能在波罗的海完成原快艇所执行的传统任务,还要能在外海海区执行任务。  相似文献   

8.
研制背景与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的潜艇建造业曾停滞了一段时间。随着1955年德国海军重新组建,潜艇建造业开始复兴。最初只是从改造老式的XXI型潜艇起步,建造了几艘潜艇供海军使用,并从改建中获取了不少经验。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其潜艇建造业步入快车道,从旧艇改造转入到新型艇的研制,陆续建成了201、202、205、206及207型等常规潜艇。但是,由于战后德国军事  相似文献   

9.
1909年英国海军部基于德国海军快速扩建的现实威胁和相关情报,向政府和社会发出了严厉预警,掀起了“海军恐慌”。在“海军恐慌”到来之前,英国海军部已经将德国视为“海上首要敌人”,但英国政府内部总体上对此并不认同,而是倾向于同德国谈判、协商解决海上矛盾,并限制海军军费的飞速上升。但“海军恐慌”发生后,英国海军部对德国海军扩建的威胁认知,在英国内阁、议会和社会中迅速扩散蔓延,引发了内阁和议会在建造主力舰数量问题上的严重分裂与博弈。最终英国政府接受了将德国海军扩建作为其妄图挑战英国海上主导权和谋求欧洲霸权的铁证,德国由此被标记为英国的首要甚至唯一敌人。英国对德国威胁整体认知的转变,对一战前的历史走向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也为管控大国之间的战略竞争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F 124型“萨克森”级防空型导弹护卫舰建成服役之际,德国海军F 125型新一代多用途导弹护卫舰项目已经全面启动。根据规划,德国海军将建造8艘(也可能是4艘)F 125型护卫舰,从2010年起陆续服役,用以取代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服役的8艘F 122型“不莱梅”级导弹护卫舰。F 125型护卫舰不是之前德国海军护卫舰,如“不莱梅”级、F 123型“勃兰登堡”级、“萨克森”级的改进发展型号或后续型号,而是一种全新设计的用以  相似文献   

11.
法国在50、60年代建造了大批的驱逐舰。随着新型武器装备上舰,军舰造价越来越昂贵。到70年代,法国驱逐舰的建造数量开始下降,70年代初建造了3艘“图尔维尔”级反潜驱逐舰。在制定新造舰计划时,法国军方认为“图尔维尔”级吨位偏大,造价高,提出建造小型的“乔治·莱格”级反潜护卫舰(法国国内称法),满载排水量由“图尔维尔”级的5950吨降至4490吨,使单舰造价降低,最终“乔治·莱格”级共造了7艘。各舰的建造情况见下表。  相似文献   

12.
2007年3月29日,德国海军第三艘K130级轻型护卫舰“爱尔福特”号在北海造船厂建成下水。联邦德国国防部、联邦德国国防技术及采购办公室、德国海军均派代表出席了下水仪式。K130级是德国海军在建的最新一级轻护舰,是德国根据冷战后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和德国海军新的任务需求而研制的。据  相似文献   

13.
德国海军已决定建造4艘新研制的124型护卫舰(“萨克森”级)作为3艘“吕特曼斯”级导弹驱逐舰的后续舰,首舰已经开工。目前,德国海军是以驱逐舰和护卫舰来装备水面战斗舰艇部队的。按照计划,德国的水面战斗舰艇最终将全部采用护卫舰。德国的护卫舰系列分别由120型(“科隆”级)、122型(“不莱梅”级)、123型(“勃兰登堡”级)和124型组成(121型在最初的计划阶  相似文献   

14.
作为德国海军未来的护卫舰,F125 级还处于项目论证阶段。在德国海军的期望中,这种未来的护卫舰应该满足执行维和任务、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支持多国联合行动的多样化需要。因此, F125不是 F122、F123和 F124级护卫舰的简单发展和延续,而应该是创新的型号,从武器与传感器系统、功能结构、技术布局到部件的强化,许多方面都将与它的前身不同。F125的开发将结合德国造船领域的许多创新性概念和技术,如模块化、箱型梁、密闭性技术等。一旦设计方案通过审查并最终确定下来,该舰的建造工作将在2006年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5.
人们谈到德国海军,十有八九总会先想到二战中令人生畏的德国潜艇部队和发明“狼群战术”的德国潜艇部队司令邓尼茨,可以说“德国潜艇”和“邓尼茨”不折不扣地成为了德国海军的代名词。但纵观德国海军百余年的历史,对德国海军发展贡献巨大、影响深远的不止邓尼茨一人,雷德尔就是一位公认的典型人物,他任海军总司令长达15年之久。正是在雷德尔的领导下,弱小的德国海军摆脱了《凡尔赛和约》的束缚,秘密扩军备战,逐渐发展壮大,迅速成为德国手中一支不容小觑的侵略扩张力量。  相似文献   

16.
许多人都以为希特勒是为了准备第二次世界大战才造就了德国这支庞大的海军。殊不知早在1933年希特勒上台前,德国海军就已初具规模了。而希特勒最初也并没有认识到海军的重要性。这位一战中的陆军中士认为,海军将领们不过是喜欢摆弄昂贵玩具的官僚。直到1928年国会选举时,他才看到建设海军对他在政治上有利可图。 “荣光”出世 一战结束后,为了防止德国军国主义再度兴起,《凡尔赛和约》对德国建造海军舰船进行了严格的限制。然而,1921年底,在讨  相似文献   

17.
每月一舰     
德国“不莱梅”级护卫舰70年代初,原西德海军提出建造新舰计划,以替代“弗莱彻”级和“科隆”级舰。当时原西德海军的主要作战任务是防止前苏联波罗的海舰队从北海入侵,从作战需要看,希望能拥有配备多种武器的战舰,而从条约规定和经费考虑,新型战舰的吨位又不能过大。海军最终于1975年确定了建造一级多用途护卫舰的方案,开始研制“不莱梅”级护卫舰。  相似文献   

18.
德国地处西欧北部,是一个经济和技术发达、但国内资源短缺的国家。其所需资源和产成品大都需从海上运入和输出。为此,确保海上通道就成了其海军的主要战斗使命之一。德国海军的主要使命还包括:在国际间出现军事危机时,起平衡和制约作用;参与北约和西欧联盟诸国组织的各种军事演习和海上行动,保持西北欧的海  相似文献   

19.
日本“筑后”级导弹护卫舰是日本于60年代末建造的一级护卫舰。日本当时十分重视反潜作战,因此那个阶段建造的护卫舰,都是以反潜和保护本国运输船队为主要任务。“筑后”级是以60年代初建造的“最上”级反潜护卫舰为基础研制的,并且成为日本自60年代至今建造数量最多的一级护卫舰。“筑后”级护卫舰共建造了11艘,首舰“筑后”号舷号为 DE 215,于1968年12月9日动工建造,1970年1月13日下水,1970年7月31日服役。其  相似文献   

20.
ISUS系列潜艇综合作战系统20世纪70年代初,德国阿特拉斯电子公司即开始了潜艇综合作战系统的概念研究。在80年代初当技术开始成熟时,即着手进行系统设计。经过4年努力,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常规潜艇综合作战系统ISUS83。ISUS83系统装备在德国的12艘206A型潜艇上,满足了德国海军在技战术方面的所有需求。该系统综合了如下功能:●被动声呐功能●战术数据处理●多路径数据处理的目标运动分析●通用的人机界面●武器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