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文茂林,于培洪目前,有的基层单位党内生活的空气不浓,严肃的批评难开展,“好人主义”颇有市场。批评的武器在一些党员手中变钝了:批评领导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影响关系,批评下级怕丢“选票”,批评自己怕丢面子。批评的武器是法宝,为什么...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大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实效性,坚决反对上下级和干部之间逢迎讨好、相互吹捧,坚决反对党内生活庸俗化。”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化解内部矛盾、纠正自身错误、保持“肌体健康”、提高党组织战斗力的有力武器。当前,批评与自我批评不能正常开展起来、深入不下去、质量不高的问题,在部分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还带有一定普遍性,严重削弱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胡正兵 《政工学刊》2014,(12):72-72
毛泽东同志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指出,需要纠正“不在党内批评而在党外去批评”、“利用批评去做攻击个人的工具”等类似的“非组织的批评”问题,希望红四军能认识到“党内批评是坚强党的组织、增强党的战斗力的武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里讲的“非组织的批评”主要是指在党的会议上,不重视党内会议的严肃性,不注重发挥党内批评旗帜鲜明的战斗性.其结果必然是贻误个人、毁坏组织。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颁布实施是我党从严治党、反腐倡廉的重大举措。当前,师团在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时应重点在“破除不敢,解决不会,疏导不能,督促不为”四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批评与自我批评历来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内生活原则性战斗性的本质体现,是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的有效途径。可是,批评与自我批评如果不讲实话,而是空话、套话一大堆,胡话、乱话一箩筐,不但收不到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对己无所助益,对人伤害感情,对班子破坏团结。开展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应该坚持相应的“八荣八耻”批评观。  相似文献   

6.
党内“批评难”的深层原因陈学斌近年来,一些党组织原则性战斗性不强,批评开展不起来的问题较为突出。对此,有的同志认为,党内"批评难"的原因,是"民主空气不浓厚"、"怕得罪人"和"怕打击报复"等等,这种分析有一定道理。然而深入思考之,党内"批评难"还有更...  相似文献   

7.
一、坚持党性,敢较真。坚持党性原则,是政治工作的威力所在,是政治机关的威信所在,也是“生命线”的精髓所在。政治机关要坚决克服讲上级的问题怕“穿小鞋”,讲同级的问题怕“伤和气”,讲自己的问题怕“失面子”,讲下级的问题怕“丢选票”,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主义”;克服怕矛盾揭多了,问题抓狠了影响单位声誉,妨碍个人进步的狭隘心理;克服关系网难冲破,人情风难抵制,“大气候”难改变的畏难情绪。切实纠正思想工作格调不高,政策把关不严,党内生活质量不高,干部管理不严,违纪问题查处不力的状况。坚持党性原则,敢于较真。首先,领…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并不断增强党的活力。”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再次明确提出:“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是党委内部议事和决策的基本制度,必须认真执行。”  相似文献   

9.
习主席指出,要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各级党委班子和领导干部要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充分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敢于较真碰硬、触及灵魂,切实从根源上清除“四风”。  相似文献   

10.
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党内民主生活会批评开展不起来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不仅影响了党内团结,而且给党的事业、党的形象带来危害。党内民主生活会批评开展不起来有许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党员的心理障碍。动机障碍。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行为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是引起人们行为的直接原因。按动机产生的来源分,有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按动机的社会意义分,有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按动机的作用大小分,有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党内批评开展不起来的动机主要有:(一)内部动机中的高尚动机…  相似文献   

11.
部队各级党委发挥核心领导作用的工作机制 ,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党领导生活中的体现。从目前情况看 ,一些党委和个人贯彻落实这一机制 ,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 ,坚持不经常 ,运用不自觉 ,操作不规范等问题。结合学习江主席“七一”重要讲话 ,现就如何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健全党委工作机制 ,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问题 ,谈几点看法。(一 )加强党员对党内事务的了解和参与。保证广大党员对党委决策的知情权 ,不但是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保证“还权于民、用权于民”的最基础工程 ,而且是党员参与党的工作 ,正确进行建议、倡议、监督、批评的前…  相似文献   

12.
“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镜 ,可以知得失。”由此可见批评的作用。然而在一些单位 ,因为批评渠道不畅通 ,正常的批评也开展不起来 ;有的为了照顾面子 ,导致批评“甜蜜化” ;有的开展批评时要么是默默无闻 ,要么是你好我也好 ;有的因“后顾之忧”过重 ,在开展批评上吃“大锅饭” ;有的要么是对事不对人的隔靴搔痒 ,批评质量不高。江主席在“七一”讲话中说 :“要经常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 ,开展好积极的思想斗争 ,坚持真理 ,修正错误。”对照江主席的讲话 ,我们要在部队营造求真务实的作风 ,坚决克服和摒弃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就…  相似文献   

13.
批评因何难     
批评因何难周志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约决定》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实行党内监督约有力武器。”为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正确有效地实施党内监督,必须“从团结的愿望出发,认真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分清是非,团结同志...  相似文献   

14.
各级都强调要增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和战斗性,同志间要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实践中,多数单位多数同志做的是好的,但有的单位也确实存在“批评”的涵义被曲解、“批评”的内容被扭曲的现象。是非混淆篇实例1:某单位召开党委常委会,研究转改志愿兵的事。团长首先发...  相似文献   

15.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在党内生活的具体运用和生动展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内政治生活的一个基本原则。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利器",应当讲求辩证思维,贯注哲学思考,正确把握"知"与"行"的一致、"大"与"小"的兼顾、"内"与"外"的贯通、"愿"与"效"的统一,切实增强党内批评的原则性和战斗性。  相似文献   

16.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既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增强各级领导班子团结和凝聚力的有效途径。为此,必须注意防止四种倾向。一、防止左顾右盼、怕字当头、心存杂念的倾向。一些主官之所以怕批评多了影响关系,怕批评深了伤了感情,左顾右盼,说穿了,还是私心杂念作怪。解决好这个问题,一是批评要出以公心。本着对党的事业和对同志负责的态度,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一定要态度坚定,旗帜鲜明,敢敲"当面  相似文献   

17.
批评是一门难度很大的艺术,要有良好的动机,还要有正确的方法。一、要准确把握开展党内批评的特征和要求有的单位党内批评效果不好,既有批评开展不起来的问题,也有方法不当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党内批评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乐山军分区党委民主生活会开得有“火药味”:运用批评的武器,勇于揭露矛盾,思想交锋不避重就轻。这个军分区党委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后,开了一次民主生活会。他们敢敲“当面锣”,不打“背后鼓”,有什么问题就讲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书记与委员之间、委员与委员之间,都能坦诚相见,面对面地批评,心贴心地说缺  相似文献   

19.
强中贺 《政工学刊》2002,(11):14-15
积 极开展党内批评 ,是我党的三大作风之一 ,是我党区别于其他任何一个政党的显著标志。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 :“党内批评是坚强党的组织 ,增强党的战斗力的武器。”但在新形势下运用和发扬党内批评这一优良传统的实践中 ,却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 )是非不分 ,一团和气的调和主义。 明知是错误却无人问津 ,久而久之 ,大家你好我好 ,没有对错之分。(二 )评功摆好 ,皆大欢喜的好人主义。 人为地把党内民主生活会当成摆好会 ,信奉所谓“多栽花 ,少栽刺”的为人原则 ,讲成绩头头是道 ,说缺点一带而过。(三 )害怕批评…  相似文献   

20.
<正>习主席深刻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院校调整改革以来,各级坚决贯彻习主席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重要抓手和实践载体,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发展优势。但反思剖析近年来发生的一些问题,都能从党内政治生活不经常、不严格,党员党性锤炼不主动、不较真中找到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