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宋举浦,男,生于1953年,历任战士报道员,新闻干事、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等职,现为总参某部政治部主任,少将军衔;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大画幅摄影学会理事、中国优秀摄影家;其作品先后获得中国首届“老相机比赛三等奖”、第二届“福在中国”全国摄影艺术大赛“壮美山河”篇铜奖、“中国当代风光摄影艺术精品”银牌奖、“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全国摄影作品大奖赛铜奖、《中国当代摄影家作品鉴赏》金奖;其作品先后被收入《中华书画宝典》、《中国》、《中国当代摄影家作品鉴赏》等。  相似文献   

2.
在前人《儒林外史》结构研究的基础上,从作品主旨与结构的关系入手,通过对作品"史"的动态考量,指出了作品叙事方法背后的历史逻辑,揭示了作品结构的内部主线和外部组织形态,并阐释了这种结构方式对表现小说思想内容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由《解放军报》社、《中国民兵》杂志社和江苏省苏州军分区联合举办的纪念毛泽东民兵工作“三落实”指示发表30周年“虎丘杯”短新闻有奖征文活动。于4月26日在苏州市评选揭晓。这次征文活动是从去年1月中旬开始的,编辑部共收到应征作品3万余件,先后在《解放军报》上选发了500余  相似文献   

4.
《黑雪——出兵朝鲜纪实》(叶雨蒙著,作家出版社1989年1月出版,下称《黑雪》)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是一部受读者欢迎的作品。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却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纪实”不实。一位以写历史题材为主的小说作家曾经说过:“一部作品,既然被冠之以‘历史’的名衔,它也就不可避免地承担着传播历史的媒介作用。不管作者愿意不愿意,一般读者往往是通过作品去了解和认识历史事件及其人物的。因此,人们也就有理由要求作品所提供的基本信息与历史的实际大体相符。”①笔者完全赞成这个观点。《黑雪》既然冠之以“纪实”,其所记述与描写的历史事件就应该是真实的,不应是虚构的,所提供的信息应符合历史实际。然而,该书所描写的事件虽然有一部分是有一定历史根据的,但有许多与历史事实不符,并且还有虚构的成分。《黑雪》开篇第一章的题目是《开国后的第一个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民兵》杂志编辑部、南阳军分区联合编辑的《南阳卧龙杯短新闻获奖作品精选》,已由长征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收录了人武战线“南阳卧龙杯”短新闻有奖征文佳作百余篇。这些作品多侧面地反映了人武战线的新人新事新风貌,在“短、快、活、实”上作了初步尝试,不仅可陶冶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的思想道德情操,而且对民兵通讯员提高新闻业务水平有借鉴价值。全书约15万字,定价2.90元。欲  相似文献   

6.
以评论白居易后期的活动和作品为主说明 :评论历史人物 ,不能单纯从政治斗争着眼。政治斗争固然很重要 ,但是 ,人们不仅需要那些直接为政治服务的作品 ,同时也需要那些能够陶冶性情 ,给人以美的享受的作品 ;就是那些直接为政治服务的作品 ,也要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否则就会“言而无文其行不远”。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比他的“讽喻诗”更脍炙人口 ,更受人民欢迎 ,就是一个证明。  相似文献   

7.
以研究某位作家的作品而称“学”的,古有“选学(即“文选学”),近世又有“红学”.本世纪80年代海外兴起“金学”,研究金庸作品;国内学界又崛起“钱”学,研究钱钟书作品.进入90年代,“学”风劲吹.有研究郦道元《水经注》的“郦学”、研究《金瓶梅》的新“金学”、研究刘勰《文心雕龙》的“刘学”、研究南社作家作品的“南学”、研究张爱玲作品的“张学”……  相似文献   

8.
[人物简介]林书全,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新乡市摄影协会副主席。作品100余次在全国摄影大赛中获奖,其中,《烈火金刚》、《登车》等作品荣获第20、21届中国摄影艺术展优秀奖,《人民军队忠于党》获2002年全国群星奖,2004年全国“群艺杯”摄影大赛金奖;《迎瀑攀岩》入选全国迎十六大摄影展;《钢铁是这样炼成的》获2002 年“鲁能杯”全国摄影大奖赛一辱奖;《飞舞的中国龙》获中国·焦作山水国际摄影大赛铜奖; 济南军区建军75周年影展一等奖;济南军区新闻摄影作品一等奖;《军人风采》获河南省第13 届摄影艺术展一等奖;《新时代中国军人》获河南省第3届摄影展群星奖,河南省五四文艺金奖; 等等。2003年出版了个人作品集《铁军风采——林书全军事摄影集》。  相似文献   

9.
军旅作家徐贵祥方面大耳、浓眉大眼、军人气十足。他以《弹道无痕》、《决战》、《历史的天空》等一系列“独树一帜而又异常醒目”的作品,被人称为军事题材小说创作领域的“正面强攻派”。身为作家的徐贵祥对于战争片的研究有着学者般的执著。据闻,为写抗日题材小说他能精细到列表研究日军驻屯联队的编制和装备、“下士官”、“干部候补生”的晋升步骤与职责范围,至于《菊与刀》、《武士道》之类的日本人“认识论”更是案头翻烂。也许,这只有用基因和血液里的某些特质才能解释。徐贵  相似文献   

10.
为了落实总部有关部门提出的“要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的报道”和“推进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改革”的要求,本刊编辑部、解放军报《国防后备军》专版编辑部和江苏大丰市万隆集团公司决定联合发起《来自练兵场的报道》有奖征文活动。这次征文从1998年1月1日起至1998年12月31日结束。欢迎广大通讯员、新闻干部和人武战线主管军事训练工作的同志积极参加这次征文活动。征文应集中反映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工作、特别是训练改革中涌现的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体裁应以新闻特写、通讯、小报告文学和经验新闻、调查报告为主,一般不要超过3000字。征文来稿请寄北京阜外大街34号《中国民兵》编辑部,请在信封上注明“来自练兵场的报道征文”字样。编辑部对应征作品将择优在本刊和军报《国防后备军》专版上陆续发表。征文结束后,将由总部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组成评委会,评出一、二、三等获奖作品在报刊上公布,并给予奖励。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属“龙”,1964年,出生于滇中哀牢彝族山乡。师校毕业执教两年余,才投身军营。很想,小小文化人,好好从军习武,却因收到了贵阳电视台“胡锦涛看望警卫班战士”一稿的“用稿通知单”,而激发了写点小稿的情绪。渐渐地,采写的稿件先后被《人民武警报》、《贵州日报》、贵州人民广播电台、《贵阳晚报》、《云南日报》、《西南民兵》、《战旗报》、《云南国防》、《玉溪日报》等10多家新闻单位采用200多篇,有文章获奖,10多次被评为“优秀通讯员” 或“优秀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12.
声音     
《军工记忆》是由国防科工局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出品的军工题材大型口述历史纪录片,曾获得第十九届中国电视纪录片长片十佳作品奖。最新拍摄的三集分别讲述了“巨浪一号”眷地导弹、052导弹驱逐舰、“空警2000”预警机的研制历程,于6月下旬在央视纪录片频道连续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再度刷新收视记录。本期《声音》特将各方观感摘选。  相似文献   

13.
对于兵团人来说,《军垦第一犁》这张老照片,是兵团历史的记录;是兵团化剑为犁的发端;是传承兵团精神的载体;是兵团屯垦戍边的发轫之作。对于兵团人来说,心中都有一座军垦第一犁的丰碑;都能讲述不同版本的  相似文献   

14.
记者不一定非要仰望星空,但对星空的仰望、对理想的坚守,却一定会带给记者思想的光华、关切的高远和动机的纯粹.这一点,可以清晰地从江宛柳的新闻作品中读出来.“仰望星空”是记者的精神姿态,而“脚踏实地”才是记者的职业通则.离开了勤勉地奔波、采访和写作,任何新闻人的仰望都会失去依托,沦为空想与空谈.能够胸怀理想在历史和审美层次...  相似文献   

15.
追求认可     
《当代海军》的前身——《水兵》杂志,创刊时确定为“是以政治思想为主、以战士为主要读者对象的综合性海军青年杂志”。从这个定位出发,我们追求青年读者的广泛接纳,认可它“我属于海军青年”。这个意愿,虽然在《见面的话》里亮了相,还是有点“暗暗的”,登上封面时,使用的不是方块汉字,而是汉语拼音。怎样鲜明这种追求、兑现这种追求?我们的大体考虑是:把出发点定在做读者的知心明友;把知心具体为种种建设、种种理解、种种服务:把根基立于一个“真”字,真心、真实;把思路朝着开放延伸。做的当中,常常又是需要思考思考。有位尚算年轻的作家朋友,拿到这本杂志,他大失所望,不无挖苦地开玩笑说:“《水兵》的用纸太好了!可文字却少了些色彩与浪漫。这样说如果是针对一些新闻作品的干巴、枯爆现象,是强调厚化文字功底,注重文采,这没有错。可如果一味强调“文学化”,甚至可以虚构,那必然导致撕开新闻失实的缺口。  相似文献   

16.
广东《茂名日报》刊登的一位被拐女的自述性连载作品《飘零的花季》,赢得广大读者好评。作者背后,是一个公安民警和当地民兵帮助她脱离苦海,克服自卑,挺起腰杆做人的曲折故事。  相似文献   

17.
快讯传真     
中国让中国人骄傲的武器——“青岛”号驱逐舰 《解放军报》1月7日 在刚刚过在去的一年中,世界各地冲突不断。在战争与和平风起云涌中,各种新闻的背后蕴藏着一些备受关注的武器 它们或在云海中出没,或在大洋中巡弋……下面这些武器也许并不是最先进的,但点击军事网站,扫描军事报道,发现这些武器在2002年备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我们读到一本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黑雪——出兵朝鲜纪实》(下称《黑雪》)。该书的“内容提要”醒目地写着“书中所有事件和人物思想、对话都有史实依据。”可是读完这部作品之后,我们却陷入不解之中:对于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为什么作者在许多地方,竟然以道听途说的材料或虚构的东西,当作“纪实”推给读者? 在没有涉及到该书的内容之前,我们要问这本书到底是“纪实文学”,还是“历史小说”?作者在“后记”里声明,“所有的出场人物  相似文献   

19.
<正>有一张老照片,叫《14号楼灯火辉煌》,这是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所科研人员很熟悉的照片。在暗黑的天幕下,一个个方形的光块勾勒出一幢极普通的四层办公楼。这张不起眼的照片背后蕴含着令九所人为之自豪的一段史实,它记录了1965年氢弹理论攻关时期的九所。众所周知,氢弹理论突破过程异常艰难,各方面的科研工作非常  相似文献   

20.
陈溪 《环球军事》2014,(24):67-67
“它描绘了成百上千万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史,以及战争如何促使现代中国崛起。这本书揭开了行将被人遗忘的历史记忆.为人类史料的丰富和完整化作出了重大贡献。”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如此高度评价的就是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拉纳·米特的新作《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这本书一出版即引起西方世界极大反响,赢得多国媒体的盛赞,美国《纽约时报书评周刊》甚至称其为“一部惊世骇俗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