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几种含氨基、羟基的缓蚀剂在3%NaCl溶液中对低合金钢的缓蚀行为.运用线性极化技术测定比较几种缓蚀剂的缓蚀效果.动电位极化曲线、交流阻抗测量表明,几种缓蚀剂均为阳极型缓蚀剂,添加后由于缓蚀剂吸附在金属表面,从而有效地抑制了低合金钢的腐蚀.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缓蚀剂KClO3在70%H2SO4和0.2%HCl溶液中对18—8不锈钢的缓蚀行为。运用线性极化技术测定了缓蚀剂的缓蚀效率为96%。动电位极化曲线、循环极化曲线及交流阻抗的测量表明,缓蚀剂KClO3是一种阳极钝化型缓蚀剂,添加缓蚀剂KClO3后,不锈钢表面氧化膜进一步加强,从而有效地抑制不锈钢的均匀腐蚀和孔蚀。  相似文献   

3.
在有机涂层中加入缓蚀剂构成耐蚀涂层,可以进一步提高原涂层的耐蚀能力。本文研究了一种缓蚀剂HN(由H和N复配而成,H为杂环类,N为胺类),用在普通涂层—铁红环氧酯中试验。采用了四种方法:电化学交流阻抗法,盐雾箱试验法,人造海水浸泡,海上实船挂片,并分别与未加缓蚀剂的原涂层进行对比,对各涂层的耐蚀性能进行评定。结果表明:在铁红环氧酯中加入少量HN缓蚀剂后,在不改变原涂层附着力的情况下,明显提高了原涂层的耐蚀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涂有机涂料和使用缓蚀剂的方法来解决铜及其合金的失泽和腐蚀问题。从目前市售的有机涂料中筛选出较好的三种,同时筛选了复合缓蚀剂及其适宜的浓度,以及对缓蚀剂的使用方法问题都作了一定的研究。通过试验获得了一种较好的保光耐蚀涂层,在一般大气条件下可保光耐蚀两年以上,在舰艇机舱内预计可保持在半年以上。本保护涂层具有无毒、施工简便、价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在普通涂料中加入缓蚀剂构成缓蚀涂料,可以大大增强涂料的防蚀能力。本工作针对舰船船底漆铝扮沥青环氧涂层,研究了二种含有氨基、羧基及杂环的有机缓蚀剂,当在普通的船底漆中加入少量缓蚀剂后,不改变原来涂层的物理机械性能,但可显著地提高涂层的耐蚀性能,采用了浸泡试验、盐雾箱试验及交流阻抗测试对涂层的耐蚀性能进行了评价,并采用电化学方法对涂层缓蚀剂的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用旋转桂片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的“三合二”水溶液对A3钢材的腐蚀,并合成了两种新型缓蚀剂,在“三合二”溶液中,对A3钢的阴阳极均有抑制,缓蚀率大于90%,缓蚀性能优于上前常用的缓蚀剂。  相似文献   

7.
针对装甲车辆发动机冷却系统所用冷却液易结垢致使冷却系统效能降低的问题,通过正交试验法研制出了一种以无机盐、羧酸类和分散剂等为主剂的高效发动机冷却系统阻垢缓蚀剂,并进行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的阻垢性能、腐蚀和干扰试验,得出了相应的结论.该阻垢缓蚀剂阻垢、缓蚀效率高,适应能力强,有效延长了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清洗除垢周期和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采用气相防锈甄别实验及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钼酸铵、亚硝酸钠、苯甲酸、苯甲酸钠、肉桂酸和肉桂酸钠等6种气相缓蚀剂的气相防锈能力和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单组分盐类物质本身不具备气相防锈能力,但2种无机盐和2种有机盐之间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从防锈效果上看,钼酸铵完全可以代替亚硝酸钠,但由于其用量较高,成本上会高于传统的亚硝酸钠系气相缓蚀剂.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DCB试样测试研究了LY12cz铝合金在3.5%NaCl、饱和NaCl及3.5%NaCl+混合缓蚀剂水溶液中应力腐蚀K_1scc及da/df值;详细研究了Cl~-离子浓度及混合缓蚀剂的作用机理。断口形貌分析表明,LY12cz铝合金在含Cl~-离子水溶液中应力腐蚀开裂断口形貌主要是沿晶断裂,并具有岩石状沿晶断裂特征。上述混合缓蚀剂虽能改善其应力腐蚀开裂性能,使其裂纹扩展速率显著降低,但不改变其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10.
由我院化学教研室经过三年努力而研制成功的“有机涂层下船体钢的腐蚀及耐蚀涂层缓蚀剂”,于1991年6月12日通过了海军修理部器材部主持的鉴定。该课题研制的环氧沥青防锈漆H、P缓蚀剂和铁红环氧酯防锈底漆P、HN缓蚀剂,经过交流阻抗、盐雾、电化学、海水浸泡、实海(船)挂片等综合试验  相似文献   

11.
光学镀膜宽带膜厚监控系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过去的宽带膜厚监控法必须依赖镀制前设定的目标透射率 (反射率 )的固有缺陷 ,提出了在蒸镀过程中及时拟合出所镀层的膜厚、色散系数 (折射率 )等参数 ,并据此不断修正目标透射率 (反射率 )的设想 ,从而从根本上克服过去的宽带膜厚监控法的固有缺陷。建立了基于修正膜层目标光谱特性的宽带膜厚监控系统 ,阐述了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稳定性实验及一系列镀膜监控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该系统透射率的重复测量精度优于 2‰ ,膜厚监控精度较高 ,重复性好 ,各层的终点膜厚判定精度优于 1 %。  相似文献   

12.
坦克红外隐形涂料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阐述了坦克红外隐形的重要性,并从涂料的红外发射率、太阳能吸收率、涂层的表面结构以及涂料的组分选择等方面提出了坦克红外隐形涂料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3.
纳微米材料影响环氧涂层耐磨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环氧粘涂层的耐磨性,本试验通过在环氧胶粘剂中加入纳、微米填料,研究了纳微米填料对环氧胶粘剂涂层耐磨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加入纳米级填料环氧胶粘剂涂层的相对耐磨性明显优于微米级填料;加入纳微米复合填料其相对耐磨性为正火态45钢的2.57倍,和纯环氧胶粘剂涂层相比,提高幅度可达2.85倍,而仅加入纳米填料的胶粘剂,其涂层耐磨性只增加了1.97倍。  相似文献   

14.
反应法制备SiC涂层组成与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反应法在C/Si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SiC致密涂层,利用XRD分析涂层的组分及晶体结构,利用扫描电镜及金相显微镜观察涂层的断口及表面形貌,并对涂层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涂层主要由SiC及少量的游离Si组成,致密不开裂的SiC涂层与C/SiC复合坯体之间有很好的梯度过渡结构;相反,涂层与坯体之间如果没有形成过渡层,涂层会因热残余应力过大而开裂;反应法制备不开裂SiC涂层与CVDSiC涂层有很好的热匹配性,同时在其表面制备的CVDSiC涂层无点缺陷。  相似文献   

15.
研究开发了一种FeAlCrNbB新型喷涂粉芯丝材,并结合自动化高速电弧喷涂工艺制备了该材料的复合涂层,分析了涂层的常规力学性能、组织结构和油润滑条件下的滑动摩擦磨损性能,并和常规FeAl涂层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FeAlCrNbB涂层具有相对较高的显微硬度和拉伸结合强度、低的孔隙率,组织致密,形成了由Fe-Al金属间化合物相、氧化物以及少量非晶和纳米晶组成的复合结构,由于这种复合结构的材料特征,使涂层具备较好的耐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内孔热喷涂技术———离心雾化等离子喷涂技术,并阐述了该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通过试验制取了3Cr13涂层和铝涂层,使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光学显微镜等仪器设备对2种涂层的表面和截面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该技术制取的涂层具有和传统电弧喷涂层类似的组织结构,并具有氧化物含量低,喷涂粒子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一种基于离心雾化的新型热喷涂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热喷涂技术——离心雾化转移弧等离子喷涂技术(CAPTAS),阐述了该技术工作原理、设备以及熔融粒子的离心雾化机理。观察了采用该技术所制备的涂层微观组织结构,通过能谱仪对该涂层的成分进行了分析, 并与传统的电弧喷涂涂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CAPTAS技术制备的涂层具有和传统电弧喷涂涂层类似的扁平化层状结构,但粒子大、变形小、氧化物含量低。  相似文献   

18.
胶粘耐磨涂层的研制及其磨损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JNT9O系列涂层的研制过程及计算机辅助涂层配方优化方法,分析了影响胶粘耐磨涂层耐磨性的主要因素,并通过扫描电镜对粘涂层的结构形貌、磨损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提高涂层性能的途径和见解.  相似文献   

19.
CN-1型野营电热采暖自动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部队在寒区野外训练的采暖问题,使用新型涂料进行辐射采暖。由于涂料电阻受温度影响较大,不能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控制,同时野外采暖对节能要求也非常突出,为达到节能和温度控制的目的,采用A/D对电流和电压进行采样,然后利用单片机计算出当前的功率,根据功率的设定值和实际值的差值来作为对涂料电压调整的依据,最后通过可控硅进行调节,从而达到功率控制和节能的目的。通过寒区试验,该控制方式能够很好地满足部队野外训练采暖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马淑雅 《现代防御技术》2012,40(1):48-51,94
就防热材料选材、设计,主要是涂层设计原理和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浅谈了一些体会,对变密度非稳态的、有机/无机杂化防热涂层材料的热导率计算等参数辨识方法原理作了初步探讨,还介绍了几种热防护涂层(TPC)的性能、应用情况和防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