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屯田"到"屯城",兵团正在改写古老的屯田史,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的内涵正在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日前,从二师传来好消息,共和国的版图上再添一座新城——铁门关市正式挂牌成立。这是继石河子市、阿拉尔市、图木舒克市、五家渠市、北屯市之后,由兵团筹  相似文献   

2.
英明的决策     
西域屯田,渊远流长,自汉武帝首次组织屯田以来,历代相沿。三国时大政治家曹操总结了西汉屯田的经验后说:"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即汉武帝)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明太祖朱元璋先后让两个儿子率河南、山西的卫军去屯田,一个去辽宁,一个去甘肃。他深有体会地说:"养兵而不病于农者,莫若屯田"。明代思想家李贽有句名言:"屯田是千古之策"。江泽民总书记在一次重要讲话中谈道:"历史上,我国各个朝代都把屯垦戍边当作开发边疆、巩固边防的一项重要举措。纵观历史,屯田兴,则西域兴,屯田废,则西域乱。"两千多年的历史实践证明:屯田与西域共兴衰。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将"成立产业军,特别是农业方面的产业军"。"用最新的科学方法大规模地经营农业,以利于全社会"。  相似文献   

3.
坚定不移地走三化发展道路,紧紧围绕思想观念创新、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对口支援兵团、强化戍边功能这四个支点,找准力矩,加长力臂,加大力度,撬动农一师这个传统农业大师,真正实现传统农业向农业现代化的经营方式大转轨,农业经济向新型工业化的产业结构大转型,屯垦戍边向屯城戍边的屯垦理念大转变。  相似文献   

4.
李新伟 《国防》2011,(2):53-55
军事屯垦,又称军队屯田,简称"军屯",是指军队在屯兵地域从事开垦耕作的社会活动。它主要集中在边疆地区,对于维护历代边疆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兵团,新疆社会生活中一个特殊社会组织,它亦兵亦农、亦兵亦工、亦兵亦牧,集工农商学兵为一体,农林牧副渔综合经营,工交建商服全面发展,在新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党和国家在新疆这个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置兵团,是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秦人急农兼天下,孝武屯田定西域"的寓兵于农、亦农亦兵的屯垦思想而采取的一个重要举措。屯垦戍边是它的历史任务,兵团作为一种中央帮助地方、汉族帮助少数民族的形式,具有极其深远的政治意义。我以为,这种意义是通过兵团发挥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的职能作用得以体现的。不过,不同时代,对兵团工作的职能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国家的统一,并长期维护安全与稳定,清政府在新疆大力推行兵屯、民屯、回屯、旗屯、犯屯等不同类型的屯田。经过统治者大力倡导,各族广大人民辛勤努力,清代新疆屯田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仅劳动者直接参与作战,所生产的屯粮也保障了军需,同时还使边地得到了充实,巩固了边防。但其经营策略上的某些失误也给后世留下了惨痛教训。  相似文献   

7.
浅析中国古代的屯田戍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屯田,就是开荒种地,分为军屯、民屯。本文主要分析军屯。据现有资料看,我国古代的屯田始于西汉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年了。西汉的大政治家晁错,第一个提出了“徏民实边”“屯田自给”,主张从内地移民边塞安家落户,屯田种地,建造城池,防止异族入侵。西汉名将赵充国,则是我国历史上组织大规模屯田戍边的创始人。当时,他统率骑兵四万,屯驻五原、云中等西北九郡,所耗物资甚巨,每月需用粮199630  相似文献   

8.
当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肩负着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走过46年光辉历程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迈着铿锵的步伐,走向新的世纪。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从事的社会主义屯垦戍边事业,是中国共产党加快新疆发展、增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巩固祖国统一的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千秋大业。新疆地处祖国西北,古称西域,与8个国家接壤,有160万平方公里面积、5700公里边境线,土地、草场、矿产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从历史上看,新疆始终贯穿着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从西汉起至民国等朝代,均在新疆采取了"平时积谷,战时参战"和"内有亡费之利,外有守御之备"的兵屯、民屯等战略方针,把新疆屯垦与祖国统一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9.
正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后,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新疆发展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历代屯田经验的基础上,作出屯垦戍边的战略决策。1954年10月7日,经中央军委批准,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成立。她受命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和背景,揭开了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的新篇章。一、兵团成立的历史背景兵团的成立,在中华千年屯垦史中并不是一件偶然的事件,而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和结果,是我们党反对帝国主义及其  相似文献   

10.
又是一个硕果飘香的金秋,240万兵团儿女满怀喜悦地迎来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6周年华诞。"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回顾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面对边疆大地的沧桑巨变,曾为之奉献了血汗与智慧的兵团儿女怎能不豪情满怀,心潮澎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6年屯垦戍边的伟大实践,其内涵和外延均已远远超越历朝历代的"屯田"。她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同我国国情和新疆实际相结合的时代产物。兵团46年的伟大实践,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兵团是执行中央赋予"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三大战略任务,担负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的最好组织形式和最佳载  相似文献   

11.
清康熙年间,台湾回归大陆,传统意义上的军队屯田在台不复存在。乾隆年间林爽文起义之后,为弥补驻台大军兵力不足,清政府仿照四川屯练之例,展开官、番深层合作,大规模设立番屯,建立土著武装力量。屯番自成一军,战力较强,迅速成为一支维护社会治安、辅助驻台大军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民变事件、抗击海盗入侵和外侮入侵的一支强大力量,有效地维护了清王朝在台的统治。台湾建省后,屯番不断改革,逐步防军化,以新的组织形态继续保疆护土。  相似文献   

12.
<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建国初期依据毛泽东屯垦 思想创建的、并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不断发展的屯垦戍边的特殊组织.它作为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屯垦戍边、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伟大事业中创建了辉煌的成就,已成为新疆经济建设、巩固祖国统一、维护社会安定、增强民族团结 的重要力量.恢宏的兵团屯垦戍边事业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愈来愈多的人们关注它、研究它、认识它。关于兵团问题的研究,在过去的一个时期里多偏重于专业性的应用理论研究,尚属于较浅层次.而对兵团生存、发展、振兴问题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3.
正自西汉起,在西域这块祖国的热土上,屯垦大幕就缓缓拉开。屯垦戍边如古韵长歌,穿越2000多年的历史,并伴随着祖国统一和民族交往的历史脉动。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进驻新疆各地。由于当时新疆经济十分落后,百业凋零,物资奇缺,就地解决近20万军队粮饷绝无可能,新疆军区每月派飞机去北京运一趟银元购粮以供军用。鉴于此,毛泽东高瞻远瞩,认真分析新疆形势,借鉴历代屯田经验,为了边疆长治久安,决心在新疆大兴屯垦戍边事业。全军指战员遵照命令,迅速投入到屯垦戍边中去,在逐步实现粮食、食油、蔬菜自给自足之后,部队在新疆站稳了脚跟。  相似文献   

14.
兵团党委提出在推进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进程中要加快实施农业产业化,着力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然而,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和发展,决定农业产业化的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也是在建设屯垦戍边新型  相似文献   

15.
昔日屯垦之都——伊犁今天过果子沟,驱车直下十分便捷。然而,古时这里却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多少文人墨客,谪吏庶卒为此啼嘘不已。伊犁河谷古曰"眩雷",是汉朝在西域最早的屯垦地点。公元前105年,游牧部族乌孔昆莫(国王)就遣使贡良马千匹,向汉朝请求联姻,汉武帝派细君公主出嫁,为防匈奴侵扰,随带大批随从和官兵屯驻眩雷要塞,开始屯田积谷,成为中央政府在新疆地区最早的屯垦,具有历史开创意义。为历代朝廷大规模屯垦,抗击匈奴,统一西域作出了贡献。公元前60年,屯垦实力日  相似文献   

16.
姚晓敏 《兵团建设》2003,(8):4-8,37
公元前105年,西汉在眩雷筑要塞,屯田积谷。眩雷,即今伊犁昭苏一带,史料证明历史上中国最早的屯垦始于伊犁。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军十五师进驻伊犁,这支新中国成立后戍守祖国西陲的部队稍后改编成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第四师,成为伊犁河谷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屯垦部队。沧桑变化五十年,弹指一挥间。2002年,农四师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8亿元,位居兵团第五,它的粮食、油料、牲畜年末存栏、羊毛总产量位居全兵团之首。历经50年,农四师在伊犁河谷、昭苏盆地的大漠荒原上累计开荒140多万亩,开创了田连阡陌、渠道纵横、屋宇罗布,树木成荫的绿洲,创办了一大批工交建商企业、科技文卫单位,它目前已是中国西北边疆开发建设的生力军,在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事业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杨波 《兵团建设》2012,(20):15-18
正现代农业是兵团推进"三化"建设的基础,是实现职工增收的立足点。兵团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兵团农业被认为是中国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十年来,兵团党委在推进科学发展的进程中,与职工群众共同经历了一段充满希冀与汗水、艰辛与辉煌的难忘岁月,谱写了一曲曲顽强拼搏、锐意进取、跨越发展的时代壮歌,绘就了屯垦戍边的崭新篇章。"龙头"舞起产业链半个多世纪的屯垦戍边历程,兵团始终离不开农业,而农业产业化的迅速发展无疑是其中最为壮丽的一章。"十五"以来,兵团党委把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军队从事生产经营,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自西汉时期的屯田兵制开始,以后历代相袭,沿续至今。考察我国历史上军队所进行的生产经营,可以为我们今天搞好生产经营提供不少有益的借鉴。汉文帝时,晁错提出“移民实边”建议,以巩固北部边防。后来由于对匈奴战争的需要,屯田随之由民屯而发展为军屯。所谓军屯,就是以军队垦种土地,发展生产,以供军用。如汉武帝元鼎年间(公元前116-前111年),  相似文献   

19.
建设“经济发展,生活富裕,场风文明,环境良好,管理民主”的屯垦戍边新型团场,是兵团党委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根据兵团实际提出的推动兵团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和重大任务。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一、以促进团场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强化监督检查,推动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加快发展团场经济是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对农业…  相似文献   

20.
正肩负屯垦戍边使命的兵团人走过了辉煌的一甲子,又迎来了再创辉煌的新甲子金秋十月,五彩缤纷的绿洲大地迎来了兵团成立60周年的喜庆日子——屯垦戍边一甲子,戈壁惊开新世界。翻开西域2000多年屯垦的历史,最为耀眼辉煌的是兵团屯垦戍边的60年。兵团的屯垦戍边走出了历史上屯垦"一代而终"的藩篱,屯垦戍边事业代代相传。兵团的屯垦戍边是化剑为犁、和平发展的典范。屯垦戍边使命赋予兵团人既屯垦又戍边的双重角色。1954年10月,17.5万名军人集体转业,投入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