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老乡分辨律     
走进军营,走进一个令你陌生的环境,潜意识中你除了要对自己所处地方的东西南北予以判定外,你还有更当紧的事要做,那就是寻找老乡。老乡找老乡,各有各的招法,各有各的路数。在这场以乡土、乡音、乡俗为主要标志的乡情运动中,军营语境下的“老乡们”沉迷于自己找寻老乡的理论与实践。老兵新兵的“老乡分辨率”虽有不同, 但他们却有着共同的“老乡分辨律”。  相似文献   

2.
你无法选择谁是你的老乡,但并不妨碍你拥有自己的老乡观。“谁谁和咱是老乡。”这句流传甚广的口头禅背后的潜台词,人们对其的解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调查显示,部队人员普遍具有“老乡”意识,但表现也十分多元。  相似文献   

3.
老乡关系,它以非制度化信任为基础, 影响着连队每一人的幸福度、价值观和行为取向。老乡“八诫”旨在匡正连队的老乡关系,引导官兵进行正常的老乡交往。  相似文献   

4.
每逢老乡倍觉亲─—“老乡现象”面面观常晓革老乡,这个古老而亲切的字眼,给离乡别土的人们留下了许多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共同的乡土、共同的乡音和共同的乡俗,一经“异地他乡”的升华,便产生了浓厚的地缘亲情,并把乡子们紧紧地吸引在一起,使得“独在异乡为异客”...  相似文献   

5.
对你来说,老乡重要吗?不重要吗?回答这个周星驰式的问题之前,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过去,视野扩大到整个中国,看看传统的乡土中国时期的老乡关系——老乡的前世。老乡,说白了,是一种使有关个体彼此认同的归属性地缘关系。中国人很多俗语反映了对它的重视。什么  相似文献   

6.
某团政治处的杜主任到任第四天,约请全团与他同籍的战士在周末晚上开座谈会。杜主任提着个沉甸甸的提包走进了会议室,小老乡们的目光不约而同转向大老乡手中的提包。“今天召集老乡们开个小会。首先,我们相互认识一下,请你们每个人把自己在部队中的打算讲出来。”杜主任深邃的日光又一次从每一个人的脸上闪过。  相似文献   

7.
老乡的身份绝大多数是在张嘴之间暴露出来的。你不得不赞叹中华民族语言的博大与神奇。民族与民族之间,省与省、市与市、乡与乡甚至村与村之间,彼此的语言都会有某种妙不可言的区别,老乡们把这种区  相似文献   

8.
和老乡进馆子,最大的好处是不用拿着菜谱挨个让人点菜,老乡们想吃什么, 不消挨个盘问,你自个儿作下主张来,绝对不会错。中国的几大菜系说到底也是不同地方乡俗的反映, 当然乡俗不仅仅是指口味上  相似文献   

9.
老乡碎片录     
老乡是一线温柔的阳光,当它穿越军队这片丛林时,就会投射下无数的老乡碎片。有人说,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会有江湖。出门在外,我们都希望有个老乡能相濡以沫。古往今来莫不如是。  相似文献   

10.
参军离家的那天晚上,母亲从柜中摸出一双黑布鞋对我说:“孩子,带上妈纳的这双布鞋吧,到部队穿上心里踏实不想家呢!”我不以为然,心想:“这么大的部队我就不信没有个把老乡?”到了部队之后我特意听听有没有那熟悉的乡音。然而,战友们都操着五湖四海的语言。我  相似文献   

11.
我将乡土这个词说出嘴时,正身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地方,我将老乡这个词说出嘴时, 也正身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地方,于是我有充分的理由去证明老乡与乡土之间有某种密不可分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亲不亲,故乡人”.作为社会职业之一的军事职业,其成员绝大多数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每当在遥远的异乡,偶遇昔日故知,听到那熟悉的乡音,亲切之感油然而生.老乡,这种非正式群体,作为一种社会事实,它不但反映了军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更重要的是,这种群体又带有一定的社会性,对军队中的各类组织过程,有一种不可低估的影响.那么,这种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特征是什么呢?它对军队组织带来哪些正负面效应?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地认识它、引导它,进而利用它更好地增强部队的凝聚力,提高战斗力?本文试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结合我国军事职业的实际,就此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从小处的有意无意在战友面前讲自己的家乡话致使战友感到的不被尊重,到大处的拉帮结派党同伐异造成不同地域的同志之间出现排异反应,难于真正和睦融洽, 某些老乡观念暴露了它本身庸俗的七宗罪。  相似文献   

14.
为啥“好心变成驴肝肺”黄福林志愿兵小刘偷偷与驻地一名女青年谈起了恋爱。这事被指导员察觉,找到小刘谈话,小刘直言不讳:“指导员,我们是老乡,我家的情况你知道,兄弟三个两间房,找个媳妇很困难。我今年都28岁了,你真让我一辈子打光棍呀!”指导员想,小刘的婚...  相似文献   

15.
“本人来自东北老工业基地,那什么,就现在国家要重点扶持的那疙瘩!我就说我是东北的,我指定不能告诉你我是长春人。”“我老乡贼多。噶蛤(gaha)玩意儿,别瞎说!这个‘贼’是通假字,程度副词,相当于‘很’或‘非常’的意思。东三省的都是俺们老乡,老鼻子人了!”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山东某预备役炮兵师修理营士官林涛正在进行装备维修训练,营部通信员王强跑过来喊:“林班长,电话!”林涛丢下手中的工具,急忙跑去接电话。原来,是林涛在部队驻地打工的老乡打来的电话,说:“我现在已回家,你母亲住院了,大哥让我给你打个电话,急需住院费5000元钱,抓紧时间啊!这是账号……”  相似文献   

17.
酸甜糖葫芦     
“尹文峰,听说这里的糖葫芦特好吃,咱俩也去买点!”到部队队第一天上午,老乡颜茂盛就朝我说。“不行!班长不是说当兵后要有兵样了,尤其是新兵,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兵样,现在去不是找刺激吗!”“没事,我请你。再说,这事就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可要是让班长知道那就惨了,部队的纪律你也知道的。”“放心吧!有事我向班长解释。”  相似文献   

18.
初识《中国民兵》,是在五年前。那时我还在野战部队。一天,我到驻地人武部去看望老乡,老乡有个急事要出去,走时对我说,床头有杂志,你随便翻吧。老乡碰上门走了,小屋里静极了。我趴在床头,有意无意地翻  相似文献   

19.
冲破“关系学”的羁绊尹建峰某连一位炊事班长在连里立过功,受过奖,被连队党支部确定为党员发展对象。当他听说新调来的营长是他的老乡时,就主动拉关系套近乎,三天两头往营长家里跑。自认为这下有了“硬老乡”,成长进步没问题了。于是他就得意忘形,不但工作马虎,而...  相似文献   

20.
所谓军营“小群体”就是指基层官兵由于语言相同、志趣相投、情感互补而自发形成的一种保持经常性相互接触的非正式群体。它有别于正式的班、排、支部等集体,人数多少不等,所在单位也可能不同,对部队建设有利亦有弊。加强军营“小群体”的管理,对于强化部队管理,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军营“小群体”的类型地域型。这是军营中最常见的一种“小群体”,即“老乡群体”。“亲不亲,故乡人”,说不尽的故乡情,成为老乡之间相互交往的天然粘合剂。志趣型。官兵之间由于共同的兴趣、相同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不仅容易获得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