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大渡河1935     
强渡大渡河1935年5月20日,林彪与聂荣臻指挥红1军团到达大渡河西岸,并迅速占领了小镇安顺场、计划在此强渡大渡河。这时,蒋介石住在昆明指挥其部围堵红军,并亲自策划了南追北堵的“大渡河会战”,妄图使红军走太平天国石达开之路。在他的亲自指挥下,敌人放火烧了安顺场,并将所有船只拉到了河对岸。  相似文献   

2.
今年5月纪念红军强渡大渡河五十周年的前夕,我们来到安顺场采访了当年帮助红军强渡大渡河的老船工。安顺场是四川省石棉县一个小乡镇,座落在两山夹峙、水势湍急的大渡河畔。五十年前的今天,中央红军历尽艰辛长征到达此地。那时北有四川军阀刘文辉、刘湘、杨森的部队,依凭大渡河天险堵截去路,南有薛岳的国民党中央军紧跟追击。蒋介石扬言要使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妄图一举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  相似文献   

3.
后备军信息     
《情系兵民》在山东开机 国内第一部描写基层武装部长情注国防事迹的8集电视连续剧《情系兵民》,5月17日在山东青州开机。 (贾来友 贾化波) 红军文物运抵大渡河畔  相似文献   

4.
经历战争年代的战火洗礼,能够流传至今的文物是非常少见的,而跨越千山万水、红军战士用生命和鲜血保存下来的报纸更是凤毛麟角.在军事博物馆《土地革命战争馆》中,陈列着一份1935年5月3日(原报日期有误)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政治部出版的第186期《战士》报.这份长征途中编辑出版的珍贵报纸,在“用我们铁的红军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勇猛精神,扫平一切当前敌人!”的大字标题下,刊登了《大渡河沿岸胜利的总结》和《“牲”部(即红1团)强渡大渡河的十七个英雄》.  相似文献   

5.
1935年1月至5月,毛泽东与蒋介石直接指挥各自部队在黔、川、滇交界地带进行了一场斗智斗勇的殊死较量.较量以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成功地突出重围而告终,蒋介石千方百计要在赤水河两岸围歼红军的意图化为泡影.历史证明,四渡赤水毛泽东用兵真如神,是情报助毛泽东用兵真如神.  相似文献   

6.
将军的隐秘与领袖的疑惑 1935年5月,中央红军抢渡金沙江之后,一路向北疾进直指川康。国民党调集重兵对红军加强围追堵截,企图寻机一举歼灭之。为避实就虚,红军决定通过彝区进入川康。 蒋介石细观局势后,便松了一口气,口出狂言,断走红军难以通过地形险要、江河阻隔、彝汉矛盾重重又语言不通的彝区,坚称“朱毛必步石达开之覆辙无疑”,并下亲笔手谕“勤勉彝民番族,协助剿匪”。 然而,红军在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闪电般的“彝海结盟”之后,安然无恙地通过了彝区,从而乘势抢渡大渡河,飞夺沪定  相似文献   

7.
王树增 《国防》2016,(8):71-77
1935年5月20日,中央红军先遣队到达泸沽城。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认为,如果川军死守横在大路上的富林,中央红军要从大树堡渡口渡过大渡河将十分困难,因此建议中革军委改变行军路线,选择小路从安顺场方向渡过大渡河。关于必经彝区的问题,刘伯承说:彝族分黑彝和白彝,黑彝是纯粹的彝族血统,是彝族的上层;白彝是彝汉混血,属彝族的下层。他们之间有矛盾,主要起因是彝人对汉人的猜疑和敌对,这是国民党当局长期奉行民族歧视政策的后果。但是,只要红军工作得当,是有可能通过的。  相似文献   

8.
“九一八”事变后,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和各地红军领导人的领导下,中央苏区和其他各苏区红军连续粉碎国民党军多次“围剿”,取得了反“围剿”作战的胜利。为了表彰有特殊功勋的红军指战员,1933年7月9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制作了三个等级的红星奖章。  相似文献   

9.
1935年5月下旬,中央红军兵临大渡河畔。在前有大渡河天险、后有国民党军追兵的危急时刻,红1军团第2师第4团临危受命,担任左纵队先锋,两天两夜长途奔袭160公里,以强攻手段飞夺泸定桥,占领泸定城,打开了中央红军北上的道路,成为红军长征中的经典战例之一。特别是由22位勇士组成的突击队,冒着迎面射来的弹雨,攀踏着悬空的铁索向东岸冲去,穿越守军在东桥头燃起的火墙后,胜利占领大桥,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10.
李文林这个名字,毛泽东在1930年1月5日的通信《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中提到过:“……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李文林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当时这封信油印发至红军党的基层支部。到延安时期印发时篇名改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依然保留了这段话。建国后出版的《毛泽东选集》收入此文时,“李文林式”4个字被删去了。1989年版的《辞海》增列了  相似文献   

11.
炮兵是我军陆军的最大兵种,被誉为“战争之神”。1951年4月,毛泽东主席为炮兵题词:“为建设强大的人民炮兵而奋斗”。炮兵是我军建立最早的兵种之一。南昌起义的部队中就有炮兵。1928年5月,红军第四军就建立了一个炮兵连。1931年5月,红军第一个炮兵团成立;1938年2月,八路军第一个炮兵团成立。抗战末期,我军第一个炮兵学校——延安炮校成立,郭化若任校  相似文献   

12.
大事备忘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被迫与日本政府签订《中日马关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继《南京条约》之后危害性最大的不平等条约之一。1904年4月5日,侵略西藏的英印联军从古鲁出发,北犯江孜。西藏人民江孜抗英战争由此爆发。11日,英印联军占领江孜。1928年4月中下旬,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部分武装到达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1930年4月15日,中央军委颁发《军事工作计划大纲》,决定全国红军集中组织、统一指挥,全国红军都要集中于中央军委统一指挥之下。同时,对军团以上的指挥机关和有关地区红军的编制也做了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新人新事     
乐至县兴建陈毅纪念园我党我军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卓越领导人陈毅元帅的纪念园,前不久在四川省乐至县城内的灵鹫山上兴建,占地4000余平方米。(吴大贵)“大渡河连”赠旗捐款6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渡河连”副指导员,受全连官兵重托,带着签名的队旗和大家用津贴凑起来的1000元人民币,亲手送给红军强渡大渡河时的安顺乡中心校和该校“十七勇士中队”。(黄志伦 庞茂龙)好部长唐代富四川荣昌永荣矿务局武装部部长  相似文献   

14.
60多年前,大渡河畔的石棉儿女用小木船护送红军强渡大渡河,谱写了一曲民拥军的不朽之歌。60多年后的今天,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人们传诵着金珠玛米救助三个失学藏族孤儿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后不久组成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指挥红军的作战行动。从此,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恢复了毛泽东同志的军事路线和作战指导原则。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面临的军事形势,仍然十分严重。当时,蒋介石调集一百六十八个团约四十余万人的优势兵力,向中央红军实施进逼包围,企图一举歼灭中央红军于乌江以西地区。中央红军自长征以来,部队从八万六  相似文献   

16.
古田会议会址简介 1929年12月28日,彪炳史册的“古田会议”在福建西部的上杭县举行。这次会议总结了南昌起义以来红军建设的经验,批评了各种错误思想,坚持以无产阶级思想来建设党和人民军队。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  相似文献   

17.
"九一八"事变后,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和各地红军领导人的领导下,中央苏区和其他各苏区红军连续粉碎国民党军多次"围剿",取得了反"围剿"作战的胜利。为了表彰有特殊功勋的红军指战员,1933年7月9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制作了三个等级的红星奖章。红星奖章的基本形状是五角星及由两枚五角星交错而成的星花,象征革命的星星  相似文献   

18.
以朱德为军长、毛泽东为党代表的红军第4军,是人民军队初创时期“全国红军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建设最好的一支红军”。因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当时中共中央和湖南、江西、广东省委在一些指示、报告、通报中,都称红4军为“朱毛红军”。根据地的人民群众也亲切地称呼红4军为“朱毛红军”。朱德、毛泽东的名字与红4军浑然成为一体,反映了党和人民群众对这支主力红军的爱戴和敬佩。“朱毛红军”实际已成为红4军的代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某红军师,就是由活动于井冈山的“朱毛红军”逐步发展形成的。南昌起义部队与秋收…  相似文献   

19.
1937年7月7日深夜,卢沟桥反抗日本侵略军的枪声,标志着中国人民期待已久的全民族抗战终于开始。14日,毛泽东等致电在南京的叶剑英,要他转告蒋介石:“红军主力准备随时出动抗日,已令各军十天内准备完毕,待令出动。”同时,他指示红军各路将领到云阳集中,讨论红军改编问题,并对红军参战、部队编制等做了周密的部署。对此,聂荣臻回忆道:“到七月中旬,尽管同国民党政府的谈判还没有结果,我们已经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开始酝酿部队的改编工作,着手进行开赴前线的准备了。”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长征秘闻, 这是党史军史上的一段空白, 这是刘伯承元帅生前痛憾的一个秘密, 人性元帅至死怀念着一位——将军的隐秘与毛泽东的疑惑 1935年5月,中央红军抢渡金沙江后,气势如虹,剑指川西。国民党蒋介石急忙调集重兵加强围追堵截。为避实就虚, 红军似乎将通过凉山彝区进入川康。蒋介石细观局势后松了一口气,断定红军难以通过地形复杂、地势险要、江河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