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致富通道     
正2012年,对于农十四师四十七团四连职工买买江·艾海提来说是重要的一年。年初,在连领导的帮助和指导下,他在四十七团工会贷款2万元,养殖5000只鸽子,发展自营经济成为他致富的新路子。四十七团四连位于墨玉县西北部,距团部25公里,与墨玉县4个乡镇穿插  相似文献   

2.
正促进团场职工增收历来是九师一六一团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一六一团大力推进团场职工多元增收、快速增收,全团一线职工广开思路,2013年实现职均增收1.5万元。畜牧养殖:大户带小户一六一团十连职工匡新民是该连养牛第一人,他的育肥牛舍,每年都会迎来各连的养殖大户前来参观、取经。十连连长马伟告诉笔者:"匡新民十分注重科学饲养,按科学配方将油渣、棉粕、玉米等饲料制成混合饲料,牛吃后长膘快、肉质鲜嫩,品质也好。"  相似文献   

3.
在十师一八七团,十六连连长钟波可算是个名人,尤其是居住在一八七团的哈萨克族职工,没有人不认识他,大家常念叨:"有事找钟波,他可是哈萨克族职工的好兄弟。"钟波是2003年通过兵地大中专毕业生交流来到一八七团的,几年里,钟波向  相似文献   

4.
7月8日,三师五○团二十连职工文江正在自家的红枣园里采摘辣椒,面对满园的辣椒,他喜不自禁。今年,五○团在二十连大力推广套种技术,采取红枣直播建园套种洋葱、辣椒、茴香的办法促进职工多元增收。600亩新植红枣园,预计洋葱单产可达3吨,每亩可产干辣椒100  相似文献   

5.
郝金来是农八师148团农12连职工,这几年他发羊财的事,成为12连职工谈论的佳话。郝金来养羊有秘笈:以市场为导向,一边养羊一边盯着市场算账。所以他发家致富也成了理所当然的事儿了。1997年开春,郝金来与妻子和3个孩子来到148团,刚来的时候,家庭生活十分艰苦。要想致富,简直是天方夜谭。情急之下。他想到发展庭院养殖业,也许是一条致  相似文献   

6.
《兵团建设》2012,(14):11
正主持人语:天刚蒙蒙亮,农三师四十八团二连职工雷昌斌就匆匆起床了。他打开沼气灯,房间明亮起来。拧开厨房里的沼气炉,蓝色的火焰跳跃起来,雷昌斌开始为一家人准备早餐。正午,农八师一四八团三连滴灌管理员冯远辉赶往泵站。她所管理的泵站承担着三连600亩地的灌溉任务。因为有她,十几户职工不用再穿着胶鞋不分昼夜地泡在地里浇  相似文献   

7.
正在五师八十九团三连,有一个皮肤黝黑、个子高大的汉子,时常被连队的职工提起,时常被连队的职工称赞,他就是该连副连长王文华。1995年,25岁的王文华怀揣梦想,带着妻儿从甘肃平凉来到五师八十九团三连。三连是一个以戈壁著称的连队,很多土地因鹅卵石太多太大被撂荒。既来之则安之,当年,王文华在老乡的担保下承包了连队150亩戈壁地。连  相似文献   

8.
正在五师八十三团,只要一提起园艺二连职工周培龙,职工们都说他是个言而有信,认准一个理,脑子不会拐弯的实诚人。他的实诚像戈壁荒滩上的一丛红柳那样绚丽多彩。他的实诚像沃野中一朵花那样平凡无奇。他的实诚像阿卡尔山中流淌出的一股山泉,悄悄地滋润着脚下的山花野草。一路走来,诉说着一串串动人的故事。周培龙,今年46岁,中等个,黑脸膛,人多的地方举手投足都略显拘谨。1997年3月,周培龙从内地携妻带口来到新疆,落户五师八十三团十一连。从此,周培龙把家安在十一连,成了一位种棉职工。  相似文献   

9.
农三师四十六团四连连续8年单产籽棉在300公斤以上,劳均收入超万元,连队多次荣获兵团、师两级"棉花高产连"称号。连长张光晏在四连干了38年,用智慧和汗水在四十六团的发展史上绘上了浓浓的一笔。张光晏1965年来到四十六团四连,他开过荒,种过地,当过会计,担任党支部书记、连长16年来,无论严寒酷暑,他都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深入田间地头,走到哪干到哪,年近60岁的人了,依然与职工群众一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2001年,四连棉花感染了严重的枯萎病,大部分减产,他积极倡导职工发展畜牧业,使职工灾年不减收,保证了职工队伍的稳定。2002年,他回家探亲期间,时值春耕春播,四连没一户职工承包土地,团党委大会小会都开了,工作也做了不少,土地就是落实  相似文献   

10.
吴志江种过地、放过羊,当过技术员、统计员,1998年走上农九师161团9连连长、支部书记岗位。他说,上面千条钱,下面一根针,党支部的工作千头万绪,但首要的职责是带领职工致富,促进职工增收。前些年,9连职工"重农轻牧"的思想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1.
最难忘的事     
正今年42岁的刘冉召,是五师八十一团十连职工。他中等身材,说话干脆,办事干练。一身迷彩服给他增添了更多的"兵"味。1995年,刘冉召从山东来到八十一团十连,并成了团场的职工。十多年来,每年的职工冬季军训活动,他都没有落下。"这一辈子,没有当过一天真正的兵,小时候,梦想着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刘冉召说,"无奈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实现夙愿,没想到来兵团后,圆了我儿时的当‘兵’梦。"每年的冬季职工军训,刘冉召都积极报名参加,在队列训练  相似文献   

12.
托起安居梦     
3月9日,农七师129团3连职工华山早早地来到团机关大楼前,查看该团2011年年度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方案和楼房户型平面图。今年,他准备选一套86平方米的三居室楼房。  相似文献   

13.
支部生活     
林园连召开"双思双知"演讲会农二师二十五团林园连近日召开"双思双知"演讲会,激励职工富而思源,富而思进,知足常乐,知恩图报。职工燕本初原来靠低保金生活,是连队一大困难户。去年,连队党支部和他共同制订了"两年脱贫计划",党员为他垫付2万元生产资料费用,连队领导跟踪指导服务,燕本初种植的番茄单产9吨,纯收入2万余元,一举摘掉"贫困帽"。(王占新)  相似文献   

14.
7月2日,笔者走进九师一六八团北区十连职工彭建新家的养殖场,他正在和几位职工一起,忙着从车上卸下苜蓿草料。彭建新在承包他60亩身份地的同时,积极参与多种经营,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多元增收致富能手。去年,彭建新组织31位职工,成立了一支暖气安装和外线维修队,参与新建楼房的暖气安装和布线、维修工作。安装队创造产值180万元,他带领的职工人均增收1.5万元。  相似文献   

15.
扬帆远航     
冬日的农七师,银装素裹。在这个寒冷的日子里,农七师126团广大干部职工没有闲下来,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参加各类文艺活动.紧锣密鼓地准备来年作物的播种工作……一幅幅画卷,描绘着今天的126团。在渐渐远去的沉寂中,改革的浪潮汹涌澎湃,奏响了126团快速发展的强音。  相似文献   

16.
近日,笔者采访了农五师81团8连党支部书记蔡永忠,他的民情日记本里的一句话吸引了笔者:"职工冒保洪,2010年收入1万余元,当前的困难就是孩子的上学问题……"2010下半年,蔡永忠被任命为8连党支部书记。由于刚调到8连,对职工情况不了解。于是,年终安排党员干部入户  相似文献   

17.
正"小郭,看你家番茄的长势,今年你又是咱们连的番茄状元了。"7月13日,农二师二二三团六连几个种植番茄的职工,在郭立三的番茄地头上唠着种植经。去年,郭立三种植的番茄单产达到8.56吨,60亩地净赚了7万多元。郭立三今年30来岁,是二二三团六连的普通职工。2006年,他从甘肃老家来到六连承包土地。番茄种了五六年,年年拿钱,大家都说他运气好,而他明  相似文献   

18.
"口号声震天,步伐整齐划一,动作稳健灵活……我们是团场民兵,担负着屯垦戍边的重大使命。"2月8日,回想起军训时的精气神,农四师72团(前身一兵团二军五师十三团,被誉为红军团)7连职工刘爱民还是很激动。今年40岁的刘爱民,是72团民兵应急连民兵。他多次赴伊宁市参加维稳执勤,2010年还荣获72团"优秀民兵"  相似文献   

19.
新年里,农一师10团3连职工杨绪平一家人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喜庆。这不,拿到兑现款没几天,杨绪平就进城买了辆小汽车。他说:新年新气象,买车是为了提高家人的生活质量,咱们职工现在有这个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20.
当农七师123团14连职工强万兵正为180亩地的玉米入仓缺少劳力而发愁时,连党支部的党员干部利用雨休时间帮助他把玉米入了仓,解了他的燃眉之急。近两年来,随着123团贯彻落实团场基本经营制度的逐步深入,该团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实现了由"三催"向"三送"的转变,党群干群关系也从过去的"背对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