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英国北诺福克海滨一个名叫斯德莱康司卜儿的村庄,教堂后面的墓地里有一块石碑,碑上用德文写着:此处安葬着德国中校寇特·施坦因纳和13名德国伞兵,死亡时间为1943年11月6日。60年来,斯德莱康司卜儿村庄的村民总会在每年的11月6日去拜祭这14位“纳粹士兵”。 1943年,盟军在西西里成功登陆。在面临本土作战的巨大压力下,意大利国内发生政变,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也被关押起来,但希特勒却派别动队将他成功地营救出来。这次成功让希特勒冲昏了头脑。他决定故伎重演,将丘吉尔从英国抓过来。德国中校寇特·施坦因纳是此次行动的队长。  相似文献   

2.
英国首相丘吉尔对古巴雪茄情有独钟,他叼着一根大雪茄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然而,最新解密的档案显示,二次大战期间,丘吉尔对雪茄的痴迷曾把他包括整个英国的战时内阁引到了极其危险的境地。若不是万幸,二战的历史难保不会是另一个样子。  相似文献   

3.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是领导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向胜利的三巨头之一,可谓众所周知。但又有几人知道,就是这个丘吉尔,竟是一个因战败而被迫辞职的海军指挥官呢?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年仅39岁的温斯顿·丘吉尔已是英国的海军大臣,领导着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军校毕业时曾经以骠骑兵中尉退伍的丘吉尔,具有惊人  相似文献   

4.
张西成 《国防》2006,(8):78-78
战争中“利与害”常常相互缠绕,若明若暗,而要趋利避害,需要指挥员登高望远,权衡利弊,“两利相权从其重,两害相衡从其轻”。在这个问题上,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施的“苦肉计”,堪称处理“利与害”关系的先手。1940年11月14日,丘吉尔收到一份“德国空军将于当天晚上袭击英国中部重镇考文垂”的特急情报。考文垂历史悠久,拥有14世纪建造的圣迈克尔大教堂等一大批古老建筑。这些建筑是英国人引以为豪的国宝;考文垂还是英国主要的武器生产中心,英国当时最大的轰炸机制造工厂就设于此。如果任凭德军狂轰滥炸,这座历史名城肯定会变…  相似文献   

5.
在危难之际出任英国战时首相的丘吉尔有很高的文学造诣,这使他一生中的数百篇演说无一不具文采,他曾被美国《展示》杂志列为近百年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正是他无数次激昂慷慨的演讲,给了当时怀疑、忧郁的英国民众以巨大的精神力量,使整个英国树立起坚持不懈、战斗到底的民族气概。  相似文献   

6.
军事史文摘     
军事史文摘1940年蒋介石拟向美国出租台湾、海南1940年是中国抗战最为艰苦的年头。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国民政府竭力寻求各种渠道来打破日本封锁,争取外援。9月3日,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达成一项交易,美国用50艘超龄驱逐舰换取英国在西半球的7个...  相似文献   

7.
二战初期,纳粹德国的铁蹄在欧洲肆意践踏。1940年6月法国败降后,德国实施“海狮计划”,准备大举进攻英国。此时的英国处境十分危急,特别是在德国海军潜艇“狼群”般的攻击下,它赖以生存的大西洋海上运输线极为脆弱。这期间,纳粹元凶希特勒还要“把丘吉尔脖子上的绳索再勒紧一扣”,派出以“俾斯麦”号为首的两艘巨型战列舰进入大西洋,进一步扼杀英国的海上运输线。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在西方国家的政治家中,对战争危险有着清醒的认识并提出一整套遏制德国法西斯扩张野心举措者,当首推丘吉尔。可惜当时丘吉尔只是英国下院一位在野的“后坐议员”,其主张未能变成英国的国防和外交政策。为何丘吉尔能做到“众人皆醉我独醒”?最根本的在于他的国防战略思想胜人一筹。丘吉尔认为,制止战争比赢得战争更高明,在许多情况下,战争是人们行事失策的记录。正确的国防方针和军事战略,应既着眼于保证战争来临时赢得战争,更要着眼于通过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等各种有效的措施,使自己在敌我力量对…  相似文献   

9.
乔林 《当代海军》2001,(12):22-23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在当时最强大的海上巨无霸——战列巡洋舰方面,英国有9艘,德国只有4艘,英国明显占了上风。英国得益于海军大臣丘吉尔的远见卓识,很早就加强了战备,所以战争一爆发,英国皇家海军就封锁了德国大洋舰队,使其很难航行到大西洋上。  相似文献   

10.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11,(10):19-19
后世泯恩仇 1995年,美国海军以英国名相丘吉尔的名字为一艘伯克级驱逐舰命名。这是美军自1975年以来第一艘以非美国公民名字命名的战舰,也是唯一的编有现役英国皇家海军军官的军舰。“丘吉尔”号曾有这样一则趣闻。2001年9月14日,“9·11”事件后第3天,“丘吉尔”号在航线上偶遇德国海军D185驱逐舰。为表声援,德舰打出标语:“我们支持你们”。巧合的是,此舰舰名“吕岑尼斯”号,纪念的不是别人,正是二战德国海军上将吕岑尼斯,此公曾指挥“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战列舰,1941年5月27日死在英军皇家海军炮火之下。  相似文献   

11.
黄鱼行动     
1940年7月2日下午5点钟,在纳粹攻陷巴黎17天之后,一列专车驶进蒙特利尔市的蓬纳图尔火车站。加拿大银行的代理秘书戴维·曼休尔正等待着迎接这列专车。只有他一人知道这列车上装载着代号叫“黄鱼”的货物是什么东西。还是在两个星期以前,当法国的陷落使英国面临被入侵的紧迫威胁的时候,温斯顿·丘吉尔召开了内阁秘密会议,决定进行一场冒险,把价值70亿美元的债券和黄金转移到加拿大去。在一个国家里,老百姓的私人投资未经产权所有人的首先同意,而为了国防的目的就先行征用,这是没有先例的。将这么多财产转移到海洋另一边  相似文献   

12.
唐保东 《当代海军》2001,(10):38-38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制造出的鱼雷有相当一部分产品不合格,造成德国潜艇在一些作战中攻击不利.贻误了战机。然而.正是这种劣质的德国鱼雷让当时英国的重要人物丘吉尔侥幸逃过了一场劫难。  相似文献   

13.
2001年3月10日,美国海军最新的阿利·伯克级FLIGHTIIA型宙斯盾导弹驱逐舰“丘吉尔”号(DDG-81)在弗吉尼亚州诺福克举行了服役仪式。“丘吉尔”号是美国海军第5艘以英国人命名的军舰,也是现役的惟一一艘以外国要人命名的军舰。 “丘吉尔”号是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中的第31艘,也是巴斯钢铁公司为美国海军建造的第18艘该级驱逐舰。该舰长约170米,高42米,舷宽约21米,吃水10米,满载排水量8580吨,犹如一艘轻型巡洋舰,舰上的4台燃汽轮机可使其航速超过30节,  相似文献   

14.
从1940年5、6月德国西线闪击战赢得对英法的胜利,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对美英发动太平洋战争,是日本为了南进太平洋扩大战火的战略准备时期,也是继张伯伦下台后执政的丘吉尔政府在亚太方面采取措施应对日本南进准备的时期。在此期间,来自德国方面的战争和来自日本方面的战争威胁,是丘吉尔政府在应对中必须全盘考虑的问题,首先顶住对英国国家安全造成生死攸关影响的德国侵略战争,其次对付日本南进太平洋攻击英帝国势力范围的战争威胁,是丘吉尔政府做出的战略选择。因此,从暂时的妥协到积极抗衡也就成为了丘吉尔政府应对日本南进准备的基本政策轨迹。  相似文献   

15.
所有的人都不会想到,丘吉尔事先已经知道了德国准备空袭考文垂的计划,但他却没有采取任何防御和转移措施。当人们知道这一真相时无不目瞪口呆。丘吉尔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相似文献   

16.
提起大名鼎鼎的丘吉尔可谓尽人皆知,他是二战时的英国首相。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在二战中,他联合一切反法西斯力量,为打败希特勒德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也许人们尚不知道他对两栖作战的发展完善还起到过特殊的作用丘吉尔是两栖作战的坚定支持者,他有力地推动了两栖作战的实践。1915年春,在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丘吉尔的竭力鼓动下,英国和法国为打通通往俄国黑海海岸的航线,逼迫土耳其退出战争,决定在达达尼尔海峡出口处的加利波利半岛实施登陆作战。由于对半岛情况不熟,加之对组织两栖作战缺乏深刻的认识,使50万联军被压制在狭窄的海滩上,  相似文献   

17.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不仅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更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曾经担任过英国海军大臣、军械大臣等要职。同时,他也是一个不拘小节、幽默机智的人。 “坦诚相待”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盟国的军政首脑在华盛顿召开阿卡迪亚会议,拟定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标志的《联合国家宣言》。  相似文献   

18.
丘吉尔轶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是不拘小节、幽默机智的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盟国的军政首脑在华盛顿召开阿卡迪亚会议,拟定出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联合国家宣言》。“大英帝国有救了!”会议期间的一天上午,美国总统罗斯福携带宣言草案,坐着轮椅来到丘吉尔房间。丘吉尔闻讯  相似文献   

19.
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总统杜鲁门家乡密苏里州富尔顿镇的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富尔顿演说"后,以美英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对苏联实施"遏制政策".美国海军潜艇编队在昨天盟国苏联的海岸地区实施侦察行动,就是北约最初实施的不友好行动之一.  相似文献   

20.
故事的由来还得从墨索里尼说起。 1943年,盟军在西西里岛胜利登陆,促使面临本土作战的意大利内部发生了叛乱。独裁统治者、希特勒的盟友墨索里尼被软禁。9 月3日,意大利投降并与盟国签订了停战协定。希特勒闻讯后,亲自派出特别行动队奇迹般地救出了墨索里尼。这一成功大大地激发了希特勒的想像力。为了挽回自己在战场上日益显现的颓势,异想天开的希特勒竟然图谋刺杀反法西斯联盟领袖丘吉尔。由此, 引发了英国北诺福克海边一个小村子里的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