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甲午战争期间,外交官宋育仁曾提出一个奇袭日本本土的计划,如果他的奇袭计划能得到清政府的支持,中日甲午战争的结局或许会是另一个样子……宋育仁(1858年至1931年),清末著名维新思想家、活动家,时人誉之谈新政最早,治经术最深,著作等身,名满天下,其思想涉及政治、法律、经济、文化教育、出版、军事外交等诸多领域。1886年,宋育仁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在反思和批判洋务运动基础上,宋育仁于1891年完成《时务论》的写作,全面阐述其维新变法主张。  相似文献   

2.
正9月4日,来自北京的于晨站在第二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兵团展区前流连忘返,看着节水灌溉演示系统,他惊叹不已"我从来不知道兵团的节水农业这么先进,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于晨是从北京来新疆旅游的,正逢第二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召开,充满好奇的他来到展会,立刻被恢弘大气的兵团展区所吸引。"这次展会上,我收集了好些有关兵团的漫画、明信片、光盘、盖有兵团印章的折页、画册等小物件,我要把这些东西带回  相似文献   

3.
于思源 《中国军转民》2023,(18):108-109
真实的历史人物是复杂而多面的,但历史教学中往往存在将其简单化的现象。本文以维新变法的考查内容为切入点,对两种学术观点进行分析。学科素养是承接核心价值的方向引领,统摄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思维视野的拓宽以及史学方法的运用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进行解释。常态课中涵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既要制造认知冲突,培养思辨性,又要拓宽教材理解,培养创新性。  相似文献   

4.
被列宁称为“中国 11世纪改革家”的王安石 ,从小就有慨然万里的青云之志 ,泽加于民的济世之心。特别是后来他在做地方官的日子里 ,目睹了北宋王朝积弱积贫的局面 ,看到了“日射地穿千里赤 ,风吹沙度满城黄”的情景 ,不禁发出了“贱术虽工难自献 ,心忧天下独君王”的感叹 ,毅然选择了一条变法图强的道路 ,设想能够抑止兼并 ,稍宽民力 ,以固国本 ,挽回岌岌可危的江山社稷。但遗憾的是 ,他腰悬相印 ,主持变法以后 ,对于善于吹捧他、迎合他的吕惠卿之辈 ,以及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邓绾之流倍加器重 ,致使一些趋炎附势、投机钻营之徒 ,借拥护新…  相似文献   

5.
小曾一个执著的近乎偏执的追求音乐理想的退伍兵,1996年,他以一首《我的老班长》刷新军营音乐格式。他的歌慰藉了无数当兵人的心灵。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旁边的一家餐厅见到刚上完表演课的小曾,学表演是为尝试进军影视作准备。和他公开的“小曾小档案”上的资料一样,大约178厘米。上身是淡绿色T恤,下身是迷彩裤,裤脚有点毛边。背着双肩黑色背包,多年娱乐圈的摔打,这已不是当年那个腼腆不善言谈的小曾了。他语速很快,相当健谈。来北京这么多年了,仍然一口粤味普通话。他反复说他热爱部队,从他的穿着我们看得出他浓重的军旅情结。当天气温38摄氏度,在这样的天气里,开始了我们关于军营民谣的热烈谈话。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军人父亲,说起女儿,我的内心总是感到有一些愧疚,尽管我和妻尽最大的努力给予了女儿关爱。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有这样一句话:爱一个人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是天堂;恨一个人也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是地狱。我把女儿送到美国,缘于我对她的爱。今年除夕,女儿身在美国,我对女儿的思念如大海涨潮一般漫过心头。  相似文献   

7.
1898年9月28日这一天,在古老的北京城里,一队清兵押送着6名“罪犯”向菜市口刑场走去。刽子手们手里的钢刀使围观的人们无不毛骨悚然。但“罪犯”们却一个个神情自若,视死如归。为首的一个在临刑前仰天长啸,高唱出一首慷慨悲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表达了一个爱国者的壮志和遗恨。他就是“戊戌政  相似文献   

8.
既不失武将的威严,又颇具儒将风采的开国上将洪学智,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11月20日22时10分在北京逝世。他病逝的噩耗通过CCTV新闻联播的播发传遍神州,一时间笔者惊呆了,想起了前两个月向他组稿,关于长征胜利70周年的特稿。没想到,而今已离我们而去……  相似文献   

9.
爱国救国是张学良军事思想的最主要内容,他先后提出过"息内战、御外侮",实现全国抗战、联共抗日等政治思想主张。为了将军队建设成一支能抗御外侮、保国卫民的武装力量,还提出了一系列建军治军的思想。张学良的爱国军事思想是他发动西安事变的重要驱动力,西安事变是张学良爱国军事思想的逻辑发展。  相似文献   

10.
1937年8月26日,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斯大林在他的会客厅里,迎来一位身材魁梧、相貌伟岸的中国将军。他们坐定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就中国的抗日战争问题畅谈了5个多小时。事后,斯大林以敬佩的口吻称赞这位将军是“卓越的战略专家”。这位受到斯大林高度赞誉的中国将军,就是与蒋百里齐名的著名爱国军事家杨杰。在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中,他怀着军事救国的志向,屡游海外,成就了深刻的军事思想。  相似文献   

11.
在2015年1月9日播出的《中国好歌曲》第二季第二期节目中,一位熟脸选手登上舞台,他深情演唱了一首《恋人》,让推杆与他四目相对的刘欢、羽·泉都大为惊讶,露出老友相见的惊喜。不少人还记得他叫罗中旭,20年前,曾经有一首《星光灿烂》风靡一时,20年过去了,罗中旭去哪里了?为什么会以一个老牌歌手的身份"屈尊"来到一个选拔唱作人的舞台?最后为何又选择了似乎与他最"不搭"的蔡健雅?一连串问题让观众迷惑。近日,罗中旭为《星·美文》栏目撰文,一抒多年来自己的想法与心绪,他认为,作为一名歌手的艺术生命有限,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优秀的音乐创作人,为听众留下更多作品,这也是他来到《中国好歌曲》最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1954年日内瓦会议之后,法国殖民主义者撤出老挝。美帝国主义乘虚而入,在印度支那发动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特种战争,镇压老挝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英雄的老挝人民被迫重新拿起武器,开展了不屈不挠的抗美救国斗争。老挝是中国的友好邻邦。美国的入侵威胁着中国的安全。为了支持老挝人民的抗美救国  相似文献   

13.
抗战初期,晋察冀边区为解决财政困难、支持持久抗战,决定发行救国公债。边区政府制订了正确的政策,广大民众踊跃认购,是救国公债成功发行的主要原因。公债的成功发行,解决了边区财政困难,支持了持久抗战,为以后发行公债(国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王安石生于1021年,临川(今江西省临川市)人,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列宁全集》第10卷152页).王安石变法是北宋熙宁年间重要的历史事件,从1069年开始至1076年止,前后断续推行了八年,社会生产得到了发展,改善了国家财政状况,增强了军队实力,使北宋政权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虽然变法是为了巩固封建政权的改良运动,又因保守派的反对而告失败,但从军事经济的角度看问题,变法继承发展了古代军事经济  相似文献   

15.
我是……     
赵刚 《华北民兵》2004,(3):58-58
前一段时间,我们驻地一位老红军病逝。在弥留之际,他立下了三条遗嘱,其中第一条就是死后要用他那件已冼得发黄的绿军装作为寿衣。  相似文献   

16.
深冬的北京,雪与太阳一起落在了充满激情的城市肌肤上,寒冰中暖意融融。这是一种别样的感觉,是2003年新年带来的。您感受到了吗?及我——《当代海军》。 我真想采撷一把北京阳光的暖意和雪的洁白送给您,谢您一直以来对《当代海军》的厚爱和真情。但,担在肩上的重任使我难以挪脚,今天,只能让这本散发着油墨馨香的新的《当代海军》,捎来  相似文献   

17.
张謇是晚清著名的实业救国、立宪救国论者,同时又是近代中国军事改革的热心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对于前者,史学界论述颇多,而对于后者,史学界几乎无人论及,这无疑是“张着研究”中的一个缺憾。鉴于此,本文拟对张謇的军事主张作简略论述。张謇虽为一介书生,但他于1882年曾涉足军事,充任淮系庆军统领吴长庆幕僚,东渡朝鲜,办理庆军前敌事务,对中国军队状况有所了解。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之际,在京参加甲午恩科会试的张謇,耳闻中国陆海军的败绩,便上书弹劾李鸿章。在弹劾李鸿章的奏章中,张謇在抨击李鸿章立和误国的同时,揭露中国…  相似文献   

18.
路易斯·J·伊格纳罗:1941年出生于美国,1966年获得明尼苏达大学的药理学、生理学博士学位。1998年,伊格纳罗因一氧化氮是生物学上讯息传导分子的发现,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2006年9月,他应邀到中国科学院生物与物理研究所和青年学者们座谈,利用间隙,伊格纳罗博士接受了记者的专访。每天要锻炼3个小时伊格纳罗热衷各种运动,他说,他需要通过各种锻炼来平衡实验室工作、著书、科学活动三者之间的关系。每天3个小时的运动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我65岁了,每天都要跑6到10英里,但我发现北京早上起来跑步的人很少。"他特别指出,游泳是最好的健身方式,因为它"可以使全身各部位都得到锻炼"。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海外广大爱国侨胞以各种形式开展航空救国活动,为祖国培养和输送空勤人材,抗击日本空中侵略者,为抗日战争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一、抗战期间华侨的航空救国运动华侨航空救国运动从“九·一八”事变后即已开始。建立华侨航空学校,为祖国抗战培养输送空勤人材,是华侨开展航空救国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步步加紧。美国旧金山、波特兰、纽约、洛杉矶、芝加哥、底特律、匹兹堡、檀香山、菲尼克斯、图森以及加拿大等地的华侨纷纷创办航空学校或组织航空学会。其中成绩卓著者为波特兰的美洲华侨航空学校和旧金山的旅美中华航空学校。  相似文献   

20.
6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美国继朝鲜战争之后,又在越南发动了一场以其军事力量直接干涉为特征的“局部战争”。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成为世界瞩目的“热点”。此间,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磨难之中,然而,中国政府和人民仍一如既往,以极大的热忱倾力援助越南反抗美国侵略的斗争,为越南抗美救国斗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