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不久,《华北民兵》编辑部编辑打来电话,约我写篇"与《华北民兵》的难忘故事"的回忆文章,以纪念《华北民兵》创刊50周年。瞬时,与《华北民兵》这位知心"伴侣"相识、相恋,到携手共同进步的点点滴滴立即呈现在我眼前。我与《华北民兵》的相识要追溯到2002年10月。那一年,我从第24集团军装甲一师交流到天津警备区预备役高炮师一团工作,由于在原单位任过指导员,团里便安排我到宣保股帮助工作。安排工作时,团政治处主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我们坚持发挥《华北民兵》这一"不见面指导员"的作用,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刊授教育,有力地推进了全省民兵预备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一、高度重视,充分认清《华北民兵》在宣传战线上的地位作用一是加强学习,提升认识。省军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把《华北民兵》当作指导和加强全区民兵思想政治建设的有效载体和开展民兵预备役  相似文献   

3.
《华北民兵》杂志是军区党报党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华北民兵》的职能作用,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刊授教育,较好地提高了全省民兵预备役人员学习教育的实效性,为推动省军区部队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科学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提高站位,统一思想,充分认清《华北民兵》在民兵预备役人员学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习教育中,我们注重引导官兵充分认清《华北民兵》的地位作  相似文献   

4.
立足华北大地,担当神圣使命。《华北民兵》伴随着时代脚步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雨征程。作为人武战线的一名老兵,因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关系,我有幸与《华北民兵》相识、交往近20年,对之感情真而切、浓而烈、深而厚,有许多发自肺腑的话想诉说一番……是《华北民兵》给了我人生更大的转机。我原先在野战部队的一个  相似文献   

5.
《华北民兵》2008,(1):47-47
亲爱的广大读者:2013年,将是《华北民兵》创刊50周年。为认真总结50年来《华北民兵》宣传工作经验,切实加强新世纪新阶段《华北民兵》各项建设工作,始终坚持《华北民兵》作为北京军区党委、首长和机关的正确舆论导向,更好地为全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服务,为基层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官兵服务,本刊编辑部拟从2008年开始组织力量撰  相似文献   

6.
清茶一杯抚今追昔,豪情满怀继往开来。7月24日,《华北民兵》创刊50周年座谈会在华北宾馆举行。军区政治部谢建华副主任代表军区首长和政治部领导亲临祝贺并作重要讲话。战友报社领导和《华北民兵》新老同志欢聚一堂,回顾峥嵘岁月,总结经验成果,交流体会心得,畅谈发展愿景,以简朴的形式、清新的会风,共同庆祝《华北民兵》50华诞。  相似文献   

7.
专程再访二月河,是受《中国民兵》杂志编辑之托。轻轻叩开两扇雨迹斑驳的木板门,笔者见到了家住河南省南阳市白河岸边的二月河。他高兴地接过新出版的《中国民兵》杂志,边看边说:“三年前《中国民兵》曾报道过我,我是‘老转’,凡与‘兵’有关的报刊来采访,我都欢迎,还都有一种亲切感。”当他浏览到这期杂志最后一页时,欣然拿出纸和笔题写了“祝《中国民兵》文采风华,明艳照人”的祝愿话,对杂志社派人来再次访问他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8.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华北民兵》伴随着民兵事业改革发展的坚定步伐,栉风沭雨,一路走来,迎来了她的50华诞。这是件可喜可贺的大事情。笔者作为《华北民兵》的忠实读者和老通讯员,欣喜之情更是难以言表。值此,对《华北民兵》的50华诞致以热烈的祝贺,对为《华北民兵》发展壮大而辛勤耕耘、付出巨大努力的编辑部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礼!笔者最早接触《华北民兵》,是1965年还在平顺中学读高中时。那时读书之余常到县武装部帮他们抄抄  相似文献   

9.
乌力根 《华北民兵》2011,(10):12-12
这些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华北民兵》的职能作用,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刊授教育,较好地提高了全省民兵预备役人员学习教育的实效性,为推动省军区部队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科学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提高站位,统一思想,充分认清《华北民兵》在民兵预备役人员学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一是深化认识。省军区领导针对新形势下,民兵思想日  相似文献   

10.
开国大阅兵     
杨成武将军是北京军区的老司令员,他生前长期战斗生活在华北,十分关心华北地区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临终前他得知《华北民兵》创刊40周年,还专门为此发来了贺信。同时他多次为《华北民兵》举办的各种活动题词,亲切接见刊物的编辑、记者,并对民兵建设和国防教育的宣传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在老司令员离开我们的日子里,本刊特意连载此文,以作为永久的怀念。  相似文献   

11.
我是《西南民兵》的江西读者。去年冬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订了全年《西南民兵》杂志。几个月来,我通过学习和与其它民兵刊物相比较,认为《西南民兵》有知识性、趣味性,且起点高,办得活,内容丰富多彩。它要目广泛,  相似文献   

12.
从三年前担任专武干部的那天起,我就与《西南民兵》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从小酷爱文学,崇尚军旅,工作之余便捧着《西南民兵》品味人生。家里清贫,单身的夜晚,我点着烛灯趴在凉板上一边学习,一边写读书笔记,一年下来,翻开笔记本,居然足足有3万字。 在《西南民兵》和编辑老师的指点下,我开始慢慢尝试新闻写作。去年5月,我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师以《中国民兵》和《华北民兵》杂志为主要教材,对部队实施多角度、全方位的刊授教育,提高了预备役官兵的国防观念和爱国尚武的高尚情操,促进了  相似文献   

14.
我刚任福建连城县委书记并兼任人武部党委书记时,对民兵工作不熟悉,我借助权威刊物——《中国民兵》杂志,指导工作。例如,我上任后,为民兵工作现场拍板解难题近百件,就是从《中国民兵》杂志上学习和借鉴来的。《中国民兵》杂志指导我县民兵工作上了三个台阶,还受到了省、地的表彰。我还十分注意《中国  相似文献   

15.
我与《中国民兵》结缘,要从10年前在南疆边陲的一次脱险说起。 1994年我在云南边防部队服役。一次,我部巡逻至一个不知名的边陲小寨“歇脚”。村民兵排长热情地款待了我们。晚间轮到我站岗时,民兵排长拿着一本《中国民兵》来“陪”我,让我读几篇文章给他听。他说这是人武部给他的奖品。渺无人烟的原始森林之夜,我与这位纯朴好学的民兵排长围着篝火边读边讲,一直聊到天明。第二天我意外带走了这本《中国民兵》,想不到这书还帮助巡逻队化险  相似文献   

16.
刘洋 《华北民兵》2013,(4):64-64
每当闲暇之余,总爱翻阅自己篇篇印成铅字的文稿。细细咀嚼喜悦的同时,我的内心深处会油然涌起一番感激之情。是《华北民兵》这份历史悠久而又厚重的刊物、是《华北民兵》那些可佩可敬的编辑老师们引着我一个初学写作的"门外汉",逐渐走上新闻写作这条阳光大道,使我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2005年3月,基层连队司务长由干部改为士官,我从野战部队交流到省军区的预备役团队,这对我来说,  相似文献   

17.
在共和国50华诞盛大庆典中,我作为一名受到江主席和全国人民检阅的首都女民兵,能参加纪念《中国民兵》创刊15周年座谈会,心里感到特别高兴。在这里,我代表参加受阅的首都民兵,代表《中国民兵》的全国广大读者,对《中国民兵》创刊15周年和取得的累累硕果,表示衷心的祝贺! 15年来,《中国民兵》杂志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军区关于订刊用刊的指示精神,坚持用《华北民兵》占领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充分发挥刊物教育引导作用,不断增强民兵预备役人员国防意识和政治素质,为推动首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一,在"订"字上严格标准,确保刊物征订足额到位《华北民兵》是指导我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权威性刊物,是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有效载体,也是开展全民国防教育  相似文献   

19.
15年前,当我离开作战部队来到陕西省扶风县揉谷乡武装部当上武装干事的时候,恰逢《中国民兵》创刊。15年来,《中国民兵》杂志像一个无声的老师,指导我工作、学习。使我在武装战线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了今天。  相似文献   

20.
我去县人武部找“扶贫部长”杨云飞,临别时,他赠我5本《西南民兵》,并鼓励我多写稿。我非常感谢,因为这一天是我的生日,《西南民兵》成为杨部长送我的生日礼物。我爱不释手地看起期待已久的《西南民兵》,被一篇篇报道、一幅幅图片所吸引。读罢《苗岭千里摆战场百万民兵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