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主人公小传张久生,1976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2001年毕业于河北技大学纺织系,同年7月在石家庄陆军学院入伍参加培训1年,2002年7月到北京卫戍区警卫三师十三团参加工作,历任排长、副指导员、指导员、装备助理。2009年9月调北京陆军预备役高炮师第三团工作,2010年3月任该团宣保股长至今。我是2009年9月由警卫部队调入北京陆军预备役高炮师工作的,接触《华北民兵》也只有3年多时间,在这位经历50多年沧桑变迁的"老革命"面前,我只能算是个"新同事"。  相似文献   

2.
立足华北大地,担当神圣使命。《华北民兵》伴随着时代脚步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雨征程。作为人武战线的一名老兵,因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关系,我有幸与《华北民兵》相识、交往近20年,对之感情真而切、浓而烈、深而厚,有许多发自肺腑的话想诉说一番……是《华北民兵》给了我人生更大的转机。我原先在野战部队的一个  相似文献   

3.
一路有你     
和《华北民兵》结缘,应该得益于2007年来战友报社培训时的一次机会。与我一块来报社学习的要好战友,他所属的部队在山西省军区,主要在《华北民兵》学习。每月期刊出来,他总会留心从值班室滞回一本来宿舍学习研究,遇到心爱的文章都要第一时间和我分享,美其名曰"奇文共赏"。2012年底,我调入天津警备区滨海新区塘沽人武部工作。进入新单位,映入眼帘的就是办公室桌上耳目一新的  相似文献   

4.
说起与《中国民兵》相识,还得从5年前说起。那年我刚从作战部队调至预备役部队工作,一次在我们主任办公桌上偶然看到了《中国民兵》这本杂志,当时我就被那美丽淡雅的封面设计吸引住了,便给主任讲,想带回去看看。主任看我爱不释手的样子,就答应送给我。于是,就有了我与《中国民兵》的相识。  相似文献   

5.
《华北民兵》杂志是军区党报党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华北民兵》的职能作用,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刊授教育,较好地提高了全省民兵预备役人员学习教育的实效性,为推动省军区部队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科学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提高站位,统一思想,充分认清《华北民兵》在民兵预备役人员学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习教育中,我们注重引导官兵充分认清《华北民兵》的地位作  相似文献   

6.
刘洋 《华北民兵》2013,(4):64-64
每当闲暇之余,总爱翻阅自己篇篇印成铅字的文稿。细细咀嚼喜悦的同时,我的内心深处会油然涌起一番感激之情。是《华北民兵》这份历史悠久而又厚重的刊物、是《华北民兵》那些可佩可敬的编辑老师们引着我一个初学写作的"门外汉",逐渐走上新闻写作这条阳光大道,使我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2005年3月,基层连队司务长由干部改为士官,我从野战部队交流到省军区的预备役团队,这对我来说,  相似文献   

7.
到人武部一年多,我也与《中国民兵》成了一年多的好朋友。开始时,由于我对民兵工作不了解,屡屡碰壁,苦于入道无门。老同志都说你不会的地方就多看看《中国民兵》。这一看,我发现了很多贴近工作的文章,里面有很多破解民兵预备役工作难题的答案。于是,我开始对它“另眼相看”,经常在工作之余捧起研读,有些重要的文章还要看多遍,就像一个淘宝者,找到了一把入门钥匙。  相似文献   

8.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华北民兵》伴随着民兵事业改革发展的坚定步伐,栉风沭雨,一路走来,迎来了她的50华诞。这是件可喜可贺的大事情。笔者作为《华北民兵》的忠实读者和老通讯员,欣喜之情更是难以言表。值此,对《华北民兵》的50华诞致以热烈的祝贺,对为《华北民兵》发展壮大而辛勤耕耘、付出巨大努力的编辑部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礼!笔者最早接触《华北民兵》,是1965年还在平顺中学读高中时。那时读书之余常到县武装部帮他们抄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军区关于订刊用刊的指示精神,坚持用《华北民兵》占领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充分发挥刊物教育引导作用,不断增强民兵预备役人员国防意识和政治素质,为推动首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一,在"订"字上严格标准,确保刊物征订足额到位《华北民兵》是指导我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权威性刊物,是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有效载体,也是开展全民国防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不另行文)北京卫戍区、天津警备区、各省军区: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喜迎新中国60华诞之际,《华北民兵》编辑部根据年初宣传工作安排和军区政治部首长指示精神,组织开展的"人武之星"评选活动圆满结束。经过各级党委层层  相似文献   

11.
无言的老师     
人的一生当中会有很多位老师,这些教师里有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有的则是一本书或者一本杂志。《华北民兵》就是我人生当中一位重要的老师,是她在关键时期指导了我、帮助了我、激励了我。回想起那些往事,它们仿佛就在眼前。2004年,我被师选送到《解放军报》后备部学习,后备部要求每名学员在学习期间至少发表5篇稿件。实习没一周,我就采写了两篇稿件,心惊胆战  相似文献   

12.
转眼间,到人武部工作已经8个年头了。期间,从与《中国民兵》相识、相知,到相熟、相依,我也由一名武装工作门外汉到现在的政工科长,深感走过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中国民兵》的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13.
《华北民兵》2013,(12):66-66
2014年《华北民兵》订阅方式继续实行自办发行,河北、山西、内蒙古各旗、县(市、区)人武部,由军分区统一订阅收款,到编辑部办理订阅手续。北京、天津各区、县人武部及广大读者,直接到编辑部办理订阅手续。《华北民兵》10月初至年底开始征订2014年度刊物,每册6元,全年72元。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八大处支行账户户名:《华北民兵》编辑部账号:0200013509026800504  相似文献   

14.
《华北民兵》2009,(12):8-8
北京卫戍区、天津警备区、各省军区: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充分展示战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重大成果,进一步激励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更好地为国防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科学发展作贡献,根据年初民兵预备役宣传工作安排,经军区政治部首长批准,由《华北民兵》编辑部与山  相似文献   

15.
清茶一杯抚今追昔,豪情满怀继往开来。7月24日,《华北民兵》创刊50周年座谈会在华北宾馆举行。军区政治部谢建华副主任代表军区首长和政治部领导亲临祝贺并作重要讲话。战友报社领导和《华北民兵》新老同志欢聚一堂,回顾峥嵘岁月,总结经验成果,交流体会心得,畅谈发展愿景,以简朴的形式、清新的会风,共同庆祝《华北民兵》50华诞。  相似文献   

16.
李波 《中国民兵》2007,(6):38-38
1999年毕业后,我当了预备役舟桥团的一名排长。对预备役工作一筹莫展时,我请教指导员,他给我传授了许多预备役工作的经验体会,还送给我10本专业书刊,让我业余时间看一看。这些书刊中就有一本《中国民兵》杂志,我把这本杂志稍一翻阅,它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不少知识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之后,我就到团阅览室里借来《中国民兵》杂志,以后是每期必读。  相似文献   

17.
乌力根 《华北民兵》2011,(10):12-12
这些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华北民兵》的职能作用,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刊授教育,较好地提高了全省民兵预备役人员学习教育的实效性,为推动省军区部队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科学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提高站位,统一思想,充分认清《华北民兵》在民兵预备役人员学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一是深化认识。省军区领导针对新形势下,民兵思想日  相似文献   

18.
《华北民兵》作为军区党委指导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唯一综合性刊物,多年来受到各级领导的倾力支持,一直受到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各界群众的关心和厚爱。为进一步了解读者的需求,发现刊物的不足,提高刊物的质量,切实把《华北民兵》办成广大读者爱看、爱读的精品刊物,我们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请您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参与问卷,将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邮寄给我们,信封  相似文献   

19.
说来惭愧,因为以前我一直在某海防团当报道员,跌跌撞撞摘报道都五六年了,且对《中国民兵》早闻其名,但相识却不足半年。今年初,我被团里派到上级业务部门“淬火”。 5月上旬,我与省军区新闻干事一起到临沂市采访,在采访一个只有6人的市场民兵哨所时,我惊奇地发现,报架上不仅有《中国国防报》等8种报纸,还有《中国民兵》等十几种杂志,我随手翻开了装帧精美的《中国民兵》1999年第3期,《捍卫长城的法律之剑》首先映入了我的眼帘,再往下一瞧,自己的“大名”居然赫然在上,这令我  相似文献   

20.
《华北民兵》2004,(1):1-1
羊卷寒冬去.猴携春风来。不平凡的一年挥手而去。新的征程又在脚下延伸。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华北民兵》编辑部全体同志向战斗在全区人武战线上的人武干部、民兵预备役人员致以亲切的问候和新春的祝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