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一个残疾人,而且仅读了小学。我订阅《西南民兵》杂志已经10多个年头了,工作之余、生活之中,一拿起她,烦躁的心情就会平静,生活就会更加充实。通过读《西南民兵》,我的写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成为民兵预备役工作的一名业余通讯员。年年被新闻单位、军分区、人武部等多家单位评为“优秀通讯员”。如今,获奖证书和奖品有100多件。这些战绩的取得,都与《西南民兵》的指导帮助分不开。可以说,是《西南民兵》杂志改变了我这个残疾人的人生路,借此征文的机会,让我发自内心地道一声谢谢!谢谢杂志社的编辑老师们。  相似文献   

2.
记得第一次认识《西南民兵》,是1986年10月的事了。我从云南边防某部回贵州探亲,途经某部,顺便去看望战友。我到他的办公室,战友对我说:“你有一定的文字基础,为什么不写点东西?”我说在一线连队,没有什么可写的。他说:“只要做个有心人,还怕没有写的。我给你介绍一本杂志,今年刚创刊的《西南民兵》,她贴进生活,可读性强,是发表作品的处女地。”我仔细翻阅了《西南民兵》,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溢满了我的脑海,一种从未有过的写作冲动兴奋了我的每一个细胞。从此,我和《西南民兵》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3.
军旅烙印     
第一次穿军装时,班长说,你现在是一个兵了。我把脸几绷得紧紧的。心想:不能笑,一笑就不像个兵了。第一次野营拉练,五天二百五十多公里的急行军,全副武装,把我们折腾的一个个都像满肚子泪水的木乃伊。但看到前来迎接我们的老班长时,我把脸儿绷得紧紧的,心想,不能哭,一哭就不像个兵了。  相似文献   

4.
1999年4月,我从野战部队交流到人武系统工作,第一次看到《西南民兵》,便被深深吸引。从此,我与《西南民兵》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有一日不阅读如隔三秋之感觉。2000年初,同事劝我:“你喜欢《西南民兵》,就给杂志写稿,参与刊物的创作,为心中所爱添砖加瓦。”说实话,虽然从事政治工作多年,讲话稿、总结材料等写了不少,但真还没有动过投稿的念头。经同  相似文献   

5.
7年前,我退伍回家,战友大多选择了到广东、深圳打工挣钱,而我却与几位战友在本地做起了水产品生意,由于缺乏经验和市场信息,不到两个月,本钱全赔了。1999年3月,乡里组织民兵训练,我平生第一次接触了《西南民兵》,顿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打那以后,每到月底我都跑到乡武装部领取《西南民兵》杂志,通过阅读获益不少。一次,我从《致富顾问》专栏中看到《大棚蔬菜能致富》的信息,就和家人商量办起了大棚蔬菜基地,一举获得成功,当年净赚8000多  相似文献   

6.
网友心情     
我是一个兵:12日之后,我的心情就一直很沉重,为了那些逝去的生命……但电很自豪!为我是中国人自豪!为我是一个兵自豪!只想对同胞们说一声.坚强起来!我们中国人永远不会被园难打倒!加油!有亿万人民在你们身后!加油!在党中央领导人的带领下.我们会创造出奇迹!建造我们更加美丽的家园!  相似文献   

7.
贾凤山 《国防》2004,(6):32-32
拿破仑曾有过这样的结论:两个马木留克兵绝对能打赢3个法国兵,而1000个法国兵却一定能打败1500个马木留克兵。为什么会这样呢?奥秘就在于巧妙地组合、使用力量。这说明,打仗依靠的是一种群体的合力,而这种群体的合力并非是各分力的简单相加,而是需要精心地对各参战力量加以巧妙组合,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若组合得当,运用得法,整体之力就会大大超过单个力量的和数;反之,则会少于这个和数。毋庸置疑,科学组合力量本身就是战斗力,或者说至少是战斗力的一个增长点。第四次中东战争时埃军的防空作战和马岛战争中阿军攻击英舰艇,就充分印证了…  相似文献   

8.
要不是走进预备役部队,我或许不会认识《西南民兵》;要不是我对文学的爱好、写作的追求,我就不可能去读《西南民兵》;要不是我在岁月中渐渐成熟长大,也许我就不会读懂《西南民兵》。 人生就是一本书,而《西南民兵》是一份不需要太多付出,就能够给予启迪、指导工作的好刊物,每月都从不同方面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我们。  相似文献   

9.
“一天没怎么训练就感觉好累”“我动不动就会走神发呆”“我不想动只想睡觉”“我感觉一天几乎没怎么做事”,这些都是军人心理疲劳的外在表现,看似习以为常,但不加以重视则会导致焦虑、无助情绪以及自卑、抑郁等心理的产生。一、军人心理疲劳产生过程不论是日常训练。  相似文献   

10.
说起来,我与《中国民兵》是挺有缘份的。生命中有10年时光与《中国民兵》朝夕相伴,正说明这一点。 孩提时代我在一篇作文中曾写下长大要成为一名军人的美好理想。及至成人,果真就成了一名戍边卫国的军人。80年代中期,祖国南部边境又一次出现了剑拔弩张的紧张状态,上级要从我们部队抽调一批战士充实兄弟部队,我当仁不让第一个报了名。那些日子,我心中有一种要成为英雄的感觉。可是,当连长宣布名单时,却令我大失所望。我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小崇尚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的我,却不能像他们那样  相似文献   

11.
回想起《西南民兵》伴随我度过在云瓦村民兵连任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3年的日子,就激情涌动,久久不能平静……那是2002年2月26日,组织上派我去云瓦村当民兵连指导员。当时我感到很纳闷,心想自己没有当过兵,也未受过军事训练,怎么去开展民兵工作。这时,镇武装部长赵兴明递给我一本当年第二期的《西南民兵》杂志,他说:“这是一本好杂志,对你会有帮助的。”当晚,我一口气将这本杂志看完,真是受益匪浅。由此,我开始从事基层民兵工作。  相似文献   

12.
我与《西南民兵》相伴,转眼快20个春秋了。初次与《西南民兵》谋面,是我在云南弥勒县人武部担任党委秘书时。1986年初,原昆明军区《云贵民兵》成为了历史,成都军区《西南民兵》杂志创刊号带着新的希望和面貌款款步入我的生活。从此,我与《西南民兵》情感渐深,从未分离。一晃就将近20个年头,我已从一名职务较低、知识面较窄的人武部正排职秘书,锻炼成长为有一定知识水平和能力的人武部政委。这其中,《西  相似文献   

13.
编读往来     
那是在2000年10月的一天,我来到镇武装部办事,随手拿起一本《西南民兵》杂志翻一翻,一条关于《香菇栽培技术》的信息,步入我的眼帘,原本我在家种植有香菇,但是由于经验不足,产量和质量不高。突然看到这则消息,很高兴就拿去与农科所技术员商讨,技术员认为书中介绍非常合理,有一定的经济潜力,于是按照书中的要求,大胆尝试,经过一年的努力,产量提高了30%,质量也不错。从此我与《西南民兵》结下了缘。从2001年开始,每年订一份,两年来,版面更新换代,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今年《西南民兵》第一期的一个小学六年级学生写《爸爸》的练笔文艺,感觉就像写的是自己,因为自己长期在外做工,那  相似文献   

14.
花絮     
我在舰上当“指挥” 我们WPNS成员国军官每天都要在驾驶室现场观摩他们的操纵训练,而且分段实际参加,由日方指定我们的伙伴负责事先教授我们常用操纵口令的日语,最后每人进行30分钟的实际考核。在训练中,毕竟不熟悉舰艇的基本操纵性能,与操舵兵及车钟手又不能实现语言的自由沟通,所以轮到我们进行蛇行机动操纵时,大多数人一会操舰冲到了左边,一会冲到了右边,一会距离太近,一会又被落下。我经过事先观摩,发现“鹿岛”号与我们登陆舰旋回性能非常相似,只是惯性比登陆舰要大,操纵性更好。轮到我操纵时,我只下了4个口令,舰艇就稳稳当当地跟上了前导舰,到达准确的阵位。在一旁观看的编队司令官杉本正彦少将马上过来问我的感觉,并询问我的身份。  相似文献   

15.
不可思议之一:那群男兵怎么就咋看咋顺眼了?一个连队如果有男兵也有女兵,那可就热闹了。体能训练,整修菜地、挖坑栽树……这些项目常常给男兵讥笑女兵提供了最好的机会。看着平日骄傲得像公主一样的女兵这时候手足无措、红头涨脸的样子,男兵们就会哄堂大笑起来,刻薄的还会讽刺几句:“小姐,铁锹不是那么拿的!”“哎哟,你那是种菜还是绣花啊?”尽管平日里想尽一切办法去捉弄他们,可临近退伍了,再仔细想想,奇怪,回忆里全是男兵的好。虽说干体力活时他  相似文献   

16.
20年前我是一个兵,脱下军装我还是一个兵,从干武装那天起至今,已有21个年头,算是同《西南民兵》结下了不解之缘。工作之余,细读《西南民兵》,总感到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一期看不到总觉得缺了点什么。《西南民兵》自创刊以来,就以独特、新颖、灵活的形式得到广大预备役官兵和社会的认可,是《西南民兵》及时把致富信息送到千家万户,使不少民兵脱了贫,走上致富路,同时使每个民兵预备役人员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是《西南民兵》促使了我对武装工作的热爱和追求,特别是在业余时间写给贵刊的稿件,每年都有几  相似文献   

17.
每当我在军内外报刊发表稿件、文艺作品在大赛中获奖经验被上级转发时,就会想起写作之路的恩师——《中国民兵》。 1993年,我在一所村小学当民办教师。一天,我到村委会汇报学校工作,看到村干部办公桌上的一叠《中国民兵》。我将杂志借回学校。我渐渐地被刊物特色吸引。一天,我又到村委会去借杂志。镇武装部陈部长正好在场。他说:“你这文化人不能白借,得写写稿。刊发一篇,奖你一年的《中国民兵》。”于是,  相似文献   

18.
我是山东省莘县人武部的政委,多年来,我从民兵工作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中国民兵》是我做好民兵工作的指导老师。每期杂志一到,我都认真阅读。今年《中国民兵》第1期刊登的《民兵预备役工作要点》和《当前民兵政治工作应注意抓好的几个问题》,对我帮助就很大,我依据这两篇文章的要点,结合本县的民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兵之初"让人难忘,我想我的"官之初要比"兵之初"难忘得多……我是1985年底入的伍,1988年考的军校,当兵那会儿特别喜欢问问题,总是追在班长屁股后面问这问那,弄得班长们一看到我就头大,就送了我一个"烦人精"的雅号。其实,我能被单位列为学员苗子考军校,说起来还真是"问"出来的,我能成长为团职干部其实也是问出来的,因为,我的"官之初"让我问出了经验,学出了心得。我当排长那时候,干部没两把刷子就会被人瞧不起,可纯步兵出身的我,却被阴差阳错地分到炮  相似文献   

20.
1996年,地道农村姑娘的我被选聘到人武部政工科。此前,我没当过一天兵,也不知“五个W”为何。听老政工讲,到人武部就要写稿,写稿就要看《中国民兵》。从此,我老老实实捧读《中国民兵》,国防知识逐渐充实大脑,“门外汉”对“兵”有了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