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势”指军事实力的运用和由此形成的战争态势。本篇与上篇(《形篇》)相互呼应.构成一个单元。孙子在本篇中主张将领应在已有军事实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高超的指挥艺术,创造和运用有利态势,夺取战争的胜利。提出了要掌握好“分数”、“形名”、“奇正”、“虚实”等环节,处理好“势”和“节”、“择人”和“任势”等关系,并深入阐述了如何运用“奇正”以克敌制胜的问题。本篇的思想要点是:  相似文献   

2.
战争,既是交战双方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的比拼和战场上"钢铁"的直接对抗,更是双方指挥员智慧和谋略的较量.孙子日:"善战者,求之于势."造势,就是要创造于我有利、于敌不利的战争态势.  相似文献   

3.
任力 《军事历史》2006,(8):58-59
"形"在此指军事实力.此篇主要论述军事实力与战争胜负的关系问题,主张战争中首先要具备使己方"立于不败之地"的军事实力,然后寻求"敌之可胜"的有利战机.与敌作战,要先具备取胜的把握,确立取胜的优势,"先胜而后求战".提出战争指导者要能够充分评估双方的物质条件和军事实力,确立"胜兵若以镒称铢"的实力制胜思想.  相似文献   

4.
“形”在此指军事实力。此篇主要论述军事实力与战争胜负的关系问题,主张战争中首先要具备使己方“立于不败之地”的军事实力,然后寻求“敌之可胜”的有利战机。与敌作战,要先具备取胜的把握,确立取胜的优势,“先胜而后求战”。提出战争指导者要能够充分评估双方的物质条件和军事实力,确立“胜兵若以镒称铢”的实力制胜思想。本篇思想精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李效松 《国防》2007,(4):55-56
战争作为"特殊的政治手段",其胜负不仅取决于交战双方的军事实力,还受战争的合法性、人心的向背和战争法规则的影响.合理利用战争法,将其作为有力的军事斗争武器,不仅可以使敌方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而且会给己方创造有利的态势,进而赢得作战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6.
《孙子》提出的"奇正"思想,历来被兵家尊为"用兵之钤键,制胜之枢机".在柏举之战中,吴军通过"以正合,以奇胜""奇正之变"来避实击虚,"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致人而不对致于人",最终改变敌我双方的强弱力量对比,达到"奇正合宜","正亦胜,奇亦胜"的驾驭战争的目的 .  相似文献   

7.
奇正是一个兵法概念。古代兵家十分重视奇正在用兵作战中所起的指导作用,认为它是作战取胜的必要保证。《孙子·势篇》曰:“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尉缭子·武议》亦曰:“今以莫邪之利,犀兕之坚,三军之众,有所奇正,则天下莫当其战矣。”奇正原理为历史上多次大小战争所证实,历史上名将用兵每每以出奇制胜,奇正的兵法功效是十分重大的。  相似文献   

8.
战争作为敌对双方一种对抗与竞争的艺术,含有深厚的博弈思想,任何博弈都讲究势,势成则兵胜,势失则兵败.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最根本的是"势"胜在先.因此,要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我们必须要加强国际合作,营造有利的国际态势;进行周密部署,营造有利的胜势;综合多种手段,营造有利的威势;积极宣传教育,营造有利的心势.  相似文献   

9.
《孙子兵法》中“奇正相生”的思想,具有很高的军事学术价值,历代兵家都给予极高的评价。如何理解“奇正相生”?谈点自己的粗浅看法。《孙子兵法·势篇》说:“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又指出:“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在这里孙子深刻地论述了“奇正  相似文献   

10.
王增民 《国防》2007,(12):20-22
战争作为国力的竞赛,不仅仅是一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等物质力的较量,也是国家意志、谋略和民族凝聚力等精神力的角力.  相似文献   

11.
任力 《军事历史》2006,(11):42-43
“虚实”指军事力量的强弱优劣。本篇主要论述争取战争主动权问题,提出了“致人而不致于人”、“形人而我无形”、“我专而敌分”、“避实而击虚”、“因敌而制胜”等作战思想和原则。本篇集中体现了孙子作战理论的要旨和精义,在全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思想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形人而我无形”,控制战场信息的指导原则孙子所谓“形人而我无形”,其实质就是运用侦察、佯动、伪装等手段,暴露敌情,隐蔽我情,实现对战场信息的完全控制。“形人”的方法包括“策之”(战前分析)以判明敌军计谋的得失;“作之”(故意挑逗)以判明敌军的活动…  相似文献   

12.
在基于Agent建模仿真方法的战争复杂性研究过程中,为了解决高层指挥控制Agent对军事态势自主分析判断能力的问题,引入了高等物理学中电势场的基本原理来对战场军事态势分析进行建模--并取名为人工势场.介绍了人工势场模型构建的基本原理,结合工程实践详细讨论了该模型在理论和工程实现上的一些基本问题,最后给出了基于该模型的几个简单的分析测试实例.仿真实验证明该模型用于高层指挥控制Agent的实时军事态势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军事领域的变革改变了一国军事实力的内部结构,作为军事潜力的政治、经济、科技及人力等因素在军事实力中的地位正在明显上升;战争动员是这些军事潜力转化为现实的战争实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武部门作为我国战时动员的中坚环节,作为将国家的军事潜力转化为战时军事实力的催化性机构,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这一点,并不因其归建地方而有丝毫改变。  相似文献   

14.
七亘村之战,是刘伯承军事指挥艺术发挥的经典之战。战争中,刘伯承通过详查敌情、示形于敌等战术,先后两次在七亘村成功伏击日军,从而有力地支援了娘子关地区的国民党军队作战。此战战法运用精妙,将传统兵学文化中"全知料敌""势险节短""虚实相生""因敌制胜"等军事原则演绎得淋漓尽致。七亘村之战,不仅在军事领域中具有巨大的兵学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任力 《军事历史》2006,(7):50-51
"谋攻"意为谋划攻战.本篇主要论述谋划攻战的策略,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和"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即根据敌我数量对比选择不同战法的作战指导思想,主张"将能而君不御",赋予前方将领充分的指挥权,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等战争规律.本篇是《孙子兵法》中的名篇,占有重要地位,不但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而且对军事以外的其他社会活动也有启示意义,值得反复阅读,仔细揣摩.本篇的思想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只有我国的综合国力、军事实力更加强大,海空威慑态势更强,那么任何毛贼都将不敢炸刺!近期,南海局势波谲云诡、剑拔弩张,个别国家气焰嚣张,蠢蠢欲动,导致地区冲突似有一触即发之势。在这场"战略大竞逐"中,越南动作最剧:除持续非法在我南沙进行油气勘探,加力宣称将继续在争议海域开采石油外,还高调进行了实弹演练,颁布新的征兵条例。不仅如此,越南居然允许连续第三个星期日在首都河内  相似文献   

17.
曾望 《现代军事》2010,(3):46-52
在新的历史时期军队不仅要具备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核心军事能力,还要具备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综合军事实力。非战争军事行动已经成为现阶段各国军队最经常、最直接的军事行动。外军大量非战争军事行动实践表明,作为陆军武器平台主体的装甲装备在不同样式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期几场非战争军事行动实践证明,强有力的政治动员是将政治、精神上的潜力迅速转化为军事实力,圆满完成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重要保障.我们要认真研究和探索非战争军事行动政治动员的特点规律,熟练掌握政治动员的内容、方法和程序,努力提升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政治动员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未来高科技战争,是军事领域一系列深刻变革的结果。在战争的形态、进程、结局和战争准备等方面,在作战思想、作战指导、作战样式、作战方法和作战保障等环节上,在战场体系、战场要素、战场结构和战场环境等功能上,以及在军事实力、军队素质和武器装备性能等问  相似文献   

20.
通用物资装备动员是为了保障战争需要,对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拥有或者管理的通用物资装备,通过征用或无偿调拨,迅速装备部队,快速将国防潜力转化为军事实力的活动.通用物资装备动员是战争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包括给养、运力、工程机械、工程器材、观察器材、通信器材、医疗器械和炊事用具等内容.通用物资装备动员是否及时有效,对于夺取战争胜利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