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代中国卫国战争对台湾社会之影响周文顺第一次鸦片战争对台湾社会的影响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作为我国东部海防屏障的台湾,也成为主要战场。战前,英国企图在台湾获得“立足点”,以便向中国倾销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首相巴麦尊明令侵华英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术争鸣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活跃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史学研究的发展。一、关于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国际因素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而在英、美史家的论著中则很少提到。特别是对英、芙、法在鸦片战争中对中国的侵略罪责涉及更少,即使提及,其看法也往往是歪曲的、片面的。对此,董继民在《tiJ东师大学报》1992年第1期著文分析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国际因素。文中指出:鸦片战争是英美殖民主义政策的必然结果,并非“偶然事件”;其主要起因是鸦片,并非“东西方政治的不同”;战争…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的80年,经历了太平天国革命、捻军起义、辛亥革命、讨袁战争、护国战争、护法战争以及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内外战争。与战争密切相关的军队建设、武器装备、军事人物及学术思想等,是军事史研究的主要内容。把中国历史粗略地划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段,近代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近代军事不但是古代军事的延续,而且是现代军事的根基。近代中国既有丰富的军事历史素材,从军事学和历史学的结合上进行科学的综合研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说,中国近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自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后,到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8月1日和3日,德国分别向俄、法宣战,4日,英国对德宣战。6日,奥匈对俄宣战,23日,日本对德宣战,前后不到两个月就全面爆发了。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却经历了一个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过程。从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制造“九·一八”事变,燃起第一把侵略战火,到1935~1936年意大利武装侵略阿比西尼亚和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再到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5.
“奇怪的战争”──论英法联盟二战初期的战略指导吴东风“奇怪的战争”这一术语人们并不陌生。它是专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已对德宣战的英法联盟在长达8个多月的时间里(1939.9~1940.5),在西线同德进行“无战事”的战争。英法联盟为什么宣而不战呢?...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重创之下,中华民族在军事上接连失败。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中华民族流传两千多年的传统战争哲学理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近代战争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战争哲学理念开始了缓慢的嬗变历程。主要表现为三点:“避战求和”理念的破产与激变;“义战必胜”理念的质疑与超越;“道器合一”理念的背离与回归。  相似文献   

7.
1939年9月1日,德国法西斯入侵波兰。9月3日,英法两国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然而,从二战爆发到1940年5月10日德军进攻丹麦、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之前的长达8个月的时间里,德军对整个西线盟军没有采取任何军事行动,而盟军也只是利用轰炸机抛撒传单,进行宣传战,没有对德军发动任何攻势,出现了所谓“西线无战事”的局面。这种虽已宣战却没有发生大规模交战的奇怪现象被西方有些国家称为“奇怪战争”,英国则称之为“朦胧战争”。 其实,通过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无  相似文献   

8.
1943年1月9日,日汪共同导演了一幕汪伪政府对美、英等国“宣战”,参加“大东亚战争”的闹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写下了滑稽而可笑的一页。此举是由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和汪精卫共同密谋决定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汪伪政府并没有马上提出‘惨战”问题。12月17日,汪伪政府发表《对大东亚战争之声明》,猛烈抨击英美“包藏祸心’,“变本加厉”,“始有日本与英美间之战争”,强调中国之安危与东亚之安危为不可分,对于战争的基本态度则是与日本“同甘共苦”①,并在各种场合反复宣传。当日军进占上海租界时,汪伪上海市政府曾据此制定宣传…  相似文献   

9.
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八十年间的中国近代史,在我国从古代社会发展到现代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占有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在这段历史中,中国封建的旧式军队向现代化的新式军队转变这一重大历史事实,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方面,而且也有其独特之处。研究近代军事或战争,总是要和某些军事思想、军事人物联系起来。在此,袁世凯则作为在近代军事改革中起过一定作用的人物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反侵略战争 ,中国军事思想发生了由中世纪向近代的嬗变。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出现近代军事思想雏型。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近代军事思想在器物技艺层面广泛发展。甲午战争以后至 2 0世纪 2 0年代 ,近代军事思想向军事制度、军事理论和军事学术深层面发展 ,形成相对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 ,均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特殊社会形态中找到它的渊源  相似文献   

11.
道光皇帝在鸦片战争时期的战略决策陈相灵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开端。中英不平等的“南京条约”的签订,使西方列强认清了清王朝虚弱的本质。他们瓜分、掠夺中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割地赔款的数量创造了世界之最。当我国政府恢复...  相似文献   

12.
1840年爆发的中英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史血与火的肇始,又是近代中国军事思想革故鼎新的开端。在一片战和攻守的嘈杂声中,一声“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如惊雷起于平地,振聋发聩,昭示着  相似文献   

13.
荐书     
《政工学刊》2014,(10):95-95
《清日战争》作者:宗泽亚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6-1 内容简介: 1894年清日的战争,清朝用干支纪年的甲午年命名“甲午战争”;日本命名“明治二十七八年战役”;欧美命名“First Sino-Japanese W ar”。依据国际上对战争命名的惯例,明确作战当事国的主宾关系,本书题为“清日战争”。清日战争已过百年,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留下了伤痛和耻辱。从那个时代开始,外来侵略接踵而至,在中国近代史上,当西方文明和明治维新与古旧的清朝体制发生猛烈碰撞时,战争的失败也催生了中国新的历史纪元。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海防工业的建立与发展,是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建设的主旋律。它酝酿、起步于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在1864年开始的长达30多年之久的“洋务运动”中,近代海防工业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建立起一系列军事工业,组建了一支近代海军。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和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使中国近代海防工业遭受沉重打击,陷入停顿、萎缩的困境。直到辛亥革命爆发后,海防工业及其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在主持广东禁烟抗英军事斗争中展开了大量军事变革实践。革职后,他全面反思战争期间的军事变革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军事变革主张。林则徐的军事变革主张与实践,为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国军事变革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依据。林则徐是晚清军事变革的开拓者与奠基者,堪称近代中国军事变革的先驱。  相似文献   

16.
日本近代海防思想勃兴于民间 ,提出之始即蕴涵着制度变革的要求 ,由此产生的“国民海防”与“幕府海防”间的深刻矛盾 ,阻碍了近代化海防实践。鸦片战争前后 ,民间兴起了学习西方热潮 ,丰富和充实了海防思想的内容 ,但幕府传统海防观念阻碍了海防建设向制度层面深化。明治政权建立之后 ,海防思想逐步趋实 ,发挥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海军近代化终于实现。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防务善后”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失败后 ,清政府吸取失败教训 ,提出并实施了“防务善后”思想与措施。主要有三 :一是关注船舰炮械的改进和研制 ;二是整顿沿海驻军和修复海防工程设施 ;三是整顿、修筑长江“江防”。这些“防务善后”主张 ,虽仍具保守性 ,但它一定程度上突破中国古代防务观的藩篱 ,为近代海防思潮的勃兴扫除了障碍 ;“防务善后”措施虽具被动性和滞后性 ,但它探索了近代中国防务建设的路子  相似文献   

18.
余洋 《环球军事》2010,(10):22-23
今年年初,美国媒体向外界披露了一则消息:美国国防武器合约承包商特里吉康公司向驻阿富汗、伊拉克的盟国部队及阿富汗军队提供了大批量先进光学战斗瞄准镜,瞄准镜上刻印有暗含“圣经密码”的编号。此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了一场涉及“宗教战争”的轩然大波,甚至有人把它解读为基督教徒正在向穆斯林宣战。  相似文献   

19.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进攻,很快占领了东北全境。继而在1937年7月一手制造卢沟桥事变,从而点燃了全面侵华战争的战火。然而非常奇怪的是,自1931年“九·一八”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的长达14年的武装侵华过程中,日本却始终没有向中国正式宣战。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本文拟对日本不向中国宣战的原因作一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康磊 《环球军事》2004,(17):48-50
对于发生在去年的伊拉克战争,美国的借口是“布什总统对伊拉克宣战,是为了推翻一个血腥的暴君、一个违抗世界长达12年的人、一个建造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