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冬云  刘述琴 《国防科技》2001,22(12):68-69
众所周知,现代高技术条件下信息争夺战做为一切战争的初始,它是取得制空权、制海权乃至战场主动权的先决条件,对战争胜负具有极其重要乃至决定性的作用。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以及美国对阿富汗的反恐怖打击等几场典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敌对双方围绕信息展开的侦察与反侦察的激烈对  相似文献   

2.
作为美国追求全球网络霸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美军不断加强网络建设,开展网络制权的研究与实践,将制网权同制海权、制空权、制天权等一起看作是信息化战争取胜的关键,在全球率先组建网络战司令部,整合网络战资源,研究网络攻击模式,并不断深化“网络威慑”体系,以不断提升美军的网络战制胜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热核兵器时代,由于大量新技术兵器的出现,未来战争将有可能跨越洲际,涉及全球,并向外层空间扩展,以空前激烈的程度争夺制空权、制海权以及外层空间控制权,陆、海、空三军和步、炮、装、工、通、核、生、化等诸军兵种将会同时参战。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技术兵员的储  相似文献   

4.
千百年来,军事家都把《孙子兵法》中“致人而不致干人”(即支配敌人而不受敌人支配)的思想奉为圭臬,因为它最早体现了陆战场上朴素的制权理念。制权是敌对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对战争时空领域的控制权,是在战争中把握主动权的企图与行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制权理论不断出现革命性的变化。先是有制海权、制空权,接着又有制电磁权、制网络权、制天权等,或将其融合升级为制网电权、制空天权,等等。一时间令人眼花缭乱。  相似文献   

5.
1982年5月,令世人瞩目的英阿马岛海战进入了战争最为激烈的第二阶段,双方争夺战区制海权与制空权,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较为激烈。5月4日,从阿根廷“5月25日”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法制“超级军旗”式战斗机用一枚AM—39型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用于支持联合陆上战斗的"宙斯盾"舰上的全综合的通用对陆攻击作战系统.目的是建立一个与制空权或制海权一样的对陆攻击的作战区域.  相似文献   

7.
美军建设面向21世纪一体化C4I系统■陈富生关键词C4I系统美军海湾战争表明,高技术局部战争是体系对体系的对抗,是在陆、海、空、天、电磁五维战场上同时进行的战争。要打赢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不仅要掌握制空权、制海权,而且要掌握制电磁权、制信息权。要赢得...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空中信息战装备和数字化战场中的对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战争中,高新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空中信息战就是敌我双方通过空中信息战装备来侦察、截获、干扰和对抗敌方的指挥控制系统、制导系统和探测跟踪系统,以夺取空中信息优势,即制空权、制海权和制太空权。 数字化战场是美军为打赢21世纪信息战而采取的重要举措,它的实质是为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而建立的数字化部队,使作战人员能够即时地  相似文献   

9.
夏前勇  李军  郑勇 《国防科技》2004,(12):61-64
纵观人类战争的历史长河,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作战力量的三大基本要素。在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中,物质和能量是主导要素,信息是辅助要素。而在信息时代的信息化战争中,信息则上升为战争的主导要素,物质和能量转变为辅助要素。在信息化战场,战争不是为了获取或摧毁对方的财力或军力,而是为了掠取对方的信息。信息空间行动自由权广泛制约着陆、海、空、天等诸战场空间的行动自由权。没有“制信息权”,就没有制陆权、制海权、制空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信息制胜”作为军事斗争的指导思想,把保持和夺取“制信息权”作为夺取制陆权、制海…  相似文献   

10.
交战一方运用海上力量在预定时间内取得的对一定海洋区域的控制权。目的是消除预定海域内可能对己方的威胁,使己方获得海上行动自由,能有效地利用海洋进行政治、军事和经济活动;必要时剥夺敌方制海权,阻止其利用海洋,使敌方海上行动受到限制。根据控制海洋区域的目的和范围,可分为战略制海权、战役制海权和战术制海权。 战略制海权 指在整个海上战争期间或战争某一阶段,为顺利实施战争或战略  相似文献   

11.
在太平洋战争初期,由于美国太平洋舰队在珍珠港损失惨重,强大的日本海军完全控制住了太平洋地区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在这种不利局面下,美国约克城级3艘航空母舰以寡敌众,与强大的日本海军进行了一系列海空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尤其是中途岛大海战的胜利,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性战役,约克城级航空母舰也成为扭转太平洋战争的功臣。  相似文献   

12.
从近期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看,电子对抗已从作战保障手段跃升为作战手段,成为现代作战行动的先导,并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控制和掌握“制电磁权”成为高技术条件下进行信息战的重要内容。可以说,战争中没有“制电磁权”,就很难有制空权、制海权。没有“电磁优势”,就很难有“钢铁优势”。国外的一些军事专家把电子对抗比作高技术武器的“保护神”,把其视为与精确制导武器、  相似文献   

13.
2005年7月4日美国利用“深度撞击”号探测器击中“坦普尔1号”彗星。表明美国已经把天战从实验室带到战场熏天战的威胁已经走到我们面前,将带来作战形式的变化。下面,笔者谈几点“深度撞击”实验对未来天战的启示。一、太空战略地位日益提高随着空间军事化和商业化的迅猛发展,空间已成为当今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所必须关注和占据的战略“制高点”。现代战场空间已经从陆海空进一步延伸到外层空间,未来战争将是陆海空天一体化的战争,没有强大的航天力量,不但没有制天权,还将削弱制空权、制海权和制信息权等,最终丧失战争的主动权而难以保…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技术已渗透到军事技术的各个领域。敌对双方围绕电子设备使用效能的削弱与反削弱、破坏与反破坏的电子对抗,已成为高技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对抗的结果对军队的作战、通信、指挥、控制乃至整个战争的结局都有重大影响,是取得制天权、制空权、制海权和战场主动权的基础和先决条件。电子对抗也称电子战,就是为削弱、破坏敌方电子设备使用效能和保障已方电子设备正常工作而采取的综合措施(电磁斗争)。电子对抗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战争,它的战场是电磁波所能涉及的整个空间。把战争从…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争夺太平洋的制海权和制空权,美日太平洋舰队在太平洋上捉对厮杀.世人耳熟能详、记忆犹新。但一段英国太平洋舰队参加对日作战的历史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6.
3月21日,美、英联军领导下的澳大利亚海军发现并缴获了4艘伊拉克伪装的布雷艇和艇上的86枚水雷。该事件向人们发出了一个新信号,没有制海权和制空权的伊拉克海军难以再次打水雷战这张王牌,伊军水雷成为了撒不出去的“撒手锏”。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中日空军争夺制空权的殊死搏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从1903年美国的自行车技师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后,世界航空业便飞速发展起来,很快便成为人类军事力量家族中最具威力的一员。当人类被无情地束缚于地面的历史宣告结束后,现代战争的磨难使人们惊奇地发现,制空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的基本前提。难怪著名军事理论家杜黑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就喊出了“空权高于一切”的惊世之言。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日本空军对上海的大轰炸,使中国人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认识到国家制空权的真正含义。残酷的战争现实激励着一代年青的中国空军维护国家领空权的神圣责任感。八年抗战中,中国空军在祖国的万里碧空中与日本强盗进行了数番生死搏斗,以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悲壮史诗。没有这些中华空中勇士,我们的军队、我们的人民、我们的祖国,将倍遭生灵涂炭之苦。在纪念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丰碑上,将永远闪烁着中华空中勇士不朽的光辉。  相似文献   

18.
陆锋 《当代海军》2002,(10):14-15
准掌握了制海权,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这是人们从战争经历中得到的共识。然而,要取得制海权,仅靠原来的“直接接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看到,远程“非接触”打击更加普遍,垂直登陆、超越登陆与平面作战紧密结合,信息封锁、拦截封锁和军事封锁相互配合.才是新世纪海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常规动力潜艇与核动力攻击型潜艇被认为是主要的攻势布雷运载平台,并可在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敌海军基地和敌潜艇巡逻海域布雷。世界各国海军早已将潜艇鱼雷发射管布放水雷纳入装备系列,但在执行布雷任务时,严重地影响鱼雷攻击能力。为了解决水雷同鱼雷在潜艇上的诸多矛盾,近年国外竞相开发了潜艇外挂布雷装置,有效地增加了潜艇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20.
外军伪装的创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亮  卢新才  谢胜武 《国防》2006,(10):67-70
在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中,通过信息对抗夺取制信息权如同以往争夺制空权、制海权一样,成为现代战场争夺的焦点,而侦察监视与伪装欺骗日益成为信息对抗的重要形式。因此,世界各国十分重视侦察监视与军事伪装技术的互动发展,积极探索伪装的新途径和新技术,力求通过伪装达到隐蔽自己、欺骗敌人,提高部队和武器装备战场生存能力的目的。一、创新理念,提升伪装战略层次和联合属性要实现伪装的创新发展,首先需要更新观念。科索沃战争后,欧美国家及时总结南联盟在伪装方面的成功经验,率先更新观念,将伪装技术的发展与目标特性研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