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柏林谍影     
1944年6月,盟军诺曼底登陆之后,美国战略情报局(中央情报局前身)曾先后向德国占领区派遣了200余名间谍,这些间谍包括教会人员、西班牙内战老兵、政治难民以及地下劳工组织成员,他们为西线战场的胜利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他们中最为重要和成功的是来自“自由德国组织”的7位英雄。但关于他们的故事由于种种原因直到今天才得以公开。  相似文献   

2.
房苏杭  姬洪涛 《国防科技》2017,38(1):023-027
美国十分重视地下空间的作战运用,已建成了一批先进的地下指挥防护工程体系与军民结合的地下工程。美国地下空间的作战运用较晚,但发展较快,一些重要城市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开发与利用,为战时地下空间的作战运用奠定了物质基础。文章研究了美具有代表性的战略指挥防护工程,深入分析美国地下空间的运用特点和发展趋势,对我国地下空间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大型地下超市火灾发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建立了大型地下超市消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影响因素的权重,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大型地下超市消防安全综合评估模型,最后结合实例对某大型地下超市的消防安全进行了综合评估,实例证明,该模型对于大型地下超市的消防安全评估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大型地下公共建筑的出现带动了地下商业的发展,在地下公共建筑内部和周边设置商业设施的情况已不断出现。该类地下商业设施的设置增加了公共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必须限制商业设置方式以降低火灾风险。针对地下商业的设计难点,总结提出诸如防火舱、防火隔离区、"安全岛"等多种商业设置方式,分析了其用于地下公共建筑内部及周边商业区域的火灾控制的安全性,从而保障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和前提,提出了二十一世纪是地下空间的世纪,对搞好我国二十一世纪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70年代,哈尔滨市先后建造了80余万平方米的人防工程。80年代以来将部分人防工程改建成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地下行车通道、地下仓库、地下娱乐场、地下宾馆等10余处近20万平方米的大型地下商业街。  相似文献   

7.
翻开战争发展的史册,我们不难发现,巧妙地利用地下防护设施抗击敌人,创造了以劣胜优的例子。战争的实践已经证明,地下防护设施是保存自己实力、抗击敌人打击的有效手段之一。展望未来,战争拓展到地下这个新领域也只是早晚的事。因此,构筑21世纪的地下防御设施已是当务之急。地下防御设施是保存自己实力,抗敌打击的有效手段地下防御设施之所以在战争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技术的渗透,使地下防御设施具有了几个军事上的突出特性。  相似文献   

8.
地下空间的利用率越来越高,增加了对空间的使用效率,拓展了人们的生活休闲空间。虽然相关规范对地下空间的安全性做了一些规定,但比较零散,各种数据还不统一,加之受地下空间自身条件所限,设计上很难达到实用与消防安全方面的和谐统一,笔者根据工作实际,对地下空间的分区和疏散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提出了对民用地下空间防火分区和安全疏散消防设计要点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大型地下密闭空间长时间处于封闭状态,内部的空气质量对长期在地下密闭空间工作的人员的身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为了对地下密闭窄间内的各种有害气体进行连续地监测,设计了基于RS485总线的地下密闭空间空气质量分布监测网络系统,分析了临测网络的硬件系统的构建方法和软件系统的工作流程,实现了地下密闭空间的温湿度,有害气体,放射性气...  相似文献   

10.
地下战场空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其作战力量有一定的特殊性。随着信息化战争的程度越来越高,地下作战力量与其它空间的作战力量产生了密切的关系。本文重在探索构建全维、立体的地下战场作战力量即地下战场体系的建设力量、地下战场的作战力量,进行一体化联合作战。提出将决策管理力量、科研设计力量、施工建造力量三者有机融合,互相协作,推动战场建设,在建设的基础上,为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奠定力量基础。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地下定向钻进角度测量的特殊要求,提出了用一个单轴和双轴微硅加速度计测量地下钻头倾角和面向角的方法,组建了角度测量系统,给出温度补偿措施及相应的实验结果。结果表明,系统不仅具有体积小、成本低等优点,而且系统精度优于1℃,非常适合地下钻进测量。  相似文献   

12.
由于电磁波在穿越不同介质时会出现折射现象,因此在地下目标成像过程中,电磁波信号穿越从雷达到地下目标的组合通道的路径不是直线而是折线,此时利用常规的自由空间中的合成孔径成像方法已经不能对目标进行成像。基于电磁波的传播规律和地层有耗媒质的特性,提出了电磁波传输的组合通道模型,并将其应用到地下目标成像中。通过仿真比较可以看出,使用组合通道模型对地下目标成像效果有明显的改善,组合通道模型适用于对分层土壤中的地下目标成像。  相似文献   

13.
由于浅层地下目标与背景土壤的热物性不同,影响了整个区域表面的温度场分布,容易被敌方探测系统发现并击毁。针对这一问题,考虑太阳辐射、天空辐射以及风速的影响,建立了埋藏地下目标的区域温度分布传热模型,揭示了不同时段埋藏地下目标对区域表面温度场的影响。在变换热力学的基础上,通过坐标变换的方法,推导出球状瞬态热斗篷的导热系数的通解表达式。根据等效介质理论,对设计的热物性参数进行均质化,并通过数值实验方法验证了基于热斗篷地下目标红外隐身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由于浅层地下目标与背景土壤的热物性不同,影响了整个区域表面的温度场分布,容易被敌方探测系统发现并击毁。针对这一问题,考虑太阳辐射、天空辐射以及风速的影响,本文建立了埋藏地下目标的区域温度分布传热模型,揭示了不同时段埋藏地下目标对区域表面温度场的影响。在变换热力学的基础上,通过坐标变换的方法,推导出球状瞬态热斗篷的导热系数的通解表达式;根据等效介质理论,对设计的热物性参数进行均质化,并通过数值实验方法验证了基于热斗篷地下目标红外隐身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地下快速路的特点和重庆市地形特征,分析了在重庆市地下快速路中使用双层隧道的优越性,并根据双层隧道边墙受力不利原则提出了两种双层隧道新型结构方案。利用计算软件对两种新型结构相对于传统结构的稳定性和边墙二次衬砌受力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边墙位于中隔板中部的双层隧道结构更加适用于城市地下快速路。  相似文献   

16.
程刚 《军事文摘》2024,(8):16-19
<正>前段时间,巴以交战陷入白热化,加沙城由哈马斯控制的地下隧道网络也因此成为全球焦点。这个四通八达,总长约500千米的地下设施,既能攻又能防,成为让以军望而却步的巨大障碍。实际上,这个地下设施也叫地下坑道,并不是新生事物,各国都有且早就登上战场了。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一种地下目标微波全息成像雷达的可行性研究。这种雷达拟用于城市环境中地下公用设施,诸如供水管道、电缆等的探查。它的主要优点是能提供高分辨力的可视图象,有利于对地下目标的识别。文中给出了成像的理论分析,介绍了实验系统和数据拾取与处理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和当前进展的情况,并指出需要继续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木子 《宁夏科技》2002,(2):65-67
前几年,听说河北省保定市雄县发现了宋朝时期的地下战道,作为业余研究中国古近代军事历史的我颇感兴趣,但一直没有抽出时间去看看。今年国庆节,我应杨书记之邀到雄县实地查看了地下长城,着实让人惊奇。为了更为详细地了解雄县地下长城的情况,我受《军事展望》杂志社的委托,以特约记者的身份专访了杨凤鸣同志。(以下简称:杨、记)  相似文献   

19.
当原苏军公开进行“军事调整”并相应采用新型防御战略时,原苏军战略和战术部队都在静悄俏地使用新一代装备以提高战斗力。其核武器性能的改善最为明显,正不断提高其精度并增大总核推力。原苏军战略C~3I的进展虽并不十分明显,但却至关重要。 原苏军C~3I的改进正按互为补充的三条途径进行。先是对军事指挥机构进行大范围的改编;其次是逐步提高雷达、通信和收集情报设备的功能;最后是建造地下加固型指挥控制设  相似文献   

20.
史政  戴妙妙 《国防科技》2015,36(2):97-100
实现民防工程与地下空间在功能上的"双向构造",是上海作为现代社会国际大都市的最优战略选择。论证了民防工程和地下空间构成地下单元空间在功能上进行耦合,即实现"双向构造"的必要性,阐述了地下空间"双向构造"功能实现的基本思路和有效举措。提出整体规划上海地下单元空间的功能双向同构,有效推进功能双向同构配套项目的规划实施,构建完善功能双向同构的实施组织系统,必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的保障体系,切实拓宽投资融资的良性渠道,不断强化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