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8 毫秒
1.
读书五得     
吾爱读书,颇有心得。以下五点愿与君分享。心得之一:必读,读必。古人云:君子博学而日三省,则智明而行无过。读书首先为做人,做人首先要读书。雷锋说:毛主席著作对我来说好比粮食和武器,好比汽车上的方向盘。人不吃饭不行,打仗没有武器不行,开车没有方向盘不行,干革命不学习毛主席著作不行!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再学习。毛主席为改造中国而读书,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人人需以不要问你  相似文献   

2.
正对于那些不听话的战士,"大熊"班长也不说太重的话,总企图通过柔和方法去感化他们,执着得有点"傻"。"班长,你太傻了!你是班长,该批评就批评!我又不是不听!"小张这个"刺头兵"能对大熊认错,可真是来之不易。"大熊"是广空某场站养场班班长吴威雄的外号,小张是他班里的兵。大熊带兵有自己一套:软磨不硬泡。对于那些不听话的战士,他也不说太重的话,总企图通过柔和方法去感化他们,执着得有点"傻"。  相似文献   

3.
近日,一位领导在办公会上讲:"我们一些人之所以感到工作忙,究其根源是不读书、不学习,知识匮乏、能力低下所致。只有把读书作为事业、生活、工作的第一需要,做到越忙越读书,才能胜任本职,干好工作。"细细品味,对此有许多感想。  相似文献   

4.
话外音     
正■【四字真言】缓,可以三思;退,可以远祸;舍,可以养福;静,可以益寿。——钱学森■读书是毕生的课题,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我已80岁了,中风14年,基本上是个残疾人,但仍然坚持每日必读,每月一新书;每日必思,思有所得;每日必写,写有新意。在我看来,只要生命不息,就一定要做到读书不止!  相似文献   

5.
许石林 《兵团建设》2009,(22):53-53
“九成中国人不会读书”——您可能会说我危言耸听、哗众取宠、吸引眼球吧?是的,这话的确说得极其不准确!更靠近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九成以上的中国人不会读书!  相似文献   

6.
李月 《政工学刊》2020,(4):80-80
"不读书,放松了对主观世界的改造"--纵观一众落马党员干部,在反思中几乎都会后悔没有好好学习、"没有精力"读书。以人为鉴,须知读书学习是一生的修行,更应是终身的坚守。大多数读书人的心中都有一把戒尺,时刻警醒着自己:要有所不为。从此而思,追求是否高远,人品是否贤淑,处世是否清醒,都与"曾读数行书"有关。共产党人深知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读书之乐     
姜涛 《政工学刊》2018,(10):80-81
为什么人家的孩子那么喜欢读书?书读的那么好!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就是不喜欢读书?书读得一塌糊涂!难道孩子都是别人家的好?相信有不少家长心中有过这样的疑问。其实不少读书的人对于读书一事,已经走了错路,进了误区,失去了读书的本意。读书本来是至乐之事。读书是令人兴奋的事。面对一本未知的书,就像是探险家在进行探险,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探寻到新的大陆,见到了从未见过的奇观壮景;又像是  相似文献   

8.
最不喜欢的书:说教型最讨厌的读书习惯:撕页最怕在读书时发生的事情:突然集合或遭遇领导谈心邀请最喜欢边读书边做的事情:吃东西最广泛的读书理由:增长知识最广泛的不读书理由:没时间最希望的读书场所:一个没人打扰的地方最危险的读书场所:连队教育大会上最希望的读书时间:一个什么任务都不安排的下午最喜欢的读书方式:传统的纸质媒介的读书方式  相似文献   

9.
在军营这个特殊的环境中,读书不完全是一件个体化的事情,所以,读、还是不读,为什么而读,读些什么,什么在影响读书,这些问题从最初开始就具有了特殊的意味。联合全军五单位,《解放军生活》杂志编辑部对连队读书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个人发展需要"是当代军人阅读的主要原因,理论素质类图书是他们平时读得最多的图书。总体说来,连队战士用于读书的时间并不多,对自我评价也不高,这也说明在连队建设中,读书应该受到更多重视。  相似文献   

10.
画里话外     
《兵团建设》2004,(3):56-56
做不完的家务妻:"唉!怎么一个家庭主妇永远有做不完的家务。夫:"没办法呀!你又不同意我娶两个。"  相似文献   

11.
国民阅读率连续走低,电视、网络阅读非常活跃。但我认为,无论是纸质媒体还是网络媒体,重要的不在于怎么读,而在于读什么!真止值得忧虑的,是愈演愈烈的阅读功利化倾向。大量的阅读,或是为了填补某些空虚,从光怪陆离的图文中寻找刺激;或是为了升学、就业,去背诵、下载大量资料,而那些东西应试过了,就再也不想去看它;甚或是为了一举成名、一夜暴富的幻想,指望"成功人士"那里会披露什么"秘籍"。阅读的功利化,使读书的心态浮躁起来,使读书活动更像是名利场、工具坊。近日新华社有一篇采自上海等地的报道,说一些中小学教师课外阅读非常缺乏、几乎处于"不读书不看报"的境地,有的语文老师还错认《阅微草堂笔记》的"阅微"是"阅读"。这样的教师又怎么引导学生阅读呢?他们"训练"出来的学生,充其量是一个考试机器,即便升学率再高,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学习型社会又有何用?  相似文献   

12.
《政工学刊》2008,(9):63-63
<正>戏剧家克尼雅日宁的"有无法":要读懂书上没有的东西。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思维法":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的才是真正的知识。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循序渐进法":要想一下子都知道,就意味着什么也不会知道。科学家波克的"消化法":读书不动脑,等于吃饭不消化。  相似文献   

13.
幸福来电     
正时钟指向零时的半点,手机突然震动不停。"哈哈!兄弟,你嫂子生了,大胖小子……"一按通话键,音筒里传来的是欣喜若狂。嗬,是组织科毕永军千事。这狂呼劲儿与他平目的沉稳形象可不太搭调。"恭喜!恭喜!"连声道贺的我也乐得手舞足蹈。"兄弟……"毕干事叫了一下,我应着声,接着传来的却是哽咽声:"太不容易了,兄弟,我终于有孩子了,不易啊!"这个汉子的不容易瞬间在我脑海铺排开来。毕干事和嫂子是经人介绍相爱的。那时,他和嫂子都在合肥读书,一个是合肥炮兵学院,一个是合肥师范学院。一条短信,一个电话,一次短暂的相处,让他们走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4.
笑笑好心情     
不老实农民赶驴进城,遇到个无赖,无赖问:"吃饭了没有"?农民说:"吃了!"无赖却说:"我问的是驴!"农民转身对驴就是两耳光说:"给老子不老实!城里有亲戚也不说一声!"不清楚一醉汉不慎从三楼掉下,引来路人围观。一警察过来:"发生什么事?"醉汉:"不清楚,我也是刚到!"  相似文献   

15.
笑笑好心情     
不老实农民赶驴进城,遇到个无赖,无赖问:"吃饭了没有"?农民说:"吃了!"无赖却说:"我问的是驴!"农民转身对驴就是两耳光说:"给老子不老实!城里有亲戚也不说一声!"不清楚一醉汉不慎从三楼掉下,引来路人围观。一警察过来:"发生什么事?"醉汉:"不清楚,我也是刚到!"  相似文献   

16.
到院校学习,时常有人会问我在哪个学校读书?而我会回答在某某学院学习。读书不就是学习么?有什么区别呢?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在我看来,读书是学习的主要途径,学习要读书,而且非读书不可。正如有人讲的"聪明书打底","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增广贤文》有"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等。但学习不仅要从书本上、课堂上学,更多的要向实践学、向身边的人和事学。既要学字面上的东西,也要学书本以外的"无字天书"。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  相似文献   

17.
一对青年民兵夫妇常常为家务事吵架。这天,两人又为了一件小事吵起来。三岁的儿子在一旁以惊异的目光看着他们。丈夫指着妻子的鼻子说:“你是个猪养的!”妻子朝丈夫脸上吐了一团唾沫说:“你是个驴养的!”  相似文献   

18.
笑笑好心情     
高深 《华北民兵》2008,(3):62-62
友情提示电话铃响了,是一个陌生的女性打来找小张的丈夫的,只听小张喊道:"老公!老公!老公!你的电话!"丈夫说:"我听见了,就这么一间屋你喊这么多声干什么?"小张说:"我是怕打来电话的女人不知道呀!"  相似文献   

19.
笑笑好心情     
友情提示电话铃响了,是一个陌生的女性打来找小张的丈夫的,只听小张喊道:"老公!老公!老公!你的电话!"丈夫说:"我听见了,就这么一间屋你喊这么多声干什么?"小张说:"我是怕打来电话的女人不知道呀!"  相似文献   

20.
无书不成眠     
对书的热爱,缘自年少时家庭的熏陶,缘自一个书香门第最基本的亲近和认同感。 我对书的感情是父亲潜移默化培养的。在我尚未进入学堂,父亲就给我买了一堆的小人书。因为不认字,儿时的我理解起那一大堆小人书的内容非常吃力。为了能在小伙伴面前展示自己讲故事的能力,每天晚上我都会在老家昏黄的煤油灯下,缠着父亲教我识字读书。父亲总是对我说:"好书不厌千回读。"当时我虽然不懂,但也郑重地点点头。后来我想,父亲用几本小人书就让成天玩得像个小野人似的我乖乖地入了龙套,这一招实在是高!在我幼年时祖母时常指着我的小脚对我们兄妹说:"有字的纸张不能踩!"长大后,长辈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