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兵团曾出现秋季拾花劳力严重短缺的情况,加上2003年春季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故而着实让人为今年秋季兵团拾花劳力匮缺捏了把汗.  相似文献   

2.
农八师一四一团今年参加拾花劳力达8000余人,外来拾花季节工几乎占三分之二。今年该团以“关爱拾花工就是关爱自己,善待拾花工就是善待自己”和“以人为本”“让外来劳务工满意”为主题,要求每个干部职工帮助外来劳务工解决生活中的具体困难,  相似文献   

3.
2002年,兵团曾出现秋季拾花劳力严重短缺的情况,加上2003年春季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故而着实让人为今年秋季兵团拾花劳力匮缺捏了把汗。方方面面的力量被动员,机采棉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对丰收已成定局的兵团700万亩棉田而言,2003年的收获仍需要大量的拾花劳力。当数十万内地拾花大军奔赴兵团棉田的消息传来时,丰收的棉花落袋为安,方有了着落。8月底来到兵团棉田的外来拾花工并没有看到盛放的棉花,新疆人度过了一个凉爽的夏天,而期待积温的棉花却错过了正常的花期。头一回来新疆拾花的"拾花妹"心里便有一丝不安,兵团植棉团场很快打消了她们的疑虑,各师、团的优惠政策不断传来,外来"拾花妹"安心了,她们在兵团700万亩棉田里看到了希望。人工采棉已延续数千年,机采棉正悄悄向这一传统采摘方式发出挑战。有关人士去年便预警:机采棉将碰落"拾花妹"的"饭碗",这可能是一种趋势,这也可能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4.
刘春阳 《兵团建设》2009,(24):19-20
今年农一师百万亩棉花吐絮、急需大量拾花工的时节,从内地来的拾花工却不足万人.这可急煞了当地的干部和职工。为了帮助农一师的职工将丰收的棉花尽早拾回来,南疆10万少数民族农民来到了农一师,,他们不仅解决了农一师拾花劳力短缺的问题.增加了自己的收入.还在百万亩棉田中演绎了一曲曲——  相似文献   

5.
刊中报苑     
兵团今年计划引进拾花工约40万人今年,兵团棉花种植面积760万亩,计划引进拾花工约40万人,其中引进疆内拾花工约20万人。今年,兵团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高度重视拾花工的组织和管理,及早部署拾花工引进协调工作;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处理拾花工引进中出现的情况与问题,及时掌握拾花工引进工作动态。截至9月9日,兵团已引进拾花工14.45万人,其中,引进疆内拾花工5.15万人。(兵建)  相似文献   

6.
据《兵团日报》报道入秋以来,农八师一四九团共从内地接来万余名拾花工。该团制定了3个"特别"政策善待拾花工,让已经在这里生活、劳动了十几天的拾花工非常满意。第一个"特别"政策是文化娱乐实行免费。拾花工住进连队后,该团电影队免费巡回为23个连队的拾花工放电影,每星期放1至2场;连队职工文化娱乐中心晚上免费向拾花民工开放,唱歌、跳舞、看书、看报、看电视,任其选择。第二个"特别"政策是医疗保健实行优惠。该团卫生防疫站、医疗保健站免费为拾花工检查身体,免费发放药品;团职工  相似文献   

7.
这些年,我们一家三口在农五师拾花,收入有保障,承包户对我们也很好。每年8000多元的收入,对我们一家人帮助很大,家里这些年添置的冰箱、电视机、摩托车都是靠拾花挣来的……在农五师91团拾棉花的伊宁市巴彦岱镇村民肉孜婉古丽开心地说。近5年来,兵团每年引进拾花工50  相似文献   

8.
善待拾花工     
棉花是兵团的支柱产业之一。上个世纪中期开始,兵团的棉花种植面积一年年扩大,仅靠兵团职工群众的力量已难以将丰收的棉花全部拾回,于是,棉花便将兵团700万亩棉田与中西部主要省份几十万拾花季节工联系在一起。数十万拾花工奔着同一个目标来到兵团棉田,有人将棉花称之为"软白金",内地来的拾花工便揣着淘金梦来到几千里外的新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兵团棉田里的辛苦劳动得到了收获,一年又一年像候鸟一样每年秋季往返于家乡与兵团之间。外来拾花工可能是兵团棉田里最能吃苦、最有忍受力、最不抱怨的群体,但他们也是有生命、有激情、有喜怒哀乐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来兵团拾花的要求或许并不高:有安全感和保障感,到新疆有活干,工资有保障,回家方  相似文献   

9.
善待拾花工     
崔钰雪 《兵团建设》2004,(12):12-13
今年,兵团棉花播种总面积达690万亩,而拾花工严重短缺。仅石河子垦区就需要招收18万名季节性拾花工,但只有10万人到位,远未满足当地的需求。与之相对应的是,拾花价格一涨再涨,拾第一遍籽棉的价格达到了每公斤0.7元.比上年高出0.2元,但仍吸引不了内地贫困地区的农民来疆拾花,大片雪白的棉花开在地里,却来不及采摘,棉农焦急万分。  相似文献   

10.
乔虹 《兵团建设》2005,(2):54-54
掐指算来,我从1971年参加工作开始拾花,至今已有33年了。当年那些风华正茂的铁姑娘们也都变成了五十多岁的老太婆了。但一想起当年拾花的日子,那人、那地、那故事,至今还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1.
据新华社2002年9月3日电刚刚入秋,我国最大的产棉区新疆就迎来了大批内地"拾花妹",不过面对采棉机的挑战,加上棉田面积缩减,盲目西行的打工者可能会深感失望。近两年,新疆加快了采棉机的研制推广,在塔里木、石河子棉区,采棉机隆隆驶入田野,机械化开始替代千百年来的人工劳作,部分地区人头攒动的拾花情景已不复存在。机采棉面积的不断扩大,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拾花妹"将失去用武之地。此间有关人士指出,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新疆正有计划地调减棉花种植规模,这也意味着用工数量的减少。内地特别是劳务输出较大的省区对新疆棉区的变化应尽早作出预警分析,加强与新疆棉区的互动,避免"拾花妹"  相似文献   

12.
党建荟萃     
农二师二十九团聘请林果专家给果农讲解果树高产技术。吕桂君摄九○团基层连队热心帮助拾花工创收农五师九○团各农业连队派出党员和管理人员详细了解从河南、甘肃、陕西来的拾花工的具体情况,向他们送去法律知识和团场有关保护他们的政策措施,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联系他们  相似文献   

13.
刊中报苑     
三团:机采棉四分天下有其一 农一师三团今年购进了4台凯斯--2555型采棉机,从而使该团采棉机的数量达到6台。 "每台采棉机日采棉120亩左右,日采拾籽棉4至5万公斤,全期可采棉5000余亩,相当于500多个劳力。"三团机务科科长高利达说。  相似文献   

14.
有话直说     
《兵团建设》2012,(20):52
正车辆安全管理莫松懈"三秋"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交通事故频发的时节。去年,某团一名职工驾驶无牌照拖拉机在拉运棉花时搭载拾花工,由于操作失误致使拾花工摔伤致残。近年来,受益于兵团、各师出台的好政策,团场职工挣钱后大都购买了农机具,但有个别职工觉得办牌照要花钱,还要年审,太麻烦,无照无证驾驶,往往侥幸变成了惨剧。  相似文献   

15.
巧得很,采访吉龙兵时得知,他们一家子都在这个连队。这点让我们喜出望外。 11月23日下午,因为交通不便,我们赶到他家时,天已全黑了。他家里有个5岁的淘气儿子,媳妇同拾花工一起回老家河南探亲了。客厅里的铁皮炉子烧得通红,暖和极了。  相似文献   

16.
1994年,我拿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文凭,乘上西去的列车,从甘肃来到农五师八十九团。当时正值拾花季节,一望无边的棉田,到处都开着白白的棉花,拾花的民工们忙得不可开交,眼前的景象打消了我求职的念头,天涯处处都有用武之地。1995年,我在八十九团十三连承包了40亩棉花,农民出身的我,对于农家活并不陌生,就是不懂当地植棉管理技术。当年棉花下播以后,我一时着了慌,不知从何处入手,连队党支部一班人就经常来我的棉田,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帮教,还给我一些植棉书籍。有了党支部一班人的关怀和照顾,这一年我总算没白干,纯收入1.5万元。  相似文献   

17.
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是关系全局的大事。不仅是一项重大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农五师就业和再就业呈现出“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状况,一方面农业生产方面长期劳动力缺3000余人,季节拾花工缺20000多人,建设行业也缺劳动力3000人。另一方面五师截至目前还有1000余人没有活干,靠领取低保失业金过日子。  相似文献   

18.
"冬闲"札记     
张泉 《兵团建设》2003,(12):13-14
又一个严冬降临。今年,农一师各团场"冬闲"将忙些什么?带着这样一个疑问,笔者日前走访了塔河两岸部分团场。一团过去,由于生产力落后,科学技术水平低,冬季职工主要是挖排碱渠。部分农业连队拾花至第二年3月份,人工收割水稻也要延至来年1~2月份。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生产力得到解放。该团购买了4台大型挖掘机,替代了人工挖渠;购买了联合收割机,解决了割稻难;推广地膜植棉和科学种田提早了棉花生育期和产量,为提前完成拾花工作,开展冬季全员培训赢得了时间。通过"冬培"学习,职工群众对当前的改革发展政策有了深刻了解,思想认识上和行动上都发生了大变化。近两年来,职工利用冬季积运农家肥形成热潮;团畜牧站厩肥被抢购一空,原来无人问津的  相似文献   

19.
这些天,正值棉花采收季节,农五师八十九团的企事业单位党支部组成了十余个拾花帮扶小组,来到联建连队棉田,帮助困难职工家庭采摘棉花。今年,八十九团党委定措施、出新招,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17个农业连队党支部与企事业单位党支部结成帮扶对子,开展"支部联建"活动,共同构筑经济发展的坚强堡垒。  相似文献   

20.
我1964年6月由天津支边来疆,36年来一直在芳草湖四场工作。在这36年中,我入了党,提了干,历任教师,女工主任、工会主席,现在是芳草湖四分场党委书记。1988年被职工推选为工会主席以来,我深感自己肩上担子的份量,我想,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党和人民信任我,把我安排到领导岗位,我就要以党性、民心、良心作保证,真心实意为国家、为农场、为职工群众谋利益。作为职工的代言人,我坚持把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应尽义务结合在一起,开展各项活动,全场4万多亩棉田和家家户户的院落里都被我跑遍。在长期超负荷工作以及没有规律的生活状态下,我患上了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1997年秋,为了尽快把丰收的棉花抢收回来,在分场党委的统一安排下,我们在全场负责组织开展"大干40天,拾花1万吨"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安排宣传车,制定竞赛办法,深入到秋收拾棉竞赛每一个连队、每一块条田查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