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画里话外     
毕业赠言一个功课很差的学生毕业前对他的老师说:"谢谢您,老师。我虽然毕业了,可您永远都是我的老师。您要是有什么事让我做,千万别客气。""好吧,求你替我做件事。"老师说,"千万别跟任何人说我教过你。"父与子某老总的太太生了个儿子,老总想知道儿子长得像谁,急忙派秘书到医院去调查。秘书回来后对老总说:"完全像您!""这就对了。好吧,你把详细情况说一说。""您的儿子头上光光,肚子大大,会吃会喝,整天不是睡觉就是打闹,总有一帮人围在身边转。"秘书说。  相似文献   

2.
《秘书日记里的彭老总》是军事科学院原院长郑文翰同志1955年至1959年在彭德怀元帅身边工作时的日记,由当时同在彭老总身边工作的王焰、王亚志、王承光同志补注。该书即将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史料,讲述了彭老总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本刊在此仅是撷取其中“炮击金门”、“庐山会议”有关内容的几则日记和补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彭德怀背粮     
彭德怀在担任八路军副总司令时,十分重视筹集军粮。八路军总部进驻武乡县王家峪后,为提防日寇突然袭击,根据地人民筹集的军粮,都坚壁在沟壑纵横的石屹节一带,因此总部机关人员,常常得跑几十里路到那里背粮。每次出发,总部机关人员,能去的都自觉地去,就连彭老总和他的爱人及警卫员都不例外。一次,一场鹅毛大雪之后,太行山峦冰封雪盖,鸟躲兽藏。恰在这时,机关又要出发去背粮了。黎明,机关人员迎着凛冽的寒风,踏着尺把厚的积雪,一步三滑地向目的地进发,人们在队伍里没看到彭老总他们,以为他不会来了。但是当他们走到储粮的村口时,却见一部分同志已装好粮食踏上归程。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位身材魁梧,粗眉毛大脸庞,面色黑红,表情严肃的人。他用一条灰色军裤,装了鼓鼓囊囊两半截粮食,沉甸甸地搭在肩膀上,这个人就是彭老总。他时年四十有余,走起路来,仍然是一副训练有素的军人样子:腰板挺直,步伐骄  相似文献   

4.
2001年1月15日,我送女儿去加拿大留学,来到加拿大阿尔伯达省首府埃德蒙顿市附近的一个小城——阿尔伯特。这大概是一个几万人口的小城吧。 到达后的第3天,房东对我说,附近“必胜客”匹萨店的老板想请我吃饭。 “他请我吃饭干什么?我又不认识他。”我感到很奇怪。 房东说,她的女儿杰恩在“必胜客”打工,杰恩说到家里来了两位中国北京的客人:父亲送女儿来留学,父亲是中国军队院校的一位教官。 房东说:“这里是个小地方。可能是因为好奇吧,老板很想见见您,你就去见见  相似文献   

5.
小幽默     
违心与放心在皇家海军医院里,一位伤兵请女看护代写家信,他口授道:“这里的看护小姐都长得不很笑。”看护小姐很不高兴,“你这么说太违心啦!”“是,小姐。”伤兵笑着回答:“不过这么说我太太就放心了。”  相似文献   

6.
我和表弟军校毕业后,在同一个军分区的政治部工作。我先表弟三个月来到人间。父母唤我为“大峰”,表弟出生以后大舅便给他起名为“小峰”。我和表弟小时候长得还不太像,长大后越长越像,连言谈举止,高矮胖瘦都一样。后来人们懒得分辨我们俩谁大谁小,皆称为“阿峰”。  相似文献   

7.
东平县宿城乡人武部有个好部长,他叫王忠祥。1983年初春,度过18年军旅生涯的汽车营营长王忠祥,转业回到了家乡。在县人事局办公室里,韩兰地局长亲切握着他的手,说:“忠祥同志,你的档案材料我都看了。这些年,你在边疆吃了不少苦,为国防建设做出了贡献。关于你的工作问题,想听听你本人的意见。”“局长,我18岁当兵,在部队干了近20年。对部队生活十分留恋,您就安排我到武装部工作吧!”“这!……”韩局长面露难色,因为县武装部超编,只有新组建的张河桥乡有个位子,可那里条件  相似文献   

8.
老兵牛畅     
北京东城区灯市口大街,一座古朴的院落里,住着一位年逾九旬的神奇老兵,他的胃是异位的,肾是单个的,两个异常器官集于一身。他十二岁从军,彭老总曾为他击掌叫好。为救他这个“小放牛”。两位战士献出了生命。  相似文献   

9.
幽默与笑话     
联想 阿三和朋友老四在交谈。 阿三:“昨天你追自家的狗,为什么撵上却不打了?” 老四:“真倒霉。我看到我们公司老总了。否则,我非把这偷吃的家伙打死。” 阿三:“打狗和老总有啥关系?” 老四:“当然有关系,因为我们总经理属狗,他又最爱联想。” 不是东西 从前,有个秀才,下雨初晴,出门拜友。他路过一块瓜地,看到瓜农头上戴个草帽,身上穿着棉袄,在伺弄西瓜。秀才感到好笑,于是停下脚  相似文献   

10.
出差到上海,我顺便去看望同学老谢。老谢的父亲是一位成功的商人,老谢大学毕业后,子承父业,当了父亲公司的老总。老谢见到我盛情相待。席间,秘书向他汇报,有个美国人上门联系代理广告业务。那个美国老总是一个小伙子,操一口生硬的普通话,身上的衣服皱皱巴  相似文献   

11.
“大蒜副连”不姓大蒜而姓黄。他来自山东大蒜之乡,是我们的副连长。“大蒜副连”这个“荣誉称号”全营官兵无人不晓,即使你不曾认识,只要他在你面前一站,你绝对一口咬定非他莫属。他圆圆的肚皮加上那满口的大蒜味,不管是远观还是近闻绝对是一个活脱脱的“大蒜头”,提起他不能不谈大蒜。记得我新兵下连的第一天,刚好赶上种菜地。副连长带着满口的大蒜味说:“每个班保证要种一畦大蒜头。”大蒜从种到收他全程“监控”。每到大蒜收获的季节,他都笑得合不拢嘴,好像每个大蒜头都是他的宝贝疙瘩,保证“颗  相似文献   

12.
1996年11月,组织决定把我从某旅政委调到日喀则军分区任副政委。到日喀则报道的第四天,我就带着工作组到了最边远的边防某团。在这个团二连,一个叫张清甫的四川籍志愿兵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他在连队已经干了13年,即将退伍。刚入伍时,他头发又黑又密.没过两年头发就掉得差不多了。我问他,你在这里干了这么多年,现在要退伍了,有什么想法?他说:“没什么想法,组织叫走就走,让留就留。”我又问他有什么愿望,他说:“我的愿望是将来长满黑黑的头发。”我想:自己在这里住一个晚上就这么难受,战士们在这里一干就是几年、十几年.很多人还落下了无法治愈的高原病,但他们在面临人生选择的时候,却显得那样乐观、那样平静。我是一名领导干部,还有什么理由不干好工  相似文献   

13.
谈 到基层的日常管理 ,可能大家各有各的道道。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或许您能从中得到一点启示。有一个即将出嫁的女孩向她的母亲提了一个问题 :“妈妈 ,婚后我该怎样把握爱情呢 ?”母亲听后 ,随即从地上捧起一捧沙子 ,女孩发现那捧沙子在母亲手中圆圆满满的 ,没有一点流失 ,接着母亲用力将双手握紧 ,沙子立刻从母亲的指缝间落了下去。女孩明白了 :爱情无须刻意去把握 ,越是想抓牢 ,反而越容易失去。这显然是一个爱情哲理故事 ,但从故事的本身折射出一个道理 ,就是 :“凡事有个度”。如“一捧沙” ,松时 ,不一定能招惹事端 ;紧时 ,也不…  相似文献   

14.
值班室     
正某集团军步兵团战士强亮前些日子,部队拉到野外驻训训练场上,我因动作不规范,被班长当众批评了这让我觉得在战友面前很没有面子回到连队我越想越郁闷,始终咽不下这口气这几天我总是想着要找个机会报复一下他,我知道这样做不对,但我就是控制不了自己怎么办?心理专家:小强战友你好,一个连队百十号人,大家在一起工作和生活,由于脾气、性格差异,以及思想观念的不同,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有了矛盾,我们不应积怨报复,而是要努力地去消除转化  相似文献   

15.
在去年林丹生日会上,主持人将一个问题抛给他:“在你一组童年的照片中,为什么几乎都是穿着红色衣服,有点女儿气?”林丹说:“那是因为我妈妈很喜欢给我穿红色的,以前我在奶奶家住,一次妈妈把我接走,一个星期后奶奶再见到我,看我整个换了个人,从男孩儿变女孩儿了,我妈给我穿了一身红。”  相似文献   

16.
埃夫伦对中国人民很友好,他任总统后出访的第一个国家便是中国。在上海访问时,他邀请小学生王晴到土耳其作客。1983年王晴访土,她一下飞机就被接至总统府埃夫伦家居住,埃夫伦一见王晴就说:“我这个爷爷可想死你啦!”现在这个“爷爷”和“孙女”间常有通信往来。  相似文献   

17.
李征 《兵团建设》2007,(7):34-34
最近不止一次听到有人反映,现在到一些部门办事,经办人态度都很好,但就是不给你办事。因为,他很客气,几句搪塞的话,叫你不好再问,使人进退两难。过去有个“门难进、脸  相似文献   

18.
妈妈的一生很短暂,我甚至都没来得及体会真正的母爱,但她用勤劳和质朴诠释了不一样的伟大。"小莉啊,你上天有灵,你听到了吧!"那一年的春节是我军校毕业后参加工作的第一个春节,初二那天不胜酒力的我在家喝得大醉。从来都没这么醉过,醉酒后的我不停地在说着。"我要我的妈妈,妈妈你在  相似文献   

19.
有一首歌,是用我的心声和激情唱出来的。那是分到连里待命后的一天,听说连部要挑兵,新兵们都兴奋起来。连长把新分来的兵一个个地叫到连部,让每人都唱一首歌,听歌的是一个黝黑的老兵。轮到我时,我整了整军装,清了清嗓子,唱起了“云雾满山飘,海水绕海礁……”我把自己极度的表现欲发挥得淋漓尽致。出门时隐约地听到老兵讲:就是他了。这时我才发现自己手心里满把都是汗。那夜,我第一次难以入眠。第二天刚起床,连长就让我打背包跟老兵走。临别时,连长指着那位老兵对我说:“今后你就是桃花岛的一员了,他就是你的班长。”班长拍着我的肩膀说:“可…  相似文献   

20.
钓竿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儿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儿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儿摇摇头,老人惊异地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儿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