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习主席在中央军委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政治标准是我军人才第一位的标准,政治要求是对我军人才最根本的要求。要牢牢把住政治关,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做好铸魂育人和政治考察工作,确保培养和使用的人才政治上绝对过硬。文职人员已逐步成为军队建设的重要新生力量,如何树立政治标准、践行政治要求,充分调动广大文职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直接关乎强军目标的实现和部队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
军队人才建设贯彻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要适应形势任务要求,转变人才发展理念和思路;聚焦军事斗争需要,调整人才工作重心布局;着眼人才建设任务落实,积极完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政治工作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最高命题的要求,是实现政治工作根本职能和基本任务的客观需要,是部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广大官兵生活质量和建设和谐军营的迫切需要,是政治工作本身的内在要求.在政治工作中,要真心尊重工作对象,真正理解工作对象,真诚关心工作对象。  相似文献   

4.
信息化战争和知识军事对我军政治工作人才的素质结构提出了新要求。信息化人才的素质结构由政治素质结构、科技能力结构、军事认知结构、身心素质结构组成。新型人才素质结构具有适应信息化战争的要求、体现顺应未来智能化战争发展趋势的潜能。  相似文献   

5.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就是要以科学的发展观引领人才工作,构建“人才-制度-环境”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力度,创新人才工作制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使学校真正成为“事业有平台,发展有空间,成长有环境”的人才沃土,使人才“引得进、上得去、干得好、留得住、流得出”。“人才-制度-环境”体系包括三方面内容,即人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第一资源,加大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力度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坚实基础,创建有效的人才工作制度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营造人才发展环境是落实科学人才观、实现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一、实施“蓝天计划…  相似文献   

6.
初级政工人才,是政工人才链条中的初始环节,是政工人才的源头。根据初级政工人才的成长规律和素质要求,努力提高培养的质量,是政工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也是做好政治工作的前提。本文就其素质培养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陈书兵 《政工学刊》2011,(12):34-35
先进理念是加强人才建设的先导,决定着人才建设取向和工作绩效。要打赢未来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必须认真贯彻主题主线要求,着眼打赢信息化战争、建设信息化军队需要,进一步更新人才建设理念,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效益,  相似文献   

8.
季立 《政工学刊》2023,(4):38-39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创新军事人力资源管理”系列部署,对深入贯彻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提出了新目标、打开了新格局,必将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加速推进军事人才建设。把握军事职业特点和军事人才特点规律,加大军事人才管理创新,推动人才布局和军队组织结构、备战转型要求有效耦合,最大程度集聚人才和智力资源,是新时代干部工作的重要职责使命。  相似文献   

9.
刊中报苑     
正兵团召开第四批援疆干部人才总结表彰大会8月8日,兵团召开第四批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干部人才总结表彰大会,总结3年来兵团援疆干部人才工作的成绩和经验,表彰援疆干部人才工作先进集体和优秀援疆干部,并对下一步援疆工作进行研究部署。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援疆工作纳入到整体工作中谋划部署,编制好援疆规划。各受援单位及组织人事部门要根据援疆干部的优势和特点,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确保任实职、给实权、负实责。(邱海强)  相似文献   

10.
十七大报告指出,“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这给部队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近年来,我们针对部分干部事业心不强、责任感不够、内动力不足等问题,注重改变以往重使用激励、轻任职问效,重工作要求、轻行为规范,重定性讲评、轻量化问责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一、转变观念,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人才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要真正做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新时期部队人才建设工作,就必须强化“四个意识”。(一)强化人才培养的意识。要求真务实、以人为本地做好人才工作,就要求我们各级领导都要牢固树立为官一任育才一批的思想,高度重视各类人才的再学习、再深造,要让人才经常充电,始终保持驾驭信息化战争所需要的知识和本领。(二)强化合理使用人才的意识。我们各级党委要有识才的慧眼,用人的胆识,知人善用,善于发现人才的优长和特点,多看他们的长处,而不能只盯着一点不放。此外,还要敢于使用有…  相似文献   

12.
所谓高素质的军事人才,是指在履行军队根本职能的各种实践活动中,能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国防事业作出很大贡献,并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特殊需要的优秀军人.古今中外的战争实践一再证明,战争不仅是军力、经济力的较量,而且从实质上讲更是智慧与人才的较量.尤其是现代高技术战争,更是人才之间智慧、谋略、战术、技术之争.正如列宁指出的:“现代战争也同现代技术一样,要求有质量高的人才.”现代高技术战争呼唤着高素质人才的脱颖而出.培养高素质的适应未来局部战争要求的人才,是做好战争准备的关键所在.因此,政治工作必须站在这个制高点上,高屋建瓴,下功夫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军事人才,以适应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3.
努力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一项紧迫战略任务,必须认真贯彻军委关于实施人才战略工程的规划,采取超常措施,抓紧人才队伍建设。与时俱进确立科学的人才观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他深刻指出:“做好人才工作,落实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当代世界和中国深刻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这一重要论述,对我军人才的培养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树立复合、…  相似文献   

14.
在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综合国力竞争 日趋激烈,人才问题已成为决定竞争成败的一个非常关键 的因素。对于新世纪初的中国航天事业而言,人才问题也 是面临的突出问题。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积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从成 立之初,就十分重视人才工作,并确定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 想,坚持人才是企业第一宝贵的资源。针对航天人才发展问 题,集团开展了《中国航天人才发展战略》课题研究,召开  相似文献   

15.
建立高素质的人武干部队伍是一项系统的人才工程,这对我国现代国防人才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人武干部进出渠道不畅且来源复杂,科班出身的寥寥无几,大多数对于人武部的工作性质、任务和要求知之甚少,因此在适应工作环境、进入工作状态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针对这一客观现实,应该对建立高素质人武干部队伍的举措加以认真探究。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人才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从新时期人才选拔培养的战略地位、原则方针、指导思想、目标要求、班子建设、制度创新到管理监督等诸方面都作了系统阐述,是一个科学的体系,是新时期人才工作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不仅对国家、军队的人才建设有现实意义,对空军科技干部队伍建设也同样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下面,我结合自己从事科技干部工作的实践,谈谈学习邓小平人才理论的体会。一、要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作为科技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始终遵循的基本原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邓小平人才理论的精髓。邓小平在中…  相似文献   

17.
正《求是》近日刊文指出:国以才立,业以才兴。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当代中国显得越来越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就是未来。"这一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时代发展脉搏的清醒把握,深刻阐发了加强人才工作的重要性,为我们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要抓好人才工作,首先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破除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落后  相似文献   

18.
努力创新政工人才任职教育教学体系,是主动适应院校调整改革新形势的内在要求.构建新型政工人才任职教育教学体系,必须以部队岗位任职需要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军队政治工作为龙头打造学科专业体系,以新一代核心课程为支撑建立教学内容体系,以有利于政工人才能力生成为标准创新教学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提出军事人才建设的五点重要思想:关于军事人才是建军治军之本的思想,对军事人才在军队全面建设中的战略地位作了科学定位;关于培养军事人才要以革命化为前提的思想,准确指出政治合格是军事人才素质的灵魂;关于要建立和完善军事人才培养制度的思想,指出做好军事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出路;关于院校是培养军事人才重要基地的思想,要求院校要承担起培养军事人才的历史使命;关于宁肯让人才等装备,也不能让装备等人才的思想,指出辩证处理军事人才建设与武器装备建设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抓住用好本世纪头20年这个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和实现兵器工业的跨越式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落实“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牢固确立人才工作的基础地位和先导作用,以人才先行推动和实现经济的腾飞和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