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国防科技工业要着力构建和谐军工。客观地说,“和谐”是一个模糊的描述性语汇。《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和谐”一词的解释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对“和谐(harmony)”一词的解释为:“相关事物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人牺牲精神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并不断深化的高尚精神。《为人民服务》是展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思想的重要文献,其中也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的牺牲精神。文章从中国共产党人牺牲精神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出发,从核心要义、实践方式、价值归宿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牺牲精神的深刻内涵。从《为人民服务》中探析中国共产党人牺牲精神,对新时代党带领人民统筹推进“四个伟大”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3.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春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史,被列入“五经”,其伦理大旨是“道名分”①,“惩恶扬善”。孟子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②,司马迁也有孔子“作《春秋》”③之说。可是近代以来,相继有学者对此说进行考证,多以为孔子作《春秋》的说法缺乏史证,可能是孟子的伪造④。不过,孟子所谓“乱臣贼子惧”却从手段意义上道出了《春秋》的伦理价值。《春秋》被称之为“经”,解释这部“经”的书称之为“传”。《春秋》三传便是解释《春秋》的著作。《春秋左氏传》…  相似文献   

4.
自《开罗宣言》发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各国对其文本的解释基本属于“正常”,之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美英对《开罗宣言》文本的解释出现了“异化”。其中美国有“台湾地位有待对日和约决定”说等4种类型,英国有“环境不同”说等8种类型。美英对《开罗宣言》文本解释出现“异化”是冷战、朝鲜战争与台海局势三重历史背景叠加混合发展的产物,其模式和手法又为后续“国际条约”所继承。国际社会对美英各类“异化”解释的质疑、批驳的声音从未停止。《开罗宣言》文本的内涵和外延不能任由霸权主义国家根据自身利益进行解释,进而成为其干涉别国内政的工具,其文本的本意、良善愿望及庄严的国际法效力必须得到充分尊重,其条款内容和精神必须得到完全的贯彻与实施。  相似文献   

5.
新闻集锦     
抗洪英雄肖昭灿被确定为先进性教育学习典范日前,四川省委组织部决定把抗洪英雄肖昭灿作为四川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学习典范,并组织宣讲团在全省范围内巡回宣讲肖昭灿同志的先进事迹。肖昭灿原系四川省宣汉县人武部政委,在去年达州市“9·3”抗洪中,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肖昭灿牺牲后,四川省达州市委和四川省军区分别做出向肖昭灿同志学习的决定,成都军区为其追记一等功,四川省军区追认其为革命烈士。(李建强李本健)  相似文献   

6.
在讲古汉语法“名词作状语”的时候,许多人都用到《史记》里“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鸿门宴》)、“高后儿子畜之”(《齐悼惠王世家))和“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孙子吴起列传》)等作例证,认为其中的“兄”、“儿子”和“客”,应分别译为“像对待兄长一样”、“像对待儿子一  相似文献   

7.
军人当厚德     
中华民族自古尊崇道德,谓之“德者,得也”。《易经》中有“不恒其德,无所容也”,说的是人若不能永远保持高尚的道德,就无法立身于世间。拥有了高尚品德,就会如《诗经》所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孔子创立的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更是长久以来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悠悠历史。可以说,道德观念贯穿于人的思想灵魂,构建着人的精神高地。军人历来以忠诚正直、牺牲奉献书写人生,厚德既是内心归属,也是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8.
“军”,《说文解字》解释为包围之义,由“车”、由“勹”会意。朱芳圃《殷周文字释丛》称:“(军)字从车、从勹会意。古者车战,止则以车自围。”时代在进步,军队和军事在发展,“军”字的“勹”也衍变为“冖”。现今的“军”字仍可看作是一个会意字。我们也可以在“军”字上会意出现代军队的相关形态,解析出现代军事的重要特性。其一,从“军”中之“车”会意出现代军队的快速反应特性。“兵贵神速”在军事行动中,步行自然没有乘车快。在相同道路、相等距离的条件下,两条腿肯定赛不过汽车轮子。古人看到了“车”对军队快速行动的极端重要作用,所以“军”字的主体是一个“车”字。军队用“车”自然是为了人与武器的快速反应,由此  相似文献   

9.
军事需求工程技术之需求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军事需求牵引实质是解决军事系统发展、建设的有效性问题。开发军事需求,目的是将其用于指导、约束军事系统的发展、建设的方向、内容。因此,军事需求本身必须是有效的,必须进行需求验证,确保军事需求“可达到”(Attainable)和“可实施”(Realizable)。在《军事需求工程的活动与作用》一文中,我们对“可达到的需求”和“可实施的需求”进行了详细解释:(1)“可达到的需求”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需求能够转化为现实;(2)“可实行的需求”是指在一定限制条件下,需求必须转化为现实。目前,关于军事需求验证的研究还出于起步、探索阶段。本文的主要…  相似文献   

10.
幸福的假象     
佛经里写人通常走两个极端,不是大智就是大愚。《百喻经》里就有很多这样的故事:有个女人刚生了个儿子,可是她并不满足,还想多要几个孩子,于是,她四处向别人打听:“谁有办法让我再多生几个孩子?”有个老妇告诉她:“我有办法满足你的心愿,不过你得先祭祀天神。”女人赶紧问道:“拿什么祭祀呢?”老妇说:“把你的儿子杀掉,然后用小孩的血去祭祀天神,你就能得到更多的孩子。”女人听罢觉得言之有理,就准备杀子祭天。有个智者发现后,觉得这女人疯了,赶忙制止:“你将来能否得到更多孩子还不一定,却要先杀掉自己的儿子,简直愚蠢透顶!”  相似文献   

11.
洛阳才子贾谊,因谗被贬,后忧愤而亡;三国杨修,被曹操以乱猜“鸡肋”口令定罪,落得斩首示众。纵观古今,人才得其用而不得善终者比比皆是,其情可悯,其况可悲。宋代苏轼在《贾谊论》中评贾谊曰“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说明了志(志向)、量(气量)、才(才能)、识(见识)对于人成就事业的重要性。反思历史,启示良多。失于无公心之志。《三国演义》评杨修之死时有一句“身死因才误”。无论是以曹操的眼光来看,还是用现代标准来衡量,杨修无疑是一个有学问、有胆识、有预见力的优秀谋士,其最终身死,不仅在于恃才盖主的个性,更在于谋之“志”的…  相似文献   

12.
在武德建设上,孙子极为重视将帅的武德修养。这和他的将帅价值观分不开。在《孙子兵法》中他非常重视将帅在养兵用战中的地位和作用。他把“将事”视为“五事”之一,强调“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安危之主也”(《作战篇》);“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谋攻篇》)在他看来,要实现“安国保民”的军人价值目标,将帅是决定的因素。因而孙子非常重视将帅自身的素质尤其是武德素质条件。在其《兵法》首篇中,他即明确指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计篇》)这是对将帅武德素质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择将任将的基本标准。在以后的诸篇中,孙子对此“五德”从不同角度进一步加以了阐释和发挥,形成了以“五德”为纲的将帅品德规范体系和具体修养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了贯彻执行国务院1988年7月18日发布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进一步做好军人抚恤优待工作,民政部(1989)优字19号文件对此类问题有具体的解释。《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二条中所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役军人”,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规定,正在服现役的军官(含由现役军官  相似文献   

14.
<正> “说谎者”悖论在二十世纪的逻辑、哲学、数学界引起了巨大风波。这一悖论远自古代,先后由古希腊、古中国、古印度独立地提出。(相信不是承传自别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墨子》的《经下》篇说:“以言为尽悖,悖,说在其言。” 有悖论者解释说:“一切话皆假”这句话在自相矛盾,原因在这句话本身是自我否定。 这大概是加进今天的形式逻辑来解释的,所以简单清楚,容易明白。就原文第一个“悖”应解作“假”,那末第二个“悖”,似乎也应解作“假”,而不应解作“矛盾”。总之,原文过于简略,颇费解。  相似文献   

15.
许富宏 《军事历史》2022,(6):106-113
中国古代兵学史上的八阵,分属两个系统,一个是“孙膑八阵”,另一个是“风后八阵”。李筌《太白阴经》中以“天、地、风、云、飞龙、鸟翔、虎翼、蛇蟠”为“八阵”,主要是营垒的阵形,功能主要是用来防御,而不是作战。李筌“八阵”在来源上当承继《握奇经》,属于“风后八阵”系统,是“风后八阵”在唐代的发展。李筌用后天八卦来给“八阵”重新安排了位置,将八阵与八卦对应起来,用八卦的理论来解释八阵,意图使八阵理论系统化、理论化,却进一步将八阵神秘化,又因脱离作战实际,最终被人们所抛弃。  相似文献   

16.
军旅作家徐贵祥方面大耳、浓眉大眼、军人气十足。他以《弹道无痕》、《决战》、《历史的天空》等一系列“独树一帜而又异常醒目”的作品,被人称为军事题材小说创作领域的“正面强攻派”。身为作家的徐贵祥对于战争片的研究有着学者般的执著。据闻,为写抗日题材小说他能精细到列表研究日军驻屯联队的编制和装备、“下士官”、“干部候补生”的晋升步骤与职责范围,至于《菊与刀》、《武士道》之类的日本人“认识论”更是案头翻烂。也许,这只有用基因和血液里的某些特质才能解释。徐贵  相似文献   

17.
“史”最早是指一种特定的人。篆文“史”字写作“■”,“■”即右字,指右手。《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这里把“史”从字形结构上作了会意的解释。“记事者也”就是“史”字的本意。“史”原本是神职的人,如祝史、卜史、巫史等,他们都是构通人和神之间关系的一种职官。齐太史记崔杼、晋董狐记赵盾的故事,以秉笔直书为后人所称颂,恐怕同他们的职业性质有关。因为要对神虔诚、负责,就必须作忠实的记载。《孟子》开始,赋予“史”以“史事记载”的内容,但普遍用于表述“史事记载”的则是魏晋以后的事。司马迁写的书,原来没有正式的书名。东汉荀悦(148—209)的《汉纪》卷14中,才把司马迁的书称《史记》。《三国志·王肃传》也称《史记》。《新五代  相似文献   

18.
(一 )强化规范意识 ,健全合力的机制。制度 ,是管方向、管长远的。把制度融于抓落实的方方面面 ,科学地调节好“人”和“事”的关系 ,抓基层就会事半功倍。为此 ,要强化法规意识。必须时时处处按纲办事 ,坚决做到制定规划用《纲要》统揽 ;布置任务用《纲要》指导 ;检查评比以《纲要》为标准 ;总结经验以《纲要》为依据。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这样才有可操作性 ,才能用制度规范工作 ,用制度引导工作。(二 )强化素质意识 ,夯实合力的根基。抓部队建设最根本的就是培养人、教育人、提高人的素质能力 ,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一批…  相似文献   

19.
春节溯源     
春节是农历的新年。春,《前汉书·律历志》、《风俗通》诸书的解释为“春蠢也”。“蠢”是昆虫活动的意思,春来虫动,幼苗吐绿,万物兴旺,《公羊传》又注说:“春者,天地开辟之端,养生之道,法象所出,昏斗指东方日春。”春又被神化成为春神东君执  相似文献   

20.
《司马法》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法》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兵书。司马迁赞誉它是:“宏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尽其义,如其文也。”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汉代官方对其也是优渥有加,武帝时“置尚武之官.以《司马兵法》选位,秩比博士”(《申鉴·时事篇》)。东汉以来,曹操、杜预、贾公彦、杜佑、杜牧等经学家、史学家、军事家、文学家,都曾以《司马法》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