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战争产生于帝国主义。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斗争,是现代帝国主义战争的根源,只要帝国主义存在,帝国主义战争就难以避免。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问题的一个基本观点,但是,马克思主义从来没有说过世界大战是注定不可避免的,帝国主义战争和世界大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通过世界人民的努力和斗争,世界战争有制止和避免的可能性。今夭我们研究二次大战,总结这场战争的历史经验教训,其目的就是为从历史的借  相似文献   

2.
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苦难是数不清的、算不完的,但其中大的几笔,有据可查。大军入侵帝国主义奉行炮舰政策,入侵我国大都是从沿海登陆的。从1840年3月英帝国主义进攻广州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至1950年1月美帝第七舰队陈兵台湾海峡,先后有11个帝国主义国家,1000多艘舰船从海上侵入我国,大规模的就有85次之多。其中日本单独入侵29次,英  相似文献   

3.
省港罢工工人纠察队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工人革命武装的初次尝试。这支中国职工运动史上最早的工人革命武装,其矛头是针对帝国主义的。正如中国早期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所说:“省港罢工是中华民族反帝国主义的先锋队,纠察队是省港罢工站在前敌与帝国主义搏战的先锋队,所以纠察队是中华民族反帝国主义先锋队的先锋队。”本文拟就这支工人武装的建立、功绩及其特点等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即九一八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多次发表宣言,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32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相似文献   

5.
100年前,中国军民在京津地区奋起抗击英、美、德、法、俄、日、意、奥等8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军的野蛮入侵,在中国近代史上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悲壮乐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列强横行霸道,操纵着中国的经济、政治;封建统治者丧权辱国,勾结帝国主义残酷压榨中国人民;国家积贫积弱,社会战乱不已,民族灾难深重,人民饥寒交迫。为救国救民  相似文献   

6.
尹琛 《军事史林》2021,(8):59-64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和组织者,早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就迅速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对日战争宣言》等一系列宣言,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和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提出了收复失地、抗日救国的正确主张.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推动下,在其他爱国党派、团体和人士的共同呼吁下,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  相似文献   

7.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的发展,世界上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巨大变化。全球性的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和革命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极大地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地位。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妄图阻止革命的发展、收复失去的阵地、开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新中国成立之后,他担任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直接领导了国防和军队建设。他总结中国一个多世纪以来国破民穷,有国无防,饱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奴役而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教训,提出:“国防不可不有”,“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他号召全国军民要树立反侵略观念,保持高度警惕,加速国防建设,随时准备反击帝国主义的侵略。一、居安思危,提高警惕,牢固树立反霸权、反侵略观念新中国成立之时所面临的国际形势是十分复杂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  相似文献   

9.
王海棠 《国防》2001,(7):1-1
在中国共产党80年的辉煌历史画卷中,建设和巩固强大的中国国防,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19世纪中叶开始,帝国主义列强的铁蹄开始踏上中国的土地,赢弱的中国独立不保,中华民族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忍辱负重。从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政府和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反复抗争,付出了无数中华儿女的宝贵生命和巨大的社会财富,但却一直未能挣脱帝国主义的枷锁。孙中山曾梦想联合世界上能平等待我之民族,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结果饮恨长逝。中国人民独立的美好梦想,一次又一次化作了泡影。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是一场帝国主义强国侵略半封建半殖民地弱国的战争,也是一场弱国打败强国的战争。这一战争的胜利,与毛泽东英明的国际战略理论密切相关,研究这一时期毛泽东的国际战略必须搞清它的理论支点。   一、 科学地认识中国的国际地位   20世纪 30年代,中国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而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资产阶级大国已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日本由于其自身的历史和时代条件,则成了一个具有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和《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文中,对中国的国际地位特别是和日本进行了科学的比较…  相似文献   

11.
一、马汉提出的海上战略原则 从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等老牌殖民主义国家进行了长达三百年的海上争霸战,然而,这些战争却没能孕育出一套完整的海上战略理论。直到十九世纪末.世界由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代、美国开始迈入帝国主义大国的行列后,这  相似文献   

12.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变华北为第二个伪满洲国,保障其在东北四省的权利,于1935年开始策划"华北五省自治运动"。但迫于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的压力和中国国内的抗日怒潮,这一目的没能完全实现,最终成立了"冀察政务委员会",以达到控制华北的目的。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这种侵略行为,国民党政府的对日政策有所改变,但仍未实施彻底的抗日政策。鲁迅对国民党的这种屈服、妥协行为进行揭露和批判,并对国民党政府在国内的一系列黑暗统治进行抨击,同时鲁迅也表达了自己对中国黑暗现状的担忧和对中国前途终将光明的信念。  相似文献   

13.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稳固其对中国东北的占领,并与德国法西斯相呼应,伺机夺取苏联的远东和西伯利亚,沿中苏、中蒙边境先后构筑了 17个筑垒地域,形成了总长达 1000多公里的防线。这条现代战争史上最长的防线并没有能够挽救日本帝国主义覆灭的命运。 1945年 8月 9日凌晨,苏联对日本宣战,出兵东北,只十余天的时间,日军苦心经营达十余年的筑垒地域就被彻底粉碎。 一、侵华日军中苏边境防线概况   日本帝国主义在完成对东北的占领之后,鉴于当时社会主义的苏联对伪满政权和日本政府的态度,以及苏联在远东地区…  相似文献   

14.
1929年12月在南京出版的中国杂志《时事月报》刊登了日本《田中奏折》 (原文题为《田中义一上日皇奏章》)主要内容的梗概。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因这一奏折中侵略中国的阴谋计划被揭露,慌了手脚,田中内阁及其所控制的舆论工具矢口否认《田中奏折》的存在,并说这是一个伪造的文件。但是,从“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的“七七”事变,直至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这一时期,这个文件确定的方针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是完全一致的。因此,《田中奏折》在中国和世界成了很多论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文章  相似文献   

15.
罗莎·卢森堡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和革命家,面对帝国主义全球扩张的风暴,她撰写了《资本积累论》一书,对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问题、扩大再生产的物质要素的获得途径、关于可变资本的积累等问题进行思考,预测了帝国主义走向崩溃的命运,对当前社会发展带来重要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对于考察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的本质,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东北军始未     
东北军亦称奉军,是北洋军阀三大武装之一。在北洋军阀时代,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曾六次发兵出关,逐鹿华北或中原,问鼎中央。在北洋军阀后期,即皖系,直系势力削弱之后,张作霖就任中华民国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直接控制北京中央军政大权。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被日军炸死后,张学良子承父业,统率东北军。张学良排除日本帝国主义的干涉和威胁,于同年年底毅然宣布东三省易帜。至此,中国实现形式上的统一。 东北易帜后,张学良追随蒋介石,进行反苏反共活动,并卷入新军阀混战,调主力进关,以致东北空虚,日本帝国主义乘机发动九一八事变。由于张学良执行了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东三省拱手让给了日本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17.
列宁从俄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中,成功地实现了对于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实践诠释,极大地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全新的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模式——俄国模式。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俄国模式的精神实质,在于它回答了在帝国主义时代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开创了一条"帝国主义时代——俄国农村公社——新经济政策"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8.
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根源的观点今天怎样解释?说到战争根源,有一个问题看来不应该也不可能回避,就是对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根源这一观点今天应该怎样认识和解释。提到这一观点,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我们天庭开阔,蓄着漂亮的山羊胡,演说时喜欢把手插进三件头西服的导师列宁。列宁说这个话的时代,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阶段。他指出,垄断资本为了谋求超额利  相似文献   

19.
四十年代初期,随着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的订立,国际法西斯势力进入了一个最为猖獗的时期。在东方战场上,与德、意帝国主义成猗角之势的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放手南进,制定了迅速解决“支那事变”的纲要。它们对积极反共、消极抗战的国民党采取了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而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广大军民,视为实现其“南进方略”的最大障碍。日军惊呼:八路军、新四军咬住了它们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20年代末,世界形势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方面,全球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帝国主义体系中的一切矛盾更加尖锐,法西斯主义在德、意、日等国兴起,战争危险日益增长。另一方面,社会主义苏联通过贯彻新经济政策和军事改革计划,经济得到恢复,政治日趋稳定。但是,世界形势的新特点并没有改变社会主义苏联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之中的基本格局。苏联在经济技术方面仍然很落后,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