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3 毫秒
1.
这是一副既普通又特殊的对联—— 上联:江总书记情深似海 下联:县人武部恩重如山 横批:感谢共产党感谢总书记感谢武装部 这副对联的“创作”和张贴者,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那坡镇永常村陇黎屯壮族农民苏其权,眼里噙着感激的热泪,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这副对联背后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2.
袁浩 《政工学刊》2010,(10):17-17
有副对联叫“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这副对联告诉人们,自古以来的贤圣之人,皆是大气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之事,越能心静如水,沉着应对。每每想起这副对联的含义.都颇感受益。  相似文献   

3.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宫;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菏泽视察期间,给市、县委书记们念的一副对联。他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  相似文献   

4.
涛涛汪洋是文化灵感的源泉——南沙的对联 很少有机会,也很少有人去研究南沙的文化。但我坚信南沙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新芽。 南沙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南沙的对联。南沙人把对联叫着礁联。 踏上南沙的礁土,礁联是每个上礁人见到的第一个风景:白墙上镌刻的红字,或美观工整,或清秀大方,或苍劲有力,与巍峨的礁堡、威武的水兵和蓝色的大海溶为一个和谐的整体。而当你读完南沙的每一幅礁联,你对南沙自然就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敬仰。  相似文献   

5.
军事百科     
对联鼓斗志1930年11月,蒋介石调集十万军队,采取“并进长追”和“分进合击”的战法,对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一次“围剿”。为粉碎敌人的“围剿”,毛泽东、朱德同志等经过周密考虑,制定了“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在誓师大会上,毛主席亲手写了一副对联挂在主席台两旁。上联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  相似文献   

6.
战争轶闻     
双关妙联斥汉奸 1940年3月,卖国求荣的大汉奸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自任主席。就职那天,被誉为“当今王羲之”的灵谷老人写了一副对联: 昔日盖世之德今有罕见之才阿谀拍马之辈对此联大加赞赏。但有人悄悄地提醒汪精卫,这副对联写的不是好话:“昔日该死之德,今有汉奸之才”。“该死”  相似文献   

7.
盛世修文,富而思乐。一股自编对联热,近年在唐河县张店镇民兵中形成。对联热首先是从各村青年民兵之家中兴起。尔后,由镇武装部集中举办了征句求偶对联大赛。每当这天,场上参赛观赛者络绎不绝,来自各村民兵三五成群,悄  相似文献   

8.
七山二地一分田的寸腰石湾,一位七十一岁的老“秀才”,代表全村农民,在基干民兵裴高恕家大门上贴了这样一幅大红对联:  相似文献   

9.
农民张修初征答下联“甲子年闰十月两度雨水双春六百载才逢一岁。”这是湖南省邵东县双泉铺乡茶园村农民张修初作的一副对联的上阕,他向解放军指战员和全国青年民兵征答下联,凡答对者他将赠送一份农家礼物。张修初说,1984年是甲子年闰10月,全年两个雨水节,两个立春节,本乃是历法排立,不是  相似文献   

10.
画里话外     
小幽默抗旱的办法农夫甲:"去年大旱,我吃足了苦头,今年我想了个办法,保证不怕旱。"农夫乙:"太了不起了,能告诉我是什么办法吗?"农夫甲:"我在每一行麦子旁边,都种一行洋葱。洋葱一长出来,麦子就会呛得整天流泪,依我看来,还要经常排水呢。"表白某局的梁科长掌握人事大权,平常下属来"进贡"的不少。年底,局里大抓廉政工作,梁科长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就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了一副对联:来客欢迎;送礼不要。春节这天,过往行人纷纷停下来观赏这副对联,梁科长正在洋洋得意,却猛然发现对联被人加了几个字:  相似文献   

11.
罗先武 《中国民兵》2007,(10):21-21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如今已成为陕西省安康军分区开展学校国防教育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2.
婚事俭办     
2月14日,安徽省蒙城县母集乡刘桥村退伍军人、基干民兵刘景柱举行婚礼。他在大门上贴了这样一幅对联: 破旧俗,不收贺礼不请客。树新风,请吃喜糖喝香茶。横联上写:婚事俭办。这幅横联吸引了不少人。前来贺喜、送礼的人左顾右看,见没有  相似文献   

13.
田宝峰 《中国民兵》2014,(10):28-29
到朋友家中做客,见到一副对联“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其意思是沉静下来要经常反省自己的过失,进而以是克非、行善祛恶;闲谈的时候切勿议论别人的是非得失。这是古代儒家们所倡导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如今,28年的青春转瞬即逝,钱有武或许会被调整到其他岗位,或者调往内地,无论去哪里,他都无怨无悔,因为他在这里留下了执着。笔者路过一个哨所,见上面有副对联:哨虽小实为军之门户,士虽微诚为国之藩篱;横批:无名英雄。或许,这副对联就是对钱有武最好的解读。  相似文献   

15.
厦门金门门对门,族同情同同安同。这副对联生动从描写出厦门与金门之间同乡,同源,同语,同族的一家亲关系。  相似文献   

16.
山东高密市,是电影《红高梁》的故事发源地。最近,从这片热土上传来的条条喜讯,让当兵人听了格外振奋—— 军嫂就业——任你挑 1998年9月,高密市商业综合公司等企业破产,8名军嫂因此下岗。时隔两天,下岗军嫂便被市内5家“黄金企业”接走。这个市经济效益最佳企业——化纤集团在欢迎军嫂大会上挂出一副对联,上写着:“安置军嫂保平安,为了企业多赚钱”。横眉“共筑长城”四个大字格外惹眼。  相似文献   

17.
在榆林市北的林区里,矗立着一座民兵治沙造林纪念碑。碑的两端刻着一幅对联,上联是:“昔日沙进人退日色昏”,下联是“今朝林茂粮丰鱼儿跃”,横额是:“功业归民兵”。这幅对联,生动地记述了榆林地区民兵治沙造林的真实情景。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里贾府的门楣上有幅有名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这幅对联高度概括了弄虚作假的危害。 近读史书,深感弄虚作假对于军人为害尤甚;军队工作、武装工作尤其不能允许弄虚作假之风流行,那是误军害人、祸国殃民的卑劣可耻行为以至罪恶行径啊! 在我国军事史上,历代军人都是很重武德,而均视弄虚作假为不齿的。但也有例外。在腐朽  相似文献   

19.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名庸医叫"吉生",因其医术平庸,误人甚多。人们对他甚为不满,以至请人送他一副对联:"未必逢凶化,何曾起死回。"这个对联妙在将逢凶化吉、起死回生两个成语隐去末字。而隐去的这二字,便是庸医之名。章太炎与康有为政见不合,曾作嵌字联骂康: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上句是《中庸》"国之将亡,必有妖孽"隐去"妖孽"二字;下句是《论语》"老而不死是为贼"隐去"贼"字。能作如此妙联,章太炎不愧为国学大师。  相似文献   

20.
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它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香花,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奇珍.它能长能短,能显能隐,能;喜能怒,能贺能挽,能赞能讽,能褒能贬.在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抗日斗争中,对联也充分发挥了宣传和战斗作用,而抗日名将笔下的对联,更是起到了唤醒民众,鼓舞士气,表彰忠烈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