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新军事变革中,认清我国后勤建设现状,大力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军事后勤变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我军后勤建设现状(一)后勤补给组织方面过去,我军的补给体系在结构上长期以"打全面战争"为着力点,这种后勤体系结构是高度集中化的,作战保障资源很大程度上依赖就地补给,无法及时为不同军兵种和不同区域之间提供高效的补给。近年来,我军以打赢局部战争为基点来改进后勤补给体系,进行快节奏、高科技与先进装备的后勤补给训练,其中包括人员运输、建立补给线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我军的后勤保障能力,但还没有真正形成长时间、高强度、高效率的军事行动后勤保障能力。(二)联勤保障体系方面联勤以后,各军兵种后勤部(分)  相似文献   

2.
黄宗爱 《环球军事》2010,(23):46-48
最近,驻阿富汗美军的后勤补给频繁遭到塔利班武装和“基地”组织袭击,仅10月上旬一个多星期,武装分子就针对以美军为首的北约盟军部队后勤补给线发动了6次攻击,近百余辆油罐车先后被焚烧或炸毁。  相似文献   

3.
王乃勤 《国防》2008,(7):57-58
后勤综合保障力直接影响战争进程和胜负.省军区系统驻地大多是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往往是作战部队机动的必经之地和补给的重要基地,将在战争中发挥重要的后勤综合保障作用.因此,必须着眼维护国家安全统一,高度重视做好军事斗争后勤准备,努力提高后勤综合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4.
日军攻占武汉以后,掌握了长江的控制权。长江成为了日军侵华战争的重要补给线,为了减缓日军向中国内地的推进速度,中国海军决定在长江展开敌后水雷游击战,切断日军侵华战争的后勤补给线。 1940年初,中国海军成立长江中游布雷游击队,以刘得浦上校为总队长,下设5个中队,11个分队,在湖口至芜湖段开创第一布雷游击区。之后,根据斗争需要,又组织4个挺进布雷队,在鄂城至九江段开创了第二布雷游击区;组织2个挺进布雷队,在监利至黄陵机开创了第三布雷游击区。一场控制与反控制、消耗与反消耗的殊死斗争即将在长江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5.
举世瞩目的海湾战争集中体现了现代战争高技术、高消耗、高破坏的鲜明特点。从后勤保障的角度看,“大流量”是其显著特征之一,主要表现在流程远、流量大、物流杂、汇流和分流多、补给强度高等方面。这正如外刊评论的那样,“海湾战争成为第一次‘大流量’战争”。那么,美军在这场“大流量”战争中是如何组织后勤保障的?有哪些做法可资我们研究、借鉴呢? 一、统分结合,建立了庞大、有序、高效的后勤补给系统与“大流量”和多军兵种合同作战相适应,美军从总部到战区,到各军兵种部队,建立了上下衔接,统分结合,上统下分,通统专分的后勤支援体系,保证了庞杂的后勤补给行动能够有序、高效地运转。在总部一级,由参谋长联席会议下设的  相似文献   

6.
屯田的历史发展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战争,粮食是后勤保障的主要内容,屯田作为军队粮食保障的重要手段对中国历代军事后勤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考察中国军事后勤历史的发展,就不能不对屯田的历史发展有一系统的认识。本文就屯田的历史发展作一粗浅的探讨。一、屯田的发展及衰落史学家比较一致地认为,试...  相似文献   

7.
中国军事后勤思想述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军事后勤思想源远流长,内容极其丰富,它覆盖了后勤的所有领域,大到后勤的战略思想,小到士兵利益观,无所不含。从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和主要代表人物后勤思想来看,形成共性的思想有以下六个方面。一、关于战争后勤观人类自有战争就有后勤,在长期战争中积累了大量后勤保障经验,形成了后勤决定战争胜负、寓兵于民、断敌粮道的战争后勤现。(一)后勤是决定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历代军事家都清楚地认识到,后勤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战略要素。兵圣孙武在其兵法中,将后勤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事”(道、天、地、将、法…  相似文献   

8.
军屯作为军队粮食补给的重要手段 ,对中国历代国防后勤建设 ,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军屯一词起源于明朝 ,军屯发展呈现马鞍型的历史走向。军屯历经数千年而不衰 ,这与它无法替代的巩固国防 ,繁荣经济和增强军队后勤保障的历史作用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后勤储备是国家和军队为了保障国防战备和战争需要而进行的各种储备,现代后勤储备在结构和重点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趋势有四个方面:储备规模在总量上呈绝对增长趋势;储备结构在内容上进一步扩大;科学技术、自然资源和智能人才成为现代后勤储备的重要内容;现代后勤储备要求进行效益计量分析。我军后勤储备的内容包括后勤物资储备、生产能力储备、科技力量储备和战争准备金储备等。文章还提出了提高我军现代后勤储备效益的措施及其原则。  相似文献   

10.
军事后勤是与战争同步产生的,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国古人常说“储备”、“蓄积”、“委积”、“贮聚”和“武备”等,实际上多是有关后勤的问题。到了近代以后,出现了“军需”和“后勤”一类的专门概念。在长期的军事后勤实践中,历代将帅和众多的论兵者对后勤问题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理性认识。这种认识已经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如下:首先,他们非常重视军事后勤问题,对军事后勤的作用和地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其次,他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自己对后勤问题的关注集中在粮食上,重粮思想成为中国古…  相似文献   

11.
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后勤保障供应的特点为:用高技术打造实时后勤供应链;不要机动补给基地的全新补给战略;自我保障和伴随保障方便及时;后勤保障供应社会化。  相似文献   

12.
一旦战争爆发,交通补给线就是作战部队的生命线。本文指出,如将战区的内工兵,后勤和军警的努力加以协调,工兵就可能为使用交通线网的后勤人员提供诸多合理化建议,以确保有限的运输设施发挥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战争形态的演变,战争动员正在发生质的变化。本文从战争动员的重点、后勤补给方法、体制、手段及领域等方面归纳了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战争动员发生的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补给的对策,并提出了对我军未来高技术条件下作战后勤保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美国在海湾战争中的后勤动员主要有五种方式:广泛筹集战争经费,弥补自身财力不足;紧急征召预备役人员,大力加强后勤保障力量;大量使用民用运力,增强快速输送能力;加紧军工动员和生产,建立不间断的后勤补给;充分利用驻在国条件,为其行动提供后勤保障。进行上述研究,是想从中借签和吸取有益的经验,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我们仍要注重发挥军民整体保障的威力,为夺取战争胜利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相似文献   

16.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一古训是前人对历次战争的经验总结,它反映了后勤保障在军事行动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早在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就断言“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阐明了后勤补给与军队存亡的关系。虽然现在“兵马”与“粮草”的含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其原理对现代战役仍然具有十分积极的指导意义。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反映了军事行动对后勤的依赖关系,现代战役后勤保  相似文献   

17.
后勤是从物质、技术方面保障军队建设和作战需要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性的军事活动。有战争和军队即应有后勤活动。只不过早期的后勤活动与早期的战争和军队活动一样非常简单罢了。后勤不仅贯穿战争和军队的全过程,而且贯穿其细技末节。如果把军队比作人的身体,那么每个血管里都流着后勤的血。中国兵书是中国古代军队知识的载体,而后勤知识是军事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兵书中也记载着十分丰富的军事后勤知识。它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军事后勤方面的宝贵遗产,是研究军事后勤史的珍贵史料。批判地继承这笔遗产,研究整理这批珍贵史料,对于建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军事后勤理论体系不无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降低常备舰队的规模,减少国防开支,英、美、俄等国海军早已致力于可平战结合的舰船发展,商用船可以说是这一发展方向的主旋律。商用船队伍包括货轮、客轮和民间船只的机帆船、渔船等,它具有一定的交通运输、商业贸易等用途,在战争中体现出了巨大的军事价值。目前世界各国的商船队伍已成为一支迅速崛起的“第二海军”。未来海战,由于兵力投送能力有限,运输登陆部队突击作战、后勤补给等任务十分艰巨,民用商船就将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后勤动员是战争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国家和军队为适应战争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将动员对象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及时可靠的后勤动员能为战争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保障,是赢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 1 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后  相似文献   

20.
近日,重庆某陆军预备役后勤保障旅进行了一场带实战背景条件下的野外拉动演练。探索和演练了战时条件下野外后勤补给、武器快速抢修、伤员安全转运、弹药输送等12个后勤保障课题,总结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