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武从出山到隐归,使吴国军队的战斗力达到了鼎盛时期。这期间,在他谋划指挥的大大小小的军事行动中,尤其是伐楚的战争中,已经显示出他那“神鬼不测之机,天地包藏之妙”的用兵方略。综观孙武伐楚作战的全过程,大致有七  相似文献   

2.
孙武是我国春秋时代一位兵法著作多产的大军事家。据《汉文志》记载,孙武曾著兵法文章82篇。除《孙子兵法》外,还有一本《续孙子兵法》,其他兵法文章无法考查了。《孙子兵法》何以流传2500多年?何以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它的精华和特点是什么呢? 一、孙武为人洁如白莲,出污泥而不染 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时代,笼罩和主宰着人们精神世界的重神意识形态开始向轻神重人的观念转变。作为新兴地主阶级代言人的孙武,以过人的胆识冲破传统观念,在他的兵书中执言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  相似文献   

3.
《全唐诗》中有些诗歌折射出唐代诗人对孙武与《孙子兵法》的情感及认知。有的诗人正面肯定孙武"吴宫教战"执法严明;有的诗人怜香惜玉,批评孙武执法严酷。有的诗人赞叹孙武才华;有的诗人感慨孙武拥有施展才华的良机。有的诗人咏叹《孙子兵法》的价值;有的诗人认真学习研究《孙子兵法》。唐代这些诗人不同的个人阅历,以及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变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唐代诗人对孙武以及对《孙子兵法》的评价态度。  相似文献   

4.
孙武何以不见名于《左传》周亨祥孙武不见名于《左传》,曾在历史上引起有无孙武其人的争论。1972年银雀山汉墓出土孙武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后,孙武之有无的疑案才算澄清。但孙武何以不见名于《左传》?至今仍是个迷团。人们在分析论证一事物时,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把前...  相似文献   

5.
《全宋诗》语境显现了孙武与《孙子兵法》的影响。宋代诗人塑造了多姿多彩的孙武人物形象。有的诗人把孙武刻画成一个兵家形象;有的诗人把孙武勾勒成一个嗜权者形象;有的诗人把孙武描绘成一个谏言者形象。宋代诗人多方检视《孙子兵法》魅力。宋代一些诗人主要从商业、弈棋、兵学、历史、建筑艺术等角度展现《孙子兵法》独特魅力。宋代诗人对待《孙子兵法》态度比较暧昧。有的诗人主张不学《孙子兵法》;有的诗人认为《孙子兵法》值得学习;有的诗人对待学习《孙子兵法》有所选择、摇摆不定。总之,宋代尊崇理学的社会思潮、繁荣的商业和发达的文化艺术,显著影响了诗人对孙武与《孙子兵法》的评判态度.  相似文献   

6.
孙膑其名     
孙膑是我国春秋时代军事家孙武的子孙,是继孙武以后在战国中期出现的著名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史记·孙子吴起传》载:孙膑曾和庞涓一同学习兵法,后来庞涓被魏惠王任命为将军。庞涓才能  相似文献   

7.
孙膑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齐国人,在历史上与孙武并称为孙子(即齐孙子),生卒年月不祥,大约与商秋、孟子同时代。其名是因遭迫害受膑刑(即砍去膝盖骨)而得之。孙膑系孙武后世子孙,在军事上继承和发展了孙武的军事思想,尤其在军事伦理思想方面,有不少创新。《孙膑兵法》是研究孙膑军事伦理思想的可靠史料。一、“战胜而强立”的军人价值观孙武建构了以“安国保民”为核心的军人价值目标体系,并就如何实现“安国保民”之目的,提出了“恃守”、“善攻”、“慎战”等一系列战略原则。孙膑继承和发展了孙武这一思想,在举兵用…  相似文献   

8.
《孙子兵法》(以下简称《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兵书,为我国春秋末期吴国孙武所作。孙武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春秋时期的战争经验,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对战争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提出了把握战争运动的一系列矛盾范畴,诸如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军事家莫过于孙武,而享誉世界的军事著作莫过于《孙子兵法》。孙武和《孙子兵法》是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史不可缺少的军事家和兵书。2500年前《孙子兵法》的问世,标志着独立的军事理论著作从此诞生,因而在世界军事史上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广宣称:史书记载,孙武为春秋末齐乐安人。先秦乐安现在何处,专家们说法不一。孙武故里成了一个千古之谜。日前,30余位专家、学者来到山东省广饶县进行了实地勘察研  相似文献   

11.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中共临沧县县委书记张涛经常引用兵圣孙武这句名言告诫自己。他时刻心系国防建设,把自己当作普通一兵,积极为县人武部排忧解难。使人武部跨入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2.
王珏 《军事历史》2013,(3):53-58
柏举之战被认为是孙武参加的唯一有明确历史记载的战争,但对孙武究竟是以何身份参与了柏举之战,以及战争初期吴军的行动是否具有出敌不意之效,论者仍持说不一。通过检索与此相关的《左传》、《史记》等史籍,较为可靠的是孙武以"吴将"身份参与此战,而吴军的行动也并未对楚构成出敌不意之效。此外,《孙子》一书在舍事言理、辞约意深之处颇为难解,若以"言兵事委屈详尽"的《左传》来解读之,便可虚实参照,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依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在总结中国革命战争认识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科学系统地阐明了战争认识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战争实践的不断深化的过程的思想,它不仅揭示了战争认识辩证运动的完整过程,而且还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一、从战争的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 在军事思想史上,我国古代的军事家孙武最先从朴素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对战争认识的一般过程作过简单的描述。他认为,在知已知彼中,以知彼最为复杂,而知彼的方法就是“相敌”,即用侦察手段了解敌情,并列举了32种判断敌情的方法。同时,孙武还提出了诸如“践墨随敌,从决战事”等知战结合的思想,即实行战争的问题。虽然他已初步勾勒了战争认识  相似文献   

14.
《孙子·形篇》,从宏观上论述了军事实力问题后,又提出“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这样一个增强军事实力的重要的原则。既然军事实力的强弱是战争胜负的物质基础,而要赢得战争的胜利,离开这个物质基础专事诡谲之汁是不行的。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实力强大到“能为胜败之政”(即掌握胜败的决定权)呢?孙武的结论是“修道而保法”。所以搞清楚孙武讲的“道”与“法”是十分必要的。孙武说“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孙子·计篇》)对孙武说的这个“道”。杜牧释之为“仁义”;张预注之为“抚众”,即所谓“以恩信道义抚众”者。他们都把“道”看成为可使自己上下一致的政治思想工作。所以郭化若同志把孙武关于“道”的那段话翻译成这样的现代汉语:“政治,是讲使民众和君主的愿望一致,可以叫他们为君主死,为君主生,而不怕危险。”据此,不少人就把“修道而保法”里的“修道”,理解为“修明政  相似文献   

15.
<正>为更准确把握孙子兵法研究的时代需求,进一步推动孙子兵法研究的创新与发展,由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主办,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政府支持,苏州市孙武子研究会、苏州吴中孙武书院承办的"孙子兵法研究: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11月23日在苏州召开。来自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山东孙子研究会、苏州市孙武子研究会等30余个军地单位的12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21名专家作了大会发言。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今年2月27日,“广宣”通过新闻媒介,声称揭开了“兵圣”孙武故里的“千古之谜”,结论是:山东广饶县是孙武的故里。其说突兀而起,一时传播甚广。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对此甚为重视,本着学术求真的精神,专门召集了本会在京部分专家学者,再次对孙子故里进行了考辨,一致认为从目前资料和考辨情况看,孙子故里在山东惠民县之说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诞生过兵圣孙武的山东广饶县,有一个献身武装24年的“老武装”。他就是县人武部政委任道成。他12次立功受奖,多次被评为先进人武干部,并荣获济南军区颁发的“老武装”荣誉证书。 1971年3月,一纸命令,将在某守备团任干事的任道成调到了广饶县人武部。1986年2月,任道成靠突出的政绩走上了县人武部政委的岗位。  相似文献   

18.
孙武是著名的注重国利、军利和民利的军事家。他的《孙子兵法》充满着积极的趋利避害的战略战术思想。不论是将士奔赴疆场厮杀的政治目的,还是行军作战的种种活动,都强调坚持趋利避害的原则。“利”成了《孙子兵法》的灵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中指出:“一切战争,从根本上说,都  相似文献   

19.
孙武在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被中西学者普遍低估了。由于他的著述被视为具体的军事书籍,所以人们对书中提出的方法论及阐述的哲学概念未能给予充分注意。 孙子著作的真正重要意义在两个方面: 一、可以说它是中国的第一部科学著作,主张对事物的合理分析为认识的基础,归纳推  相似文献   

20.
高强 《当代海军》2002,(1):36-37
一部人类的战争史.也可以说是一部心理战史。早在公元前4世纪,大军事家孙武就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心理战思想。著名的军事家拿破仑也曾说过:“战场上的胜负,有四分之三取决于精神因素,有四分之一取决于其他条件。”克劳塞维茨对战争的认识更是直接,他指出:“所谓战争,就是为了使敌人在精神上和肉体两个方面都屈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