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永载共和国革命史册的四川巴中,曾是中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当年有12万多人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其中4万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今,当震惊世界的5·12特大地震突袭四川汶川,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失之时,四川巴中军分区在第二天便组建一支红军后代抗震救灾突击队,火速赶赴毗邻的川北重灾区——广元市青川县,展开了一场与死神搏斗、向同胞献爱的大营  相似文献   

2.
湘鄂赣苏区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主要发源地和摇篮之一,苏区红军担负了重要的战略任务,有力地支援了全国革命。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是1929年12月百色起义后,在广西右江地区组建起来的一支革命军队。它虽有过蓬勃发展的时期,但在其斗争历程中也几经坎坷,特别是在1930年秋自右江革命根据地北上湘赣苏区的过程中,遭到严重挫折。1931年4月,红七军抵达江西永新县时,全军减至约3000人。1932年冬,留守右江革命根据地的红七军第21师大部解体,右江革命根据地基本丧失。关于红七军北上的行动,在一些回忆录和党史研究的文章中,认为是李立三1930年6月的“左”倾冒险主义计划(以下简称“立三计划”)所致,这个计划命令红七军北上,攻打柳州、桂林、广州,配合全国红军夺取武汉,实现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笔者查阅了一些史料,认为这一说法不够准确。  相似文献   

4.
张云逸,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事家。1892年8月10日生于广东省文昌县(令属海南省)。1926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北伐战争。1929年12月和邓小平等一起领导左右江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军长、参谋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参谋长兼作战局局长,粤赣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红军总司令部副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参加新四军的组建工作,先后任新四军参谋长兼第3支队司令员、江北指  相似文献   

5.
7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长征是震惊中外的伟大事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最远行程达二万五千里,纵横11个省份,攻占60多座大小城镇,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终于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胜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相似文献   

6.
徐世强 《军事史林》2010,(12):10-17
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谱写的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这次战略转移的落脚点选择在哪里,新的革命根据地建立在哪里,这关系到长征的成败,中国革命前途的重大问题。然而,能不能建立新的根据地,并不完全取决于党和红军的主观意愿,而要取决于敌我双方力量上的较量。  相似文献   

7.
鄂豫陕边的游击战争姜为民鄂豫陕边区的游击战争,是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撤离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后,留下的武装部队开展的游击战争。(一)鄂豫陕边区的游击战争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35年7月至9月,主要是红二十五军撤离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后,留下...  相似文献   

8.
张泰山 《军事史林》2010,(12):22-26
1930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中国工农红军红三军团在湖北大冶刘仁八成立,由彭德怀任总指挥,滕代远任政治委员。从此,在彭德怀、滕代远的率领下,红三军团驰骋于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相似文献   

9.
1929年1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党的前委书记毛泽东、军长朱德和政治部主任陈毅,率领所部主力离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回旋于赣南、闽西开展游击战争。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红4军主力在毛泽东等同志的率领下,灵活巧妙地实施机动,多次打破敌人的“会剿”和进攻,使工农武装割据得到大发展,创建了当时在全国最有影响的赣南和闽西两个革命根据地,并与湘赣革命根据地连接起来,发展成为统一的中央苏区。  相似文献   

10.
四川旺苍县地区曾是上世纪30年代川陕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上,占有红四方面军西进的重要战略地位;各级军政领导机构曾集中于此,成为川陕苏维埃的首府。这里的人力、物力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和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重要战斗和召开的著名军事会议,永远彪炳史册。旺苍县革命史上的许多特点,使其不仅在川陕苏区中别具一格,即使在中国工农红军史上也占有光辉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
湘鄂西苏区,包括湘鄂边与鄂西根据地(又称洪湖根据地)。后来还包括巴东、兴山、秭归,襄阳、枣阳、宜城,以及鄂西北三个根据地。在苏区全盛时期,曾建立起十五个县级工农民主政权,红军主力和游击队发展到3万余人,控制岳阳至沙市间广大地域,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一个重要战略区。湘鄂西苏区的建立和发展,是以贺龙、周逸群同志为首的湘鄂西党政军民团结一致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结果,是我党独立领导中国人民以革命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的一个巨大胜利。  相似文献   

12.
(一) 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是在红4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后,于1932年11月重新组建的一支革命武装. 重建后的红25军,在极其艰难困苦的岁月,独立坚持了鄂豫皖边区的武装斗争,先后取得了郭家河、长岭岗、斛山寨等战斗的胜利,歼敌正规军数以万计.但是,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危害和敌人的残酷“围剿”,根据地的形势仍很严重.红25军是继续坚持老根据地的斗争还是实行战略转移的问题,历史地提到了鄂豫皖省委面前.  相似文献   

13.
5月上旬,陕西某预备役团组织40余名预备役干部奔赴铜川市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追寻中国工农红军在那里创建红色政权的足迹,这是该团利用驻地红色资源优势推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有效落实的实际举措。照金革命根据地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西北地区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在照金纪念馆,预备役官兵看着那些陈列在展柜中的大刀、长矛、土枪、土炮,还有那一幅幅讲述革命先烈献身伟大事业的展板图片,感慨良多、深受教育,纷纷表示,一定要以老一辈革命家为榜样,努力工作、奋发进取,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红二方面军长征的显著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二方面军长征的显著特点崔利民红二方面军(红二、红六军团)的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重要组成部分。1935年11月19日,红二、红六军团撤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开始战略转移。在近1年时间里,艰苦转战8省区,行程2万多里,历经大小战斗100多次,于1...  相似文献   

15.
颜梅生 《环球军事》2010,(19):22-23
它是一个军团,但因人员伤亡惨重,从组建到撤消番号仅两个多月;它的存在虽然短暂,在我军历史乃至世界军事史上也是绝无仅有,但它的勇猛、悲壮、惨烈却震撼了世界。它就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团,简称红八军团。  相似文献   

16.
在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以下简称人民海军)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在沿海多地领导组建区域性海上武装力量,包括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沿海地区的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沿海地区的军区和野战军曾组建过一定数量和规模的海上武装力量.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是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2军团,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第120师358旅,解放战争时期的西北野战军第1、第3纵队等部队发展组建起来的。(一)陆军第1军所属部队创建于1927年至1928年。部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湘鄂边工农武装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一部分是两湖(湖南、湖北)秋  相似文献   

18.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位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和指挥下,从1930年12月至1931年9月,在不到九个月的时间内,先后粉碎蒋介石组织和发动的第一、二、三次反革命“围剿”。在三次反“围剿”作战中,毛泽东坚持以根据地为基地,以人民军队为骨干,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一场人民战争。他提出了“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并在实战中应用成  相似文献   

19.
1927年8月1日,国民革命军第20军、第11军24师所属工兵营参加了南昌起义。同年12月11日,国民革命军第4军教导团工兵连参加了广州起义。因此,可以说人民工兵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中诞生的。红军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在师、军团和方面军组建了工兵连(队)或工  相似文献   

20.
南昌起义之后,我党充分吸收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组建和掌握了一支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以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为了使这支武装力量在残酷的对敌斗争中能够生存并逐步壮大,我党十分注意红军队伍中各类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我军特色且实用性强的人才选拔培养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