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抗战后期,国民政府两次发动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福建首期青年远征军的征集并不理想。二期青年军的报名应征人数达1.6万人,位列全国第二。福建省青年军集中整编为第208、第209两师,分驻江西黎川、福建上杭集中训练。日本投降后,该批青年军于1946年夏大部复员。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对于振奋和鼓励民众抗战精神,转移社会风气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1944年秋,国民党政府打破常规,发动中等以上学校的学生从军,即所谓“知识青年从军”。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本文将详细地阐明这场运动起因,发动经过及青年军编练等项内容,以增进广大读者对这段历史的了解。一、青年军发动之缘起国民党政府原来颁布的征兵法规定,凡在学青年,皆在免役之列。但到了1943年却将兵役法中相关条款加以修订。翌年秋天便又发动了声势浩大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国民党政府前后这一令人瞩目的改革有着深刻的主客观原因。首先,兵源极度匮乏是一个直接的、重要的客观原因。抗战末期,由于国民党政治腐败,经济…  相似文献   

3.
抗战之初,国民政府贯彻蒋介石的"战时须作平时看"教育方针,并未大规模地征集知识青年从军参战。抗战后期受形势所迫,蒋介石遂发起规模浩大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推动蒋介石改变初衷的原因为:向军队补充高素质人才,重树民众对政府信心,整顿国民党的组织;积蓄力量准备内战等。运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蒋介石所预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一 日本侵略军为封锁我西南国际通道,于1942年3月9日占领了缅甸首都仰光。3月12日,中方应英国同盟军统帅卫菲尔的请求,经与美国协商,派出第5、6、66军组成的第一支中国远征军人缅作战。远征军进人缅甸之后,虽多次重创日军,但因缅北地理条件恶劣,军队在雨季中穿行原始森林,热湿虫咬,传染病流行。首先英缅军失利,继之,10万中国远征军伤亡很大,抗日名将戴安澜师长也英勇阵亡。剩下的人员,有两个师向北退入印度国境,其余人员分中、东两路返回云南。日本侵略  相似文献   

5.
刘岩 《军事史林》2014,(10):26-27
2014年5月6日,《解放军报》发表《我军历史上三次知识青年从军潮》一文称,“抗美援朝时期:十万学生兵,披上新戎装……”文中“十万学生兵”的数据不够准确,不是10万,应是30多万.这个时期参军知识青年的确切数字,总干部部副部长赖传珠,1953年12月在全国军事系统高级干部会议上,向参加会议的军委、各总部、各大军区、各军兵种、各直属院校的主要领导干部123人,做过负责任的汇报.他说:全军抗美援朝“三年来共接收知识分子337383名”.其数字具体到了个位,说明统计的准确性.据此,笔者特将抗美援朝期间,全国招收知识青年报考军校的入伍情况,做一概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李琮 《军事史林》2023,(2):72-78
<正>刘伯承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他1892年生于四川开县(今重庆市开州区),辛亥革命时期从军,曾参加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相继参加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全民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  相似文献   

7.
在纪念中华民族全面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重庆出版社隆重推出了由罗学蓬、舒莺二人联袂创作的具有浓厚重庆抗战文化色彩的两卷本长篇军事历史题材小说<中国远征军>.笔者作为当年中国远征军的一名老兵,带着异样亲近之情读罢此书,心潮澎湃,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相似文献   

8.
1938年2月18日至1943年8月23日,侵华日军对中国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史称“重庆大轰炸”。据不完全统计,此期间日本对重庆实施轰炸超过200次,出动飞机9000多架次,投弹1.15万枚以上。重庆有超过1万人死于轰炸,1万幢房屋被毁,市区大部份地区掺遭破坏。日军的暴行给重庆人民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但当时国民党政府的腐败,特别是防空部队的腐败,也加剧了重庆人民的灾难。  相似文献   

9.
1938年2月18日至1943年8月23日,日本陆海军航空部队对重庆进行的为期5年半的"航空进攻作战"(史称"重庆大轰炸)为重庆三千年历史上最为悲壮、惨烈、意义深远的重大事件。今天,作为担负重庆城市要地防空作战任务的重庆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师的兵,时刻铭记大轰炸的惨痛教训,以时不我待的姿态和顽强的战斗精神,加快以履行防空任务为主要内容的军事斗争准备。——题记  相似文献   

10.
正1968年12月22日,毛主席发出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从1969年起,中国大地便开始了大规模有组织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据统计,截至1980年,共有1800名万知青先后响应毛主席号召到农村接受了再教育,15岁的青年习近平便是其中之一。1969年1月,15岁的青年习近平响应毛主席号召,来到了陕西延川县文安驿镇的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开始了他的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大批爱国知识青年奔赴延安和各根据地,他们成为中共抗日武装干部队伍尤其是基层政工干部的重要来源。这批知识青年本身文化程度并不高、所受军事教育有限,但是通过在抗大学习等方式接受了教育,并经过了战争的实践与大生产运动等锻炼,促成了中共军队"知识青年工农化"目标的实现,推动了中共革命的胜利。而各根据地积极调动知识青年与小学教员的积极性,他们在中共基层武装动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远征军滇缅战场抗日作战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远征军滇缅战场抗日作战评析黄汉光1942年至1945年,中国先后投入近40万军队,作为中美英盟军的主力,开辟缅甸、滇西战场,以伤亡近13万人的代价,歼灭日军近6万人,保卫了中国西南大后方的安全和与海外联系的国际交通线,解救了英军在缅甸、印度战场上...  相似文献   

13.
1942年中国远征军兵败缅甸,与蒋介石和史迪威的分歧有密切关系。史迪威在不明敌情的情况下,坚信进攻能够拯救缅甸,一再改变蒋介石以纵深配置守卫上缅甸的计划,把中国远征军主力集中到曼德勒以南,造成了上缅甸的兵力空虚。当史迪威的攻势计划被打破后,他计划将中国远征军撤往印度但忽视了作为远征军退路的重要门户一一腊戍,而蒋介石又想让第5、第66军主力退守上缅甸。日军攻占腊戍后迅速分兵攻击滇西与缅北,击破了蒋介石建立缅北根据地的计划。蒋介石支持杜聿明率部绕道回国,结果造成了行军野人山的劫难。  相似文献   

14.
第七舰队成立于1943年3月15日,其前身是一支地地道道的杂牌部队即由麦克阿瑟领导下的西南太平洋海军部队,现任司令多兰海军中将,其母港设在日本横须贺。它是美军驻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战略部署部队,是其干涉亚太地区的急先锋。  相似文献   

15.
五角大楼、克里姆林宫、伊位克行宫高大宏伟,规模独特,装备了现代化的防卫手段和指挥控制系统,它们对普通人来说是神秘的地方。 美国五角大楼——全球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战略指挥中枢 五角大楼位于华盛顿市西南部的阿灵顿区,占地达228.5亩。五角大楼的修建始于1941年8月,到1943年1月宣告竣工,大楼建成后立即投入使用,在二战的后期发挥了  相似文献   

16.
文锋 《当代海军》2002,(4):17-18
1943年2月,还是美国海军上校的伯克奉命调到南太平洋,担任驱逐舰第43分队的指挥官。当时,美国海军正经历着太平洋战争的艰难岁月,恶战正在西南太平洋上激烈地进行着。由于伯克指挥正确,不久便取得了击沉1艘日本驱逐舰的战绩。  相似文献   

17.
袁志明  刘栋 《国防》2010,(12):43-43
为缅怀以江姐为代表的红岩先烈、进一步弘扬红岩精神,重庆某预备役高炮团于2002年在重庆某重工业集团组建了"江姐排"。八年来,这支西南战区唯一的预备役“娘子军”积极发扬红岩精神,秉持“爱国、奋斗、团结、奉献”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8.
2005年8月,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笔者来到中国最大苗寨——贵州省雷山县西江镇平寨村的一个农户家中,采访了苗族抗日英雄侯正明。这位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的84岁高龄老人,向我们道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中国远征军异国他乡的战斗故事。1921年侯正明生于贵州省雷山县西江镇一个贫寒农民家庭。他20岁那年(即1941年元月16日),国民党政府在当地征招青年远征军,侯正明应征入伍并被编入远征军陆军新  相似文献   

19.
彭祖林,一个响当当的名字。1994年10月12日,江泽民总书记在成都接见他时,对他推出的富民更思国防强的桩桩举措,给予了赞赏和鼓励……他,现为成都市金牛区金牛乡跃进村党总支书记、民兵连指导员。他抓经济,立竿见影,正称雄西南第一;他厚爱国防,赤诚拥军,一腔纯情。鼓励战士进步,就是为增强综合国力培养人才跃进村曾是周恩来总理亲自视察并寄予厚望的地方。1987年,从军6载的彭祖林,踏上故土不久,便  相似文献   

20.
郭彩虹 《环球军事》2012,(15):59-61
1943年底,日军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渐露颓势。日军第51师团残部退入新几内亚东北休恩半岛,企图与第20师团残部一起固守西奥。对于这一动向,美军看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