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述了军用化学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及其应用,特别是镉镍电池、镍氢电池、阀控式铅酸电池以及高比能量一次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电能逆变器是军用电源系统的核心,为提高军用电源输出电压电力谐波分析效果,提出改进型希尔伯特-黄变换(HHT)方法的检测分析方法,并设计基于LabVIEW平台的电压谐波检测和分析装置。在研究双闭环控制策略的基础上,针对模态混叠问题,先使用数字滤波器对输出电压信号进行预处理,再进行改进HHT分析,得到输出电压谐波分量的幅频分布,并利用MATLAB对军用电源逆变器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军用电源变换器输出谐波分量实时检测和分析,计算精度高,分析效果好,为下一步的谐波抑制方法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坐落在渤海之滨天津市,是我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中成立早、规模大、专业覆盖面广、科技水平高、产品类别多的综合性化学与物理电源研究所。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化学与物理电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化学与物理电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及六个化学与物理电源的全国性专业学术机构均挂靠在十八所,与国内外电池界有着广泛的联系。现有职工1700余人,其中科技专业人员8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00余人。科技人员中有集团公司首席专家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研究员级高工45人。  相似文献   

4.
日前,国家军用食品动员中心在京举行了成立揭牌仪式。国家发改委、总后勤部有关部门领导,以及驻京部队和军队食品科研单位的领导共60余人出席。该中心是经国家发改委经济动员办公室批准成立的。其基本职能是:调查掌握全国军用食品动员生产的潜力及分布,研究探索平战结合、军民兼容的保障方法和途径,储备军用食品动员力量,制定应急扩产转产管理办法等。该中心的成立,对于建立和完善军用食品动员体制与机制、促进军队需求信息与地方供给信息之间的双向沟通、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实施战时给养军地一体化保障、提高我军战时军用食品快速动员能力具…  相似文献   

5.
随着能源供应日益紧张以及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其中的核心技术——储能技术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在军事领域,电池储能系统也受到了广泛关注。文章简要介绍了电池储能系统的发展现状,阐述了电池储能系统在军事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分析了目前我国军用电池储能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对军用储能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后勤工程学院后勤自动化工程系野战电机电气研究所在王维俊教授的带领下,长期致力于我军野战移动电源、军用新型电机研发、电动机节能和电机控制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我军野营野战移动电源装备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我国陆地面积四成以上属于寒区,保障寒区部队的用电需求是后装保障能力建设的重要关切。其中,如何安全高效地储存电能则是寒区部队电能保障的首要难题。相较于当前应用广泛的磷酸铁锂电池、铅酸电池等,新兴的钠离子电池在低温性能、安全性、功率密度以及成本等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认为,钠离子电池更适用于寒区的电能保障需求,将对破解我寒区部队的电储能困境发挥重要作用。建议相关建设部门和科研单位密切关注钠离子电池发展动态,积极布局和引导钠离子电池技术路线向寒区军事应用方向发展,大力推动钠离子电池在寒区军用储能电站和寒区装备电源等领域的工程应用与示范。  相似文献   

8.
《中国军转民》2008,(8):79-79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成立于1961年,是主要从事舰船材料研制及应用研究的科研单位,拥有海洋腐蚀与防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4个省部级材料试验,检测中心。具有材料科学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工作站。现已发展成为军民一体化的舰船材料研究发展中心和双瑞高科技产业集团,  相似文献   

9.
军用活性炭和特种碳材料作为一所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涉及的研究课题包括防化基础研究、院长基金课题,国家863、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以及多个横向协作课题等,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进展,研究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对“八五,,和“九五,,期间在军用活性炭和特种碳材料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以及目前正在开展的一些研究方向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国防科技工业》2008,(6):F0004-F0004
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坐落于湖南株洲市,是我国中小微型航空发动机研究发展中心、直升机减速传动系统基础和预先研究基地、轻型燃气轮机研究工程基地。  相似文献   

11.
物联网是近两年的研究热点,当前,军用物联网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提出了军用物联网的概念,研究了军用物联网关键技术,阐述了军用物联网在作战训练、后勤保障、武器装备等领域的应用,展望了军用物联网研究工作中将遇到的挑战及应对方法,为军用物联网的技术研制、公共支撑环境和应用示范服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军用油料自然损耗标准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照搬苏联标准;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根据全军实际对军用油料自然损耗标准进行不断改良;90年代初至今制订了符合军队建设实际情况的本土化军用油料自然损耗标准。随着人民解放军现代化、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现行的军用油料自然损耗标准仍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提高全军油料标准化管理水平,必将促使军队后勤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七○六所成立于一九五七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计算机大型骨干研究机构之一,是以计算机软硬件研制及产品开发应用为主,集研究、设计、试验、生产和服务于一体的国防领域计算机与控制技术核心研究所,是总装备部军用计算机及软件技术专业组成员单位。在自主可控计算机技术、移动计算技术、网络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ed Power Supply System,简称 UPS)在武器装备的研制、试验和使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为了保障电力的正常供给,并在意外断电时提供电源,还是为设备提供完全隔离的纯净电源,确保不受电网等的干扰,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不间断电源已经成为军事装备无处不在的保护神。法国瓦特好公司(WATTPOWER S.A.)是一家电源生产商,主要生产不间断电源充电器、直流屏及逆变器,其产品已被法国国防部指定为军用设备。  相似文献   

15.
【背景】这是一种高效率和高效益的结果,这是一种高科技和高产出的收获。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自2000年1月成立以来,在仅仅四年多创业和发展的时间里,打航天和高科技的品牌,充分利用和发挥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的军用太阳能电池高新技术,大力开发和发展民用太阳能电池组件,紧紧抓住我国光伏发展过程中一个又一个良好的机遇,技压群芳,力克群雄,以惊人的发展速度,打造出一个全新体  相似文献   

16.
随着武器装备发展的需求以及电子产品的日益复杂化,军用方舱已成为地面设备的主要载体。根据舱内装载的不同类型设备,可将军用方舱分为指挥方舱、雷达维修方舱、电站方舱等。军用方舱产品(不包括舱内装载的专用设备),主要由机械结构部分和配电部分组成,机械结构部分主要包括舱体及其附件,如升降机构、油机吊具、天线升降支架等;配电部分主要包括电源配置、电磁屏蔽、防雷、接地等,这些设备通常均由方舱生产厂家设计、制造并安装。军用方舱的使用环境不同,其技术性能要求也不相同,但其高可靠性,高质量的要求是不会降低的。因此,在军用方舱产…  相似文献   

17.
两年多前,随着瑞典武装部队直升机联队的成立,瑞典军用直升机部队的编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久,大多数现役装备将被新型装备所取代。 新编制 1998年1月1日,瑞典将所有先前由空军、陆军和海军指挥的军用直升机部队,统一改为由武装部队直升机联队指挥,其首要目标是使军用直升机在作战、训练和维护上更加有效。瑞典是首批打破由陆、海、空三  相似文献   

18.
军用车辆采用锂电池组作为动力源可有效解决排放问题,具有高机动性、隐蔽性、稳定性的特性,并能为未来的军用电磁火力平台配置创造条件。其中的电源管理系统关系到军用车辆的电源实施监测控制运行,系统工作效果决定了军用车辆使用的可靠性。通过对军用车辆动力锂电池组电源系统的优化设计,可使锂电池组电源管理控制系统的设计效率得到全面提升。在进行电源管理系统的初步设计过程中,通常需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其动力体系进行初步的评估。主要针对军用车辆动力锂电池组电源管理系统进行设计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介绍膨润土的结构、特性;膨润土在军用化学消毒剂中的应用及展望。  相似文献   

20.
方振东教授在我国率先开展军事环境安全的研究,是作战环境学学科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带头人。主持完成了环境问题及策略研究、我军军事环境问题及安全研究、便携式净水装置、装甲部队废水资源化、珊瑚岛礁淡水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便携式海水淡化装置等10余项科研项目,其中“珊瑚岛礁淡水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科学地揭示了一个自然现象,创建了两种新的理论,开发了两项创新工程,研制了四类新型装备,提出了六套工艺流程,所研究的珊瑚岛礁淡水透镜体和雨水保鲜贮存的成果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研制出的新型压力装置和净水工艺,解决了野战班、排部队的用水难题,圆满解决了近海等地区在无电源的情况下小分队利用海水饮水的问题。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十五”全军后勤重大成果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被评为重庆市高校十大科技进展项目1项、总后院校教育理论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全军军需物资油料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便携式净水装置和便携式海水淡化装置已定型列装;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项、发明专利2项。出版专著、编著、教材6部,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荣获“军队专业技术杰出人才奖”、“重庆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总后科技银星、荣立二等功1次、2006年人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王维俊教授一直从事我军电力保障电源装备的研究,是军用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的学科带头人,移动电源与军用多能源发电技术学术带头人,电机控制与检测技术的学术带头人。主持完成了野战单相自激式异步发电机组、军用高速发电机组、军用组合式发电机组、军用静音柴油发电机组等20余项科研项目的研发及军用多能源发电技术的研究。她带领一个学术群体,通过十几年的刻苦攻关,逐步形成了研究方向稳定,军事特色鲜明的学术方向,形成了一支科研能力强、学术水平较高、团结协作好、特别能吃苦的年青的学术梯队。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九五”全军重大科技成果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出版专著、编著5部,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获得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荣获全国青年科技创新优秀奖、重庆市科技创新十大杰出人才奖、2006年度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总后科技银星、2次荣立二等功、2006年人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