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论审美体验     
美的体验的作用在于认识美、发现美和创造美。审美主体通过审美感知因素、情感因素、理解因素和行为因素的介入 ,以及审美的深度性、共鸣性和创造性 ,达到对美的体验。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大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美学教育规律渗透其中,指导学生去发掘美、感受美、判断美、创造美,以便充分发挥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3.
军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而军人的美也以其特殊的形态、内涵和魅力,强烈地吸引着人们的审美目光。美是一种感受和体验,军人美也不例外。而除了现实生活,文学艺术是审美体验之最重要的对象和媒介。事实上,人们对军人美的体验,很大程度上是借助军事文艺获得的。军旅诗歌,以其勇武的英雄气概和昂扬的格调,歌颂了那些有能力自由驾驭军事活动规律、朝着正义战争的道德和政治目标前进的军人,展现出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军人美的形态和意蕴。  相似文献   

4.
电影因形象直观可视性,失去了文学作品所具有的诸种促使欣赏者进行再创造的艺术元素,从而消弱了欣赏者的审美能动性。因此,电影想要做到含蓄,无疑更富挑战性。如果能使艺术形象体现出一种含蓄美,观众对影片的创造就被激活了。  相似文献   

5.
美术教育是一种极具个性化、创造性和欣赏性的活动,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所在,已成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美术教育不仅是要传授美术理论与实践技能,更重要的是完成对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而达到促进大学生审美感受力的发展和审美能力的提升目的.这个过程必须要摒弃非艺术化、功利化的禁锢,突出美术教育的审美教育功能,激发大学生对客观世界想象、探索与创造的欲望,更好的提升他们对事物客观的直觉把握和本质领悟.  相似文献   

6.
美感教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教育人。审美,就是对审美对象进行美的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我们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美,人人都有爱美的天性,人的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不仅都具有审美的能力,而且善于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会到审美对象中,进行审美活动,美感教育,就是当我们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欣赏、评价中发生变化,从而不仅在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上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而且在人的气质、精神面貌上,也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因此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感化人的身心,使之净化、升华和提高。  相似文献   

7.
“非理性”一词随着 2 0世纪西方美学理论的一个根本转向———非理性转向而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与现代科学主义思潮相对立的现代人本主义思潮认为 :人类的精神活动中 ,还存在着一个远大于科学理性范围的非科学、非理性、非逻辑的心灵活动领域 ,诸如处于自觉意识阈限以下的情感、直觉、无意识、意志、欲望、人格等心理功能 ,它们如潜伏在水面以下的巨大冰山 ,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现代美学就正在把目光从传统的理性原则转向长期被忽视或遗忘的人的非理性方面 ,以此构建新的理论。本文欲从审美创造的内部规律 ,挖掘非理性因素对文艺创作的作用 ,以此反驳传统的理性主义对文艺审美创造自由的钳制  相似文献   

8.
体育美学是体育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尚处于初创阶段。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为指导 ,努力结合体育实践 ,根据体育运动的特殊性 ,从“体育的目的趋向于美” ,“体育是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创造活动的”这两个方面对美与体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这对体育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学术期刊的编辑过程是对美的探寻、创造的过程,编辑的审美追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期刊的质量。探讨学术期刊编辑的审美特点和审美过程,提高期刊编辑过程中的审美主动性,对提高期刊编辑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际工具,是连结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我们可以透过它清晰地窥见一个人的思想境界,看出一个人的情操人格;语言是人的生命中最美丽的花朵,人生活在这样一个瑰丽的语言世界中,培养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就是培养人自身.传统的语文教学只重视"传道、授业、解惑",往往只抓住字、词、句、段的分析与理解,而忽视语文教学中语言本身所具有的美.这些美具体地体现在语文教材中优秀的文学作品上.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中使用的语言,来源于日常生活,又通过作家的艺术提炼、加工和改造.日常口语丰富无比,但它如同一条波涛汹涌的江河湖海,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还有待于我们去澄清、净化;而文学语言则规范、纯正、健康,也更为准确、生动、鲜明.所以,语言的艺术随处都在树立着语言美的典范和楷模,特别是语文教材中的语言,明净如山间的清泉,清纯似含苞的花蕾,欣赏这样的篇章,自然而然的会受到语言之美的教育和熏陶.所以我们不能忽视语文中的语言之美,不能忽视语言美的特征.笔者认为语文中的语言美主要有情趣美、色彩美、声韵美、简洁与繁复美等等.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军人有着崇尚革命英雄主义的审美理想和以朴素、庄严、威武为本的审美观念。客观存在的美的事物与能够成为军人审美对象的事物之间总有不小的距离,要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并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形成一个具有严密逻辑顺序的军人审美能动性发挥系统尤为重要,从美感系统的构建、审美意识的培养等方面对军人审美能动性的发挥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2.
审美教育是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教育,它的任务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中学语文教学则是借助祖国语言文字的教育,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改变人的思想、意识活动的教育手段与过程。它的任务是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发现美、理解美、表述美、鉴赏美进而创造美。茅盾的《风景谈》采用曲折含蓄的笔调,融社会美于自然美。沙漠风光、月夜归耕、延河夕照、石洞雨景、桃林憩趣、北国晨号六幅图画展现出一幅恢宏博大的…  相似文献   

13.
汉民族对美的追求中一个不变的原则是对称、均衡与和谐。本文从语音、文字、词汇及句式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汉民族的审美意向在汉语中的体现,揭示了其内在的规律与审美倾向,以期促进汉语自身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4.
儿童审美教育要使儿童通过对美的形式的理解和由形式的想象。达到对人类本质力量的自我意识。由各种自然物的外观引到拟人化的类比联想,是审美意识发展的又一形式。通过艺术品的欣赏、表演和创作来发展主体的审美能力,尤其是拟人化类比联想能力,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儿童,则应从培养其对于语言艺术、造型艺术和音乐艺术的审美能力出发培育并发展其审美器官:言语器官、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及其三方面的素质:灵敏度、活跃性和统摄力。调解真与善的冲突是审美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重视儿童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5.
高校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场所。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是高校美育教师不断努力的目标。美育教师应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人文叙述的语言讲解美学知识,用教师自身对美的挚爱教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魏洁 《兵团建设》2001,(8):50-51
美术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美术活动为出发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它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塑造完美的人格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其任务是帮助学生调动所有的审美因素,以学生的美感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谈数学美     
美的本质、审美及美的创造是美学的要素,美学在众多学科交叉互融中极具活力,于是数学美就应运而生,其与美学相辅相成。本文对数学美的本质、特征作了探析。  相似文献   

18.
《孙子兵法》不仅浸润着军事智慧,而且在构建起严谨恢宏的兵学体系的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其刚柔相济的审美风格。无论内容、结构、语法,还是修辞都呈现了以阳刚美为主的阳刚与阴柔相互融合的审美风格。直到今天仍然流溢着阳刚豪气和阴柔韵律的灿烂光泽。  相似文献   

19.
早在1996—2000年、2002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就对审美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2003年4月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更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语文审美教育的意义以及高中语文实施审美教育的基本途径,即在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贯彻审美追求。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阅释如何实施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20.
成玮 《政工学刊》2008,(8):45-46
研究毛泽东诗词中的军事审美文化,并把它作为塑造理想军人人格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是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角度、新内容。本文力图挖掘毛泽东诗词中蕴含的壮阔的史诗美、高洁的情操美和深邃的哲理美,从而培养军人强烈的革命历史认同感、高尚的革命情感和正确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