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管理学研究表明,部属的积极性,至少40%要靠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来调动,西方领导科学专家甚至认为,99%的魅力(非凡的影响力)+1%的法定权力=领导。在新时期,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卓越的领导者呢?笔者认为,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就是要加强魄力、魅力、威力三力的修养和锻炼,打造出非凡的特质,成为真正的领路人、开拓者。要着力锻造魄力。魄力,通常是指处理事情的胆识和果断作风,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魄力来自三识,一要有学识。视野开阔、知识丰富是领导魄力的基础,没有智慧的魄力只能是莽撞。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识,非学无以立  相似文献   

2.
重视领导干部的非权力影响力□赵永武领导干部在官兵中的威信和号召力并非完全是由权力和地位所决定的,在塑造领导干部的威信中,非权力影响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非权力影响力,就是以品格、知识、能力、感情、信仰等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和自身行为所形成或带来的吸...  相似文献   

3.
人格魅力是指领导者以品格、才能、学识、情感等内在因素对被领导群体所产生的一种非权力影响力,是领导者以自身的人格对下级和部属所产生的感召力、震撼力和凝聚力。指导员作为连队党支部工作的主持者、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者、日常生活训练的管理者,在提高自己全面素质的同时,必须注重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带动整个连队。对一个优秀的、称职的指导员来说,其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管理是对部属施加影响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无不体现着管理者权力性和非权力性的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是由上级赋予管理者的职务、地位、权力等构成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是一种不依靠权力,而凭借个人的品德、才能、学识、情感、威信等而产生的一种影响他人,支配部属的力量。管理者应着力提高非权力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非权力影响力是由领导者自身素质形成的,对群众有一种内在的感召力、说服力、凝聚力,其实效比领导干部以权力实施领导更重要、更根本、更持久。一线带兵人必须明白,仅仅依靠权力带兵是不行的,还必须依靠自身的人格力量、才干力量、情感力量来赢得兵心。修官德,给部属以楷模感,增强自身感召力所谓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养。做官的道德修养水平是树立威望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一线带兵人要想让士兵心服口服,就必须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增强公仆意识…  相似文献   

6.
贯彻以人为本,加强管理的民主化是部队管理发展的新趋势。部队管理中越来越强调现代军队领导干部的非权力影响力,塑造领导干部在官兵中的威信和号召力。从信仰、品格、知识、能力、感情等要素构成分析部队领导者非权力影响力的形成途径,对树立领导干部的威信,提高领导干部的能力,创新部队管理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领导工作千头万绪 ,极为繁杂。如果领导干部事无巨细都事必躬亲 ,即使有三头六臂 ,也会应接不暇 ,难免事与愿违。但如果领导干部善于“授权” ,就不仅能减轻自身的工作负担 ,而且能有效地延伸管理 ,提高办事效率。授权 ,就是上级领导委授下属一定的权力和责任 ,使其在一定监督之下有相当的自主权。大胆、果断、准确地把一些权力授予下属 ,不仅领导自身能从繁琐的事务上解脱出来 ,把主要精力用于抓事关全局的大事上 ,而且能使下属对自己产生信赖感 ,从而调动下属的积极性 ,增强下属的工作责任心 ,也利于下属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敢于授权。…  相似文献   

8.
非权力影响力是由领导者自身素质形成的,对群众有一种内在的感召力、说服力、凝聚力.其实效比领导干部以权力实施领导更重要、更根本、更持久。一线带兵人必须明白.仅仅依靠权力带兵是不行的.还必须依靠自身的人格力量、才干力量、情感力量来赢得兵心。  相似文献   

9.
王继亮 《兵团建设》2005,(1):13-13,18
现代领导科学理论和现实中大量事例证明,领导干部影响力中起决定性、主导性作用的,是非权力性影响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非权力影响力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非权力影响力问题作认真而具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严明纪律,要从领导者严起。从严治军,领导者是关键。”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成为部属的一面旗帜,就是无声的命令,可以对下级和部属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影响力和说服力。人武部领导干部在从严治军创新实践活动中发挥哪些表率作用,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对人领导是软性的,单纯依靠法规制度是不够的,很大程度上领导者的人格魅力对部属影响力更大。所谓人格魅力,是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能够吸引人的力量。美国著名成功心理学大师拿破仑·希尔博士有句名言:“真正的领导能力来自让人钦佩的人格。”指导员如何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呢?  相似文献   

12.
当领导时间长了,难免会在权力、地位、利益等问题上形成心理和思维定势,可能自己还没有意识到,就已经步入“惯性自误”之中了,对自己的领导效能、领导形象等形成隐性杀伤,影响领导工作和领导本人,甚至贻害单位建设。一是权力自误。领导是权力的集合体。怎样认识和运用自己拥有的权力,是每一名领导干部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应该讲,绝大部分同志、绝大部分时候都能正确认识和行使自己的权力,权为民所用,但也确有少数同志或者在少数时候做不到这一点,往往把拥有的权力看成是私有财产、私人领地,别人染指不得,对权力存在畸形认识和使用,从而进入…  相似文献   

13.
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寄语各级领导干部务必带头加强党性锻炼,加强自身修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并强调指出:各级领导同志更应该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各方面以身作则,树立好的榜样。领导干部要站在对党的事业负责与对自身健康成长负责相统一的高度,深刻理解“四自”的重大意义,树立“四自”意识。立自重意识所谓自重,是指珍惜自己的名誉,不失领导干部的身份,保持公仆的本色,维护党的形象。领导干部自重,突出要求就是要明确责任,践行宗旨,慎重用权。也就是要把肩上的担子看得很重,把党和人民的期望看得很重,…  相似文献   

14.
我军领导干部在军队建设中承担着决策和领导的职责,他们是军队党的活动的组织者,是军队行政权力的行使者,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官兵的桥梁和纽带。我军领导干部要想扮演好自身的角色,完成好承担的职责,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重托,就必须重视和发挥自己的政治影响力。一.通过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发挥政治影响力我军领导干部要善于通过贯彻执行党的路线针政策和上级指示对官兵发挥政治影响力。首先,要坚决。即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官兵的立场上,在事关党的基本路线、事关党的方针政策的问题上,要非常坚定、非常自觉并无条件地…  相似文献   

15.
日前与一位领导干部交谈,他说:“为官一任,就要恪尽职守,认真做事,踏实做人,当自己离开领导岗位时,对组织、对部属、对自己‘零遗憾’。”这朴素而感人的内心表白,彰显的是一种可贵的责任意识,是一名领导干部思想修养、意志魄力、精神状态的综合表现,也是领导干部对自身工作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相似文献   

16.
李晶  黄汉阳 《政工学刊》2009,(11):64-65
领导干部形象是指领导者在其领导活动中,在下属和公众心目中,留下的综合印象以及得到的总体评价。领导干部要做到廉洁奉公、语言有度、行为有谱,才能提升自己的人气指数,提高自己的亲和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可以说,领导形象是领导者有效实施领导行为的“无形资产”。目前,我军绝大多数干部走得正、威信高,但不可否认,个别干部形象不佳,嘴馋、腿懒、耳偏、心散、手长。由此看来,有必要矫正领导干部的不良形象。  相似文献   

17.
一些领导干部走上错误道路,无不与金钱、权力、美色等有关,没有经受住这些“糖衣炮弹”的袭击。为此,笔者认为领导干部要想正确行使好自己的权力,应自觉过好“四关”。  相似文献   

18.
郑培民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 ,他和常人一样 ,也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郑培民深爱着自己的家 ,但从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家人谋利益 ,他教育孩子们说 :“我与其留给你们财富 ,不如给你们留下创造财富的能力。读书 ,就是创造财富的能力 !”家人都理解他、支持他 ,坚决为他守住“后院”。这个美满幸福的家庭是建立在良好的家风之上的。郑培民的家风就是在顾及亲情时不放弃原则 ,在坚持原则时又有情有义 ,“情浓钱淡 ,永葆清白”。作为领导干部 ,应该自觉地向郑培民同志学习 ,努力树立好的家风。  树立好的家风首先自身要有正气。“自身…  相似文献   

19.
过好“四关”于占基"四关"是指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人情关。这也是政治,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领导干部政治上的纯洁性。"权力关"。权力是领导的象征。大官有大权力,小官有小权力,总之是官就有权力。因此,过好"权力关"就直接与领导这一概念发生了必然联系。比如...  相似文献   

20.
齐峰 《政工学刊》2009,(3):53-54
《百家讲坛》中闫崇年先生探讨了康熙帝的个人素养。康熙帝的“一以贯之”,主要表现为“五知”,即“知敬、知勤、知慎、知止、知学”。现在的领导干部与封建帝王不可同日而语,但其“五知”却蕴涵深意,对后人的为人处世有启发。当前,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和军校教育训练转变,各级领导干部有必要领悟“五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在实践中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